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大全(一)

一、 第十八回

 

1、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注释】 

1名园——程高本作宸游增悦豫,大大增加了颂圣的色彩。
   2
、别红尘——不同于人间。别,区别。
   3
借得二句——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唐代张说到岳州后,诗写得更好了,人谓得江山助。下句说盛事使园林增添新气象。这一联有题咏、归省等人事,但字面上不说出,是一种技巧。
   4
、融——融入,混和着。金谷酒——晋代石崇家有金谷园,曾宴宾客于园中,命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这里借典故说大观园中大开筵宴,命题赋诗。
   5
、媚——对人献妩媚之态,拟人化写法。玉堂人——指元春。玉堂,妃嫔所居之处。《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殿阁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汉》中亦有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的话。这一联用典、对仗都很讲究,而小说中偏说黛玉是胡乱作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聪明。两句第一字点园景。
   6
何幸二句——邀,叨受,幸蒙得到。以元春归省为幸事,所以说邀恩宠。来贾家路上宫车马队往来不绝的景,小说中有描写。

【译文】 

这座名贵大观园建在何处啊,有如天上仙境不像是在人世间。

巧妙地借助着山山水水原来的秀美,又匠心独具地增添了新奇斗巧地景物。

今夜元妃娘娘省亲在园中饮酒赋诗,浓浓花香融入美酒更助雅兴;花儿对着娘娘玉堂人开放得更加妩媚。

怎么这样幸运求得皇上的恩宠,如今身为贵妃娘娘,每每出动宫车仪仗队前呼后拥,真是风光无限,显赫异常。

 

2、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注释】 

1杏帘二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杏帘从唐诗红杏梢头挂酒旗来,见前宝玉题额注。招,说帘飘如招手。这一联分题目为两句,浑成一气,以下六句即从的所见所感来写。
   2
菱荇二句——种着菱荇的湖水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没有语法上通常构成谓语所需要的动词或形容词,全用名词组合,是鹅声茅店月句法。成群戏水、衔泥穿树等等,不须费辞,已在想象之中。
   3
一畦二句——田园中划分成块的种植地。书中说元春看了诗后遂将'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但稻香村之名本前宝玉所拟,当时曾遭贾政一声断喝斥之为胡说,现在一经贵妃娘娘说好,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
   4
盛世二句——大观园中虽有点缀景色的田庄,而本无耕织之事,所以诗歌顺水推舟说,有田庄而无人耕织不必奇怪,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吗?既然没有饿肚皮的人,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译文】 

远远望去,前面有山庄、有酒家,那面挑起的杏花旗,就是招引顾客进去歇脚饮酒的。

池塘里长着菱角、荇菜,鹅群在水面上嬉戏;燕子呢喃,在桑树榆树间来回穿梭,又飞回在农家屋脊上的暖巢。

初春,一畦畦韭菜嫩绿可爱;初秋,谷稻开花了,到处都可闻到阵阵清香。

在太平的盛世里,没有受冻挨饿的人,农家有什么必要十分辛苦地耕田、织布?

【鉴赏】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元春省亲令大家作诗时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格调自然熟练,纤巧而不露堆砌生硬,具有黛玉诗歌的个性特征。  
   
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将题目分成两句吟咏,句法浑然天成,紧扣题目。以下四句写来客所见山庄景色。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诗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句法。  
   
颈联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一气而下,突出描绘杏帘在望的田野景观,画出想象中的丰收景象。 
尾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写来客的感想。因为这是写给元春看的所以以颂圣结束全诗十分聪明。  
   
