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辞赋写作第一讲
       
                  辞赋写作第一讲(主讲 荷风茂林)
       
        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必需先把诗钟与对联的一些讲义给先读一遍。因此本班的进度刚开始必需慢,给初学的学员一些时间去读一下讲义。
        学习辞赋,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样,一是虚字,一是前置词。其他的部份可以当成22篇对联组合而成,再加上几句散文。这也就是为甚么我们此刻特别重视大家对联的基本功。当然如果没有对联的基本相关知识也是一样可以学会辞赋的,只是懂对联的人可以写得更快更好与更轻松上手。而诗钟是炼字的训练,有了这层磨练,可以在遣字时有较熟谙的经验。(注:前置词我们多说是提引词)
        本班教学上目地是在于将大家教会,能够成为写手,才因此在基本功上要求大家先读一些诗钟与对联的文章,在都联论坛网校大厅内有「2014年度对联网校第一至二十次课」,欢迎大家先去花很短的时间,翻阅一遍,读完后对于诗钟与对联知识的要求也就足够了。
一、 对偶
        写辞赋时不像对联要求对仗上要这样严谨,辞赋只要求在节奏点上平仄能讲求上下相对就够了。与对联不一样的地方,辞赋讲求对偶不是对仗。
        对偶: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
       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对仗句”也就必然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就不能说是“对仗句”。所以说学会对联必然就很容易上手写辞赋。
        古偶句:对偶句中,同位用相同的字。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对偶:
        创作诗文时,特别讲究将词性相类似的字词配合运用,以求得对称的美感。其形式是,上下(前后)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
        (注:请同学背上这句 )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
       与对偶极为类似,只是对仗较严谨 。严格的对仗要合乎三个条件:
       1.字数相同 
       2.平仄相对 
       3.句法和词性相同。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仗是更为严格的对偶,它不仅要符合对偶的条件,还有满足对应字词的声律(平仄)要求和对仗句子之间同位不重字和异位无不规则重字的要求。
        辞赋就在这要求上,用写对联的方法去写,简单来说,就是不讲求左右交替的对联写法就是写辞赋时用的骈句,当然写对联时用的字句在「词性」上必需讲求工对、邻对、或宽对,但用在辞赋中只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就很够了,有时候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古文那时候没有词性,更无主谓宾)。
        辞赋有一个特点,不是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就不像辞赋了.
        什么叫骈句:辞赋文章中的基本单元就是骈句。
        换句话说辞赋文章是由骈句组成的.
        骈文,是指用骈句组成的文章。
        骈文句脚通篇走马蹄。
        骈赋就是押韵的骈文。
        辞赋是由许多的句子组合而成的,每组句子都以句号当区隔。也因此这句号〝。〞现今不能随便乱用,一个句号代表一组句子的结束,每组句子我们取名为”骈句”。押韵的时候我们就去看这句号前一个字,当然若前一个字是虚字时,若这虚字不计韵,就去看这虚字前的那个字。骈句的种类留待下一堂课再讲。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对偶句
        例1: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
        例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骈句是由对偶句所组成,意指两个句子的组合有如两马齐奔。由‘骈句’为主写成的文体﹐其中只用少量散句贯穿上下文﹐这种文体称为‘骈文’。‘骈文’全篇由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组成的骈句而成﹐所以也称为‘四六文’。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骈句的认知是:
1. 凡五言以上的单句中一定得有虚字出现在其中。
2. 骈句有上下联各一句的、与上下联各两分句的(称之为隔句),只有这两种。
3. 漫句也是骈句的一种。漫句又叫散句,就是字数不定,不对偶也不押韵的句子。
4. 在写骈文或骈赋时,一定要用到提引词。
        二、节奏
        其次我们要讲节奏,请读这篇 以“意节”为基本元素,创建完全独立的对联格。
        对于辞赋来说,在骈句中,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节奏点之所在。骈句的特点是对偶句,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反。因此如果你的节奏划分错了,那么节奏点肯定不对了,进而你的节奏点平仄相反就肯定错了。所以我们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划分骈句的节奏。
下面我们说明这个问题:
        1:诗句和骈句节奏的区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千条弱柳//垂青锁,啭流莺//绕建章。
这几句都是诗的节奏,此处最后是三个字。
再看骈句的节奏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寄//蜉蝣与/天地 (注意领字) 驾//一叶之//扁舟。出自苏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写骈句时我们讲求的对偶,就是上下联的节奏点要平仄相对。有别于诗句、对联的(第2 4 6 字)要平仄交替,辞赋中的骈句不严格要求一句中的节奏点平仄交替,交替更好,不交替以意为先,但是在辞赋的对偶的两个句中节奏点和句脚的字要平仄相反是必须要求的(古代早期作品音律发展还不完善,没做到的也属于正常)。现今我们在骈句的对偶句中,上下联以分号“;”来区隔。一字的领字一般可不计平仄的。
        再重复一次,骈句的写作要求:
1、上下对偶的两句子,节奏点要平仄相反。
2、对偶的句子,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
3、一句中节奏点不要求平仄交替。(即左右不讲求交替)
        总之:
1:诗句的最后是三个字(明月//松间照),而骈句的最后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2:诗几乎没有虚词,而骈句从五个字的句子开始必须有虚词。
3:诗没有领字,而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成一个节奏。
4:虚词的后面是一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后面(诵//明月//之诗);虚词后面是两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的前面(驾//一叶之//扁舟)。
        换句话说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虚字后暂顿(如“终成于‖舜日,空愧于‖尧人”);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暂顿(如“持圣道‖之仪,摒凡情‖之俗”。
       (注:此句是最重要的一段,请大家熟读。给大家5分钟时间去细读。很重要!很重要!)
