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丨虚劳病证治总结

虚劳一病,应该根据《难经》,分为上损、中损、下损。所谓上损,包括心肺之损,是“一损损于皮毛,皮聚(皱缩)而毛落”,亦即损其肺;“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亦即损其心;所谓中损,是“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亦即损其脾;所谓下损,包括肝肾之损,是“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亦即损其肝:“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亦即损其肾。再要根据《金匮》,分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两大类。脉大、极虚表面是讲脉,实际是讲病机,所谓“脉大之劳是烦劳伤气,脉极虚之劳是精血内夺”。《难经》与《金匮》所论述,其实互有联系,前者是经,后者是纬。总的来说,就是五脏气血亏损。它的发展过程,据叶天士经验总结,上损可以及下,下损可以及上,过中就为难治(临床所见确实如此)。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温是温养之义,不是指尽用温热药)。进一步则分五脏论治,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运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至于处方用药,脉大之劳,上中之损,用药首推黄芪建中。这是因为,“损其肺者益其气”,而甘温之药能够益气,叶天士就曾这样运用。如:

任,56岁,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烦倦,神贏不食,岂是嗽药可医。《内经》有劳者温之之训,东垣有甘温益气之方,堪为定法。

归芪建中汤。

至于损其心者,法当调其营卫,何以也可用建中汤?这是因为“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建立中气即所以调其营卫。叶天士每以建中减姜一方,治虚劳咳嗽、吐血等证,举其医案数则如下:

1.仲,久嗽神衰肉消,是因劳倦内伤,医不分自上自下损伤,但以苦寒沉降,气泄汗淋,液耗夜热,胃口得苦伤残,食物从此顿减。用建中法。

黄芪建中汤去姜。

2.某,由阴损及乎阳,塞热互起,当调营卫。

参芪建中汤去姜糖。

3.吕,脉左细,右空搏。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证。但食的巴少,大便亦清,要凉送润,未能治求,徒令伤牌如置。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营肺卫。仲最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之二十日。议建中法。

黄芪建中去姜。

从叶氏医案中,可以看出应用建中汤有下列几个指征:①久病消瘦乏力;②胃纳不佳;③时寒时热;④喘促短气,容易汗出,⑤脉虚无力,不数;⑥有操劳过度往史。

反之,有阴虚内热现象者,就不可用建中汤,只可用炙甘草汤。如《临证指南》虚劳门一案:

某,脉虚细,夜热,晨寒,烦倦,口渴,汗出,脏阴已亏,当春气外泄,宗《内经》凡元气有伤,当予甘药之例。

阴虚者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

炙甘草、人参、阿胶、火麻仁、生地、麦冬、桂枝、生白芍。

损其脾者,当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处方用建中汤更属理所当然。补脾之方,还有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亦属常用之方。此两方的区别应用,王旭高要言不烦地说:“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

脉极虚之劳,多由精血内夺,证属肝肾下损。《金匮》虚劳篇,治肝方虽有酸枣仁汤,治肾方虽有肾气丸,然前者只是治其肝者中的一个证候(虚烦不得眠),后者只能温壮肾阳而不能填充肾精。《金匮》对论述肝肾下损方证,显属未备,后世在补肝肾方面却大有发展。约言之,补肝之法,一曰养肝,肝藏血,补血即所以养肝,当归、枸杞子、首乌是常用药,一贯煎是一个代表方剂;二曰敛肝,肝以酸敛为补,萸肉、白芍、木瓜、乌梅都有敛肝作用;三曰缓肝,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麦大枣汤三味皆属甘药,正合损其肝者缓其中”之义,药虽平淡,再加白芍、萸肉,以治肝失柔和,用之每多卓效。叶天土所谓“辛以理用,酸以治肝,甘以缓急”,后两者即属补肝之法。损其肾者,《难经》已经明确指出,须益其精。故叶天士每用滋填之法,以复脉汤为主方,再加河车、龟鹿二仙胶、猪羊脊髓等血肉之品裁培精血;佐以温柔,如灰蓉、枸杞子、菟丝子、潼蒺藜、巴戟天等药。但是,用这些药,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病人必须胃口好。

