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开东:爸爸永远在现场


湖南卫视的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里》节目曾异军突起,以17.85%的收视份额位列蛇年综艺节目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收视冠军。


作为一档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何以如此吸引眼球,成为大家的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不妨来看看海子一首经典的诗歌《村庄》。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儿子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爸爸哪里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总是面目模糊;但却具有巨大的威慑力。


在崇尚自由的诗歌里,父亲常常是一个缺席者,因为在家庭的伦理中,父亲既是家庭的保障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秩序的维护者,父亲是把双刃剑。


如果节目名称是《妈妈去哪里》,这个节目一定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一直在这里。


但《爸爸去哪里》关注度就高了,因为父教缺失一直是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我们从不缺乏母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母亲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与此相应的是,我们母教也大为兴盛。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否忽视了父亲的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父教?


从传统教育中的严父慈母,一直到现在的父主外母主内,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孩子妈的事,父亲只管挣钱。


只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母亲把孩子交给父亲来“执行家法”,要不然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父亲的事。


而父亲扮演这种角色的尴尬,也使得父亲和孩子失去了天然的亲近感,避躲父亲成为一个潜规则,贾宝玉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母亲教育孩子时,常常说,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了。这种教育,父亲其实并不在场,并基本上沦落为一个符号。可以说,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死穴。


不久前,孙云晓先生对“中美日韩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显示: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中国父亲的排名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

    

对于这一结果,我们一点儿也不奇怪,只觉得十分有趣。我们的父亲不大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对孩子的要求却是最高的。


这是典型的“小投入、大产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许他们是这样想的。“我负责挣好钱,你们负责读好书。”


这两者就像是一个契约,一种交换,否则孩子就辜负了老子,就没有良心,就是不孝。


我们不妨和日本做个比较,日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做普通人,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做非凡的人。中国的传统一向是不甘心平凡,这当然有积极意义,但非凡毕竟是极少数,僧多粥少,这就是矛盾所在。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阿德勒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孩子的成长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母亲之爱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教育和指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样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个好母亲的爱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也不应该助长孩子的依赖性。

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鼓励孩子最终能够离开自己。


父亲的爱应该坚持某些原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专横而粗暴。


父爱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摆脱父亲的影响,独立健康地成长。

 

孩子婴幼儿时期,以母亲之爱为主,孩子感到安宁、温馨、安全和温暖,建立起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和联系。


到了小学阶段父母之爱,责任各半,感性和理性匹配,规训和教化同在。


到了初高中阶段,母亲之爱的影响力逐步下降,父亲应该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


但我们正是因为传统的思想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挤压,使得父教严重缺失,又因为男教师的严重缺乏,使得孩子人生教育中阳刚一面大为欠缺。这对孩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


和谐的教育,应该是孩子在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的交融中成长,并在青春期,通过对父母权威人格的降低中,通过叛逆或者是打碎,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底座,然后健康地阳光地成长。


我们乐于看见孩子们对我们的依恋,也希望看到孩子对我们的背离,只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由于工作的繁忙,我真正陪伴儿子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要在一起看电影,电影成了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借助电影交流,用一种我们刚刚学会的共同密码,和孩子交流。


儿子还常常和我扳手腕,这些年来,由过去对付儿子两只手还绰绰有余,到现在,我和他公平竞争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种幸福感伴随着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孩子像河流一样唱着歌流去,冲破所有的堤坝。但是,父母却像山峰那样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这是泰戈尔的诗歌:尽管有一点痛,但我们还是快乐着。


爸爸永远在现场,永远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但在和孩子沟通中要注意“五到”:


第一是眼到。留意孩子的表情和精神状态,把握孩子的心理,做孩子的知心人。


第二是耳到。认真聆听,不说教,不训斥,不辩论,让孩子完整表达自己。


第三是口到。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以“忙”,“别妨碍大人”等话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第四是手到。适当抚摸孩子,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背,或者握住孩子的手,传达一份爱意,一份理解,一份支持。


第五是心到。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关注孩子内心感受,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切身感受到孩子的心情,然后给孩子提供建议,让孩子独立选择。生命是孩子的,我们没办法永远代替他们选择。


情怀  热血  能量

只为百姓说人话     不为权贵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      哪管湮没与流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差。
父亲的特殊使命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教缺失成社会难题 专家给出“好父亲”11标准
孩子成长爸爸千万别缺位
调查:八成人认为父教缺失普遍 哥们型父亲受推崇
父教缺失对男孩女孩都是灾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