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绽奇葩 ——特色见长的澄海侨中


   许泽敏

 

1989年我从澄中调到华侨中学,同时调动的还有几位同事。那时候老师们私底下总谈到,连续好几年,澄中都有青年教师被调到侨中,两个学校给人的感觉,就是关系相当密切。如果从教师方面看,好像真如此,其实之后还如此,之前也都一样。

                    

                       

 

澄海县是粤东地区著名侨乡,归侨、侨眷众多。为了满足归侨、侨眷子女入学的迫切需要,县委统战部和县、区侨务部门早在1956年就在苏北区月窟乡办了4个华侨补习班,于澄城番仔楼办了私立文光补习学校2个华侨补习班。1957年又办了2个华侨初中补习班寄于城南小学。

 

19573月,经当时的副县长王鼎新、县委统战部长许秩西等倡导,成立了县华侨中学筹备委员会,并向海外侨胞发出了《筹办澄海县华侨中学缘起》。当时,广东省侨联主席蚁美厚先生带头捐款1万元。随后,海外侨胞许存寿、陈镛锵、蚁炎记等13位先生也先后捐出人民币95217元,作为建校的部分资金,不足部分则由县政府拨款解决。经再三研究,确定以澄城东门外校场埔、英哥埔交界处的100亩土地作为建校用地,由华南工学院当年毕业生赞助设计建设蓝图。经过澄城各界民众三年奋战,于19606月建成完整校舍,计有教室24间,可容八百人就餐或集会的礼堂兼食堂1座,教师宿舍2幢共24间,办公室2间,并挖了3口鱼塘,筑起了围墙,在校园内种下石栗、桉树、杨柳和各种花卉。

1958年秋季,华侨中学正式招生上课。当年以归侨、侨眷子女为主要对象,招收了初中一年级新生4202名,暂借城北李氏大宗祠作为临时校舍上课,还招收了高中一年级新生2100名寄读于澄海中学,高中招收的学生在高二时候划入澄海中学,在澄中毕业。全校教职员工14人,人员主要是由澄海中学调任,副县长王鼎新任名誉校长,林清任副校长。至19607月,高初中全部班级才迁进新落成的校舍。校友蔡淼先生是首届高中生,他在《给母校的信》中说:“生我者侨中也,教育我者澄中也,生养之恩不会忘”。“当年是寄读在澄海一中,称为华侨班,袁仰愈是教导主任,陈泽勤老师是班主任,班里陈梦梅是班长,我是副班长,王子文是团支部书记,一直在澄中读完高中,于1961年毕业”。

 

(澄中侨中合办时期教职工工资表)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侨中的命运。1967年,华侨中学改名为育红中学。196810月,学校与县农业职业学校、城关农业中学合并并改名为澄海县延安中学,翌年3月延安中学迁入原澄海中学改名而成的红旗中学校址,貌似借壳上市,至当年8月,延安中学改名为澄海县澄海中学,华侨中学无形中撤销,消失于无形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侨中停办已10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乡贤俊彦奔走呼吁,要求复校。1979年,澄海县决定复办华侨中学。当年,由于原址被占,在原地复校已不可能。县有关部门便拨出专款175千元,作为对原侨中校产的赔偿,并划出后坑园荒地50亩作为侨中复校新址(其中17亩至1985年才划给侨中)。当年招收了高中新生2107人、初中新生4215人,于197991日正式开学上课,第一学年暂借澄中校舍上课,第二学年则迁往现在侨中校址。第一年全校有教职员工20人,师资主要还是从澄中教师中调任,黄继成、马维毅分别任正、副校长。

在一片荒埔上重建侨中,困难重重。旅泰侨胞谢子昂先生捐赠港币10万元,加上政府的赔偿款175千元,以此应付复办初期学生入学之需。学校在三个月时间内盖建起了红塗墙竹篷顶教室18间及学生、教师宿舍楼各1幢,使复办的第二年得以继续扩大招生。至1983年,学校已办有高中8个班、初中10个班,在校学生1035人,教职员工71人。

1983年,在澄海乡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侨联主席蚁美厚的建议和支持下,澄海县决定发动广大侨胞、港澳同胞捐资办好侨中。泰国澄海同乡会理事长许朝镇先生自己带头捐赠港币30万元兴建一幢教学大楼,同时又带动泰国澄海同乡会捐赠港币30万元兴建另一幢教学大楼。到198591新学期开学时,澄海侨中终于结束了在“竹篷教室”上课的历史。随后,泰国正大集团谢易初先生家族先后向学校捐赠港币300万元,兴建了易初科学馆、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宿舍楼。旅居印尼侨胞李泽拱先生赠建了大礼堂和艺术馆。截至1987年,澄海侨中接受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捐资总额已达到人民币605万元,并于当年五月份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庆典。

