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南京大学“艺术文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案(2019年修订)
南京
2
0
1
9
2
0
1
1
1
3
0
3
J
7
2
0
1
2
2
0
1
6
2
0
1
7
广
目标,探索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经验和南大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开阔的艺术文化视野,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新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从事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或应用价值。能胜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能胜任文化、宣传等领域的相关工作。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并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二、硕士生招生1、统招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在职人员,符合硕士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均可参加硕士生招生复试。复试及相关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生。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分初试、复试两段:(1)初试: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I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基础理论”。专业课II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命题:艺术史论与文化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史论与批评”;
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2)复试: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初试成绩排序,差额复试。复试内容包括:A.专业知识笔试(艺术评论写作,按三个不同专业方向命题);B.专业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C.艺术实践能力考试(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向的考生)。2、免试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下列四项条件者,可申请硕士生:(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生资格;(3)大学本科主干课成绩平均80分以上,英语成绩达到国家六级或四级优秀(CET-4≥497分或CET-6≥426);(4)前三学年总评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三、硕士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四、硕士专业方向1、艺术史论与文化研究2、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3、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五、硕士课程设置(适应于所有方向)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本学科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入学者需修满36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共7学分;B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每位硕士生须修满9学分;C类课程为专业选
3修课,共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所有专业硕士生均须修满8学分;D类课程为全校公共选修课以及各院系开设的选修课程,根据学校规定,文科硕士生跨以及学科选读不少于一门课程。剩余学分自由任选相关课程。具体课程如下:A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3.硕士英语(4学分)B类:1.艺术文化学前沿问题(3学分)2.艺术理论与美学(3学分)3.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方向1必修)(3学分)4.艺术与文化创意(方向2必修)(3学分)5.艺术教育理论与方法(方向3必修)(3学分)C类:(一)艺术史论与文化研究方向1、艺术学研究与写作(2学分)2、美学史专题(2学分)3、艺术史专题(2学分)4、艺术批评史专题(2学分)5、艺术心理学专题(2学分)6、艺术社会学专题(2学分)7、艺术符号学专题(2学分)8、文化研究专题(2学分)(二)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方向1.艺术传播(2学分)2.艺术遗产(2学分)3.艺术管理(2学分)4.艺术与科技(2学分)5.艺术策展(2学分)
4(三)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向1.艺术教育史专题(2学分)2.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专题(2学分)3.教育心理学专题(2学分)4.舞台艺术教学研究(2学分)5.造型艺术教学研究(2学分)6.影视艺术教学研究(2学分)7.艺术教育教学实践(2学分)D类:跨一级学科任选六、硕士生培养1、硕士生学习时间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2年,撰写学位论文1年。硕士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不定导师,实行年级导师负责制。开学第一个月底进行师生互选,进入专业方向;第一学期结束之前,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分流:(1)进入硕士论文阶段;(2)终止学业;第六学期初进行论文预答辩。2、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重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形成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3、硕士生应根据专业特点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提倡跨专业选修其他课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努力成为知识丰富、专业精深、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人才。七、硕士考核方式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2、专业课采取笔试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硕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考核方式为“学习报告”与“卷面考试”两部分,对硕士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1)考核符合条件者,准予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5继续完成硕士学业。(2)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八、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在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选题应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题目选定后,由相关专业组织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对选题及其相关工作做出评议和审核。论文开题报告会安排在第三学期。开题报告会通过论文题目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该计划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本院导师指导小组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九、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接近完成和进入答辩之前,应由专业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检查论文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建议硕士生进入或暂缓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学位论文预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未通过预答辩者不得参加正式答辩。学位论文完成后,答辩前至少由2位专家(其中1位是外单位专家)评审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教授不少于2人),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导师依照回避制度将不参与答辩会。根据答辩委员的表决意见,答辩结果分三种:通过、不通过、有条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以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有条件通过,是指答辩委员认为该论文已经达到相应学位水平,但建议作者在一定期限(一个月、三个月或六个月)内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后再申请学位。修改后的论文,经答辩委员会指定的审阅人签字同意后,送交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申请学位。对于即将达到最长在校学习年限的学位论文的答辩,论文修改再次通过的时间必须在规定年限之内。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院系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十、质量监测1、建立硕士生个人教学与研究档案。2、确定硕士生培养过程规范,按规范进行相关工作。3、抓好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重要环节,定期根据《艺术学院研究生
6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本》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估。3、严格按专业成绩、科研成果质量和学校相关规定评定硕士生各项奖学金。4、对毕业后硕士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