林黛玉在此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之中的太平田庄,其实它只是存在于大观园内的一个虚假的田庄模型而已。脂砚斋有评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元春省亲的时候,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应制诗一样的,一个一个叫大家都写首诗,题个匾,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别喜欢的,别人做四句就够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认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比如说蘅芜院,后来的还有稻香村,这些地方都叫他每一处做一首诗。做得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过了,就作弊了,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望这首,她就写好以后,写小纸团里面,扔给他,结果他马上就抄进去,最后评下来,这首诗最好,所有诗里面这首诗最好。“杏帘在望后来就改为稻香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格调老练,写的诗首联就是要拿这个题目,就要擒题目。她把这个题目分成两句,一气讲下来,讲得那么自然。杏帘招客饮,酒旗在招客人,在望有山庄,看上去杏帘在望四个字就做进去了。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的。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第三联和第二联,颔联同颈联,你们学写诗的人请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化。前面是严肃的话,后面就要嘻嘻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经,底下就要跑步。两联姿态要不一样,前面浓,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联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而下,非常自然的,同上面的面目是改变了。同一个面目,你就是写诗,说明不大会写诗。可这首诗好在最后两联。稻香村那是一个景致,你不要以为这真是农村,贾宝玉早就讲过了,这个地方,水旁边没有山,什么都没有,这里忽然出来一片人为的农村,过去人为的也写,这里面没有人在种田耕地,也没有人在那里织布,只是一个景点而已。林黛玉就有这么聪明,不是这个是给元春看的吗?所以要颂圣,应制诗嘛,因此就说盛事无饥馁,现在太平盛世,没人饿肚子了,何须耕织忙,何必去耕织呢?到时候买就好了,粮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砚斋的批语就是这样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什么叫顺水推舟呢?就是大观园没有人耕作,就有景象摆在那里,人家种好的稻子,顺水推舟。所以且不失应制,不失应制之体,因为写给元春看,不单单是个姐姐,她是贵妃,她是代表皇帝出来的,她让你写诗的话,你必须要以臣子态度对待皇帝一样,要歌颂太平盛世,所以说盛事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所以元春看了也就特别高兴,觉得她弟弟现在这么聪明了,写出这么好的诗来,哪里知道是考试作弊。这个地方写林黛玉写绝了。林黛玉自己的诗当然做得也好,也聪明,但她把最好的诗写给她最心爱的人,为他出力,为知己出力的话,她写的诗写得特别的好。

 

二、第二十一回

 

3、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

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

却将丑语怪他人!

 

【注释】 

1、无端——无缘无故。

2、作践——糟蹋。今通行本作剿袭,宝玉是明续,不是暗偷,以作践为好,故从脂本。《庄子》又称《南华经》,见前注。
   3
、诋——诋毁,诽谤。

【译文】 

这个无缘无故耍弄秃笔地是什么人呢?抄袭庄子的《南华经》。

这个人不悔悟自己没有见识,倒用粗陋的话来牵强附会责怪冤枉别人。

 

三、 第二十二回

 

4、【参禅偈】(宝黛合作)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注释】 

1、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习禅者集中精神参究禅理,以求“顿悟”的意思。偈,见前《石上偈》注。

2、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意谓彼此想从对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内心在寻找证明,表情达意也为了获得证明。证,印证,证验,实验而有所得。在佛教用语中又作领悟、修成解。如《五灯会元》:“依吾行者,定证妙果(佛家称其所谓真理叫果)”。偈中“斯可云证”的“证”即作“悟”解。

3、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意谓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乘。无有证,即无证。禅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随人心的生灭而生灭,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天堂地狱也在每个人的心里,毋需向外追求,不必求外界证验,因为万境皆空,本无证验可言。《传灯录》:“身等空界,法同梦幻,无得无证,然后谓之解脱。”

4、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意谓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

5、干净——禅宗与其它佛教派别不同,以为终日诵经静丅坐并不能成佛,丢掉邪念,顿悟到内心本自清净,即可成佛。

【译文】 

没有安身立足之地,方才是真正地的心领神会、大彻大悟,达到了佛教最高境界佛祖居住的西方极乐世界。

 

5、【更香灯迷】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注释】 

1、“朝罢——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说早朝回来衣袖上尚有宫中的炉香味。现在稍加改动,说两袖烟,是隐藏谜底字。两袖烟,等于说两袖风、两手空。设问谁携,对杜诗作了翻新。谜外寓有荣华过后一无所得的意思。

