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卑、胆怯、不会表达爱?你所有的灰暗感受,其实都和父母有关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这是电影《何以为家》中最经典的一幕。

故事的主人公赞恩,不过是一个12的小男孩,却因为父母的生而不养,吃尽了生活的苦头,最终决定将父母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赞恩悲伤而绝望眼神曾刺痛了很多人,也将不负责任父母的影响展现的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由真实事件改变的。导演娜丁·拉巴基为了展现更真实的状态,曾深入叙利亚难民营考察了3年,最终决定用赞恩的亲身经历,来表现不负责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种种伤害。

然而这种伤害并不仅仅存在于难民营,也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的“这些父母加之于孩子的情感伤害,就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至孩子的整个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苏珊把这类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并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做了精辟的解释。那么,

  •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 为什么有些家庭幸福温暖,而有些家庭却伤害不断,“有毒”的家庭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 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摆脱“有毒”父母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的了解一下。

01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说起有毒,我们最想起的就是毒品、毒药,这种让人痛不欲生的东西,和父母联系起来,我们就能知道有些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多么残忍和令人痛苦了。

下面我就来看一看“有毒父母”的常见类型。

“只有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称职型父母

不称职型父母的典型特征就是父母与孩子的角色错位。在正常的家庭中,父母挑起生活的重担,给孩子留下成长的空间。然而在不称职型父母家里,孩子要独当一面,父母却变成了需要照顾的一方。

赞恩的家庭就是如此。在为数不多的镜头中,父亲总是醉醺醺的躺在沙发上,母亲总是抱着孩子转来转去。而赞恩,这个只有12岁的孩子却要搬着沉重的货物在超市卖力,晚上还要带着弟弟妹妹去卖蔬菜汁,闲暇时还要到医院去骗取镇静剂。

而这样的家庭错位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某些生病或酗酒的父母,他们一味在生活上依赖孩子,却要孩子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某些年轻爱自由的父母,他们在外开心潇洒,却留孩子在家扫地做饭,对抗孤独…..

这类父母无疑都是自私的,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情感和身体需求,认为“只有自己才最重要的”,却把生活的重担都交给了孩子。而孩子,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童年时光来履行父母的责任,留下磨不掉的心理阴影。

力不从心引起的负罪感和失败感。过度承担不符合年龄的重担让孩子感到力不从心。孩子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反而会加倍努力,却也逃脱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无力感,那就是“我不能胜任眼前的工作”,这种感觉会伴随孩子不断长大,直到他们变成一个自卑、胆怯,无所作为的人。

否认需求带来的情感麻木。角色错位让孩子无暇去思考自己的情感需求,也找不到人来慰藉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他们干脆否认需求,以此来对抗不可排解的孤独感和情感缺失。时间长了,他们便会情感麻木,失去感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变成一个只工作和付出的冰冷“机器”。

③ 榜样缺失造成的自我认同感降低。父母是孩子学习、模仿、尊崇的对象,也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基本来源。角色的错位让孩子失去了榜样的力量,也让孩子的价值观变得支离破碎。所以在角色错位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十分迷茫,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和社会,只能依靠别人的评价生存。

“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身体、语言虐待型父母

在控告席上,赞恩曾说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就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生活是一对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们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踩在脚下”。

虽然和赞恩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语言和身体暴力虐待孩子的父母并不少见。有数据表明,有75%的儿童都受过虐待,其中近6成都是由父母的打骂造成的。那么,父母为什么要用身体、语言暴力虐待孩子呢?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 缺乏对冲动的控制能力,把打骂孩子当成宣泄负面情绪的惯用手段。
  • 相信棍棒底下出才子,期待孩子变得更加完美。
  • 把孩子的成长当成是一种威胁,想通过暴力手段要维持自己的优越感。
  • 自己生长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
  • 酒精、毒品、药物等作用。

不管是哪种原因,长期身体、言语虐待孩子,都会让孩子变得恐惧和敏感,生活的战战兢兢。

但是父母却没意识到这一点。暴力之后,他们总能为自己找到理由开脱,而最常用的就是“这都是为了你好”。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的心理更受伤。

① 孩子会产生无限度的自责和自我厌恶心理。孩子不会反抗和分辨父母的言行,只会照盘全收,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遭到虐待,所以会无限度的自责。而长期的自责必然会催生出自我厌恶心理,最终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讨好型的人格以及无法持久的人际关系。

② 孩子会产生偏执的戒备心理。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他们的虐待行为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尽失。孩子们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靠的。所以为了不再受伤害,他们会用厚厚的盔甲把自己包裹起来,远离人群,从此变得孤独而自闭。

③ 孩子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瘫痪。过度追求完美会让有些父母设置过高的要求,也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完不成的恐惧。为了延迟体验这种恐惧,孩子会一拖再拖,直到无法再拖时,内心陷入全面的崩溃,从此对完美和成功心怀恐惧,变得一事无成。

“我不过是多喝了两杯”——酗酒型父母

酗酒型父母很可能是一种不称职的父母,也可能在酒精的作用下打骂孩子,变成一个身体、言语虐待型父母。但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双方对正常家庭的“伪装”

在电影中,赞恩的父亲总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而他的母亲,却没有任何的抱怨和责怪。这和我们的生活何其相似。酗酒的一方总认为“我不过是多喝了两杯而已”,而另一方却默默的维护这个谎言。

虽然有时候父母也会抱怨、哭诉、威胁,但是却极少会做出真正的行动来表明立场,所以对酗酒型家庭来说,他们往往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那就是“一切看起来都好”。这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① 屈从“伪装”会让孩子变得痛苦而怯懦。明明感受到了家庭的不正常,却要屈从于父母的“一切都很好”,这会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内心变得痛苦而扭曲。而受人猜疑的恐惧,也会让他们三缄其口,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直到长大以后,变成一个怯懦、木讷、畏缩的人。