 

(澄中侨中合办时期学生家庭成份统计表)

 

回顾侨中从创办以来的跌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侨中一直是“侨”字当头。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历史上对地方的经济、文化甚至包括政治,都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心系桑梓,父母妻女有不少留在内陆。正是面对归侨、侨眷子女在生活、发展上的问题,政府及各级领导为满足他们入学的迫切需要,而发起倡建侨中并给予大力支持。侨中的投资主体则长期主要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创办时如此,复办时亦如此。学生来源创办时当然首先也是华侨子女,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成份问题也只有报考侨中,否则就会面临无书可读的现实,复办时在相当程度上也照顾到华侨子女优先这一点。师资来源初期主要是由澄海中学教师调任,初办时如此,复办时也如此,这也可看出政府对侨中的大力支持。

华侨中学的办学,跟这些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爱嬲读华侨”和“高一空,高二松,高三拼命冲”这两句话,在侨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前一句,没有“冲”的目标和动力,展现的是潇洒自由;后一句有目标有动力,呈现的是过程。当然,主体都是学生。而侨中的办学条件,则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筚路蓝缕,是侨中风雨历程的一个写照。校友蔡信群就提到“一群成绩二流的学生,一个设施六流的校园”的问题。生源上,难以望澄海中学的项背;校舍上,三个月时间内盖建起的红塗墙竹篷顶教室——真还“嬲”得起来?

   

复办初期的校舍,总是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坟埔陇的地理环境,成了校园生活的快乐来源。网友“白云深处还是云说:“刚入学时教室是平房,地板是沙子,天气太热,常脱鞋把脚插进沙里面退热,每周二节劳动课,到操场搬运废土,母校有着我太多的回忆。”“操场一直在建设,挖出的骷髅头与股骨印象极为深刻。拿着人头骷髅、股骨追打嬉闹甚至恶作剧的场面并不鲜见。旁边不知道哪个混蛋捡起来偷偷一扔,落到别处,引起一点骚乱和女生尖叫声”(蔡信群语),网友“醇醇男子”说“拿着骨头追打玩耍,开棺的整付骷髅,晚上的磷火,体育老师站在灰龟上上课,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课室,校友蔡信群说,篷棚屋顶运气不好的时候会漏点雨,上课要把桌子挪挪,大家挤成一团,非常方便交头接耳”,“门是一触即烂那种,锁不锁毫无意义”。

这环境之下,还真 “嬲”得起来!

 

(竹篷教室前的宣传栏)

 

一个“嬲”字,在侨中人看来,不像嘲讽,更像调侃,或者丝丝隐痛之外,隐隐之中竟还有一丝自豪。蔡信群《致侨中|我野蛮生长的地方》文中就说“我们这一代就是'嬲’出来的,只是没有用于打架,用于恶作剧”,他写道:

“许永造老师是隆都小学退休校长,给许校长请过来代课初中美术,我的发小许文乐同学(姓许的都是人才啊!)带着自己的素描习作去虚心请教(这家伙高一暑假去广美走私进修),许老一看,很直接地说:我画国画的,你这水平我教不了,拉来许校:要不给这些孩子弄个地方,让他们有个自学成长的空间?许校长裤袋里掏出400块,拿去买东西!豪气!”

“许同学踩着一只28寸单车搭载双竹筐唱着歌(说错了,当时不会唱歌,现在是麦霸)和张亦兵一路呼哧呼哧到汕头工艺,买回4个石膏像和几个彩瓷罐子,美术组成员凑点破烂,在新落成的男生宿舍三楼最偏那间,建设了澄海侨中第一间画室”。         

在侨中人看来,这种“嬲”,至少来说,并不仅仅是人们印象里的玩乐,甚至可以说,在“嬲”的表象之下,还带有人们印象中的“苦”,只是他们并不以为“苦”,而且还乐在其中。网友医哥~流川枫จุ๊บ”说“当时带着爱嬲读华侨烙印,打破偏见,一样的半夜挑灯坑(啃)书,我们一样活的精彩,也比老夫子式的校园更加快乐”。也正因此,侨中学子活出了他们的精彩。

