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古鉴今,历代大一统王朝灭亡原因分析
userphoto

2023.11.07 黑龙江

关注

纵观中国历史,总是大一统王朝与分裂王朝交替而行,而大一统王朝,300年国祚仿佛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相对应的,中国经济总是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这好像也是个绕不过去的死循环。

看一下历史上各个大一统王朝灭亡的原因,发现还真是各有各的理由。本文就分析一下这些王朝的灭亡原因,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一个总结,以期以大见小,以古鉴今,以国论家,以公思私。

秦朝阿房宫

秦朝,亡于墨守成规

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第一个且唯一一个靠法家取天下的王朝。以纯粹的理性律法治理,让秦国法度严明,奖惩服众。一切以结果为导向,“军功爵制”突破了士族限制,让平头百姓也有出将入相的机会。这让秦国在战国时期对其他国家形成了“降维打击”。

然而,纯粹理性导致绝对的冷漠,一切以利益为导向让人们追求成功,却漠视了对国家的忠诚。最要命的是,在完成一统大业后,秦朝依然采用完全的法家治理,导致所谓“暴政”。在人民追求利益,不知忠诚的情况下,对“暴政”的容忍度更低,也就更容易揭竿而起。

可以说,秦朝的灭亡就是没有认清“与时俱进”,在战时和稳定时期,不同的阶段必须采取不同政策,而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当然,这只是站在历史高地的回望,在秦朝那个历史年代,没有前车之鉴,是很难想到这些的。

汉朝大明宫

汉朝,亡于博弈失衡

汉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训,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是没有激进地采取郡县制,而是一定程度恢复了分封制,从而缓解了士族与皇族的矛盾。另一方面,文景之治采取休养生息,让人民得以休整,汉武帝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了“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执政效率与思想控制之间取得了平衡,这是汉朝国祚较长的重要原因。

然而,东汉后期皇帝一个比一个年龄小,小皇帝上台无法亲自执政,就只能依靠老娘,于是“太后摄政”成为常态。太后如何摄政呢?就只能依靠娘家人,这就导致了东汉的标志之一“外戚干政”。各种大舅子小舅子粉墨登场。等到皇帝长大了,搞不定这些舅爷,就只能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合适的就是自小陪伴自己的宦官。于是就导致了东汉的标志之二“宦官专权”。外戚与宦官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而朝廷之上的士族阶层就会越来越不满。

外戚、宦官、士族、皇族,四方博弈导致了巨大的内耗,而如果一旦打破博弈平衡,则又将导致巨大的灾难。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以至于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就是这个原因。

西晋太极殿

西晋,亡于得位不正

各朝各代可能都有粉丝,唯独东西两晋估计一个粉丝也没有。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也是最黑暗的大一统朝代,也是少有的绝大部分皇帝都是昏君的朝代。

历史上,通过篡位上台的皇帝不少,但在古代,得位的“合法性”又被看得很重。所以,即便是篡位,也会装模作样弄个禅让,并且对前朝君主一般都会以礼相待,至少在晋朝之前基本如此。曹丕篡汉,接受了汉献帝的正式禅让,甚至汉献帝活过了曹丕,等到汉献帝去世时,曹叡还哭了一场丧,可谓是“仁至义尽”。

然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开启了弑君篡位的先河。司马氏世受曹魏皇族厚恩,其结果却是司马昭明示贾充,唆使成济将魏帝曹髦当街杀害,这个举动可谓是震惊世人。不但篡位,还弑君,不但弑君,还在光天化日之下搞弑君现场直播。

这就等于对外释放了一个信号,皇位并非是受命于天,而是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当皇帝。这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后来上千年的历史,也直接导致了晋朝政局不稳,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大家比的不再是德行,而是阴谋诡计和武力值。可以说,晋朝不仅因自己的无耻而短命,还对中国后来历史的价值走向都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隋朝洛阳宫