② 维护家丑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而孤独。对于正常家庭的“伪装”让孩子耗尽了精力。为了不背叛家庭,不让一不小心泄露家丑的事情发生,孩子往往会主动选择远离人群,断交朋友,变得孤独而内向。

③ 盲目忠诚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的责任感。孩子对家庭永远是忠诚的,更何况他们保守有共同的秘密,这会让孩子更加靠近他们的父母,对家庭充满责任感。即便长大以后,父母不再需要他们,他们也会寻找同样问题的配偶来重复童年的伤害,以延续自己的责任感

02 “有毒”的家庭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除了赞恩,影片中还有一个小小的主人公,那就是婴儿约纳斯。虽然家庭和赞恩同样贫困,但母亲却极尽所能的爱着他。不仅经常亲吻他、赞美他,还给他买各种玩具,带蛋糕给他。那么,为什么相似的家庭背景,有的温暖幸福,而有的却充满了伤害和虐待呢?其实这和代际传递分不开关系。

简单来说,代际传递就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抚养方式等会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要知道,这些观念、行为、教育方式等并不是我们的父母单独发明的,这也是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

小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区分是非观念的能力,只能模仿、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和人格特点,直到长大以后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父母会那样对待我们,和先辈们的传递分不开关系。

如果先辈们传递下来的是健康、有爱的养育方式,我们很可能会变成温暖有爱的人,创造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但是如果先辈传递下来的是自私、暴力的养育方式,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有毒”的父母,用同样的方式伤害自己的子女。就像赞恩父亲说的那样“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

代际传递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掌控着我们的幸福和痛苦。那么我们只能任由它影响么?也不是。只要我们勇于改变自己,就有可能改写“有毒”的家庭历史。

03 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摆脱“有毒”父母的影响呢?

一、直面内心的小孩,将责任归还给应当承担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痛苦、自卑、怯懦…….无法排解负面情绪时,都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软弱”,却很少把责任归结于始作俑者的父母。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所以我们的内心充满耻辱和自我厌恶。

如果我们想要走出来,那就要认清事实,把责任归还给应当承担的人,我们才能摆脱“有毒”父母的影响,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找一个静谧、安全的地方,拿出自己童年的照片。

然后,大声的对他/她说“你不需要为……负责”。中间的内容可以是痛苦的感受,也可以是具体的事件。只要能释放出压抑的情绪,那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对父母的照片大喊“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虽然有时候会于心不忍,但是把责任归咎于应该承担的人,才能让你更客观的看待自己,不再自责和痛苦。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可能会感到极其的悲伤、愤怒和不公,想立马找父母发泄一通,但是 “永远不要在盛怒之下决定任何事情。”出门运动、大哭一场、捶打枕头等才是当下稳定情绪的最好方法。

二、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与父母直接对峙

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毕竟要面对高高在上的父母,还要重提那些屈辱的往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有与父母直接对峙,说出你的感受和立场,才能从童年的痛苦中抽身,成为一个全新的人。那么,具体需要怎么做呢?大概分以下5个步骤:

Step1:选择一个合适对峙的方式,写信或面谈。写信可以给人一个反复阅读并思考的机会,但是却有可能永远得不到回复;面谈可以及时得到回复,却有可能增加暴力、侮辱、大发雷霆的几率;电话虽然很方便,但能随时挂掉,所以不建议。

Step2:选择合适的对峙的时机和地点。对峙不可贸然行动,当你觉得有足够的信心能面对父母的责难和反驳,并有勇气承担不确定的后果时,才可以选择与父母对峙。而地点,最好选择自己感觉安全的地方,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宾馆、会所等私密的地方。

Step3:准备对峙的内容。不管是写信还是面谈,都可以以“我想对你说些以前未说过的话”作为开场白,包含以下四个要点: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这是我现在对你要求的。如果是面谈,就需要多演练几遍,直到把内容记熟,才能保证对峙的时候思路清晰。

Step4:正式对峙。不管准备的多么充分,父母听到你的话后都会作出反击。他们可能会辩解、伤心、大发雷霆或者直接把你赶出家门,但是没有关系。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你只需要保持冷静,并告诉他们“你的做法确实伤害了我,但我再也不想忍受了”就已经算是完成基本的任务,取得一定的胜利了。

Step5:承担对峙的结果。对峙之后,父母可能会深思反悔自己的行为,向你道歉,但是更多的,父母会表现出愤怒和威胁,连带着兄弟姐妹也可能会孤立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你的对峙是失败的。相反,你会因为自己的勇气而感到欣喜和力量,也会因为把责任归还给了父母而感到一种重生。

三、打破“有毒”的家庭体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我们已经从“有毒”父母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是如果不想孩子重蹈覆辙,我们还需要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首先,要更加体贴的关爱自己的孩子。也许你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爱人,没有关系。你可以多参加一些育儿课程、家长集会,看一看别人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

再者,要十分留心自己的行为。如果发现存在着和父母相似的虐待行为,那么就要立刻停手,深刻反思,必要的时候还要找身边的人来监督检查。

最后,要学会跟孩子道歉。也许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道歉会促使反思,督促父母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并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但是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却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脱离“有毒”父母的影响,也许会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但是痛苦之后,我们便会重生,从此拥有一个明媚的、独立的人生。

参考资料:

【1】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2】奥利弗·詹姆斯.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3】刘莉,王美芳,邢晓沛.父母心理攻击:不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化解原生家庭之“毒”?
每个懂事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叫“原生家庭”的伤
黑暗荣耀:理解郑美熙2次背叛对东恩的伤害有多深,就懂她不堪为人母
怎样算一个不称职的母亲?
家的教养,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样子
寻找生命意义,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