由此可见,治虚劳的大法,既要分阴伤、阳伤,又要看上、中、下见证。阳伤者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阴伤者以复脉汤为主方。证属下损而胃纳佳者可用填阴之药,若已经“食减、便溏、欲呕、腹痛,二气交伤,然后天为急”(叶天士语),又要用建中汤了。

还须指出,虚劳一病,常与后世所谓“劳瘵”相混,“劳瘵”相当于肺结核,固然可以包括在虚劳之内,但不能把《金匮》治虚劳之法全部照搬以治劳瘵。对此,程门雪先生所作《虚劳解》一文有所发挥,今略取其大意,并加以语译介绍如下:

讲虚劳,首先要交待清楚的是,如果以《金匮》治虚劳的大法治一切近时所谓吐血、咳嗽劳病,十之九是要失败的,徐灵胎评论叶天士评得很对。叶天士用小建中汤治劳损,十人之中约有九人左右。徐灵胎说:古人所谓劳病,非近人阴虚有火之劳病也。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咳嗽者服生姜,必致音哑”(按:叶天士用建中往往减姜)至于黄元御、陈修园治虚劳,根本看不起滋阴清养之方,不是用桂附,就用参芪,置一切于不顾,以为是仲景之法,实则肺肾阴亏,君相火炎之劳瘵,随时可见,如果用桂附,就会出现热药消耗阴液之危机;即使用参芪,也犯助气生火的禁忌。偏于滋阴者,把劳病都看作阴虚,重用苦寒,伤其生生之阳气,固然不合病机;偏于温补者,把劳病慢认为阳虚,大进温热,动伤阴精津液,也是一种偏见。须知人身气化,不外阴阳两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认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固守抑阴扶阳之说,是愚;但是,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坚持补阴配阳之说,也是拘执成见。这两派主张,可以说都有对的一面,也都有不对的一面。这两个框框先要打破,然后再看《金匮》是怎么说的。

《金匮》讲虚劳,大势偏重阳虚,但并非不知道阴虚劳证,不过不很注重。它的主要宗旨,仍从《内经》发源。《内经》有“劳者温之”的一句话,后人往往误解为治劳当用温热之品。其实“劳者温之”的“温”,不作温热解,是温养其脏气,所以《内经》又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都是温养的意思。《金匮》即从《内经》发挥,认为虚劳之证,有阴虚者,有阳虚者,不能混同施治。劳者温之一法,只能用于阳虚之劳,不能以治阴虚劳瘵。又恐后人不明辨证,便会误治,为害非浅,所以把阳虚之劳重要见证,标出几种,以示范例,说明见这些证,便可用温养之法来治疗。反之,便不可用。其所标出之见证中,也应分主次来看,主证为必见者,次证是附见者。如不见主证,但见附证,便不能断为阳虚之劳;如果主证多数见到,则不论所兼见者,是否属于阳虚,也可以阳虚施治为主,这是应该注意之点。

