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本草分类之法,厘清降真之迷雾

 

古代中药分类法

三品分类法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历经战国、秦、汉众多医学家总结而成,是对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按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学按功用分类之始。《神农本草经》序录:“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由此提出了中药三品的分类原则,为后世从事药物分类者所推崇。《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三品分类方法开辟了中药分类方法的先河,虽然这种中药分类法还很粗略,但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因此被历代医家所珍视,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

自然属性与三品分类相结合法:

梁代陶弘景在其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采用以自然属性作为一级分类,将三品作为二级分类,即在“五药:草、木、虫、石、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无实等七类,除有名无实类以外的前六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品。较之单纯的三品分类方法更加完善,此分类方法体现了药物自身在种类、性状上的联系,从而确立了中药按自然属性的分类方法。然而在此类分类方法中,三品分类仍处于主导的地位。虽然陶弘景创立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但一直到金元时期,历代修订本草,仍然保留了三品分类方法,并将其作为分类的依据。唐、宋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本草著作,例如有中国最早药典之称的《新修本草》依然沿用自然属性与三品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析族区类,振纲分目法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仅在录自《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药物名称之下,自此三品已经不再作为一种分类方法使用了。

虽然在明、清时期《本草纲目》的自然属性分类方法成为大多数本草编写的主要体例,但仍有少数本草著作采用自然属性与三品相结合或仅采用三品的分类方法。如清代张志聪撰写的《本草崇原》、邹澍的《本经疏证》等仍沿用三品分类方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典,具有法律约束力,是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依据。为便于查阅,《药典》对所载药物未作分类,而是按药名首字之笔划作顺序编次。

 

古代本草著作如何归类降真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梁代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弘景所著《名医录》载:“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骨如断,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耳。云即降之最佳者,曾救万人,紫藤香即降真香之最佳者。

(本草备要 降真香)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1,本书在宋《嘉祐本草》基础上予以扩充、调整,并入《本草图经》而成。前两卷为序例,卷一增“雷公炮炙论序”,卷二诸病通用药部分增补若干药名与病名;后二十九卷载药一千七百四十八种,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部,以及有名未用、《本经》《图经》外药等。《证类本草》卷十二<木部上品 降真香>载之:“降真香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海药云∶“《南州记》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箓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

《四库全书.证类本草卷十二 木部上品之目录》

《四库全书.证类本草卷十二 木部上品之目录》

【注释】:

   1《证类本草》卷十二<木部上品 降真香>:《证类本草》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部;木部,又有香木、蔓藤等。也就是说,降真香(藤本木质香料)、沉香(木本香料)、木兰(木本木兰科植物之花)、乳香(树脂类香料)、苏合香(树脂类香料)和其他诸如鼠藤、曼遊藤等蔓藤类植物,以自然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归入木部。故曰“藤本归木。”“上品者,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2

【注释】:

  2太医局(太平惠民和剂局)组织太医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著作。其中,以降真香(紫藤者)、苓苓香、茅香、丁香皮,炼蜜和之入“清远香”香方。详见《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本草品汇精要 卷十七 目录》

《本草品汇精要》3降真香图

【注释】:

     3本草品汇精要,共四十二卷。由明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奉明孝宗敕命领衔修撰,参加编修的有太医院院判、御医、医士、儒士、画士、官员及太监等49人。王世昌等8名画师绘制彩图。共载药1815种,其中新增48种。诸药分为10部(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与《证类本草》相似。各药体例一反《证类本草》旧例,将药物内容归于24项(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治、禁、代、忌、解、赝),涉及药物形态、产地、采收季节、鉴别、性味功治、配伍、炮制、禁忌等。全书有彩图1358幅,原书注明为新增药图为366幅。多数药图是据《证类本草》中墨线图敷色重绘,亦有据实物重绘者。是明代唯一的官修大型综合性本草,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本草品汇精要 卷十七 木部》降真香,无毒 植生。降真香,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名医别録》生南海及大秦国。谨按此有二种,枝叶未详。出于番中者,紫色坚实而香为上。出于广南者,淡紫不坚而少香为次。其番中来者,烧之,能引鹤,功力极验。故名降真香,宅舍怪异,烧之辟邪。【用】紫色坚实者为好。【质】类苏方木。【色】紫。【味】辛。【性】温平。【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天行时气。【治】〔疗〕海药云: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本草品汇精要》降真香图:“降真香,木之木,无毒 植生。”第一木,以为“木部”,本草品汇精要诸药分类方法与《证类本草》相似,“藤本归木”;第二木,以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味辛者皆属木。诸如:“木中木”  桂枝、桂心、芥子。“木中火” 如蜀椒。“木中土”如干姜、生姜 、半夏  鸡子黄 、赤小豆  伏龙肝。“木中金”如 细辛 、黄饴  矾石、苦酒、白酨、 酢。“木中水”如附子、瓜蒂 、王瓜根。依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木性药(味辛),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而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降真香,味辛属木,故本草品汇精要曰“木之木。”

