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6920日市政协三届十次常委会议通过

 

 为了深化实施市委“433”发展战略,助推陇南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8月、9月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组织市县(区)政协委员和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分成七个视察组深入各县区乡村一线,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视察组通过实地观摩、听取汇报、现场交流等形式,深入查看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收入增幅、电子商务发展、扶贫资金落实、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等,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和直观的认识。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陇南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了可喜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委员们对全市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势头所感染和鼓舞,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十分满意,对全市如期脱贫、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怀信心。

(一)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坚决有力。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433”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工作,明确提出“扶贫开发要快速推进,在合力攻坚上迈出新步伐”,并确定了把陇南建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各县区党委政府把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向党中央和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定位看齐,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责任和最大考验,有力地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得力。各县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2016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成立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等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及时督查检查到位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系列措施,确保了扶贫扶到根上、扶到关键处。

(三)群众收入增加贫困人口减少。各县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2011年全市有贫困人口130.47万人,贫困发生率53%,农民人均纯收入2621元。截至“十二五”末,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05元。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2.6%,位居全省第一。

(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各县区对照贫困村退出的13项指标,紧紧围绕脱贫任务做好涉农项目的统筹整合,并利用国开行中长期贷款融资政策,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进一步加快乡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五)培育形成精准扶贫品牌。市委市政府在精准扶贫中,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个一批”要求,逐项梳理,找准差距,整合资源,集中攻坚,获得了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探索形成了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品牌、电商扶贫品牌、金融扶贫品牌、乡村旅游扶贫品牌、合作社带贫品牌、双联扶贫品牌等,在脱贫攻坚上走出了符合陇南实际的发展路子。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全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欠账大。虽然市县落实了“1+17”的方案,但一些项目在当时没有进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一些贫困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动力电未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危旧房需要进行改造、通村公路没有硬化等问题,由于没有项目的支撑,无法及时解决。同时,由于政策所限,通电、通水、通路都以行政村为单位来认定,一些偏远山区,一个自然村到村委会所在地可能有7、8公里远,公路通到村委会所在地,但自然村的群众仍然还存在行路难的问题;一些村委会所在地群众的安全饮水解决了,其它自然村安全饮水可能还没有解决。 

(二)贫困乡村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虽然全市特色产业现在发展的基础比较好,势头也非常好,但是花椒、油橄榄、苹果的主产区都不是最贫困的地方,剩下特困片区的贫困村,尤其是一些边远地方的自然村,产业十分脆弱,群众增收难。由于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农村年均有30万左右的人口处于脱贫不稳定状态;加之自然条件艰苦,自然灾害频发,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另外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婚返贫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成果巩固难。

(三)脱贫带动机制有待健全。各县区虽然在脱贫带动机制建设上高度重视,但在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方面还存在不足。少数合作社虽然与农户(贫困户)建立了联结关系,但只是流于形式上的,还没有发挥带动作用;部分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弱,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产品与市场未有效对接,生产存在盲目性;组建的合作社(公司)缺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个别合作社缺乏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经营。

(四)金融扶贫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今年实现了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全覆盖,但省上政策需要县乡落实配套资金,由于县乡财力所限,对落实配套资金一事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甚至有抵触情绪,使得互助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大量资金闲置;同时由于互助资金额度小、期限短、利率高(手续费即利率为9厘),手续繁琐,群众借款积极性仍不高;一些贫困群众由于个人征信等原因,造成的无法放款的现象;一些村没有专业的专人来管理,还存在账务资料不健全,监管不力,逾期不还款的现象。 

(五)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干部急贫困户不急的情况依然存在,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尚未改变,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贫困群众对补贴和各种帮扶资源产生依赖,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加之有些贫困群众担心脱贫后享受不到已有的扶持政策,在第三方评估的时候有故意隐瞒收入、不愿意脱贫退出的现象。

三、意见建议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省级政策层面,市县乡操作层面等,在具体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和加强。

(一)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陇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始终是决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影响脱贫验收的首要问题。应按照科学规划、均衡用力,整合资源、联合共建,结合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土地整理、扶贫搬迁等项目,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通过先建后批等一些超常规的手段,积极推进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特别应着重将通社道路、巷道硬化、安全饮水和动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向各自然村延伸,让贫困乡村所有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大力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贫困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增收明显的农业特色产业。按照重点突出思路,把产业项目、重点工程、生产基地向贫困乡村倾斜摆布,把生产要素和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村、贫困户,争取在每一个贫困村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和乡村农副产品购销、旅游公司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有效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少、加工环节薄弱、龙头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实现“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对发展特色产业有困难的地区,加强对群众劳务技能的培训,注重劳动技能鉴定,继续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转,通过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

(三)有效落实精准脱贫政策。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整合力度,按照要求足额落实整合任务,加大市县区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建立涵盖绝对贫困、次绝对贫困、一般贫困的梯次扶贫模式,在对精准贫困户给予扶贫项目扶持的同时,适当兼顾有贫困人口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条件较差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一步完善提升脱贫带贫工作机制,重视扶持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带贫机制建设,通过贫困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务工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在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整组的变迁中,加大对同居住地随迁户的支持,提高人均建房补助标准和贷款额度,延长贷款还贷年限,同时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继续享受相关扶贫政策。及时更新大数据,填全各类图表,规范填写内容,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经得起看、经得起问和经得起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补助标准,为跨省务工的贫困户补助交通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继续加强电商扶贫工作,培育和开发适合网络营销的产品,加快物流、宽带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电商带贫机制。

(四)完善金融支持扶贫机制。协调争取更加优惠的金融政策,持续增加支农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准入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方便群众贷款。充分发挥市级“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的发展。扩大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范围,通过“互助资金担保+农村产权‘反担保’”模式,使全市6.2亿元村级互助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强化扶贫贷款的组织发动,继续用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小贷、易地搬迁贷款等惠农贷款,提升贫困群众“敢贷款、会贷款、用贷款、还贷款”的能力。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近年来支农惠农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督查,重点清查存的用支农惠农贷款购置房产、汽车、吃利息等情况,加强对支农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一方面,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加强合作,进行共同识别、分别帮扶;乡镇和村加速实现两种制度运作一体化,形成工作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办法或程序。另一方面,实施低保线和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健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将全部农村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逐户统一建档立卡,让生活困难的群众既能享受低保政策,又能享受相关扶贫政策。 

(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把激发贫困群众自发、自愿、自觉的致富愿望,作为扶贫的重要举措,坚持“扶贫先扶志”,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力度,利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心愿望,杜绝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贫困群众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他们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武汉市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23476人
扶贫产业才是稳定脱贫的试金石
2020扶贫攻坚脱贫工作总结5篇
2018年云南省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工作者(张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