现在,谈谈虚劳阳虚的主证

[原文]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

[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原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原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原文]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上列数条,均言阳虚虚劳之证治,其致虚之由,不是亡血,就是失精,所以两者相提并论。亡血失精,都有阳虚阴虚两种。上面所说,是阳虚之亡血失精,它的主要见证,在下不在上,如阴寒(阴头寒)、精自出、精气清冷、少腹痛、少腹弦急、腹中痛、清谷、面色薄、面色白、脉浮大而极虚,均为因亡血失精而阳虚之依据。由于血去则血中之温气消亡,精失则肾中之真阳亦失阳精丧失,精不生气,气不温血,血不藏神,因而成劳。而诸证之中,尤以阴寒精冷、腹痛清谷、面㿠huàng脉虚为主证,见其一便是阳虚,如果尽见,则更属阳虚无疑。这些主证之中又以阴寒精冷为肾阳不足之主象,由此阳虚土湿,则便泻清谷;土湿木陷,则腹中弦急作痛;阳不附于面则面㿠;气不足于脉则脉虚;凡精冷者,必不能生育,故无子。肾阳不足之主证既明,其余诸证自可迎刃而解,如渴,是肾精不能化气,气不生津而上承;悸,是肾精虚而冲气动;喘,是阳虚而气不纳;小便不利,是膀胱之气不化,命门之火不足。至于发落后,发为血余,亡血者血不足,无以润其余;手足逆冷,脾阳不能温其四肢,血中温气少,四肢痠痛不能行者,肝肾精气不足,不能营养筋骨;盗汗,是阳虚阴盛,阳不入阴,反从汗泄。这些附带见证,与主证还相近,还容易辨认。假使见到目瞑兼衄,咽干口燥,手足烦热种种热象,则很使人迷惑,难以用药,温养之剂,必不敢投而用寒凉,用了寒凉之后,开始相安,到后来病情反而增剧。当此之时,一定要先抓住主证,如腹痛、精冷、阴寒、便泻、脉虚、面㿠,有一于此,即可断为阳虚虚劳,便宜取用温养之法。因为衄是阳虚血不归经,不是阴虚内热迫血上行;目瞑是清阳不升,不是阴虚而肝阳上亢;手足烦热是虚阳浮溢于外,不是阴虚内热;口干咽燥是阳虚津液不升,不是阴虚津液不足。虽见热象,是假热,治法仍从温养为主。总之,主证附证均见阳虚者,易于用药;如果证见寒热夹杂,便当分其主附,辨其真假。附证应当服从主证,假象更应当摒弃,这才是真正做到辨证施治。

再讲治阳虚之方,可分轻重二等,轻则建中,重则肾气建中用桂枝益血中之温气,芍药和阴敛虚热,姜枣温中,甘饴培土。证见腹中弦急作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宜之。是养阳和阴之法。若兼见梦遗失精,衄血,可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潜虚阳而涩脱。如其不足之证更进一步, 则可用黄芪建中,增强其益气之力。肾气用六味以益肾阴,桂附以温肾阳,证见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阴头寒,精气清冷者宜之。肾气丸证是肾阳不足,阳精不温,肾气乃阴阳并补之方,因为单用扶阳,阳无阴无以化;单用益阴,阴无阳无以生。但在阳虚程度较重的病人,方中阴柔之品应该减去,以免抵销回阳之力,这时用天雄散较好。天雄散益火生土,暖精温血,是补阳的峻剂,不是证见真确,不可妄用。以上是《金匮》关于阳虚虚劳辨证施治的大概。

古人所阐发阳虚虚劳之治,均着重在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一面,只有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中,用羊肉之厚味补精为独一之治。实则“精生气,气归精”,填精一法亦为治虚劳所不可少。填精之治,宜于味,故《内经》以“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与“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相并而言,本无偏倚。若以劳瘵等病来说,则填精较温气尤为重要。所以后世名医,赏用血肉有情之品,常用者如龟鹿二仙胶、全鹿丸、异类有情丸是其代表方剂。

虚劳之治,先用草木药石温气,继用血肉有情填精,才是大法。只知用其一就不全面。

再讲讲阴虚虚劳的证治:

[原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此即阴虚虚劳之证治。阴虚者阳胜,阳胜则生热,故用知母甘草以清热滋阴;本方用枣仁为主药,因见证虚烦不得眠,阴液不足,心不藏神,肝不藏魂,神魂不藏,则虚烦不寐,故以枣仁敛液藏魂为君。酸枣合甘草,甘酸化阴,治其阴亏;枣仁合知母,酸苦泄热,治其虚烦。尤妙在茯苓川芎二味,因为阴虚则火盛,熬津液而为痰,痰阻于中,胆气不舒,也是造成烦而不寐的原因。茯苓除痰而不燥;川芎能舒肝胆之气。燥痰一化,胆气得舒;阴液既充,烦热亦解。所谓欲化其痰,必清其火;欲清其火,必滋其阴是也。《金匮》这一法,可谓给治阴虚劳热度出金针。