《本草纲目木部目录 第三十四卷》4

【注释】:

     4《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本草纲目木部目录 第三十四卷》李时珍曰∶“木乃植物,五行之一。性有土宜,山谷原隰。肇由气化,爰受形质。乔条苞灌,根叶华实。坚脆美恶,各具太极。色香气味,区辨品类。食备果蔬,材充药器。寒温毒良,直有考汇。多识其名,奚止读诗。埤以本草,益启其知。乃肆搜猎,萃而类之。是为木部,凡一百八十种,分为六类∶曰香,曰乔,曰灌,曰寓,曰苞,曰杂。旧本木部三品,共二百六十三种。今并入二十五种,移一十四种入草部,二十九种入蔓草,三十一种入果部,三种入菜部,一十六种入器用部,二种入虫部。自草部移入二种,外类有名未用移入十一种。《神农本草经》四十四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二十三种(梁陶弘景注) 《唐本草》二十二种(唐苏恭) 《本草拾遗》(唐李 ) 《蜀本草》一种(蜀韩保升) 《开宝本草》一十五种(宋马志)《嘉本草》六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一种(宋苏颂) 《日华本草》一种(宋人大明)《证类本草》一种(宋唐慎微) 《本草补遗》一种(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 第三十四卷》香木乔木类5

《本草纲目木部 第三十四卷》香木乔木类

《本草纲目木部目录 第三十六至三十七卷》灌木类、寓木类、苞木类5

【注释】:

     5《本草纲目木部》分为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杂木,共六类。旧本木部三品,共二百六十三种。今并入二十五种,移一十四种入草部,二十九种入蔓草,三十一种入果部,三种入菜部,一十六种入器用部,二种入虫部。《本草纲目木部 第三十四卷》香木乔木类:柏、松,杉、桂、菌桂、天竺桂、月桂、木兰、辛夷、沈香、蜜香、丁香、檀香、降真香(证类本草)、楠、樟……等三十五种。《本草纲目》木部之降真香,录自宋《证类本草》木部上品之降真香及汇辑历代诸家对降真香的解释而成。藤,有藤本木质和蔓藤之别。自李时珍始,历代本草著作里木部的二十九种蔓藤类植物移入草部蔓草类。诸如:“钩藤”、“千金藤”、“甘藤”、“含水藤”、“南藤”、“省藤”等。详见《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八。


《本草纲目 草部》钩藤6

【注释】:

   6《本草纲目 草部》钩藤:钩藤,(别録下品)自木部移入此。

《本草纲目 草部》千金藤7

【注释】:

   7《本草纲目 草部》千金藤:千金藤,(宋开宝)自木部移入此。

《神农本草经》始,经《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至《本草纲目》,唯有木部,未见藤部一说。

《本草纲目拾遗 总目》

《本草纲目拾遗 卷七 藤部》8

【注释】:

   8赵学敏编著于乾隆三十年的《本草纲目拾遗》实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续篇,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的。其目的是拾《本草纲目》之遗。共十卷,依据《本草纲目》的体例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鳞介、虫等部。《本草纲目拾遗》删去了人部、而增加了藤部、花部。共收载药品921种,其中纲目未记载过的有716种。

《本草蒙筌 降真香》

【解读】:

     《本草经解》:降真香,气温。味辛。无毒。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降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烧之能降天真气。所以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也。小儿带之能辟恶气者。气温味辛。辛温为阳。阳能辟恶也。色红味甜者佳。”时珍曰∶“木乃植物,五行之一。”木曰曲直,《说文解字·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所谓“曲直”,即“枝曲干直”的缩语,是对树木、藤类植物的生长形态的生动描述,言其主干挺直向上,树枝曲折向外。从树木、藤类的向上生长、向外扩展、枝疏叶茂等现象,引申为木有生长、兴发、生机、条达、舒展等特征。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木。以“取象比类法”的方位配五行为例:旭日东升,有似木性升发,故东方属木;南方炎热,有似火性炎上,故南方属火;西方肃杀,有似金性从革,故西方属金;北方寒冷,有似水性润下,故北方属水;中央管辖四方,有似“土辖四行”,故中央属土。又如五脏配五行,肝主升发疏泄故属木,心主行血暖身故属火,脾主运化精微故属土,肺主清肃之性故属金,肾主闭藏精气故属水。《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参考文献:

韩佳瑞余秋平张家成,焦拥政仝小林神农本草经之三品分类浅析J1992中医杂志 2011 12 52 23期 .

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中药大辞典》J出 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
壮医圆药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学最后一个大家
《本草纲目》的续篇,原来是这样来的!
《本草纲目》服器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