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无条件》看到了什么?
userphoto

2023.07.20 福建

关注

前两天优酷向我推荐了《无条件》这部电影,看完后被里面宣扬的“大爱”所触动,想和你分享下我的感悟。以下的分享内容会涉及不少人性方面的思考,以及对【爱】的理解。但我们不会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会加入一些理性的逻辑思考去做解读。希望对你有些启发

乔宣扬基督教的爱

男主人公乔是个从小没有父母的孤儿,他生活在贫民区。

这里我们要客观认识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乔在这种环境下,他不幸地进了监狱8年。

他在监狱里展现出那个愤怒、自大的自己。他收拾了黑帮老大,然后被关了40天禁闭。在这个期间,他和内心的那个真实的自己对话。他认识到了环境对他的影响(他原本成绩优异,结果被周围人怂恿当黑客),认识到了无名小卒的自己渴望被看见(所以他收拾那个监狱老大)……

正如乔说的,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苦难也同时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

出狱后,他发现当他和孩子们一起时,能找到心中那个理想中的自己(真诚、助人、对世界充满爱意),于是他和志愿者们开始照顾起20多个孤儿。

正因为他与这些孩子有相同的经历,他能接纳这些孩子的诸多不足、缺点。他带着孩子演奏音乐、跳舞、画画,这也让这群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世界上有人关心他们。

我们相信这群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后,他们不会再像他们的家人、朋友陷入犯罪的恶性循环。

我们来说说乔的改变始于哪里?如乔所说,在他被关禁闭的40天,在狭小的牢房内,他只能与上帝对话。他看到了自己的弱点、缺点。他想清楚了用基督教宣扬的爱去面对世界,可以拯救自己。

豆芽君特意百度了下基督教对爱的解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这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大爱”,它主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这也是许多其他宗教宣扬的善。

萨姆对丈夫的爱

女主人公萨姆的丈夫不幸在贫民区被枪杀,她万念俱灰,原本打算自杀。

巧合的是,她突然听到马路边孩子的呼喊声,她放下枪,救了发生车祸的贫民区女孩。更巧的是,就在这时她遇到儿时伙伴乔。

萨姆怀疑贫民区的安东尼就是杀害她丈夫的凶手。她虽然和乔一起通过照顾孩子们暂时忘记悲伤,但她一直在想办法找到安东尼的杀人证据。

当她如实告诉乔,她闷闷不乐的原因是想找到杀人凶手,但一直没有证据时,感觉自己进入了死胡同。乔对她说:其实没有什么死胡同,也许你只是需要换个其他地方。

乔的本意是让萨姆放下仇恨,去做其他更有价值与意义的事。

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来讨论个问题:乔的建议更好?还是萨姆应该坚持找到杀人犯?

这部电影的导演布伦特·麦科克尔 在电影中主要是想表达基督教的爱的伟大。但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下假设我们是萨姆又会如何做?

豆芽君比较认同萨姆的做法,应该尽量找出真相,否则萨姆的心结无法打开,她可能要与此相伴一生。乔的建议虽然能通过转移注意力,解决短期问题,但萨姆可能会对此事耿耿于怀一生。那种内耗比表面上的忘记、接受现实更得不偿失。

萨姆对丈夫的爱和上面说的基督教宣扬的爱,看似是有些违背的。

豆芽君对宗教没有研究,这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下。基督教的对爱的解释,适合于规范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行为,理想情况下,如果人们都能做到,也就没有萨姆丈夫的不幸。所以在道德之上,还需要有法律的约束,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乔遇到的问题和萨姆不同,乔的问题来自自身,他通过理解基督教的爱,以帮助贫民区的孤儿为行动,让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价值。而萨姆的问题更多来自外界,是杀人犯夺走她无辜的丈夫的生命。作为一般人的她是无法简单地通过理解基督教的爱,而放下仇恨的。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如果萨姆接受了乔的建议,一方面她在精神世界达不到乔的境界,她一辈子可能都要面临着自己的精神内耗;另一方面这个杀人犯的存在,对社会也是一种不公平(杀人犯可能继续对其他人作恶,他的恶行没有受到实质性惩罚)。

从萨姆对丈夫的情爱来看,情爱本身就是人性中“自私”的爱。它与上面说的基督教的“大爱”,可以说对象、场景都不同,如果我们非要对比它们的高低,就显得有些迂腐了。

如何理解电影表达的【爱】

乔对孤儿们的博爱和萨姆对丈夫的情爱,似乎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

电影似乎也有意让萨姆由“小爱”走向“大爱”。电影的末尾,她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一起照顾孤儿。从她脸上流露出的笑容,也相比之前更灿烂、阳光了。

据说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乔由内而外展示出的对孩子们的爱,仿佛是一道耀眼的光。在他眼里,每个孩子都值得无条件的爱。

豆芽君被影片中宣扬的基督教的爱所吸引的原因是,这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理想。如果这个社会出现更多像萨姆的丈夫、乔这样的人,那么社会会更美好。

萨姆的丈夫、乔的身上都折射出了一种高贵人格的魅力,他们的付出不求回报,他们的行动发自真诚。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我们自然而然会佩服他们。

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不禁要去想一个问题:萨姆的丈夫、乔的信念来自哪里?他们头脑中的“高我”是被植入的还是他们自己想清楚的?

这个话题就有趣了吧?从乔的身上,我们看出有基督教信仰的影子在影响他(他多次提到上帝),但帮助孤儿是他自己的行动选择。可以说这是他前半生悲惨经历后,想清楚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而萨姆的丈夫的戏份不多,我们从萨姆的回忆、转述中,可以看出他也热衷于帮助贫民区的穷人,把自己的钱捐给有需要的人,临死前把萨姆的画作托付给一名他刚帮助过的穷人。

从他们在电影中表现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每个举动都对社会充满“大爱”。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和思想保持一致,那么不论这个思想是他的原创还是来源于外界,这个思想都已经内化为他的行为准则。

最后我想引用一个关于快乐和幸福的短视频,希望让你能更立体地了解我们今天讲的内容。

可能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离不开外界的影响,只是这个影响是否经过自己的内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杀人犯!
<冷暖人生>-我是杀人犯
9.为什么爱上杀人犯
史上最高调的杀人犯
梁咏琪渴望当妈妈 曾与丈夫考虑领养孤儿[高清大图]
萨姆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