南京大学“艺术文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年修订)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是2011年艺术学升为独立门类后,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批通过的首批艺术学理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后因学校学科建设全局需要调整为新兴的交叉学科(1303J7)。该学科2012年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6年再度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双一流学科群。“艺术文化学”聚焦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将艺术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予以考察,探究艺术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这一富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设置反映了当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趋势。本学科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创新能力、严谨学风、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经验和南大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开阔的艺术文化视野,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新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从事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或应用价值。能胜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能胜任文化、宣传等领域的相关工作。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并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二、硕士生招生1、统招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在职人员,符合硕士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均可参加硕士生招生复试。复试及相关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生。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分初试、复试两段:(1)初试: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I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基础理论”。专业课II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命题:艺术史论与文化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史论与批评”;
2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2)复试: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初试成绩排序,差额复试。复试内容包括:A.专业知识笔试(艺术评论写作,按三个不同专业方向命题);B.专业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C.艺术实践能力考试(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向的考生)。2、免试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下列四项条件者,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生:(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生资格;(3)大学本科主干课成绩平均80分以上,英语成绩达到国家六级或四级优秀(CET-4≥497分或CET-6≥426);(4)前三学年总评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三、硕士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四、硕士专业方向1、艺术史论与文化研究2、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3、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五、硕士课程设置(适应于所有方向)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本学科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入学者需修满36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共7学分;B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每位硕士生须修满9学分;C类课程为专业选
3修课,共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所有专业硕士生均须修满8学分;D类课程为全校公共选修课以及各院系开设的选修课程,根据学校规定,文科硕士生跨以及学科选读不少于一门课程。剩余学分自由任选相关课程。具体课程如下:A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3.硕士英语(4学分)B类:1.艺术文化学前沿问题(3学分)2.艺术理论与美学(3学分)3.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方向1必修)(3学分)4.艺术与文化创意(方向2必修)(3学分)5.艺术教育理论与方法(方向3必修)(3学分)C类:(一)艺术史论与文化研究方向1、艺术学研究与写作(2学分)2、美学史专题(2学分)3、艺术史专题(2学分)4、艺术批评史专题(2学分)5、艺术心理学专题(2学分)6、艺术社会学专题(2学分)7、艺术符号学专题(2学分)8、文化研究专题(2学分)(二)艺术传播与文化创意方向1.艺术传播(2学分)2.艺术遗产(2学分)3.艺术管理(2学分)4.艺术与科技(2学分)5.艺术策展(2学分)
4(三)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向1.艺术教育史专题(2学分)2.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专题(2学分)3.教育心理学专题(2学分)4.舞台艺术教学研究(2学分)5.造型艺术教学研究(2学分)6.影视艺术教学研究(2学分)7.艺术教育教学实践(2学分)D类:跨一级学科任选六、硕士生培养1、硕士生学习时间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2年,撰写学位论文1年。硕士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不定导师,实行年级导师负责制。开学第一个月底进行师生互选,进入专业方向;第一学期结束之前,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分流:(1)进入硕士论文阶段;(2)终止学业;第六学期初进行论文预答辩。2、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重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形成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3、硕士生应根据专业特点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提倡跨专业选修其他课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努力成为知识丰富、专业精深、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人才。七、硕士考核方式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2、专业课采取笔试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硕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考核方式为“学习报告”与“卷面考试”两部分,对硕士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1)考核符合条件者,准予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5继续完成硕士学业。(2)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八、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在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选题应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题目选定后,由相关专业组织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对选题及其相关工作做出评议和审核。论文开题报告会安排在第三学期。开题报告会通过论文题目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该计划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本院导师指导小组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九、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接近完成和进入答辩之前,应由专业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检查论文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建议硕士生进入或暂缓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学位论文预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未通过预答辩者不得参加正式答辩。学位论文完成后,答辩前至少由2位专家(其中1位是外单位专家)评审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教授不少于2人),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导师依照回避制度将不参与答辩会。根据答辩委员的表决意见,答辩结果分三种:通过、不通过、有条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以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有条件通过,是指答辩委员认为该论文已经达到相应学位水平,但建议作者在一定期限(一个月、三个月或六个月)内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后再申请学位。修改后的论文,经答辩委员会指定的审阅人签字同意后,送交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申请学位。对于即将达到最长在校学习年限的学位论文的答辩,论文修改再次通过的时间必须在规定年限之内。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院系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十、质量监测1、建立硕士生个人教学与研究档案。2、确定硕士生培养过程规范,按规范进行相关工作。3、抓好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重要环节,定期根据《艺术学院研究生
6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本》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估。3、严格按专业成绩、科研成果质量和学校相关规定评定硕士生各项奖学金。4、对毕业后硕士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贫困的古巴,凭什么医疗水平世界第一?人均寿命英美还高
【故宫中国古陶瓷窑址标本展】浙江篇
纪录片《平津战役》
摄影:2023年各地见闻【10】
天啊!初中数学(几何,代数)学习中竟然有口诀和技巧!简直令我惊讶
人类的生命意义在于探索与发现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