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咏自然美景 抒心中真情

在生活中,我们欣赏过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山明水秀,也经历过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虽然我们身处自然之中,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写自然之景或是写不好自然之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咏自然美景,抒心中真情。

一、分清景物类型,据中心挑景物。

写景,首先要有景物。景物分为看得见的实景和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景,它们共同组成了自然环境的主体。实景,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去捕捉,比如树、花、草、河、天空、阳光、月光等;虚景,我们可以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去捕捉,比如微风、花香、雷声等。只有在脑海中建立起分辨实景与虚景的意识,我们的视野才能打开,观察才会更有目的性,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才能更加具体、丰富。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观察到的景物都需要描写,应该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选择景物。如果想要表达对眼前之景的喜爱,就应选择美丽的、能让自己产生愉悦之感的景物,进行重点描写;如果想表达对具有不屈精神的事物的赞美,就应重点描写那些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绽放生命色彩的景物,等等。

二、理清写景顺序,分部位细描写。

写景要有顺序,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景点,可以写的景物太多时,我们需要给这些景物排顺序,先写哪个,后写哪个,都应该做相应的安排,让结构井然有序。在安排景物的出场顺序时,我们有三种方式可选:

1.时间顺序。比如写日出之景,太阳是随着时间一点点出现,不断上升并发生变化的。

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远近、左右、上下或移步换景的顺序,依次描写看到的景物。

3.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写景。

排好顺序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些景物展开细致描写了。但写一个景物,无非就是写其形态(样式姿态)、颜色、气味、质地(软硬)、大小、数量等。怎样才能写生动、写具体呢?

1.分部位、分阶段,描写景物的形态、颜色。

有些景物可以分不同的部位进行描写,比如写一朵花,可以把它分成根、茎、叶、花瓣、花蕊等部分,分别进行细致描画;有些景物是一个整体,比如太阳,我们可以对它分阶段进行描写,比如清晨刚刚露出一点儿时,探出半张脸时,完全升起来时……

2.抓特点、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气味、质地、大小、数量等。

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写紫藤萝花的特点是像“一条瀑布”“紫色的大条幅”,有整体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局部细描:“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又如“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一段描写抓住每一穗花的形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脑海中浮现出具体而鲜明的画面。

三、相互映衬,动静结合。

写景,还要注意不同景物的映衬。不管在哪里,景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一定是多景物共存的。所以我们在写景的时候,可以通过描写其他景物来映衬重点景物。

如写西湖,我们不仅可以描写它的整体形态,还可以描写湖里活泼的鱼儿,湖面上的阳光、微风,来增添其活力和美感,赋予它动态美;再比如写山头的一棵树,我们不仅可以写这棵树的样子,还可以写树生长位置的险要,借此烘托树的高大和顽强;又如写日出之景,我们不仅可以写太阳的形状和阳光的变化,还可以写云彩、远山、建筑、河面、飞鸟等景物在日出时的样子,烘托日出的壮美。

比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描写“春花”的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在写春花的时候,加入了蜜蜂、蝴蝶这两个动态的景物,既从侧面体现了春花气味香甜,又营造了春天鲜活、热闹的氛围,使得整幅“春花图”生机盎然。

在写景时,如果仅有静态的描写,不免会显得呆板;如果全是动态描写,又容易显得杂乱。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不仅能突出景物的魅力,使其更加生动;还能丰富作文的内容,使作文更生动。

四、融入情感,升华主旨。

写景,还需要适当添加抒情的句子。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一定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或喜爱,或陶醉,或震撼……那么,我们怎样在写景时抒发情感呢?

1.直接抒情

在写景时,我们可以通过增添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表露自己的情感。如《紫藤萝瀑布》里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宁静、喜悦之情。

2.间接抒情

在写景时,我们可以合理发挥想象,根据所写之景的形态、色彩、气味,通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从而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景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一定要找准相似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朱自清《春》里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花的繁茂与色彩的妍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描绘出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通感又叫“移觉”,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可以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如《紫藤萝瀑布》里的“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段文字将嗅觉与视觉相连,不仅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总之,写自然景色,一定要用心观察,围绕中心选好要写的景物,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融情入景、抒写真情。这样,景色自然会随着文字组合成一幅图画,在读者面前徐徐打开,使之产生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文时,怎样才能把自然中的美景再现出来?
情景交融诗意浓 寓情于景画意深
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题必背的语文知识术语
十一 春
【董董教学随笔53】观景入心易 生动描摹难——谈谈写景文的语言锤炼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