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份应对25种误判心理的检查清单

■  人类误判心理学是·查理芒格唯一亲自撰文、系统阐述过的思想观点。他列出的误判倾向多达25种,值得反复琢磨。以下这篇文章是价值投资爱好者郭瑜先生重读《穷查理宝典》一书时,结合自身投资经验,对《误判心理学》一章的读书笔记,最后更是运用检查清单方法,总结出了一份可以逐项check的预防清单,非常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实践。

点击下方小视频,听芒格亲自支招如何避免出错。

《穷查理宝典》是价值投资前辈查理·芒格先生一生智慧的浓缩版本,最近重新通读一遍,对前辈苦口婆心的教诲更有感触逆向思考、跨学科思维模型、从他人的错误中习得经验教训、保持正直、构建一张无缝的信任之网、建立一个检查清单并时时核对、深刻理解一些最简单的原则并坚持践行它们等等,全书充满了大量的智慧,值得反复咀嚼,再次印证了那句话:精读好书一本,胜过泛读庸书百本

很多人说,知行合一很难,因为知易行难,但根据我的体会,“知”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行”不到位,实质上是因为“知”不到位,毕竟,阅读一遍书籍,只能吸收一本书的信息量的10%见下图:学习金字塔)。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是存在于对一些最简单原则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同,比如注重健康规律生活、秉承诚实的原则、坚持做对的事情、时常记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等。

这篇文章,我想简单分享一下书中第十一章:人类误判心理学在投资中的应用,最后列一张表,作为检查清单,供自己核对和大家参考,当然,这些例子都是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但却是对芒格先生所说三条原则的忠实应用:逆向思考,要想投资成功,先了解导致投资失败的种种心理误判倾向,并形成检查清单,时刻核对,矫正自己潜意识或显意识的心理误判。

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这一心理倾向的威力大到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芒格先生在书中所说: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完全明白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在改变认知和行为方面有多么重要。但其实往往不是这样子的。例如,我觉得自我成年以来,在理解激励机制的威力方面,我比95%的同龄人要好,然而我总是低估那种威力。”

资产管理行业(主要是指股票投资)有三大特征,导致这一心理倾向的威力堪比原子弹。

第一,信息不对称,相对于投资者,资产管理者拥有极大的信息优势,他很容易说一套、做一套,外人很难区分其诚信程度,所以我们能看到大量打着价值投资旗号的投机者;

第二,资产管理的服务质量很难判断,单纯以业绩来讲,短期业绩中运气占相当大比例,规模大也不代表服务质量高,比如历史上都是牛市大肆宣传业绩、扩大基金规模,熊市基金大量赎回,最终投资者没赚到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资产管理涉及的财富规模非常庞大,资产管理者可获得的利益极大,比如去年中国偏股及混合类公募基金的规模从3万亿增长到6万亿,而100多家公募机构,就业人员仅数千人,人均资产规模极大,头部机构更是如此。

在这样一个行业,资产管理者说假话的成本几乎是零、但收益巨大,有多少人能说真话?看看市场上有多少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的人就知道了,价值投资永远是少数派,否则就一定会失效,没有错误定价,哪来价值投资者的超额收益?

如果业绩考核周期较短、考核方式为相对收益,那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如何能着眼于长期、绝对收益?一轮牛市泡沫,就把着眼于长期、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赶下台了!

如果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靠收管理费、基金经理的奖金也跟规模挂钩,如何抑制牛市顶部扩张规模的冲动?再清醒的基金经理,即使自己能出淤泥而不染,但也会被各种利益主体所裹挟。

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价值观的力量,比如有些公募机构领导人能在业绩考核周期、激励机制设计、投研考核周期等方面做出着眼长期、绝对收益的安排,并且在牛市顶峰能抑制规模扩张的冲动,但这也是非常难得的,更加证明了奖励惩罚超级反应这一心理倾向的力量,即使大环境是鼓励挂羊头卖狗肉、短期相对收益、冲击规模,但在小环境中实行不一样的激励机制,就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归江老师曾跟我说过:“顶层设计很重要,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绕出来。”正是因为奖励惩罚机制在这个行业有超级强大的力量,所以只有设计好顶层架构,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取得长期成功。

