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做有增量的事
userphoto

2023.07.30 福建

关注

几年前我在知乎上看到采铜在《精进》一书中提到关于选择的一个原则:选择那些半衰期更长的选项。这个原则被我多次在公众号提及,自己也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作为选择的一个考虑原则。

选择半衰期更长的,是从长期来衡量选项带来的综合价值,这是个非常有智慧的选择标准。

PS:对半衰期解释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篇历史的文章:做一件随着时间推移只会增值的事

我最近和友人在交流时,自己提出一个在团队工作中的理念:去做有增量的事。以下我尝试着分享我提出的这个理念背后的思考和逻辑。

外因:社会分工

关于豆芽君自己对社会分工的意义理解,可以看往期文章论分工与协作1.0  

今天我们主要解释为什么在社会分工下,更有必要做有增量的事?

社会分工的典型特征是产生了各种行业、公司、工作岗位、身份角色、工作职责。按我们之前文章提到的【精力总量】的概念,时间是唯一对每个人都公平的资源。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每个人都应当是边际平衡的高手:把资源分摊到不同的用途上,并确保资源在这些不同用途上获得的边际效用都趋于相等。

上面边际平衡的概念,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这里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转译下:聪明的人会把像时间这样的资源用到让自己产生价值最大化的事上。

如果你同意这个假设,那么我们就继续今天的话题:在社会分工下,选择做有增量的事,其实是站在所在组织的最大boss的视角,考虑如何给组织带来价值的最大化?

PS:当然另一方面这也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到了这里,我们要先对做有增量的事,做个通俗的定义。

做有增量的事,可能是创新,可能是做没有人在做的事,可能是把一件事做得比以前更极致。总之,就是它和现状不一样。

增量对应的是存量,存量的典型特点是:

蛋糕不变,所有人都盯着同一块蛋糕,大家都会想着如何让自己的蛋糕分得更大块?

今天在这里,我们无法穷举非常具体的有增量的事有哪些?但相信你看完今天的内容,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去找到对应场景下的有增量的事。

不同岗位找到自己岗位的增量价值

我们先从一个例子讲起,让你明白如何在一个组织内,不同岗位如何找到增量的事?

在一些职能型部门和业务型部门的合作中,经常出现工作职责分不清,职能部门对自己所做的事到底起到了什么价值也说不清的情况。

比如HR负责招聘,但在招聘过程中与业务部门如何分工,整合各自的专业,去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常常是个问题。

IT部门负责连接需求方和开发方,在其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让各方合力做成一个项目,也常常是个问题。

前两天有同事发了两个截图给我,一个截图是来自业务方的需求描述,一个截图是他对需求进行分析后的建议系统解决方案,他问我说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我回答完他的问题后,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业务方、你、实施方各自的工作有什么区别?你如何让其他两方知道你的工作价值?

我希望你也自己想下,如果让你负责一个项目,或者让你参与到一个工作流程中,你首先要想的问题应该是:我能带来什么新的增量?

我后面和同事说:IT参与软件项目,在项目中的一个价值是:作为需求方和开发方两边的翻译。

IT要协助需求方描述清楚完整、准确的原始业务需求是什么?并把该需求翻译成系统应该做什么给到开发方。而开发方在代码实现环节,往往还有一层技术翻译,去解决代码的复用、降低耦合度等问题。

一旦你能想清楚各自的职责,IT在三者中的作用就清晰了,大家会慢慢适应你的工作方式。IT的工作给整个软件项目开发带来了“产品化”的增量价值。所以你一方面可以取得需求方对你的专业度认可,另一方面开发方也会从你提供的方案中降低分析难度,认同你在其中的作用。

同个岗位找到自己的差异

我们再举个同个工作岗位,如何做有增量的事的例子。

在一个组织里我们常常看到多数人很忙,但忙的大多是救火的事。有部分人会先跳出来看看背后的机制、流程问题,可能才是真正的导火索。

我们在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所以项目前期就定好组织架构、人员分工、沟通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人一想到要对上级、跨部门的人谈分工,就刻意回避这种难题,仿佛大家“一团和气”,有事不分你我才是团队。结果是一次次被人性的弱点打脸,大家只会优先考虑自己的KPI,其他的都属于帮忙的范畴,既然是帮忙,就不可控了。

