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人为什么要淹没古镇和村庄

1.  被淹没的故土


建造一个新的苏联,意味着将过去的旧俄罗斯打扫干净,在有些情况下,这意味着将那些旧的东西,「彻底淹没」。比如,在建造大型水利工程的时候,大量的村庄和城镇被淹没……



每年八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都会有一艘轮船驶离雷宾斯克(Rybinsk,一座距离莫斯科东北265公里的城市),穿过雷宾斯克水库地带,然后停留在一片水域附近,等待船上的旅客把随身携带的花圈,缓慢放入水中。


这些旅客不是别人,正式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居民,以及他们的后代。这座小镇叫做 Mologa,它在1930年代因为雷宾斯克水库的修建而被彻底淹没,每年人们都会为了纪念自己被「洪水」淹没的故土,而来到这里。







2. 连接海洋,摧毁家园




从南岸远眺雷宾斯克水库


修建雷宾斯克水库被认为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因为这可以打通从俄罗斯南部里海到西北部波罗的海的水路。虽然,从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到阿斯特拉罕(里海沿岸城市)早已有可以通航的水路,但水路并不宽敞,只有少量小船才行。193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这项巨型工程,于是乎,当时地球上最大的人造水道工程便开始了。


1941年4月,伏尔加河和赛克斯那河(Sheksna river)被新修建的大坝拦起,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663座像 Mologa 一样的村镇被淹没。13万人口被重新迁移、安置,大片的农田和森林不复存在。


新居建设工程主要由伏尔加格勒州 Volzhsky 劳改营的囚犯来完成,而囚犯中,也包括那些死活不想迁居的人们。






夜晚的 Mologa 老城


「就像是一阵疯狂而残暴的龙卷风,Mologa 彻底被摧毁了。人们安稳地入睡,绝对想不到在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们的命运将被彻底地改变。」 Yuri Nesterov,曾经的 Mologa 居民这样说道。


Mologa 是一座从12世纪就存在的小镇,最早属于罗斯托夫公国的一部分。后来归顺莫斯科大公国之后,Mologa 就成为了重要的皇家水源地,沙皇餐桌上的鱼,多半产自此地。到1777年,Mologa 成为了本地区的中心城镇,修道院、教堂被修建起来。


著名作家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哥哥,建筑师安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此地主持修建了一个著名的瞭望塔。


到1930年水库修建计划前夕,这里一共有7000名居民。


在田间劳作的修女们


修建水库是功过各有千秋的。一方面,它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苦难,这个是无法挽回的。另一方面,在二战时,因为这条水上通路(在铁路和陆路被纳粹封锁的情况下),成千上万的前线军民,也有了转移和逃难到大后方的机会。可以说,水库的修建,直接拯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


雷宾斯克水库的修建,得以让大量巨型船只通航,它不仅让军民能够撤出前线被占领地区,也能为前线输送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雷宾斯克水电站,也保证了在于纳粹战斗时,莫斯科地区的电力充足。




3. 被禁止的怀念,被淹死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关于 Mologa 被淹没的消息是绝对的机密,甚至谈论这座沉入水底的城市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怀念和悼念过去的生活,会被认为是在诋毁苏维埃,并将被严厉地惩罚。只有到了1980年代,这座城市的真正命运才以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的形式,在报纸上传播。


现在,所有曾经的居民都逐渐从各地聚集了起来,他们找到了彼此,并继续着曾经「被禁止的怀念」。


1992-1993年的时候,因为天气干旱,水库水位下降明显,曾经被淹没的教堂和房屋重新露出了水面。这件事被 Mologa 的居民们迅速知道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乡,走在曾经的土地和街道上,拜访祖先的坟墓。


有人在耶稣升天教堂上面,刻下了这行字,来缅怀逝去的一切:「请原谅我们,Mologa」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持修建的瞭望塔


「当我们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就会不停地想到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 Nikolay Novotelnov,一个 Mologa 本地人说道。「我们这些老人越来越少,这令人伤心不已。Mologa 也不会再回来了。」


之前还有传言,说1941年内务部(NKVD)在执行搬迁清场任务时,突然开闸放水,一夜之间淹死了294个拒绝搬迁的当地居民。这事儿一直在以各种形式传播,负面影响很大。后来档案解密之后,公布的事实是,Mologa 是缓慢被淹没的,直到1946才被完全淹没。


关于这件事情的文字记载非常之少,很多历史学家想要调查事件真相,也没法搜集到足够的证据。能拿到手里的,多半是简单的陈述。在翻阅了很多原始档案之后,让然没有找到证据来说明,到底那些不愿搬走的人,是如何被淹死的,这道命令又是如何执行的,当事人与执行人,有分别是谁。


所以,没准当年的「内务部放水淹死人」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没准这个黑锅不该内务部来背。


卡利亚津老城风貌




4. 狂热年代


Mologa 的被淹没并不是个案,和它类似命运的村镇还有几百个。在这段历史与命运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苏联当时「人定胜天」的极乐观心态。对万能工业力量的自信,对「超人」意识形态的迷恋,让所有的决策,否定了太多「人性」。



「如果没有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就要自己来取得。」这是贯彻在整个苏联时代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对主观能动性,对意识形态的绝对自信,导致了很多疯狂又荒谬的工程。比如,1960年代,还有个大工程是要把西伯利亚的河流水源引导苏联南方去灌溉那里的土地,当然,这个计划最后必然失败了。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狂热而毫无理性。但如果还原到那个被革命热情所点燃的时代,一切又多了一点可以理解的原有。


1930年代,为了促进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向自然资源索取能量的工程纷纷上马,从北冰洋到西伯利亚、中亚山区、戈壁滩,无数野心空前的超级水利工程被完成,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无法复制的一笔。




5. 俄国的亚特兰蒂斯


在无数被淹没的城市中,有一座名声最大,它就是被称为「俄罗斯亚特兰蒂斯」的卡利亚津(Kalyazin)。美丽而遗世独立的钟楼,耸立在一片广阔的水域之中,只有来自过去的人才明白,下面被淹没的是曾经辉煌而温馨的历史。


灯塔和钟楼,卡利亚津,俄国的亚特兰蒂斯


建立于12世纪的卡利亚津是一座繁荣的贸易和手工业之城,它一直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一环。在建造乌格里奇(Uglich)水电站和水库的过程中,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群和纪念碑全部沉入了水底。现在的岸边,就是曾经的城郊道路,遥远地在水中耸立着的,就是当年市中心的圣尼古拉教堂的钟楼。



钟楼看似是从水底高耸而起,但实际上,它坐落在一个「小岛」之上,在当年淹没工程时,钟楼被选为将来的灯塔,所以周围的一圈土地,就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直到今天,这座一直被维护、修缮的灯塔-钟楼,一直矗立在伏尔加河的中央,人们可以乘船来到这里,看着它与世隔绝般的美丽,以及怀念那永沉水底的故乡。



本文由 Georgy Manaev 首发于 rbth.com

文字:吴鞑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伏尔加河水电站的成就与代价
前苏联1965年用核弹建水库
《怀旧的圆舞曲》苏联内务部部队乐团
前苏联二战高分电影,小偷、重犯、内务部军官合力为人民而战!
战斗民族就是有性格!部署在阿富汗的苏联内务部“钴”特战分队解密图片
乌内务部:已向基辅居民发放超过1万支自动步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