隋朝,亡于狂妄自大

好像每一次大分裂之后产生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都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例如秦始皇和隋文帝。然而,这个王朝往往也都是短命王朝,比如秦朝和隋朝。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千古一帝”的功绩在于从乱世中完成一统,然而经历了几百年的乱世之后,突然一统,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基层政策,都难以立刻适应。而乱世枭雄未必就是治世英才,如果继续用乱世那一套来治理统一后的天下,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秦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但隋文帝建立的隋朝还是有别于秦朝的,毕竟“开皇之治”之下,社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从南北朝乱世统一过来之后就能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承认隋文帝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隋文帝打下的基础非常好,如果再能经过两三代皇帝的治理,杨广再即位,那么隋炀帝可能就不是亡国之君了,而是可以比肩汉武帝的“隋炀大帝”了。只可惜,杨广即位的太早了。中国刚经历了几百年的乱世,仅仅经过隋文帝一代的积累,远不够隋炀帝败家。修大运河、迁都洛阳、攻灭吐谷浑、征讨琉球、三征高句丽,各种大工程大项目,体现了杨广的报复,也折射出了他的狂妄自大。

试想,如果没有“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直接让刘彻继承刘邦的帝位,那么汉武大帝也差不多成了亡国之君了。再想一想,如果在隋文帝之后,能够有类似“文景之治”的进一步积累,说不定杨广不会亡国,还能成为一代圣君。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唐朝大明宫

唐朝,亡于藩镇割据

唐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大汉民族的骄傲。汉朝在于它的武力,唐朝在于它的繁荣。唐朝也非常幸运的在其前期接连遇到“明君”,虽然有玄武门之变、武周代唐、神龙政变等政治变故,但并不影响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皇之治等“盛世”,将唐朝推向顶峰。

然而,在繁荣之下唐朝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祸根。五胡乱华给大汉民族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大唐对此更是心存忌惮。所以,从唐初开始就派遣重兵驻扎在边境,专门防范游牧民族进犯,而中央御林军却弱的一批。

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边境节度使发展到顶端,集政治、军事、民生于一身,俨然已经是一方的小朝廷。由于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战乱,中央对军事早已麻痹大意。而在此时,一个三百多斤的胡人胖子安禄山,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喜爱。当时一共十个藩镇,安禄山一个人就兼任三镇的节度使,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权都在他手里,他不造反就怪了。

果不其然,“安史之乱”对大唐致命一击,也让李隆基成为半生英明,半生糊涂的争议君王。即便后来出现了数次“中兴”,也难以让唐朝再复荣光。可以说,唐朝从一开始就没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边界,导致中央与地方权力严重失衡,尤其是军事实力严重失衡,这是唐朝灭亡的最大根源。

宋朝大庆殿

宋朝,亡于外部强敌

严格来说,宋朝并不算大一统王朝,否则《二十四史》中就不会出现《辽史》《金史》了。在辽和金的阴影下,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只能算是个割据政权,只不过是汉人政权,所以我们习惯于用宋来指代这一时期的“正统”政权。

在史学界素有“强汉、盛唐、弱宋”的称呼,但宋朝真的弱吗?其实宋朝一点也不弱。首先,从经济上,宋朝无愧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王朝,也是少见的“重商”王朝,商人阶级的地位空前提高。其次,在文化上,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王朝,自由贸易、不实行宵禁、不严格划分市场范围、随处经营、开放进出口。最后,从军事上,即便宋朝军队一直被后世诟病,但实际上宋朝军队是独自抵御蒙古大军时间最长的,远超金国和东欧诸国。

宋朝之所以被称为“弱宋”,在于它的重文轻武,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军人集团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实行“募兵制”取代“征兵制”,导致军队与将领分治,彼此并不熟悉,也就没有忠诚度。这的确影响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但即便如此,宋朝军队在抵御蒙古大军时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依然可圈可点,而崖山海战的悲壮,更是少有的壮烈风骨。

宋朝被认为弱,还因为宋朝皇帝大多温和,从赵匡胤开始,百年不杀大臣,治理天下“以和为贵”。宋朝皇帝普遍带有一定的文艺气质,给人一副“书生”的感觉。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宋朝“很弱”。因为在人们心目中,仿佛只有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大杀四方的霸气君主,才能称得把自己的国家治理成“强国”。