2、“琴边——承上句,解说这是什么香,用排除法。香有多种,与琴、棋、书、画为伴的是鼎炉之香,熏被褥、衣服用的则有熏炉、熏笼(古时豪门尚巧制被中香炉,见《西京杂记》),都用不着更香,所以说与这些无缘。寓意也承上句申述一无所得的含义。琴边衾里说夫妻关系。以夜里同寝、白天弹琴表示亲近和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程高本

3、“晓筹——这一联正面说更香的特点。晓筹,早晨的时刻。筹,指古代计时报时用的竹筹。鸡人,古代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宫中例不畜鸡,有夜间不睡的专职卫士头戴绛帻(象征雄鸡鸡冠的红布头巾)候在宫门外,到了鸡叫的时候向宫中报晓。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绛帻鸡人报晓筹。后来李商隐反其意说无复鸡人报晓筹,用以讽刺死于马嵬坡的杨贵妃。曹雪芹再翻新意,改无复不用,用来说计时的更香,恰到好处。

4、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将一夜时间五等分,叫五夜、五更或五鼓。炉香要加添香料,更香只要点上就是了。这句用了无烦二字,又翻了唐人李颀《送司勋卢员外》诗侍女新添五夜香的案。上下两句的寓意都是说人因愁绪而通宵失眠。

5、焦首——香是从头上点燃的,所以说焦首。喻人的苦恼。俗语所谓焦头烂额。

6、煎心——棒香有心,盘香由外往内烧,所以说煎心。佛家有心香(意为虔 诚)之语。又香有制成篆文字形状的,叫心字香。煎心,喻人的内心受煎熬。

7、“光阴二句——更香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却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地消耗着自。荏苒,时光渐渐过去。须当,应当。就寄寓来说,上句是红颜渐老、青春堪惜的意思,下句则说虽世事变幻莫测,而自己却已心灰意冷,只是听之任之罢了。

【译文】 

朝罢归来谁还携带着两袖烟?宫廷有香烟,闺房里也有香烟,但是两者没有因缘关系。

闺房整夜不必麻烦侍女往香炉里添加,到了天亮也不用侍女来报时。

它从清早燃烧到晚上,又从晚上燃烧到清早,日日又夜夜、月月又年年;它从头部燃烧到中心,额头住焦烂了,心受着煎熬。

时间就在这燃烧中渐渐远去,光阴必须予以珍惜,不论风雨阴晴任凭它变迁。

 

四、 第二十七回

 

6、【葬花吟】

(悲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悲已)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哭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哭已)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谁葬)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注释】 

1、花满天——庚辰本作花满天,但细看字是后来的改笔,原抄是两小点,表示与上一字相同。故从甲戌、戚序本。这两句或受李贺诗飞香走红满天春(《上云乐》)的启发。
   2
、榭——筑在台上的房子。

3、絮——柳絮,柳花。

4、无释处——没有排遣的地方。

5、把——拿。

6、忍——岂忍。

7、榆荚——榆树的实。榆未生叶时先生荚,色白,像是成串的钱,俗称榆钱。芳菲——花草香茂。

8洒上——与两个传说有关:一、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号潇湘妃子。二、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

9、奴——我,女子的自称。底——何,什么。

10、知是——哪里知道是……还是……

11、香丘——香坟,指花冢。以花拟人,所以下句用艳骨

12、一抔——一捧。因《汉书》中曾用取长陵一抔土来表示开掘陵墓,后人(如唐代骆宾王)就以一抔之土称坟墓,这里用以指花冢。

13、污淖——被污秽的泥水所弄脏。

【译文】 

(悲春)花儿凋谢了,落了一地,被风吹得满天飞舞;红颜褪尽了,芳香断绝了,可是有谁来怜惜?