《金匮》讲虚劳,偏重阳虚;讲阴虚,方治虽只此一条,却在理法上作出了示范。后世对阴虚劳瘵之治更大有发展,概括来说,为把握上损起于肺,下损起于肾两点。从上损起者,先咳嗽而后痰红;从下损起者,先遗精而后动血。如在痰血之后,咳嗽更重;动血之后,遗精频繁。精血两伤,上下告竭,预后往往不良。又凡上损下损之证,均以“及中”为极点,“过中”为恶化。所以劳证而见便溏纳减,就属难治,此时只有用培士一法。但培土要分阴阳,脾为阴土,喜燥;胃为阳土,喜润。阴虚劳瘵之证,当“及中”的时候,每伤阳土,胃阴告竭,舌光如镜,便溏减食,千万不能用温燥扶脾之法来治疗,以为是培士生金。误用温燥,必致动血伤阴,咳嗽痰红增剧。此时用培土之法,是要清养胃阴,取石斛,扁豆、山药、莲子、麦冬、苡米之类,则既培养中土,又避免温燥之弊。此法行之有效,可补前人之不及,是后人胜过前人之处。

更有大虚致实,先治其实之法,如大黄蟅蟲丸证即是。对大黄蟅虫丸证,今人有两个错误看法:一为专用于妇人,好象男子没有干血劳证;另一以干血劳为劳证之特殊情况,好象初起就是干血劳。实则干血劳之证,男子也往往见到,不是妇人所独有;且各种劳病,都能转成干血。原文说:五劳七伤,虚极赢瘦。是久病虚劳可知。一切虚劳羸极之时,但见干血之象,便当先用通润之剂,如大黄蟅蟲丸方润以需其干,通以去其瘀然后方可用补虚之品。因为干血不去,新血不生,当先去其实,方可补。不是不可补,而是应当等待时机再补。何以知其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最为确实见证。此外, 每多少腹胀痛而硬,上有青紫盘文,指甲多灰白色,可辨为瘀血证之处很多,但不若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必见,故仲景以此为主。此等辨证处,最须熟记,以便临证施治。此乃大虚致实,先治其实之法,干血既行,可用麦门冬汤、炙甘草汤补而润之,这才真正用补虚之药了。

又有血痹一证, 附于虚劳门中,其见证好象风痹,肢体不仁。发病原因是疲劳汗出而受微风。患者往往属于尊荣之人,营养虽好,体质实差,骨弱于内,气虚于外,虽然稍受微风,就气虚血痹而成此证。脉象微涩,微为气虚,涩是血弱。寸口关上小紧,为受微风之征。古用针法和气血,祛微风;如行汤药,则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最佳。桂枝和营祛风,黄芪益卫固表,用之合法,数剂可愈。此证即痹类中之一种气血不足者,虽另立血痹之名,实则与痹证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以上程门雪先生对虚劳病所作的论述,极有见地,值得深深体味。血痹病,看似轻浅,其实难治。难治之理在于其脉见微,见涩,且见小紧。微、涩不是一般轻病之脉,属气血之虚;小紧又有邪。《金匮》虽言“令脉和紧去乃愈”,可见其病之去,先要征之于其脉之和,但要达到却不容易。注意《金匮》第一点点出病机,是在“骨弱”,可知其病在骨。第二点对此病治法先考虑到针刺而不是汤药,可见是针刺的适应证。第三点把此病附于虚劳篇是有定道理的,道理就在于属难治之病,不同于一般痹证,故云“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尤在泾说:“不仁者,肌体顽痺,痛痒不觉,如风痺状,而实非风也。”丹溪谓'麻属气血虚,木属湿痰死血”,此言可信。临床所见,肢体发麻尚属可治,木则顽固难治,因为湿痰死血互结,不易祛除也。程先生说此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数剂可愈,当指一般肌肉筋骨痠麻之病,不是真正的血痹。

——金寿山『金匮诠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阳虚简述(会员专享)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中医方证总结(一)
八纲辨证表格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基础症状辨证口诀顺口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