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学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剖析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不期而至,造成广大中小学生长时间居家隔离,严重影响其学习、社交、生活及心理状态。不过现在,各地区中小学已经陆续复学,如何准确把握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其能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成为中小学复学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
密集群体焦虑心理
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接受最多的信息便是减少外出,避免与他人接触,以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在紧张的生活环境与信息范围中,中小学生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强烈的规避社交、独立生活的心理,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开学之后,必然会形成大量学生、教师的聚集。中小学生突然从居家隔离状态进入到群体生活中,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密集群体焦虑心理。这一方面表现在学生无法适应密集群体的生活环境,会形成无所适从的感受;另一方面会因担心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小学生会不愿意甚至是排斥与他人社交,心理产生恐慌、焦虑之感。这既造成其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也不利于其心理与性格的发展。
学习状态不适心理
中小学生长期居家隔离,造成预期学习计划被推后甚至是被压缩,复学之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前一阶段的学习任务。然而,部分中小学生在长期的居家生活过程中,存在着生活不规律、学习轻松、行为懒散等问题,一些学生还面临着昼夜颠倒、沉迷游戏的情况。他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复学之后,中小学生会迅速从轻松、不规律的家庭生活进入到严格、规律的学习环境之中,还承担着沉重的学习任务,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督促。这必然会造成中小学生存在着不适应课堂学习的问题,对课堂学习产生恐惧、压抑、烦闷的感受。这同样会降低其学习效率,甚至还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与情绪性格问题。
疫情悲观消极心理
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虽然国内已经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态势,但仍面临着无症状感染者、境外输入病例、本土关联病例的问题,还有国内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情况。中小学生在与家人沟通以及媒体接触过程中,或者是接受到一些负面性的信息,或者是对于新冠病毒过度恐惧,从而对疫情防控效果、病毒破坏作用产生负面认识。复学之后,部分中小学生会将个人所接触的碎片化信息以及由此形成的悲观消极心理,传达给其他学生,从而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氛围。尤其是部分学生家庭成员出现被隔离、被感染甚至是因病毒而死亡的情况,可能会遭受其他同学的孤立、排斥甚至是攻击。这均是复学之后学校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通过家长群来引导家长正确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长期处于居家隔离生活之中,家长的观点、情绪以及教育、引导措施,将直接决定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家长成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责任主体。中小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家长QQ群、微信群,以及具有良好互动、宣传效果的腾讯会议APP、钉钉APP等平台,向学生家长传输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家长采取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计划,一方面向中小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培养健康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生活方式、学习状态。从而保证学生在复学之后能够以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状态来参与课堂学习。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课程进行教学
新冠疫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重大,而且此问题的处理也是一项长期工作,会带来长久性的长尾效应。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既要重视开学之后采用公共课堂、主题讲座、校园宣传、第一堂课的方式,针对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疏导活动,引导学生改变不良心理,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课程,来进行长期、持续、系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每周安排两次课堂,围绕着学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主题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长期、持续地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重点关注和纠正特殊学生心理与行为表现问题
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着对新冠病毒过度恐慌的问题,也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历过亲属隔离、感染乃至于病亡的事情,因此在复学之后,会存在更加突出的心理健康或者是不良境遇的问题。广大中小学校在对学生实施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还必须重点关注和纠正特殊学生不良心理、行为表现乃至于生活遭遇问题,对于存在严重恐慌情绪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对于散布负面信息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对于遭受鼓励、排斥乃至于抨击的学生要进行疏导,并纠正其他学生不良认知和行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总体来说,广大中小学校复课在即,应充分认识到疫情对学生所带来的密集群体焦虑、学习状态不适、悲观消极之类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鼓励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则综合实施公共课堂、主题讲座、校园宣传、第一堂课、常规课堂、重点关注手段,来全面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学生在复学之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开展 2022 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月”活动的通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父母应多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加强延学期间中小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