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古的丧葬


1.不封不树,墓而不坟
    远古时期的中国丧葬意识异常淡薄,丧者葬于郊野,无堆无坟。对此,许多史籍都作了记载。《礼记·檀弓》云:“古者,墓而不坟。”即不封土堆,墓与平地齐。《周易·系辞传下》也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不封不树”是指既不封土堆也不种树木。又据《汉书》记载:殷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秦穆公等先王先公的藏地,均“无丘垅之处”。上古的丧葬不封不树,与平地齐,这一点从考古学上也得到了证实。至于今天所见的许多帝王陵,如黄帝陵、炎帝陵、禹陵、舜陵等均有着高大的坟丘,都是后人追修或假指的,这是两码事。
2.“避水泉之湿”的功能
    大约从春秋战国时起,丧葬习俗有了一定的变化,墓已开始封土,故史料上对墓的称法出现了“丘墓”、“坟墓”、“冢墓”等记载。《礼记·檀弓上》郑玄注:“土之高起者曰坟。”《释名·释丧制》曰:“丘(墓),象丘形也”,又曰:“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也。”因此,在战国时期,坟、丘、冢已成为坟墓的通称,而君王的坟墓因讲究高大,故称作“陵”或“山陵”。
    虽然战国时坟墓的大小已有了等级之分,但丧葬本身并无祸福感应之说,人们只是对藏地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即避水泉之湿、蝼蚁之害。《墨子·节葬》认为藏地环境的主要功能应是:“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这是古人寻求葬地的根本意愿,也是后世风水所遵循的宗旨。清代人刘公中在总结古代风水的发展时,也曾指出:“盖古人深明相地,意在避水泉蝼蚁之害,初无祸福之说参于其间。相地不涉祸福,则相地亦人子慎终常事,何足为怪。”
    吕思勉在探讨中国风水的起源时也指出:“风水之始,避风及水而已。《吕氏春秋·节丧篇》曰:‘葬浅则狐狸担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风水之说之起源也。”这种看法无疑是很客观的。可见,远古时期的丧葬所讲究的是对理想葬地环境的追求,祸福感应说的纳入是以后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宁寺寨丧葬礼仪习俗(连载6) || 苏统雨
教你几招临坟断|
时至清明,清明上坟有啥讲究?祖坟真的能预示后人的凶吉祸福吗?
风水学告诉你:这种坟墓后人你要小心了
这几种坟墓,子孙要小心注意了!
出知府,巨蚌潜泥风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