蔡信群用三个词做了归纳:“发现”“自由”“自信”。领导、老师的宽容、接纳、启发、鼓励,环境的宽松,为创造性自主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三个词语的归纳,合于个性的张扬,深中教育的规律!“没人带路,就自己趟”,“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上车的主动带行路的”,跑到澄中学习切磋,去广美“走私进修”,如果没有內驱性的自主学习,是不可想象的,而由此,“发现”“自由”“自信”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状态。

 

至于另一句中的“高一空”,正是新进高中心茫然的表现;“高二松”乃是混久成了老油条,高中不外如此;“高三拼命冲”则是蓦然回首,高考已来临,幡然觉悟,奋起直追。说到底,“空”也好,“松”也好,生命的延宕,源于自主意识的缺位,一经觉醒,目标鎖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前面的“空”和“松”歪打正着,刚好做足了体质上的储备,高三冲刺也就格外有力。

 

 
 

(学生勤读)

 

    小青年思想上的不确定性,往往给人生带来不确定的影响。自主意识强容易“不听话”,或者就走上岔道;听话的学生,经常也意味着自主意识的薄弱,个性易受束缚难以张扬。但俗话说,“牛马好料人孬料”,不管多少“流”的学生,孩子一经觉悟了,开窍了,便可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1995年的那一届,两位体育生,文化成绩平时不是很好,当年都上了大学。一位高考后在办公室闲谈时,侃侃而谈,某方面知识滔滔不绝,随口而出,我笑称他“知识畸形发达”;一位高考语文得了高分,按我估计,贡献应该主要在作文,问他作文写什么,他说写他一次踢足球——那就没错,一气呵成,思路清晰,富有情感,是他平时作文的长处,当然还需要能扣题,而那作文的错字病句,估计还不至于惨不忍睹,但是凭印象应该也是不少,但——“人”在其中矣,这已难能可贵了。   

    如何避免空避免松,还有赖学校、老师相机引导乃至诱导。复办至今近四十年,或者学生自发,或者老师引导指导,学校社团如雨后春笋,先后冒出文学风筝社小白鸽记者团疯狂英语社蓝天设计社新绿志愿者服务队社、诗社等社团,此外服装设计、街舞、风筝节、餐桌艺术等等活动,真是“你方唱罢我等场”,学生活跃在他们自由的世界里。记得小白鸽记者团成立时,学校礼堂大型活动,小记者们穿梭在礼堂中,现场采访社会各界来宾,博得嘉宾们的广泛赞许。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去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协作的快乐、分享的快乐,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有利于自主意识的养成。

 

所以来看一下蔡信群校友归纳的那三个词,“发现”“自由”“自信”,这些品质怎么来的?或者跟学生自身禀赋有关,这点前期较为明显;或者跟学校、老师的苦心孤诣更为密切,后期更凸现这一特点。但无疑,时代风云已为这所刚复办的学校打下了涂抹不去的底色。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健康积极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社会风气,直接地、强力地打在华侨中学的师生脸上,荡漾开来,蔓延而蔚成风气,它同时也奠定了侨中人开放型的心态。

 

                        

 

蔡信群校友说,“按侨中当时的文化成绩,尖子生考上潮州韩山师专估计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从校长到学生,估计还没有一人真正意识到,培养美术音乐体育类的学生,会给这所当时的二流学校,带来多大的升学飞跃和意识形态改变。”除了“意识形态”用词值得商榷外,我觉得说的没错。退休的陈友光教师说,侨中的很多学生都是英语或数学“瘸脚”,因此拼命在政史地上下功夫,也没错,这不但代表多数老师的看法,也符合侨中实际情况。所以,侨中从领导到老师,到学生,上下都在求“突破”,并且终于是“求仁得仁”如愿以偿,只是那其中付出了多少的辛勤汗水啊。

86届文科班的成绩,一时无两,几乎搞得澄中都不用办补习班,93届的郑跃龙语文成绩夺得澄海文科状元,上下为之欢欣鼓舞。录取的学校,韩师当然不少,而中山大学、西南财大、中南政法、华中师大、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等重点大学,都曾陆续光照过侨中。高考上线、录取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从区、市、省以至国家各级,学校获得的荣誉、教师个人荣誉、教师教学研究成果课题成果,列成统计表则一页页排得满满。像199734月,学生李紫洋分获省教育厅、全国大赛组委会主持的全国第四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二等奖。2001年学生蔡锦虹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20126月学生洪伟鸿获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荣获二等奖。2009年吴略等八位同学先后分别获得广东省中学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个人二、三等奖。1986年学校获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全国“雏鹰杯”初中田径通讯赛优胜单位,1988年获全国少年田径赛一项第一名,一项第二名,一项第三名等各级各项目奖项等等,难以尽述。

