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3个传承千年的行业,如今一个几近凋零,一个年营收2400亿

初唐的陈子昂说过,“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宝,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的确,作为唐代规模巨大的物资集散中心,财赋主要供应区,全国工商业第二繁荣的城市,巴蜀地区从古至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巴蜀地区的繁荣得益于三个传承千年的“支柱产业”。这三个产业让成都得了“扬一益二”的名号,让成都成为了唐朝的陪都,让成都有了种类繁多的“市”(类似于商品交易会)。

这个三个产业就是:蜀锦、酒与印刷

01 蜀锦产业

四川地区古称“蜀国”或者“巴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少有人提及的称呼:“蚕丛之国”。

所谓“蚕丛”,我们知晓这个词是从李白那首著名的《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得来的。

蚕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也是传说中蜀国首位称王的人。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位养蚕的专家,后来蚕丛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搬迁到了成都居住。

在出土的青铜器中,“蚕丛”是长这样的。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是否存在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倒是变相地说明了蜀地桑蚕丝绸业历史悠久。根据可考的史料记载,蜀锦兴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汉唐时期,距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

朱启钤曾在其《丝绣笔记》中记载道,“盖春秋末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魏晋以来蜀锦勃兴。”

时间来到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曾把蚕桑生产作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因为当时蜀国生产的蜀锦不仅是重要的流通商品,同时也是蜀国军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一点在《太平御览》中曾有记载,“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图片源自网络)

在而后的几个朝代中,蜀锦一直都是蜀地的重要流通商品之一。

蜀锦技术在唐代有很大的进步,除了传统的对称图案,几何图案以外,还有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斗羊、翔凤、游鳞等各种新奇图案。此时的蜀锦已经承担起对外贸易的重任,远销到日本、波斯等地。宋元时期的蜀锦更是在图案上和质地更加精益求精。

(图片源自网络)

可惜蜀锦的繁荣在明末时期的动乱中戛然而止,张献忠的屠刀让巴蜀地区十室九空,直到“湖广填四川”之后才缓过气来。

万幸,蜀锦在清代得到了恢复和提升。一方面蜀锦受江南织锦的影响,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多个新品种,一方面织锦机更加大型化和复杂化。

(图片源自网络)

嘉庆年间有一首竹枝词是这样写道,“水东门里铁桥横,红布街前机子鸣。日午天青风雨响,缫丝听似下滩声。”

若上面这首竹枝词只是写意的手法描述当时蜀地织锦的盛况,那么《皇朝续文献通考》记载的这一段则更为详实具体,“成都有机房二千处,织机万余架,织工四万人;丝织品占全川总额百分之七十”。

宣统元年(公元1909),蜀锦参加南洋博览会,获得“国际特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蜀锦获南洋博览荣获国际特等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蜀锦获在巴拿马荣获金奖;宣统元年(1909年),蜀锦参加南洋劝业会展览,博得国际好评,荣获特等奖;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蜀锦在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东方美人奖;1980年,蜀锦月华锦、雨丝锦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部名牌产品奖;2009年9月,蜀锦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盛极而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一系列的奖项和荣誉将蜀锦捧上高位后,它也就只能被束之高阁了。

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的蜀锦,如今也面临着断代与失传。

(图片源自网络)

蜀锦织造技艺繁复,学习起来难度高且就业难,这就造成了如今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少到几乎会断代的境地。现在从事蜀锦织造多为一些的老人,年轻人极少。而且对蜀锦织造技艺各工种、工序全部精通并能实际操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当老一辈匠人将蜀锦技艺带入土中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这门传承千年的手工业几近消失的时候。

(图片源自网络)

希望若干年以后,蜀锦不会只出现在博物馆里。

02 印刷产业

印书业是古时成都最富特色的手工业之一。

成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是我国的西南重镇。成都的“重”除了地理位置和经济,其中有一“重”是体现在文化方面。印刷业较为发达。成都印刷业早从隋唐起就名声在外,是全国有名的刻书中心,这自然与蜀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着直接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彼时成都印刷业的“客户”主要来自三个方向。

一是来自官府的订单。官府刻书的“订单”以地方志为主。根据资料记载,康熙二十五年至光绪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1889年),四川省及府、州、县志书的数量就高达400余种,每个种类刻印副本数量不等,绝大多数都刻印于成都。

第二类订单是来自道观和寺庙。这两者历来有刻书赠书的传统,无数的佛经和道家经义被刻印出来散布民间。其中最著名要数二仙庵在光绪年间刻成的《道藏辑要》。这套道经刻制历时十余年,耗费了梨木一万四千多块,收录了314种著作,合计513卷、245册,成为道经集大成者,大部分雕板至今犹存。