资产管理行业如此,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也深受奖励超级反应的影响。相比于实业辛辛苦苦赚的钱,资本市场来钱看起来要快得多。如果市场愿意给一个公司100倍市盈率的估值,有多少人能抑制把业绩冲高的冲动?抑制减持或增发的冲动?有多少人完全不考虑股价、只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如果改一个名字、编造一个美好的长期前景,能获得十年利润都不够的利益,有多少人能抑制这种冲动?所以上市公司普遍报喜不报忧,很多上市公司善于讲故事、定超高业绩目标,我们在投资研究中,需特别仔细甄别这种心理倾向,观察人、观察公司,看历史上的言与行

对于投资者个人来讲,路径依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过去的奖励经验导致了心理误判。靠投机、赌博赚到很多钱的人,如果不是遇到重大挫折,很难改成价值投资者;靠捡烟蒂起家的人,很难持有看起来估值很高的股票;靠做空赚大钱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下一次成为大空头的机会。时刻反省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哪些是经验主义的、哪些是科学、可持续的,打开思路,才能不断提升,否则就很容易陷入个人经验的沼泽地,无法持续提高自我。

避免不一致倾向

芒格先生在书里列举了很多避免不一致倾向的例子:没有几个人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人们倾向于保留以前的身份、忠诚度、结论、角色等,加入黑帮组织交投名状的力量,意识形态能对人一生产生影响等。这一心理倾向很多时候是一种潜意识,是大脑习惯性地短路,如果不仔细反思,把这些想法挖出来,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意识到它的威力。

投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琢磨,要想方设法避免这一倾向的力量禁锢自己的脑子。不能到处宣扬自己看好的股票,说得越多,这一观点在我们脑子里形成的结论越牢固(给他人的结论也会形成压力,在潜意识里影响我们的判断),避免不一致的力量就越强,即使出现很充分的证据,这一倾向也给推翻此前的结论增加了更多的障碍。所以,荐股只会让友谊的小船翻掉。

如果对一家公司付出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最后却发现不能买入,这也是相当痛苦的过程。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付出时间精力,却没有直接回报,觉得可惜;另一方面,避免不一致的力量很强大,当时决定要花大量精力研究本身表明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好机会,已经形成了第一结论,而否决这一结论,需要强大的力量,会造成心理痛苦。有人喜欢在买入之前建立一个小仓位,以提高对这个公司的关注度,这是一种方法。但我却不愿意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减轻避免不一致倾向的力量,买入小仓位加强了第一结论,只会增加不能大量买入的痛苦。

锚定效应也是投资者常犯的一个错误,这一错误是多种心理倾向的综合作用,其中避免不一致的力量也相当强大。比如愿意以200亿市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代表了对公司价值估计和安全边际的要求,若市值增长到300亿,再增加持仓,需要推翻此前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事件,巴菲特等价值投资大师都难以避免这种错误,他称之为:“吮手指的错误”,例如沃尔玛、好市多、Google。

承认错误,是每个人都很难面对的心理难关,尤其是投资决策中,更是如此。对于业绩不断低于预期、不断下跌的股票,有多少人能认真剖析、复盘此前的分析,而不是“把头埋进沙子”?对于运气赚来的收益,有多少人能仔细反省、区分运气和能力?推翻第一结论,否定过去的自我,非常困难。

如何对抗避免不一致的心理倾向?芒格先生说,“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所以我们要避免坏习惯(更重要!)、培养好习惯。

化解第一结论偏见的方式有:

第一,养成反思的习惯,结合奖励机制的力量,每次反思到自己的缺点,给自己点个赞;

第二,刻意地重视反方观点,逆向思考是一种方式,找到持有反方观点的人(避免讨厌倾向的力量)、并特别重视与他们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人类的大脑很多时候都会短路,很多决策都不经过大脑,像条件反射一样。比如可乐总是与欢乐的广告如影随形、定价越高的酒越好、乔装打扮是骗子的惯用技巧、没有多少人愿意在皇帝面前报告糟糕的现实情况、我们很容易给人贴标签并归类,等等。在投资中,简单联想的坑也是处处都有。

公司调研追求的是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但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让我们产生偏见,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力量非常强大。比如去上市公司调研,如果招待周到、沟通详尽,我们潜意识里会联想到这是一家尽职尽责、对各方利益都很照顾的公司,但实际情况可能他只是对投资者比较不错而已,其他方面得分并不高。有些投资者喜欢到处调研,与上市公司高管接触,希望能从他们的态度和细节中观察其性格,但如果没有足够深入的案头工作,面对面调研很容易就被当面印象所误导,结论中给直接沟通的印象赋予过高的权重。