有的落花飘到了亭台上,被藤丝系住凭风儿吹摆;有的被飞扬的柳絮粘住,一起扑向闺房的窗帘上、门窗上。

闺中的女儿惋惜春景已残暮,满腹愁情无处诉说,

一手拿起花锄、一手提了花篮步出闺房,忍痛在铺满落花的地上反复来回踏着,把落花收集起来埋葬到花冢。

 

(悲已)杨柳青青、榆树的果实结得饱满,它们只顾自己生长、吐露芬芳,哪管桃花、李花飘零;

桃花、李花到了明年能再度开放,明年闺中不知道还有谁来居住?

暮春三月燕子在屋粱上把香巢筑成了,面对闺中满怀愁情的女儿,双双对对飞进飞出,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

到了明年花开的季节,燕子会回来衔泥涿花再把香巢修缮,却没有想到这里人已亡故,燕巢倾毁,唯剩空空屋梁。

 

(哭花)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恨那些风如刀、霜似剑的恶劣天气严加相逼;

明媚春光、艳丽花儿能够维持多少日子,花儿一旦凋落就难以寻觅。

这真是花开的时候容易看见,花落的时间不易见,台阶前愁坏了葬花女:

独自一人手把花锄暗暗地伤心落泪,泪珠洒上空荡荡的枝头化成点点血痕。

听那杜鹃啼叫忽地停了下来,想必血已滴尽而无声,黄昏降临,还是收拾起花锄、花篮回家吧,将闺房的里外门都关上;

把青纱灯笼点上,让四壁生亮,早点上床休息,好使心情稍转舒畅,只是担心春寒落夜雨,冷雨敲打着门窗,被寒、身寒、心更寒,反使愁上又添愁、愁更深!

 

(哭已)请不要惊讶我为什么竟会这样地悲愁伤神,我是一半为爱春,一半为恨春;

爱春忽来报到,恨春忽然离去,来到时含情无语,离去时也悄然无声。

昨夜庭院外奏响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魂归去留音,还是鸟魂送别歌吟?

花魂归去,鸟魂毕竟难以把她挽留,然而鸟儿再无言语表示,花儿也含羞难启齿;

我愿意今日生出一双翅膀,随花魂飞到天的尽头。

但是,天的尽头啊!哪儿有美丽芬芳的花冢?

不如让我用锦袋收起落花,用一捧干净的泥土筑起一个花冢,掩埋了这一世美貌杰出的落;

她生来纯洁无暇,归去也要干净清白,绝不能让她陷进污浊的烂泥巴沟里。

 

(谁葬)生前美貌杰出的落花啊,你今日死去有我为你来收葬,我不能预料到哪一天我身亡?

我今日葬花被人们嘲笑为愚痴,以后哪年我死了收葬我的又是谁呢?

看着春景残暮、花儿渐渐凋谢飘落,也就是闺中女儿红颜衰老死亡之时,

一旦春光殆尽,花儿凋谢完了,闺中女儿也死了,那时闺中女儿、花儿两不知,再也不会相互怜惜了!

【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五、 第三十四回

 

7、【题帕三绝句】〖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8、【题帕三绝句】〖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9、【题帕三绝句】〖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注释】 

1、鲛绡——传说海中有鲛鱼(美人鱼),在海底织绡(丝绢),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见《述异记》。诗词中常以鲛绡来指揩眼泪的手帕。

2、潸——流泪的样子,如潸然泪下。这里是流泪的意思。

4、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

5、湘江旧迹——旧传湘妃哭舜的事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6、不识——未知。香痕——指泪痕。渍也无——沾上了没有?

【译文】

其一

眼含泪水滴滴往下垂,暗流潜淌幽情是为谁?

珍贵的丝帕你惠赠我啊,你受鞭笞我哪能不伤悲?