事实上,宋朝从开国就是地狱模式,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为了争夺天下,认契丹做父,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换来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后晋。而幽云十六州可以说是中国北方的大门,中原政权一直依靠此地作为与游牧民族的缓冲。这个地带的缺失,让宋朝在160多年的时间里如坐针毡,而游牧民族可以直接把军队搬到宋朝大门口,如入无人之境。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始终生活在辽朝、金朝、蒙古阴影之下的原因。石敬瑭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败类,直接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走向。

没有了防守的大门,再加上遇到了蒙古帝国这个前所未有的噩梦对手,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不可谓不可惜。如果不是幽云十六州丢失,如果不是外部强敌太强,按照宋朝的社会模式走下去,中国历史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了。只可惜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元大都宫城

元朝,亡于不知变通

元朝又是一个奇葩的王朝,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势不可挡。然而在中国建立大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

纵观历史,但凡外族统治想要在中原立足,入侵时依靠武力是可以的,但建立王朝后,必须融入中华民族,也就是被“汉化”,否则都难以长久。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独特魅力,也是中国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重要原因。

蒙古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他们也主动学习了三省六部、科举等汉族政权制度,并且还把朱熹的《四书集注》正式列为科举指定教材,看似是想融入汉族,但元朝实际上从没有真正的想把自己汉化。

三省六部只学了可皮毛,徒有其表,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三省”的制衡关系,失去了其精髓。科举制度充满了不平等性,把“人分四等”直接带入了考试选拔,使得科举不再公平。甚至在元朝后期,还有蒙古贵族提出要把中原农耕地区改成放牧的草原。直到元朝皇帝被赶回漠北,他们也没有变成“汉人”,依然还是纯正的蒙古人。

可以说,极端的民族自豪感,让蒙古人可以大杀四方攻城略地,但也是因为极端民族主义,让蒙古人很难融入其他民族,这在其他小国也许可以通过屠城灭族来解决,但想要在中华立足,不融入汉族,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南京故宫

明朝,亡于经济崩溃

论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大一统王朝,非明朝莫属,主要是大明的奇葩皇帝太多了。但严肃的看待,大明可以说是功过都非常明显。

朱元璋虽然并没有在前期和蒙古大军开战过多少次,大多都是陈友谅和张士诚打退了蒙古主力,朱元璋虽然有捡漏之嫌,但毕竟赶跑了蒙古皇帝,收复了幽云十六州。谁说捡漏射门不算进球呢?而得天下之后,诛杀功臣的一系列骚操作,让老朱在历史上充满争议。

在“消失的”朱允炆之后,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这三位君主基本就把大明的优秀皇帝牌给打光了。接下来,“大明战神”朱祁镇、“替补皇帝”朱祁钰、“最爱阿姨”朱见深,三位奇葩把大明糟蹋的差不多了,终于熬到了“中兴之主”朱佑樘,但可惜好人不长命。接下来,再经过“纨绔少年”朱厚照、“炼丹皇帝”朱厚熜两任皇帝的洗礼,大明终于在朱载坖时代迎来了“隆庆开关”的中兴时代。但紧接着,“旷课皇帝”朱翊钧、“精尽而亡”朱常洛、“优秀木匠”朱由校,直到朱由检吊死煤山。

虽然明朝“昏君”很多,但明朝江山其实还算稳固,内乱也不多。虽然出现过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宦官乱政,但明朝皇帝普遍善于玩弄权术,即便太监再怎么作威作福,也不会威胁皇权,想办你随时办你。

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经济崩盘,这从朱载坖时期的“隆庆开关”就已有显现,如果有钱,为什么要“开关”呢。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大明一直以“寸板不得下海”坚守闭关政策,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开始经济保守策略,改变了唐宋以来的经济开放政策,让中国慢慢落后贫穷。国家财政紧张,各项建设和军费开支就都吃紧,导致明朝后期军队欠饷严重。而此时,东北的后金势力崛起,不断骚扰关外地区。

为了收紧开支,朝廷就要求地方把一些不需要的机构进行精简。官僚贵族怎么会精简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部门,于是精简的就都是一些权力不大,却可以养活一些百姓的部门,比如驿站。这里面就有个驿站的站长被精简了,他叫李自成

