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狼殿(三十九):入彀

上期说到,在与朝廷的斗争中,桓温逐渐占据上风,于兴宁二年(364)推行了东晋立国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土断,并于同年推行了气象焕然一新的政改。

入彀 来自阅过边界 07:24

如果政改建议能全部不折不扣地实行,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或许就会因此寿终正寝,但个人的奋斗得考虑到历史进程。东晋中期,正值门阀政治格局的巩固期,桓温的政改恰好出现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门阀的挣扎和阻挠,此次政改在推行过程中实际上是缩了水的,并未达到桓温预期的目的,实效远远不如土断,而且,政改依靠的是桓温的强力推进,在他去世之后,人亡政息,这些政改措施就逐渐被荒废了,但他为后来的刘裕树立了一个典范,到那时候,继承了雄狮之吼的刘裕,将以大火燎原之势向门阀发动更为凶猛的一击。

兴宁二年,江东没有发生战乱,只有政治斗争,如果说暗流涌动的江东是“幽咽泉流冰下难”,那么同年的江北大地就是“铁骑突出刀枪鸣”。

当桓温在江东推行土断和政改的时候,鲜卑人将宗庙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迁到了中原腹心地带的邺城,显示了入主中原的决心,并攻占了洛阳周边的军事重镇,一步步地向洛阳发动了战略包围。桓温此前曾派遣庾希北上,但庾希兵力不济,指挥不利,只好退守淮河,致使黄河一线的城池接连失守。

洛阳孤悬北地,然而在名义上来说,它是东晋不忘故土的象征;晋哀帝司马丕是虚君,然而在名义上来说,它是东晋皇权的象征。兴宁三年(365)的春天,当洛阳在斜阳里摇摇欲坠的时候,因服食丹药过度的晋哀帝也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刻。

新年刚过,桓温军府的所在地赭圻忽然发生了一场大火。

在与朝廷暗中较劲的过程中,桓温的势力无疑占据优势,但他的内心其实是惶恐的,因为朝廷手里依然掌握着一定的兵力——强悍的北府兵以及袁真统帅的豫州兵。驻守赭圻的这段时间里,有一天晚上群鸟惊飞,山林震荡,他的军队以为是朝廷派兵来袭,突然之间大乱,幸而很快查明因由,没有酿成大溃逃事件。

赭圻失火之后,对朝廷心存忌惮的桓温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长江中上游的军事防务交给三弟桓豁和五弟桓冲打理,并于兴宁三年的二月把军府迁到了更为靠近帝都的姑孰。他如此安排,或许就是因为晋哀帝病危,朝廷内政混乱,意图借机更进一步,控制朝廷。

桓温离帝都近在咫尺,鲜卑人离洛阳也仅剩一步之遥。

此刻的洛阳守军只有两千多人,主将眼见鲜卑人的旌旗漫山遍野,于是以援救许昌为名,率领主力弃城而逃,将守城的任务交给了只有五百多兵力的沈劲。接到洛阳主将弃城逃跑的消息,执政的司马昱大惊,急忙逆流而上,与桓温进行军事会谈,商议援救洛阳。可是就在谋划刚刚敲定的时候,晋哀帝驾崩了,因为突如其来的国丧,援救洛阳一事只好暂时搁置。

三月,慕容恪、慕容垂率领鲜卑大军抵达洛阳城下,这是两个以智谋闻名的战将,但是由于守军兵力太少,他们丝毫没有用计的兴趣,命令部下猛攻即可。

沈劲是沈充的儿子。当年沈充追随王敦叛乱,在王敦败亡之后,逃到了故将吴儒家中。吴儒贪图重赏,企图杀死沈充邀功,沈充说如果你放过我,我们沈家必有重谢,否则,我的儿子必将为我复仇。吴儒不听。果然如沈充所说,沈劲长大之后,手刃吴儒,为沈充报了大仇,但他是叛贼后人,迟迟难以进入仕途,费了许多周折才来到洛阳当了一个中级将官。当时的洛阳城池将破,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沈劲之所以毛遂自荐,执意入卫洛阳,是因为他死意已决,决心为国捐躯,以此来洗刷沈充给沈家带来的耻辱。