       (注:现在跑出一个问题出来,如果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因为节奏点在前,代表这虚字也要计较平仄。这点我的认为是可以随意。 )
       :虚词的后面是一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后面(诵//明月//之诗);虚词后面是两个字的:虚词在节奏点的前面(驾//一叶之//扁舟)。
换句话说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虚字后暂顿(如“终成于‖舜日,空愧于‖尧人”);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暂顿(如“持圣道‖之仪,摒凡情‖之俗”。
       看/天下之/文章
       教/万民以/礼义
       (节奏点是断句(语气)的停顿 )
       但是与对联相同的是
       上下节奏点的平仄要交替
看/天下之/文章
教/万民以/礼义
看平 教仄
之平 以仄
章平 义仄
看/天下之/文章
唱/民间之/歌曲
这里有个雷
之因为是虚字 所以节奏点的平仄 可以计虚字
若不计此虚字就计前一字
        5:骈句的节奏,可一个节奏两个字,也可能一节奏三个字或四个字。但是最后一个节奏,一般不要三个字,可以两个字或者四个字。举例: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这是最后一个节奏为三个字的特例,一般只限在虚字为而时。总而言之,骈句最大的节奏特点表现在尾节奏上,基本是2字一节奏收。
        三、虚字
        虚字: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句之中有两个虚词的句式,主要把握后面的虚词。
后面虚词还有两个字的,在虚词后暂顿,只有一个字的,在虚词前暂顿,一般情况是这样。而关于句中前面的另外一个虚词,要根据意节判断了,变化较多,不宜套公式。
        提引詞大全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洎于,逮于,至于,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属 乃知,方知,方验,将知,固知,斯乃,斯诚,此固,此实,诚知,是知,何知,所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所谓 况乃,矧夫,矧唯,何况,岂若,未若,岂有,岂至 岂独,岂唯,岂止,宁独,宁止,何独,何止,岂直
假令,假使,假复,假有,纵令,纵使,纵有,就令,就使,就如,虽令,虽使,虽复,设令,设使,设有,设复,向使。 虽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为 岂令,岂使,何容,岂至,岂其,何有,岂可,宁可,未容,未应,不容,讵令,讵可,讵使,而乃,而使,岂在,安在 岂类,讵以,岂如,未如 若乃,尔乃,尔某,尔则,夫其,若其,然其
倘若,倘使,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脱若,脱使,脱复,必其,必若,或若,或可,或当 唯应,唯当,唯可,只应,只可,亦当,乍可,必能,必应,必当,必使,会当 方当,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当,庶以,冀当,冀使,将使,夫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更欲,便当,行欲,足令,足便 岂谓,岂知,岂其,谁知,谁言,何期,何谓,安知,宁谓,宁知,不谓,不悟,不期,岂悟,岂虑
加以,加复,况复,兼以,兼复,又以,又复,重以,且复,仍复,尚且,犹复,犹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犹仍,且尚 莫不,罔不,罔弗,无不,咸欲,咸将,并欲,皆欲,尽欲,皆并咸
自非,若非,若不,如不,苟非 何以,何能,何可,岂能,讵能,讵使,讵可,畴能,奚可,奚能 方虑,方恐,所恐,将恐,或恐,或虑,只恐,唯虑
敢欲,辄欲,轻欲,轻用,轻以,敢以,辄以,每欲,常欲,恒愿,恒望 每至,每有,每见,每曾,时复,数复,每时,或 则必,则皆,则当,何尝不,未有,不则 可谓,所谓,诚是,信是,允所谓,乃云,此犹,何异,奚异,亦犹,犹夫,则犹,则是 诚愿,诚当可,唯愿,若令,若当,若使,必使 自可,自然,自应,自当,此则,斯则,女则,然则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今天讲的重点是
1.对偶句与对仗的差别
2. 意节点的切割法
3. 虚字
4. 提引词
       本周作业:
一、 请各写出一对偶句、对仗句、古偶句。
二、 请写出一五言骈句、六言骈句、七言骈句,并画分节奏点。
三、 阅读滕王阁序并找出其中你喜欢的3句对偶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辞赋交流班第二讲 张秀东
骈赋写作入门
辞赋小知识
【对 仗】
对联文体特点及对仗与声律原理(刘太品)
楹联通则系列讲座 王庆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