其二

泪珠滚滚淌流满面,全无心绪也似清闲;

泪湿枕头擦不干啊,随它抛洒点点又斑斑。

其三

彩线岂能串起脸上的泪珠,娥皇女英的泪痕已模糊;

潇湘馆前的丛竹千万竿,那翠竹的斑点是不是我的泪珠浸注。

【鉴赏】

第一首:眼里饱含痛苦的泪水,只能偷偷的簌簌流。多谢你赠送珍贵的手帕,你是那样的痛苦,我那能不流泪呢?首句就点明了泪水,次句更提出了眼泪“更为谁”的问题。“为谁”是设问句。“谁”、“君”不言自明是指宝玉。而三四句更明确的说明,流泪是为了宝玉挨打受痛苦。宝玉挨打受折磨,仍私赠“尺幅鲛绡”(一尺见方用丝织成的手帕)给黛玉,而黛玉“哪能不伤悲”就非常自然。总之,这首诗写黛玉“暗流潜淌”的眼泪,是因为宝玉挨打受苦并赠信物而生的。

第二首:整天心烦意乱,貌似清闲,泪水却象断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潜流。我用袖子去擦,怎么也擦不干,只好让他淌流,浸湿枕头。这首主要写泪流之多,以致难以拭干,索性让它流淌。这首似回应了绛珠草的夙愿“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珠”珍珠。“玉”玉石。这里是指泪水象珍珠。潸: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指泪水不断的淌流。镇日:整日。

第三首:彩色的线难把似珍珠的泪珠串起来,但愿自己的泪水也能把窗前的翠竹染成斑竹。黛玉借用二妃哭舜的典故,典故出自《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均为舜之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为之斑斑然”不识:不知。香痕:指泪痕。渍也无:沾上了没有。黛玉借用此典故,以表示对宝玉的忠贞不渝的决心——哪怕象娥皇,女英哭舜那样,泪洒湘江,泪染翠竹,以至泪尽至死也心甘情愿。

黛玉这三首诗,首首写泪,句句与泪有关。这三首诗互相勾连,形成了一个整体,抒发了黛玉对宝玉忠贞之情。《红楼梦》第一回记叙了警幻仙境中的“绛珠仙草”因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浇灌,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年月。绛珠草为此表示,他日下凡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作为绛珠草下凡的林黛玉写《题帕诗》三首,正与“还泪说”相照应。还泪之说,虽是“荒唐”,但也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忠贞。这三首绝句所写之泪水,是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此之前,他俩之间虽然互相倾心,但仍处于掩饰、猜疑、试探的阶段。因宝玉挨打,黛主为之恸哭,宝玉私下传送信物(手帕)。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反抗包办婚姻的大胆的举动,因而是宝黛爱情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也表明了宝黛在反抗封建礼教问题上的一致。

宝黛在反封礼教上的一致,说明了他俩都是旧体制的叛逆者。这可以联系宝玉挨打各人反应不一的故事情节得到印证。宝玉挨贾政毒打,宝钗送来药丸,见众人埋怨这埋怨那,她就说“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说得堂堂正正,既维护了贾政的权威,又从侧面表示了对宝玉行为的不认同。袭人这个头等丫头则在王夫人面前表态:“论理宝二爷也得老爷教训教训才好呢!要是老爷再不管,不知将来还要做出什么事来。”同时也建议“以后竟有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以正“男女之分”,免得“叫人悬心”,这其中故有袭人的私心所在,同时也表现在思想上她与宝钗是一致,并不认可与支持宝玉的行为。正是在这背景中,黛玉写了充满痛苦泪水的题帕诗,喊出“叫人焉得不伤悲”的呼声,让眼泪“暗洒闲抛”,“任他点点与斑斑”。这是为宝玉挨打受苦而流的泪。也是宝黛心心相印印的泪。

