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课题展:关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研究

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课堂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和最终学习的效果也与课堂效率有关联,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课堂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提到历史这一门学科时,大多数同学都会感觉到枯燥,甚至无趣,继而对历史提不起兴趣,结果放弃了对历史的学习。鉴于这种情况我浅谈一下关于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随笔集》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能够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透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这些先贤的话语中我们能够看出习惯的巨大力量,而且人的习惯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培养和改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成绩良好的学生他的学习习惯往往不会差。而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般也没有良好的习惯。既然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地去改正学生那些不好的坏习惯,培养其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形成什么习惯,具体又该怎么培养呢?学生的主要活动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所以需要抓好课堂习惯的培养,这样历史课堂效率也会提高。在历史课堂中需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历史老师要为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和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学习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就无法跟上历史老师的思路,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时讨论不到位。这样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一节课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已经到下课时间了。那么如何有效预习呢?同学们大部分一听老师布置预习任务,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或者在课本上随便画几笔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就算完成任务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认为,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首先阅读课本是最基础的,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可以了解这节课讲了哪些知识点。接着还应该阅读课后习题,带着问题再去阅读课本,这时需要拿起手中的笔,一边阅读思考问题,锻炼自己大脑的思维能力,一边用笔在课本相应位置做一些批注总结。自己也可以尝试总结这节课的重难点,等到上课时,与老师讲的作对比,检测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是否到位。除了课本的问题之外,自己也要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先独立解决。对于自己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最后和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流,可以给同学讲一讲自己对于这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互相学习,还可以探讨疑难点。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落实,检查学生有没有按照要求来预习,做到不预习好不上课。学生预习做的好,慢慢地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对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是有益的。

另外上课前,规定学生把上课学习的东西,比如历史课本、资料等提前准备好。上课铃声一响,立即进行学习,这样能够避免浪费时间。尽管这样要求,但还是有些学生做不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安排课代表利用下课时间督促同学们准备历史课堂需要学习的东西。如此一来,既节省了时间,也能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还需要培养学生确立历史学习目标的习惯。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差,不会去主动学习,也不想去主动学习,因为他没有学习的目标。对于老师的督促也十分反感,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感觉。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看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具体制定历史学习目标呢?有的同学目标制定的高大上,让人感觉热血沸腾,但在执行的时候,自己往往做不到,最后丧失信心。这是不可取的。目标的确立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比如说历史考试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分数后,接下来怎么学习,分几个阶段,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要对自己的目标做一个量化,确认是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能让自己产生成就感,而且必须要有时间的限制。制定的目标还要具有挑战性,要能够激发自己学习的潜能。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降低难度,不要轻易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低头,否则会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明确历史学习目标后,一步一个脚印,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提升效率,逐渐达成目标。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确立目标的习惯,通过这些,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杰明·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呈现相应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还能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材料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重视教材材料,教材是专家们编写的,里边也设计有一些材料,比如说历史纵横里的一些材料就很有价值,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深入挖掘材料,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展示教材历史纵横里关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一些材料,让学生学习台湾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教育。学生情感上得到教育,自然有继续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在历史课堂上做开小差,睡觉等等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课堂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其次补充课外材料,教材虽然也给我们呈现材料,但不够全面,在一些重难点问题上,没有材料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材料,充实教材内容。材料类型多样,不单单只有文字材料,还有图片材料等等。教师应该选择类型丰富,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而不仅仅只呈现文字,这样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往往会喜欢一下新颖和有趣的材料,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涵养,为学生展现生动的材料。

历史教学往往遵循“论从史出”的理念,要求我们要重视发挥材料的作用。但又容易让人陷入一些误区,认为教学每个环节都需要材料,于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补充了大量课外材料。那这种历史教学方法是违背了史料教学的本意的,史料教学要求教师教学遵循“论从史出”的观点,在教学环节补充一些符合教学目标、凸显学习重难点的材料,而且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材料,并不是说教学每个环节都需运用大量材料。若教学过程中呈现太多材料容易导致知识点过于分散,学习的重难点无法体现,时间安排不严谨,一节课的知识还没讲解完下课时间已经到了。对学生来说,太多的材料会使学生感觉厌烦,学习的热情度降低,课堂效率进而低下。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恰当地选择材料,辅助教学。

补充的课外材料可以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时,我把文字材料和图片相结合引入课题。展示文字上朝礼仪的变化。两汉时期,宰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宰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每个阶段都配有相应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这节课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在课堂中要依据材料来设计相应的问题,来完成学习目标。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提问学生,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讲解知识的现象,践行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还可设计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增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大小,尽量避免问题过难或太易。除了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符不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这样设计的直接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比如在讲到辛亥革命这一节课时,我会给出相关材料让学生们探究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展示清帝退位,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图片,引导学生从政治方面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展示材料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状况,让学生从经济方面得出结论,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并合理利用材料,依据学习目标和考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教师既要教书,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要育人。所以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继而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许晓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历史反思一
浅谈历史课堂上课堂效率的提高
龙可义 浅析新课程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存在现象分析
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