所以如果你来负责项目,那么你就要敢于做“坏人”,去做没人做的事:项目前期就定好组织架构、人员分工、沟通机制。

这些是在社会分工、协作非常值得想清楚的问题,你也许会说工作流程已经约定了每个岗位职责,我按照流程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这在流水线型的工作上确实没错。

但我们在上面分工的文章,讲到中国进入服务主导、后工业时代,服务的对象是人。在这种非工业化流程的协作工作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比静态的流程更重要。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不断优化原有的流程。

内驱力:真想做点事,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面说完社会分工这个外因,是属于来自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我们面对外因,一般会本能地抵触。

我们试着换个视角,看看这对我们有啥好处?这可能会让我们比较有内驱力。

做增量的事,对自己有2个显著的好处,下面我们逐一说下。

1、跳出与其他人的【卷】

和身边的朋友聊天时,我们聊到一个有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职场人选择团队时,优先要考虑这个团队有没自己的生态位?

简单理解就是,你进入一个新团队,团队有没适合你的位置?有没你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具体怎么做不再今天讨论的范围哈。

我们到了一个新团队,如果做的事在其他成员不一样,或者主动去找到一些不同的工作来做,就避免了和其他成员争蛋糕。

举个例子,你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主管,公司现在打算开展一块新业务,需要招聘大量的市场人员、产研团队。这时你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目标?其他同事会通过人才网站、猎头去寻找潜在招聘对象,而你如果之前在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耕耘,你手上就有一些可靠的、知根知底的人才(这和其他人只买能看到招聘对象的光鲜简历完全不同),那么你的入口、效率就和其他人都不同。而人才往往是扎堆在一起的,人才觉得来你这里合适,他们还会介绍其他的人才一起来。

其他同事只能羡慕你的资源、效率,但他们无法和你正面竞争,这就是你和他们的不同。

2、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做增量的事,能让你与众不同。如果你持不同的理念,可能你的意见会不同,我在这里不想说服你。

这条是以你所处的环境是鼓励真善美为前提。上面提到做增量的事,避免了和其他人竞争,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循规蹈矩,不会让你有什么新机会。而去发现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的事,会显著增加自己成功的机会。

我们在招聘时,常会问对方做过什么?而我们最想听到的对方有什么新的想法、成果。

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在工作中,去思考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是不是真的这样?一件冗余、看不出价值的事,是不是要做些改变?这背后其实是在提高自己习惯去想为什么,以及回答为什么的思考能力。

PS:我前几天在视频号【小播讲哲学】看到有人问: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他给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想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就训练自己每次遇到一件复杂点的事,都先试着讲清楚为什么?久了后,你会看到自己的改变的。

看了他的回答,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解决了我们许多人的困惑。

我们值得去做有增量的事吗?

看到这里,我希望能让你理解为什么要去做有增量的事?

但你可能还会问:这值得去做吗?

嗯,这是我们最后要回答的问题。它如果不值,我们前面的一堆解释其实也没啥意义。

我们试着从收益与成本来看看,是不是值得去做?

收益:前面已经讲过做有增量的事,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但我们得回归现实,这里说的好处主要是隐性收益。因为你在团队里做了有增量的事,不会马上获得升职加薪。但如果看明白了:从外因上看,你是站在组织最大的boss的视角,在为组织创造新价值,那么你一定会先从精神上比其他人获得更多,而未来也大概率会在物质上获得回报。否则,你所在的组织就不符合市场规律了(市场一定是奖励创造价值的人)。

成本:关于成本,我们上面讲到所有的改变,始于先问为什么?所以你付出的最大成本是花些时间去思考。哈哈,是不是一下子有种豁然开朗感?

两者一对比,相信你会自己有答案,去做有增量的事,从精神层面,你会对自己做的事更笃定,有自己的意义感。从物质层面,哪怕你现在所在的组织没有让你获得回报,你的能力、吸引力都在增强,回报是早晚的事,因为它符合市场规律。

当人人都对【卷】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谈谈如何【不卷】

以上,希望对你有新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丰对话蒋勇:法律行业的存量再造和增量供给
这篇文章,把HR三支柱彻底讲清楚了!
HR必知的三种薪酬设计理念
现代人为什么经常感到工作“无意义”?主要有两个原因
升职四年后,反而找不到工作了
把控流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