曹雪芹写宝玉赠帕、黛玉题帕诗,写黛玉以泪水洗脸,表明了他对林黛玉以泪还债的深切同情。这同情包含了作者对宝黛思想性格的一致赞赏。

这三首诗,内容层层深入。第一首定下了“还泪债”的调子,表明了黛玉为宝玉而挨打而流泪、悲伤的态度,回答了为什么流泪的问题。第二首写黛玉痛苦流泪之多,写了流泪的情状。“镇日无心”,“任他点点与斑斑”则是宝黛情投意合的结晶。这正是打在宝玉身上痛在黛玉心上的结果。第三首用娥皇、女英的典故,则有暗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这正是黛玉决心与宝玉结为连理枝非常含蓄的描述:哪怕是如娥皇女英恸哭于湘江边,泪珠洒滴在翠竹上,也心甘情愿。

 

六、 第三十七回

 

8、【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 

1、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这句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的娇羞倦态相呼应。

2、“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

3、“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

4、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袂,衣袖,亦指代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为“缝”,另藏深意。

【译文】 

半卷起湘妃竹的门帘半关着门,碾碎冰霜做泥土用白玉做成花盆。
   
偷来了梨花蕊的三分洁白,借到了白梅花的一缕香魂。
   
像是月洞的仙人制的洁白天衣,又像是秋天闺房里悲伤的姑娘擦拭泪痕。
   
娇美而又羞涩地在向谁默默倾诉?西风里疲倦地倚着栏杆夜色已经深沉。

【鉴赏】  
    
这首七律诗是在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海棠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表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以及才华横溢的才情。

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显得别具风采,又写出黛玉洁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

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象月中仙人缝制的白衣,月窟,月中仙境,月宫;仙人是指嫦娥;缟袂,是指白绢做的衣服,也可象征丧服,诗词中常以此比喻白花。如宋代苏轼在《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中有: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还如明代高启的《梅花》诗中有: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下句喻白海棠又象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对这两句诗,脂砚斋有评论: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在债之意。

尾联写白海棠含羞带怯地独立深夜西风之中,寄寓了黛玉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在《咏白海棠》中,林黛玉的诗又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耶已昏。 如李纨所叹,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如宝玉所赞,从何处想来!黛玉亦如一朵白海棠,具梨蕊之娇洁,借得了梅花芳香孤傲的品性。在《红楼梦》中,大多数咏物诗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咏物,还寄托了作诗者的自我感情在里面,我把这类咏物诗看成抒情诗。林黛玉的这首咏白海棠诗便可看作是抒发自我感情的抒情诗。

 

七、 第三十八四

 

10、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
、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
、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
、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译文】

难于抑制的创作冲动从早到晚把我侵扰,或绕篱而行或停步倚石我独自沉思诵吟。
   
我提起饱含秀逸才思的笔尖将秋菊来摹写,我口含秋菊的清香仰对明月而长吟。

   
稿纸上留下了自我怜惜的秋怨,但有谁能通过片言只语理解我的悲愁。

  
 自从陶渊明写诗评论菊花之后,菊花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到今天。

【鉴赏】 

《咏菊》就是一首抒发她幽怨悲愁的诗作。

首联以林黛玉自诉构思诗作时的心态及行状举止为发端,刻划出一个为诗魔搅扰得坐立不安的诗人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躁动,预示着诗人有某种情绪急需借助于诗歌来渲泄。无赖,指纠缠不休。诗魔,指诗人由于兴起写诗的意愿,象着了魔一样,难于抑制。,倾斜之意,这里用作倚靠。沉音,即沉思吟诵。

颌联写诗作者进入写作阶段时的情状。由于经过苦思冥想,构思一旦成熟,立即投入写作,这时的诗作者却另一翻表现:时而奋笔疾书——“毫端蕴秀临霜写,时而高声朗诵——“口齿呤香对月吟,通过咏菊抒发自己的心声。毫端,指笔尖。蕴秀,饱含秀逸的才思。

颈联写诗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情绪。在这一联,林黛玉对咏菊诗的具体内容不作介绍,而着重提示读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是自怜素怨,即感情身世自我怜惜的素怨。诗作者又特意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悲愁素怨却难于被人所理解。素怨,即秋怨秋心,感秋而生的情怀即愁。