精简之后,百姓没有谋生手段就成了流民,流民多了就会聚众造反。在东北后金还没有被解决的情况下,又多出了很多农民起义,让明朝首尾难顾。

明朝急需军队与后金和农民起义军抗衡,但手里又没钱,于是就开始征收“三饷”,即辽饷(用于抗击后金)、剿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练饷(用于扩编军队)。这三饷大部分都是从百姓手里征缴,百姓已经没钱,这等于逼迫百姓进一步造反。明朝最终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最后逼得崇祯皇帝找自己老丈人周奎借钱,周奎说手里没钱,皇后塞给周奎五千两白银,结果被周奎扣留了三千两,只给了崇祯两千两。

实际上,崇祯很可能用力方向错了,值此国难之际,既不应该过分逼迫百姓,也不应该对世家大族心慈手软。然而崇祯的所有经济政策都是奔着百姓来的。反观李自成和清军,但从江南豪户抢夺的金银就不下几千万两。那个连三千两都要贪污的老丈人周奎,被李自成查抄了五十多万两白银。

可以说,大明直到最后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把崇祯换成他祖宗朱元璋,凭借老朱的心狠手辣当机立断,即便是李自成崛起,后金压境,说不定也能力挽狂澜。因为老朱一定能从世家大族榨出大量油水以资军用,大明最后所需要的,仅仅就是这一点银子而已。

明清北京故宫

清朝,亡于固步自封

经过将近两千年的王朝更替,到了清朝,可以说是到了古代王朝的巅峰。无论是政治体制、政府格局、制衡体系,还是军队编制、疆域面积,都达到了历史顶点。

外戚专政、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游牧民族入侵,到了康熙之后基本都不再严重,清朝吸取了前朝所有的教训,政权进入了一个空前稳定的局面。

看似解决了所有的bug,但危机正在暗暗蕴藏。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清朝没有亡于内乱,没有亡于少数民族入侵,没有亡于藩镇造反,但却被黄毛贼从海上打开了自己的大门,最终不仅导致了清朝的灭亡,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感觉自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觉得已经达到了完美状态,达到了人生巅峰,但那只是自己和自己比,却不知道,别人早已经从维度上超越了自己。这就好像,你即便在亚洲杯获得了冠军,放到世界杯可能连小组都无法出线。

然而最可悲的是,人在这种状态下往往并不自知,陶醉于自己取得的“进步”,拒绝正视外部世界的发展,不知不觉做了井底之蛙。这种固步自封的装睡之人,最终只能由现实来狠狠敲醒。

总结

没想到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字。总结各朝代灭亡原因,如果放到今天,可以得到以下几条结论:

  1. 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用过去成功的策略来机械地套用到新的时代环境中。参见秦朝灭亡原因。
  2. 分权制衡非常重要,博弈不是谁要毁灭谁,而是彼此达到平衡,才能劲往一处使。参见汉朝灭亡原因。
  3. 想要的人心,首先要自己行得正,优秀的集体,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参见晋朝灭亡原因。
  4. 有雄心壮志可以,但要先有积累,量力而行。参见隋朝灭亡原因。
  5. 任何时候,核心利益不能旁落,刀把子不能彻底交给别人。参见唐朝灭亡原因。
  6. 光有钱是不行的,拳头的实力也一样重要,否则如何击退强敌。参见宋朝灭亡原因。
  7. 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就要与时俱进,入乡随俗,先敬畏,再治理。参见元朝灭亡原因。
  8. 任何时候,银根都是命脉,合理的敛财方式更重要,否则就会人财两空。参见明朝灭亡原因。
  9. 不要陶醉于自己的进步,时刻开放眼光,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参见清朝灭亡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朝代的灭亡都有哪些原因?
外戚和宦官轮流干政是王朝的死结(含音频)
清朝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入侵,真的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茶余饭后摆摆古: 娃娃皇帝与外戚及宦官专权
王朝兴衰更替三百年
宋朝为何未能形成大一统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