如他所愿。当骁勇的鲜卑人顺着云梯和残破的城门涌入洛阳的时候,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被敌军捉拿到了慕容恪的中军大帐。慕容恪颇有怜才之心,有意将他收为己用,但是被拒。慕容恪不再坚持,命令刽子手将他斩首。自此,沈家由凶逆之族变为忠义之门。

兴宁三年的秋冬之交,参与过第一次北伐的司马勋趁桓温远在姑孰的机会,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叛乱,意图割据巴蜀地区,自立为王。桓温迅速做出反应,派兵向巴蜀地区挺进。由于为人凶残,没有争取到巴蜀土著势力的支持,司马勋的叛乱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平息了,但是此战引出了继沈劲之后的又一个传奇人物——朱序。

平乱期间,代表桓温节制前线军队的朱序崭露头角,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这只是一个开始,许多年后的淝水战场才是他大放光华的地方。

太和元年(366)的七月,即司马勋叛乱被平息的第三个月,前秦天王苻坚派兵南下,进攻荆州北部边境,统领大军的正是当初与桓温有过一面之缘的王猛。桓豁闻讯,旋即率军北上。前秦帝国此次南下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试探一下东晋帝国的虚实,当桓豁抵达前线的时候,王猛已经裹挟着掳掠而来的一万多户百姓班师回朝了。

前秦帝国的军队刚走,前燕帝国的军队又来了。这一年年底,南阳守军发动叛乱,投靠前燕帝国,次年春季,前秦帝国大军南下,以南阳为跳板,向荆州的北大门襄阳发动猛攻,桓豁丝毫不惧,主动出击,连战连捷,打败了横扫中原无敌手的鲜卑人,夺回了南阳。

随着内乱的平息和外患的消弭,桓温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自己的存在对于东晋帝国的意义。

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他会带着随从出游。王敦的墓地就在姑孰附近,有一次,他来到王敦的墓地前,盘桓了很久,并且婉转地表达了对王敦的好感。

许多年前,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他不喜欢王敦,甚至有几分反感,而今他老了,拥有比当年的王敦更为强盛的实力,建立了王敦望尘莫及的功勋,可这时候的他居然对王敦的飞扬跋扈产生了几分理解和羡慕——权力的诱惑太大了,它是可以驾驭的坐骑,也是吸力惊人的巨蟒。在心底最深处,他也想像王敦那样肆无忌惮一番,每每念及自幼所受的儒家教育和亡父的在天英灵,他却怵然生畏。

危险的念头隐秘、强烈、难以启齿,像一股找不到出口的地底暗流,在他心里翻腾着,作为一个爱好历史的人,他在史官的记载中寻求过答案,可经由史官修饰过的历史却让他难以找到找到满意的参照,有一次读到一个不慕荣华的高士拒绝权力诱惑的故事,他随手将书扔到一边,愤愤不平地说,哪有对待自己这么苛刻的人呢?

出于道德教化的需要,史官往往会用迂回曲折的笔法,对历史材料本身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虽然桓温是历史的推动者,而非记录者,但是他推动历史发展的手法,与史官记载历史的方式却是相似的。

太和二年正月,桓温免去了庾希徐州长官的职务,理由是庾希北伐不力,对洛阳的失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徐州是北府兵所在地,桓温将庾希免职,是不是盯上了北府兵呢?朝廷的目光狐疑不定。

庾希被免职之后,桓温让郗愔(郗鉴的儿子)填补了空缺。从郗鉴去世到太和二年的这二十多年里,徐州长官的位置曾经易手数次,由于郗鉴是北府兵的创始人,北府兵多多少少带有私兵的性质,所以无论是谁掌管北府兵,都得百般拉拢郗家。

桓温举荐郗愔接管北府兵的理由,是郗家在北府兵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个理由是正当的,看不出他有什么私心。

北府兵是朝廷与桓温抗衡的臂膀,郗愔能力有限,绝非经国之器,但他对朝廷比较忠诚,因此,朝廷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可是郗愔的儿子郗超察觉到了这个人事安排是个圈套,只是他暂时还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想,需要再观察一段时日。

