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李白给子女取名说起,浅谈中国历代姓名风格三大阶段变迁简史。

导语:姓名是一个人代号,它的风格和内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看似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物,背后的历史亦是有趣的。因此姓名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姓名的文化内涵亦是探究姓名所代表的历史。

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诗人,他给自己的子女取名风格在那个时代既追赶潮流又另类。

李白的第一个千金是原配许氏所生,传闻这名千金出生之时皓月当空,就和李白写下《静夜思》那一晚看到的月亮一样,于是李白给女儿取名为“明月奴”。

唐代大诗人李白

“奴”字南北朝之际有相当多的人以此为名,比如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陈朝陈后主小名黄奴,陈朝大臣任忠小名蛮奴等等。李白于唐朝所在的年代,距离南北朝去之不远,应当是受此影响。

后李白又得一子,取名为李颇黎,颇黎也就是玻璃。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有:“玻璃,本作颇黎”,《新唐书》中也有记载在吐火罗“北有颇黎山”。

颇黎在唐朝时期是稀有的物件,多为西域各国进贡唐王室。《新唐书》中记载:

贞观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

当然唐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再行对西域的管理,很多的胡商都向唐代中原腹地来往生意,这也是“颇黎”一词流入唐朝的可能。

李白给子女取名的风格是唐代上承南北朝下接胡汉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唐代大明宫模型

姓名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历史上大致有三个较为突出的阶段:

先秦至汉初:姓氏奠定的时期

在西周时期,姓的数量很少,当时姓与氏并存,有“贵贱”、“嫡庶”的内在含义。因姓代表大宗族,而氏则是族中庶子分支而来。如周天子分封诸侯产生大量的氏,而诸侯在封地内又立卿大夫,产生新的氏。随着一个家族中的人口繁衍,分支又分支,氏的数量越来越多。

到春秋时期,周王室已无实质的天下共主身份,“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姓与氏不再是以往大宗小宗的完全附属关系,表示血缘上的关系开始出现疏离。“氏”得到很好的发展,涌现出“复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复姓。

“复氏”多为姓与氏的合并,或来源于官职,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司马来自于周朝时期官职,或来自地名,如东郭、南郭等,有的甚至是职业,如漆雕等。因而先秦至魏晋这段时期内的我们所熟知的人物似乎很多为复姓,如司马迁、太史慈、百里奚、淳于髡、公孙鞅、诸葛亮、司马懿等等。

春秋末期至战国后,战争持续不断,原有的贵贱嫡庶已经越发的为人所不在意。一部分代表大宗族的姓或者氏在战争中遭到打击甚至是消亡,而小宗的氏的发展越发的旺盛,因此姓与氏的区别也不再那么的讲究,逐渐的合二为一。

秦兵马俑

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氏的产生方式被割断,此后的历史长河之中很少再有新“氏”的出现。

因而在先秦至汉初,主要为中国姓氏的奠定阶段,姓氏成为一个固定的制度。清代钱大昕在著作中载:

以氏为姓,遂成一代之制,而后世莫能改焉。—《十驾斋养新录》

南北朝至唐宋:单名减少,双名增多

1、魏晋之前,中国的人姓名之中的名多为单名,如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秦皇汉武嬴政刘彻,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等。晋朝之后随着八王之乱的爆发,继而各个北方部落的南下,为中国姓名的发展带了新的生命。

北方部落之中的人名多为三字或是三字以上,如汉代武帝时期的匈奴单于且鞮侯、汉宣帝时期的呼韩邪单于。受到北方部落的影响,中原地区的人名较之前有着明显的变化,双名开始增多,如东晋时代的谢公义(谢灵运)、王羲之,南朝刘义符、刘义隆、萧宝卷、萧道成、陈霸先,北朝贾思勰、郦道元、祖冲之等。

由此而后唐宋元明清,中国的姓名都是以双名居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导致南北文化交流。当时中国的北方主要为各部落先后统治,近三百年的乱世条件下,固有的文化制度和礼俗夹杂各族文化发展。原本单名的习惯受到冲击。

在明代文学家沈德符著作《万历野获编》中:

“自魏晋后,渐不复然。至五胡到中原,胡名遂有三四字者。”

北魏南朝宋形势

2、另外双名的出现和汉末魏晋之际门阀士族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关联。

随着汉初继承秦分封制,断绝新的氏的产生,已经形成同姓氏的宗族逐渐的趋向于稳定,抱团在一起。三国时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施行九品中正制,到晋时并未能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注重的是才能更多的是家世和爵位,逐渐的形成门阀士族,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士族之中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就开始出现一家族之中选用同一个字来做辈分,以示区分。南朝宋武帝的子辈之中,“义”便是辈分,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兄弟分别为萧道度、萧道生,“道”即是辈分,同样的还有南朝陈叔宝的三十多个兄弟“叔”字辈。

行辈的贯彻到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孙的指定更为的系统,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别都有谱系,《大明会典》记载太子朱标谱系:

允文遵祖训 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 师良善用晟

同时除了行辈之外,第三个字都遵循五行的变化。

历史人物单双名对比表(张书岩教授统计)

宋元明清:复姓及二字姓减少

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融合,这一时期,对中国姓名的发展有很大贡献的当属北魏孝文帝元宏。孝文帝元宏在位期间,为北魏的发展考虑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进行汉文化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把北魏鲜卑姓改为汉姓: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资治通鉴》

除北魏皇室改姓之外,鲜卑各姓都改为汉姓,如拔拔氏改姓长孙,达奚氏改姓奚,乙旃氏改姓叔孙,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改姓刘氏等。

其后,随着大融合的不断加强,不断的有北方部落之姓也都改为汉姓。唐朝皇室则赐姓不断,如唐朝将领原姓阿跌氏,因功赐姓李,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祖父本姓朱邪,赐姓李:

.......曰沙陀,而朱邪为姓.......以从破勋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赐姓名曰李国昌,以之属籍。--《新五代史》

宋元明清因历史地位的特殊性,姓氏文化更加的大融合,前有辽国耶律、金国完颜、元朝孛儿只斤,后又有清朝爱新觉罗等。融合的向心力在各族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各族所代表的的政权盛前衰后都有改为汉姓的例子。

辽国耶律姓改为刘、萧、王、李等姓,在《辽史》中记载:

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何,遂为萧氏。

金国完颜姓主要改为王、完、汪、金等姓,《金史国语解》中:“完颜,汉姓曰王。”

元朝的孛儿只斤改为包、博、奇等。清朝爱新觉罗除了一小部分仍然保留之外,多数改为金、肇、赵等。

除了主动还有被动的改姓。明太祖朱元璋革除胡姓就是一大措施。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皇明奇事述》记载:

复姓,至我朝则益少矣,盖多去繁而从省故也。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

明末大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较为详细的记载了明太祖洪武元年的改姓措施:

自洪武元年,沼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如今有呼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而并中国所自有之复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甚于此。

此外如“公孙、叔孙、长孙、士孙、上孙”都改为“孙”,又如“公羊、公沙、公乘”则改为“公”,“司徒、司空”改为“司”,其中“司马”改为“司”和“马”。

结语:

姓名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变迁,有着一定的时代特色,既是中国宗法制度的缩影又是两千年历史各族文化不断融合的象征。

迄今而后,姓名的历史仍然在变化创新。

参考文献:《新唐书》《十驾斋养新录》《新五代史》《辽史》《大明会典》《万历野获编》《皇明奇事述》《日知录》《金史国语解》《单双名问题研究—张书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姓氏文化:柳姓
姓氏来源:柳姓来源
墓志与姓氏文化
中国复姓大全
赵姓的来历
中华姓氏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