 

(美术专业班习作在澄海县文化馆展出)

 

 

     最突出的,当属艺术。学校自1988年起开始设立艺术专业班,规模化招收特长生,并在普通班中招收部分体育特长生。近三十年来,学校不断将这一品牌做强做大。经联系,侨中与汕头大学合作,确定为汕头大学实习基地。多方聘请名家到学校给学生开讲座,做辅导。艺术班也是不负厚望,成绩斐然(甚至还自产自销,现任美术老师除了两位外地人,其他都是师徒关系)。学生陈洁淳陈淡婉蔡锐龙林锐博陈瑶陈涵瑾施其生等在辉煌三十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中小学生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中获各等奖项许为舒同学渔村的早晨获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类一等奖黄烁同学爱的传递获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类一等奖蔡梓慧同学的书法作品获庆祝建国60周年广东省中小学师生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三等奖学生朱健伟朱彦烁杨颖陈建良黄锦柱黄熹王晓琳黄树波黄烁金天麟等人作品在迎亚运粤港青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奖吴膺榘同学的绘画作品在第七届星河杯潮汕青少年书画比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许伊妍同学在第七届广东省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获硬笔组优秀奖刘洁莹同学的作品在第九届星河杯潮汕青少年书画比赛中获绘画决赛高中组二等奖刘洁莹同学的绘画潮州大锣鼓获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类一等奖。2007年学校获2007年度潮汕星河奖文艺奖集体二等奖。学生歌唱、舞蹈团体、个人多次获各级奖项。历年考上清华大学、央美、国美、广美、星海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学生,所在多有。有专业兴趣的学生都心仪侨中艺术,甚至汕头其他区县的学生,也力争到侨中来,如今,学校的艺体特色已是声名在外,在粤东乃至全省都享有盛誉。

   

其实,学校是统一领导,老师都同样是无私付出,悉心指导,艺术生却在侨中生源整体走下降通道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一路向上,绽放出奇葩!

 

附:历届高考艺术考生录取情况单位:人)

年度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美术

157

203

189

146

122

114

91

95

81

81

77

音乐

26

29

32

32

37

54

47

42

35

24

15

合计

183

232

221

178

159

168

138

137

116

105

92

 

年度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合计

113

102

104

71

71

60

52

24

32

53

 

年度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合计

17

35

39

28

18

8

9

7

4

2

 

                     

 

上面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当然有宣传一番的私意,身为侨中人,与有幸焉,都会为之感到自豪。这朵“艺术奇葩”得各级领导的心系民众大力支持,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桑梓情深,慷慨解囊,得社会人士各届校友的奖学扶掖热心帮助,得学校的规范管理,苦心呵护,得老师的辛勤浇灌,悉心栽培,凭莘莘学子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而得以成就,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侨中姓“侨”,跟这朵“艺术奇葩”有关系吗?学生人口构成跟“奇葩”有关吗?跟时代风云有关吗?跟“嬲”有关系吗?这类问题还可以继续不断的发问下去,从而大家共同来思考,为什么就是“这一个”。如果侨中这朵“艺术奇葩”不仅仅让人们看到荣誉看到荣耀(当然也可以看到问题,像体艺同为侨中特色,怎么只有“历届高考艺术考生录取情况”统计表,像生源下降,后劲不足是个迫切的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而是由此进行审视思考,则远远超出“奇葩”了——侨中这朵艺术奇葩,意义并不止在侨中,这篇小文,只祈起一点抛砖的作用。

如果把“侨中艺术”当作一种现象去看待,虽然复制粘贴不一定见效,却可以给人们更多一些启发。当大家奉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的时候,这朵“奇葩”或者真有它的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刷爆】澄海侨中最新纪录片出炉!为60周年校庆致敬!
走名校⑧ | 这是最好的心灵栖息地,也是最好的青春奋斗场
侨批传送中药方 功效造福有缘人
献给母校的赞美:海南华侨中学
海南华侨中学掠影
国立第一华侨中学纪念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