第三类订单则是来自书院。彼时著书立说是文人的传统。在文化氛围尤为浓厚的蜀地,书院刻书也达到难以想象的繁荣。著名的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存古学堂等都曾设立书局刻印书籍,其中部分书版至今还存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内。

蜀地印书业的繁盛可以追溯到唐代(8世纪中期)。1944年曾在成都望江楼附近的唐墓出土一本《陀罗尼经》,经书边上有一行汉字题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此经咒所题的“成都府卞家“便是唐朝成都著名的书局。

(图片源自网络)

隋唐时期,成都的刻书业可以说因佛经而兴盛。彼时成都佛教盛行,大慈寺、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一系列著名的寺庙让成都的佛教空前繁荣,自然对佛经的需求量巨大。彼时成都的造纸和印刷术发展迅速,曾经还是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地区。上文提到的卞家曾印制过一本《陀罗尼经咒》。该经书便是世界现存的最早的印刷品之一。成都的印刷业发展到唐代后期,印刷品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初宋时期,世界第一部佛教大藏经《开宝大藏经》共5048卷在成都问世,为后来各种佛藏的祖本。两宋时期,四川印刷业已然是中国之首。诗人宋祁在《成都》一诗中写道:“此时全盛超西汉”。

(图片源自网络)

时代来到了元代,彼时受大环境影响蜀地的印刷业落入了低谷。到了明朝也是先扬后抑的局面。在张献忠的屠刀和清人的铁蹄下,四川的书肆书铺书局被毁去十之八九,直到乾隆时期才慢慢恢复元气。

这时蜀地刻书业的订单来源发生了一些变化,彼时的大客户佛教已经沉寂,更多的订单来自民间。根据《四川省志·出版志》一书记载,清代出版的图书涉及面很广,从诗词文集到启蒙图书、从戏剧唱本到医术农书。

这些来自民间的印书订单一直支撑着四川的印刷业。清末的《成都通览》一书中记载,当时市面上所售书籍从传统的“四书五经”、史志到各类教材,军事医学农学书籍应有尽有。品类丰富程度已经和现在不相上下了。

四川印刷业发展变相的是一部中国社会和经济变迁史。

唐时成都地区印刷业繁荣是因为其经济发达,造纸业亦是十分发达。而后四川地区也没受到战乱影响,反倒成了唐代另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而元代,清末民初的混乱局面,自然也引得四川的印刷业凋零。到了清末民初时候,四川印刷业的大客户佛教衰败,自然大部分订单转向民间也是不无道理的。

03 酿酒业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早的国家。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酿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酒,彼时的僰人酿蒟酱就有“酿酒三千年,僰人开先河”的说法。所谓“蒟酱“就是白酒,僰人主要活动区域为珙县(今四川省宜宾市辖县)。所以说川人是世上最早开始酿酒的也不无依据。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说“僰人酿蒟酱“还是一种推测,那么川酒兴于汉代则是有”三星堆“做详实的佐证。大量距今3000年前至3500年前的陶酒器横空出世,从酿造、贮藏到饮用的酒器一应俱全。

而后彭县竹瓦街两次发现战国青铜器,出土有尊、觯等酒器10多件;绵竹出土了战国中期的铜、提梁壶等11件,后来这里还发现了一块“永明五年”的南齐纪年砖。推断出绵竹地下酒窖池建造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这些遗址和出土的文物都对四川的历史进行了反证:至少在2400年前四川地区已开始规模化酿酒。

(图片源自网络)

在成都众多'中国之最'中,有三项是世界公认的。一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二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三就是拥有世界上最早的白酒酒坊。

据史料记载,蜀地的酒业没有如上述蜀锦和印刷业有过中段和衰落的时期。无论是唐宋还是元明,乃至清以至近代,巴蜀之地的酿酒业一直都是全国执牛耳者。北宋中期当朝者曾在成都设立二十八处'酒务',统制酒业实务。每年征收酒税高达40万贯,位居全国税收之首;而到了南宋时代巴蜀地区的酒税更是高达690万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成都又叫“锦城”呢?浅谈四川特产蜀锦的辉煌历史
四川美术:历史上那一抹风流
四川成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看完真的会自豪
【方志四川• 蜀中人物】王果 ‖ 成都美女白如霜——追寻元朝诗人汪元量在成都的行迹
四川行· 寻访李白“蚕丛及鱼凫”诗句之古蜀国遗址鱼凫城
成都历史文化特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