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老师散文:分享,很重要

百多万年前,当被叫做“人”的生物出现在大地上,如果不是他们懂得分享,过群居生活,恐怕很难存活下来,更不用说进化至今,延续血脉了。人,既没有熊的力气,豹子的善跑,也没有老虎的凶猛。没有翅膀,不能飞行;没有腮,不能在水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那样的严酷。靠打猎为生的他们,工具极其简陋,单个的人不仅难以捕获猎物,反而还多半会变成豺狼虎豹的美食。人,聪明就聪明在他们懂得合作,懂得分享。一个人不能捕获一只猎物,但几十几百人一起围猎,就容易得多。一个人是无法战胜一只老虎的,力量悬殊太大,但几十个几百个人在一起,就能轻松猎杀一只老虎。得到猎物,见者有份。猎物吃完了,大家再一起想办法去捕获新的猎物。人,就是靠分享,不断地进化,壮大,成为大地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都应该有着分享的遗传密码。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孟子借谈论音乐,借题发挥,阐述了与民同乐的“王道”主张,揭示了好的东西需要分享的一般性道理。商纣王建酒池肉林,纵情享乐,而置百姓疾苦于不顾,走向灭亡。周文王积善行仁,懂得与百姓同甘共苦,分享快乐,政化大行,天下诸侯纷纷归从,立周八百年天下。仁,则兴;不仁,则亡。仁,爱也。分享,是一种爱,是大爱。

 古往今来,凡有为者,无不是懂得分享的人。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他对历史兴衰得失的见解,借鉴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认知、遵循、运用历史规律,治理家国。“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对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功莫大焉。居里夫人发现并提炼出镭,拒绝申请专利,而是无偿地分享给全人类,促进了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雷锋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地分享、贡献他的一切。

教育,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我的理解,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爱,是教育的核心。分享,是爱的外在行为、表现。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毋庸置疑,在教育实践中,由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客观上造成了爱的教育的缺失。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叫嚣要杀死还在母亲肚子里的弟弟的骇人听闻的不伦言论,才出现很多心理扭曲自我封闭的教育“残次品”。

 我就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子,聪明,头脑灵活,但因为太自私,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合群,在班上很不受欢迎,而且固执得可怕,最后因心理疾病不得不辍学。其实,这孩子小学并不是这样,活泼、开朗,应该是算很优秀的孩子。自从有了弟弟,她的心理就开始发生变化,显得特别叛逆,甚至不可理喻。她仇恨她的父母,她说,她要想办法让他的父亲犯罪,好把她父亲送进牢里。她几次离家出走,并有轻生的倾向。常常把自己关在卧室里,谁也不见,拒绝和人交流。我算是她最喜欢的科任老师之一,我去做工作,她只是不反感,不反驳。换做别人,早就被她轰了出来。但我看得出,她压根儿都没有接受我的观点和看法。这事,我很痛心,也很愧疚。

我的孩子也是一个女孩,但我从小对她就注重爱的教育。孩子有一个比她大一岁多的表姐,在家里是老二,孩子从小就差不多和她表姐生活在一起。我的条件稍好一些,吃的,玩的,总是买双份,好让孩子与她的表姐分享。即使一块饼干,不用我说,孩子也会分给她表姐一半。对于孩子分享的行为,我总是加以肯定;反之,则加以批评。孩子从小就懂得了分享的道理,并慢慢的成为她的一种习惯,成长为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孩子一直读到博士,不论她今后成就如何,但有一点我是放心的,那就是孩子有一颗善良、正直、仁爱的心,懂得分享,能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让孩子认识爱,懂得爱,学会爱,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父母和教育者的责任。爱心,是人格大厦的基石;分享,是人格大厦的栋梁。

如今,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密,合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一项工作,即使你能力超群,如果缺少合作,是很难完成的。即便完成,也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而合作的纽带,就是成员间懂得分享,会分享共享。共事共事,就是举大家之力,共同完成一件事。合作的大敌是自私自利,即不懂得分享,不愿与人共享。很多失败,就败在团队因利益纠葛造成的内耗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充满着真知灼见。爱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家庭,是爱的第一课堂。父母充满爱心,乐于分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仁心”处世,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学习生活中,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坚持爱的教育,教会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分享,学生的人格发展就会是健全的。知识容易学习,有些技能也容易提高,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却远比学会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要难得多。二者是末和本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也占了不小的比例。人之初,性本善。但交到我们手里的孩子,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难教,是很自然的。正因为难教,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才显得重要。

要让自私的孩子,懂得爱,学会分享,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要自私的孩子把他认为的好东西主动拿出来,与他人分享,让他人使用,确实很难。这还只是物质层面的,更高层面的分享,则是精神的分享,心灵的分享,就更难。比如比尔盖茨分享他的亿万财富,比如互联网的创始人博纳斯·李拒绝申请专利而是拿出来分享,比如袁隆平分享杂交水稻,他们是人的典范,是人的骄傲,是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之光。但是,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从理论上说,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的理解,“没有教不好”并不是指把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提高到第一名的水平,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办法是,那就是真正能把别人的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当做孩子。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一种分享的氛围,强化集体舆论的导向功能,并使爱、分享,成为评判学生的一种价值标准。对待有问题的学生,要不放手,用爱去融化他,用分享去打动他。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又教又育,滴水穿石,必能慢慢地清除孩子心灵的污垢,使之接受爱,积蓄爱,输出爱,在分享中,重塑心灵,让心灵长出人性的枝蔓,绽放美丽的花朵。

遗憾的是,有些东西我们可能想得到,却未必做得到,做得到位。有观念的禁锢,有现实的羁绊,有人性的局限。所以,很多所谓的优秀老师,包括我,终其一生只能是个教书匠,却不能成为教育家,成为学生真正的人生精神导师。

爱的教育,很重要。有分享,才有爱。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的孩子。人人都懂得分享,都愿意分享,都乐于分享,未来的社会交到他们手里,我们也就放心了。

未来怎么样,责任在我,在你,在他,握在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手里。我们的今天,决定着孩子们的明天。


文章作者:曾传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爱演讲稿
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把学生当人看
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中不能承受之轻
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教室里没有差生 老师必须全面客观对待每个学生
俞敏洪:用正确的方法 培养孩子追求长久幸福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