他自小以心思机敏而闻名,少年时代就进入桓温的军府充当参谋,在郗愔接管北府兵的这一年,他追随桓温的时间已将近二十年。郗愔接任北府兵统帅的那一天,很多人到郗家道贺,经桓温允许,他也从姑孰赶回到了京口。一个来宾认为郗愔并非将帅之才,当众说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客人之后,郗愔的另一个儿子说,“父亲今日拜官,那人却出言不逊,委实气人。”郗超说,“这句话是陈寿对诸葛武侯的评语,人家把父亲比作诸葛武侯,你有什么不高兴的?”话虽如此,可郗超心里很明白,北府兵统帅的职务是个烫手的山芋,必须尽快转手。

郗超与王坦之齐名,都在桓温的军府任职,当时有一句话叫“盛德绝伦郗嘉宾(郗超的字),江东独步王文度(王坦之的字)”。当郗超为保全家门而烦恼的时候,王坦之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同样是因为桓温。

任命郗愔接管徐州的这一年,桓温向王家提亲,打算让自己的儿子迎娶王坦之的女儿,王坦之不喜欢桓温,可他畏惧桓温的权势,于是说自己做不了主,需要回建康请示父亲王述的意见。为此,他特意回家探了一次亲。王述一听他说明来意,当场勃然大怒,“你是害怕桓温吗?怎么能让女儿嫁给一个老兵的儿子?”回到姑孰之后,王坦之说,“真是对不起桓公,下官的女儿已经跟别人订了亲。”桓温马上猜到了其中的曲折,明白这其实是王述的意思。不过联姻之事没有就此告吹,后来他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

王坦之的烦心事算是有了结果,郗超却依然活在焦虑之中,难以猜测桓温将会如何处置他的父亲郗愔。他打心里瞧不起行尸走肉一般的朝廷,认为这个衰弱的政权不是很值得辅佐,在这一点上,他和桓温的看法是相似的,也正是因此,桓温向来将他视为心腹之人。虽然他觉得郗愔对朝廷的忠诚是迂腐可笑的,但郗愔毕竟是他的父亲。

设法套取桓温的口风,然后告诉郗愔,让他做出符合桓温心思的举动,这何尝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可是郗超不敢这样做,因为桓温口风很严,并且讨厌传话的人。据郗超所知,曾经有人问桓温对王坦之和谢安的看法,请桓温品评他们的高下之分,桓温刚想发表意见,话到嘴边却忽然改口,“你这个人喜欢传话,我不能告诉你。”

郗超不敢询问桓温的意见,也不敢旁敲侧击地打探消息,唯恐引起桓温的不快,只能在平时留意观察桓温的举动。关于如何从郗愔手中夺取北府兵,桓温心里已经酝酿了一个初步方案,只是他的口风的确很严,从来没有在郗超面前透露过一星半点,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郗超的信任,军府与各地的来往信件、公文往往都是先由郗超处理,然后再由他做出最终批示。

太和三年的夏天,来自北部边镇的书信忽然多了起来。这些书信零散、密集、不成片段,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和比对。经过细致的整合,郗超和军府的其他参谋给桓温递交了一份完整的军务报告——今年五月,前燕帝国的辅政大臣慕容恪去世,慕容恪临终时推荐的慕容垂遭到打压,新任辅政大臣慕容评祸乱朝政,致使国内怨声载道;与此同时,前秦天王苻坚在边境集结兵力,似乎有进攻前燕的迹象。

因此,北伐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桓温的主持下,军府参谋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北伐大计。每天进进出出军府的来往信件更多了,除了北方边镇传回的情报,军府与朝廷的来往公文也突然之间多了起来。

太和四年的春天,朝廷批准了桓温的北伐之请,同年三月,桓温再次向朝廷上书,请徐州长官郗愔、豫州长官袁真、江州长官桓冲协助他出师北伐,朝廷批准。

得知这个消息,郗超大惊,事到如今,他终于明白了桓温的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15)洛阳沦陷(附音频)
东晋桓温北伐失败:不想收复失地只为捞取政治资本
枋头之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桓温军事上输了政治上却赢了!
郗恢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晋孝武帝
桓温北伐的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