尾联写陶渊明咏菊诗文旨意,及对后来的影响。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喜欢菊花,写了不少赞美菊花孤高傲世,不畏风霜的诗,并影响了后人。自陶渊明开始,文人咏菊往往都偏重于赞美菊的高尚品格。林黛玉所以要提及此事,意在于用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作与自已满纸自怜题素怨的诗作进行对照。平章,即评说,议论,这里用作吟咏之意。

 

11、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注释】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
、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3
、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一起。
   4
、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5
、蛩——蟋蟀。可——是不是。雁、蛩、菊都是拟人写法。
   6
、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译文】

想打听秋天菊花的消息没人知,我只好背手漫步去与菊花私语:

具有孤高傲世品格的你将与谁去归隐?人世间的花儿千千万你为什么开得迟?

满园露水满庭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大雁南归蟀蟋悲鸣你是否相思?

请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解人语不妨与我交谈心思。
【赏析】

《问菊》一诗反映了林黛玉孤高傲世的品格和将来偕谁隐的孤苦心情。

首联点题:想打听秋菊的消息,人人都说不知道,只好背手漫步去问菊花,紧扣题目问菊。秋情:秋,指代菊花;秋情即第三句至诗末所抒发的那些感情。喃喃:低声地自言自语。负手即背手。叩:问。东篱代指菊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自然界的菊花被黛玉视为知已,却又不能回答黛玉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只能自言自语。而对菊叩问喃喃私语就是孤苦伶仃寂寞凄凉的表现。

颌联是说,你是那样孤高与傲世将来和谁归隐?你和世界千万种花一样都是花,为什么开得迟?孤标:标,树梢的最上端。孤标引伸为出众的意思。底:何,为什么。自这两句起至诗末,都是叩菊提出的问题。

颈联继颌联而作进一层的提问:满园的露水满庭院的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冬天将至,大雁南归,蟋蟀悲鸣,你是不是相思?圃:园。蛩(qiong二声)蟋蟀。病:悲鸣。这里的大雁、蟋蟀、菊都是拟人的写法。

结联两句既是提问,也是请求: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能理解人意能不能与我倾吐腑肺?解语:能解人语;意思是说菊花能解人意。解语出自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解语花一事。片时:一会儿。此联实际上是我自我安慰之言。

《问菊》诗以问的形式为经,以菊(实际上是黛玉自已)之情为纬,抒发了黛玉伤秋悲世之情。诗曰问菊,实是问自已。在诗中,菊花处处是黛玉的化身。这是诗的立意新巧之处。孤标傲世者表面上指菊花,实际上是黛玉自己。菊花所处的圃露庭霜的环境,不正是《葬花辞》所说的一年三十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另一种说示么。这是寄人篱下弱女子所处的恶劣环境。问菊者提出的问题,就是黛玉的自问,就是黛玉自己的心世、思想情绪的反映。她寄居大观园,仰人鼻息,虽与宝玉心心相印,但未能变成现实,故有偕谁隐之思想问题;而为底迟表面上是指菊花开得迟,实指自己的尚无自主之意。这就是一个孤苦伶仃弱女子的悲鸣。在蟋蟀的悲鸣鸿雁南归之际怎能不悲秋呢?怎能不相思呢——相思鸿雁向南飞去的地方,即故乡。湘云说这两个问题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这无言以对,实质上是黛玉有口难言,因此无法回答。

诗的结联特别耐人寻味:既表现了黛玉孤苦伶仃的情绪,又含蓄的揭示了现实的无情。这两句,字面上是规劝菊花不要悲观失望,世上还有知已。其实是反语。宝黛在此之前虽互赠信物,但在那种环境里,连与其他人话片时的机会都没有,只好问菊,表面上是黛玉自我安慰,实质上是黛玉悲凉凄苦的写照。这是现实黑暗冷酷逼人的折光反射。《问菊》一诗所抒发的悲秋伤世之情,反映了曹雪芹对黛玉不幸的深切同情。

 