在调研访谈中,如果样本不够多、代表性不够,也容易以个别情况推及整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彼得·林奇常讲的根据生活观察来买股票的投资方法,其实是误导投资者,犯了简单联想的错误,好产品不代表是好公司,好公司不代表是好股票,每一个点之间都需要很多假设条件做支撑

投资分析还容易犯的错误是线性外推,也是简单联想的错误。根据公司过往业绩,不区分运气和能力,不区分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简单线性外推预测未来,这样可能犯严重的错误,尤其是在周期高点、牛市氛围中、做增长率的线性外推,更是会错得离谱。用历史PE/PB估值区间来预测未来估值区间,可能也犯了线性外推的错误,历史估值区间能够重复的假设条件有很多:利率水平、盈利能力、再投资能力、分红水平、投资者结构等,只有确定种种条件没有大的变化,才能用历史估值区间做外推,但这也只是投资分析的起点,而非终点。很多财务造假的公司,股票越涨,大家对它们的基本面疑问就越少,股票不是因为好才涨,而是因为涨才好,乐视网、康得新、康美等,投资者都犯了简单联想的错误,社会认同倾向的力量可能也很重要。

相比数据和复杂的表述,人脑更容易接收鲜明的形象、更容易记住故事和比喻,这些都可能造成简单联想的心理误判。比如对一家公司进行概念化的定义,中国的亚马逊、汽车行业的苹果、21世纪的洛克菲勒、周期行业的成长股,这种概念化的定义可以在很多投资者脑中形成简单联想,苹果市值2万亿美金、特斯拉才几千亿美金,空间巨大,但其实这种比喻的本意只是说在某一方面相近,而不是在市值空间或公司体量相近,投资者若理解错误、不仔细甄别的话,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理解错误。在投资分析中,应养成一种习惯:拒绝任何概念化的比喻,只阐述事实。

简单联想的实质是经验主义、类型化思考,应对方法首先就是:

理解我们的大脑有这种倾向,在碰到可能产生简单联想的情况时,停下来,让大脑休整一下,尽力穿透表象、看到本质。其次,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关注每一项结论的假设条件、逻辑链条,力求严谨、客观,例如对线性外推的假设仔细考量、避免在牛市中做线性外推等。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被剥夺超级反应的关键词是:“它忍不住!芒格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养过一条温顺而善良的狗,只有一种办法可以让这条狗咬人,那就是在给它喂食的时候,把食物从它嘴里抢走,它会自动去咬你。没有什么比咬主人更蠢的事,但是:“它忍不住”!

人类在面临类似情形的时候,往往也是“忍不住”。比如两个小孩经常为抢一个玩具而打架,即使满地都是玩具,所以现在幼儿园教小朋友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排队。比如打篮球时,犯规往往会导致双方大打出手,因为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侵犯。工资为什么有刚性、只能上涨不能下跌?人们厌恶被夺走已有的部分工资,哪怕不降工资会导致企业倒闭,失去工作。

拍卖会特别会利用这一心理误判。拍卖官把拍卖物品非常光鲜地展示出来,体现其价值感;让买家依次举牌出价,单次加价金额非常小,可以让买家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价;限定举牌间隔时间,在临近截止时间,会多喊几次价格,刺激犹豫的买家,一旦不加价,就丧失了这次机会;最后成交时,拍卖官会重重地敲击锤子,富有仪式感地祝福你:“恭喜您,拍到了这项物品”。其实质是,你是最害怕被剥夺这个物品所有权的人。

很多股票市场操纵者就是利用小投资者这种心理弱点,拉高股价吸引关注、小幅回调接收筹码、再继续拉升吸引更多筹码,多轮往复,很多散户看到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不参与就会不断产生后悔心理,被剥夺赚钱机会让他们很难受,最后终于参与进去时,庄家已经清仓出货,只留下一地鸡毛。

分析一下资本市场上一些普遍存在的行为。账面长年浮亏的股票,不愿意割肉,即使有明显更好的替代机会,也是如此,其背后的心理误判有:

一是心理账户。这个股票亏的就要在这个股票上赚回来;

二是被剥夺超级反应。担心这个股票未来上涨收益被剥夺。迅速上涨的股票,有落袋为安的冲动,担心已经到手的收益又跌回去。不愿意换仓,不愿意失去被换仓位的未来收益,即使很多迹象表明换仓是更合适的。