12、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释】 

1、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2和云——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今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3
登仙——说梦魂翩跹,彷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
   4
、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5
睡去——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6
、故故——屡屡,时时。

【译文】 

篱笆旁边的秋菊一觉睡去梦境清幽,梦中似乎和月亮在云朵中飞翔却又不甚分明。

梦入仙境并不是羡慕庄生化为蝴蝶,因为怀念过去而寻像陶渊明一样爱菊的盟友。

梦境已随着归雁远去而中断,却还留恋不舍,不由得对惊醒幽梦的蟋蟀鸣叫声感到烦恼。

醒来后心理的哀怨又像谁诉说,只剩下衰草寒烟这凄凉的秋景。

【鉴赏】 

《菊梦》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抒写菊花的梦境。

首联“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说:菊花在东篱旁酣睡一场,梦境也清雅不俗;她在梦中依稀恍惚飞越高空,与云彩和月亮为伴。

颔联“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进一步详述梦境:菊花登临仙境飘然成仙,却并不羡慕庄周化蝶;她回忆往事还记得与陶渊明订有盟约,特来寻他相会。

颈联“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写菊花从入梦到惊醒的过程:菊花入睡后梦魂追随鸿雁南归远逝,依恋难舍;但好梦一次次被蟋蟀的悲鸣惊醒,令人可恼。

尾联“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写菊花梦醒后的失落感:南归好梦被惊醒,心中的幽怨和谁诉说?那与陶令的无限深情仍是投影在走不出眼帘的衰草寒烟中。

此诗名为写菊梦,实则写黛玉自己之梦,她只有在梦中才能摆脱心理重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身心自由。

综合黛玉这三首菊花诗,可以概括为:咏菊在“毫端”,“满纸自怜”;将“问询秋情众莫知”的情怀,托付在菊中;写菊言,抒菊情,诉说着心中的幽怨,对固守寒庐、寄意田园、恬淡渺远、清静自然、桃花源式人生的向往,也只是招摇在梦里。

 

13、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
、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
多肉——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本昵称,这里指蟹。
    4
助情——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
、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译文】

身披硬甲怀抱长枪,斗争到死也决不会遗忘,层层叠叠盛满一盘红蟹,高兴的先把鲜味尝。

剥开前螯露出白嫩鲜肉,在螯壳里满满盛装,打开胸部凸起的硬壳,红色的脂油块块清香。

丰满的嫩肉使我陶醉,腿上的鲜汁令人难忘,谁能起来助兴劝酒呵,让我喝尽这千杯酒浆?

面对这美好的新鲜味,送走这佳节——重阳,桂叶在秋风里拂动,菊花上沾着淡淡的寒霜。 

【鉴赏】 

三首咏螃蟹诗中唯有这一首极尽讽刺之能事。从对待螃蟹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宝钗同宝玉、黛玉的人生观是大相径庭的。难怪众人评论道: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太毒了些!点出了这首诗是以小寓大的,这也是这首诗同宝玉、黛玉二人所做不同的重点。在宝钗甚至还有众人看来,宝、黛二人所做不过是饭罢闲吟的儿女情怀,这首诗才是骂尽诸多野心家和伪君子的绝妙之笔。尤其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一联,把小说中像贾雨村之流惯于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刻画得惟妙惟肖。尾联笔锋一转,指出任何心怀否测、横行霸道机关算尽的人,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难怪连宝玉都说: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有的人认为这首诗和宝钗一贯地做人为文风格不相吻合,说是宝钗酒后失态,藏头露尾。但笔者以为这和前面宝钗所制竹夫人的春灯迷一样,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小说中的一切诗文都是曹雪芹假借人物之口而为之,我们又怎么能对小说中的人物求全责备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红楼梦》林黛玉诗词赏析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句诗表达了黛玉的心境?
林黛玉的菊花情
《红楼梦》之海棠诗社林黛玉等笔下的白海棠
诗:刻画林黛玉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
《红楼梦》中最动人的20首诗词曲,总有一首戳中你的内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