这些情况芒格先生早年也都经历过。身处牛市,即使风险收益不匹配,面对不断上涨的股票,出高价也要买入,其背后的心理是担心错失牛市赚钱的机会。股票从底部上涨20%就不愿意买或者从顶部下跌20%就不愿意卖,有部分心理原因是对此前价格的买入或卖出机会被剥夺的过度反应。

投资中,对抗被剥夺超级反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归价值评估的本质,不考虑历史价格、成本线,评估好价值区间,再来做投资决策。

Lollapalooza效应

芒格先生特别强调多种心理误判倾向交叉作用产生的超级威力:Lollapalooza效应。我们可以经常做这类思想实验,拿出具体案例,根据误判心理学的清单做分析,看看有哪几种心理误判倾向共同作用,进而更熟练地掌握这门分析技术。

为什么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也是这样?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是从小就形成了,为什么会这样?企业文化为什么重要,如何能扩散、得到贯彻和强化?细想一下,这里面有多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

第一,奖励/惩罚超级反应。如果一种方式一直得到奖赏,激励的力量很大,人们就会一直使用那种方式。

比如小偷很少只干一次,而是会成为惯偷;捡烟蒂如果一直能赚钱,要跳跃到投资于优秀企业,是很大的跨越;军事化管理如果能打造高效率的团队并且让企业经营获得成功,要变成宽松、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也是非常困难的;小时候如果养成了诚信的习惯,并且因为诚信而不断获得表扬,长大以后很容易就能保持这一品性,反之亦然;企业文化的贯彻,很大部分靠的是机制设计,即奖励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惩罚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前阿里首席人力官邓康明说:“核心团队的所有人都是剩下的人,而不是你选出来的人。

第二,避免不一致倾向也是很多习惯养成的关键心理因素。

如果思维习惯中一直把估值水平当做一个重要考量、关注历史胜过未来,那么要在思维体系中将未来放到一个很重要的权重,是相当困难的,要做成长股投资也不容易。

个人从小养成的很多习惯,都会自然而然地延续到成年,比如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睡前刷牙、待人礼貌等,坏习惯也是一样跟随,要改变就要突破避免不一致的心理倾向。企业文化的延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避免不一致和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试想在一个保守、踏实的企业里,如果有一个投机钻营者,一定会被领导同事所排斥,最后走人;反之亦然,在一个等级森严、唯领导论的公司,有想法的人也待不下去。

宜家前CEO安德斯·代尔维格写过一本书《这就是宜家》,描述了扁平化管理架构的好处:扁平化意味着每个经理有更多人汇报,他的风格大概率是支持性,而不是控制性,他的手下都必须能力很强、且有信任感,而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喜欢授权、责任和担当,这是一整套管理体系。

第三种倾向是自视过高。这很容易理解,对自己过往投资风格评价过高,没看到更好的方法,会导致投资风格的路径依赖。管理者和每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品质、习惯都可能评价过高,进而习惯于保持既有路径。

四种,社会认同。企业文化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企业组织是一个小社会,获得领导、同事、下属的认同,对个人是很重要的一种心理因素,所以形成向上、积极、踏实的企业文化,公司会越做越好,而一旦容忍舞弊、投机、拍马屁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坏现象也会不断扩散。

最后,我按照芒格先生所指导的方法,把25种心理误判列成一张清单,时刻检验自己是否受到其中一种或多种倾向的影响。

之所以要列成清单,是因为这些心理倾向往往是在潜意识中就发挥了作用,若不仔细分析,我们很可能意识不到它们的威力;之所以要时刻检验,我们有不用就忘的倾向,要经常进行思想实验,反思自我,才能尽力避免其陷阱。

也许有人说,天哪,25种心理倾向,这么难?当然,要过上更好的人生,从来都不简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误判心理学:对未知的恐惧
中巴价投研习社: 霍华德·马克斯论“人类误判心理学” 作者:小平 [中巴不读就出局]读书笔记 与查理...
霍华德·马克斯论“人类误判心理学”
在所有哐哐下跌的股票里,你敢重仓谁?
【股票高手进阶教程之心理战术】13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股民的实际操作
叮当他哥: 《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读书心得(三十)理由倾向合成(下) (读书心得主要是说书上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