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难忘的开门办学经历

开门办学是文革时期大学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目的是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976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是中国人难以忘却的一年。这一年已经是我进入成都地质学院学习的第三个年头。那时的学校每年都有一次开门办学的实践机会,而且一般都安排在暑假期间。而1976年暑假的这次开门办学是我终生难忘的。

初次感受石油人的风貌

 7月初,我受石油系委托,到位于川南的四川泸州气矿联系开门办学。到达气矿的当天晚上住在气矿招待所。睡至半夜,突然广播大喇叭响起:“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请全体车队司机到车队集合,请全体机关职工到广场集合,请职工家属到机关大礼堂集合!”我意识到一定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赶紧起床就奔大礼堂跑。大礼堂里挂着的“隆重纪念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十周年”巨幅会标还没撤,还是那样的醒目。很快大礼堂里就集合了几百号人,大家都在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位组织者站在主席台上对大家说:“请大家安静,现在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他起了个调,大家就唱起来了,歌声整齐嘹亮,铿锵有力。我很惊讶,油田职工家属居然能把八段歌词全部唱下来了。唱毕,组织者告诉大家,沈公山2号井发生了井喷事故,井场燃起大火,正在奋力抢救,很多人烧伤了,几个重伤员急需输血,要求A型血,请大家到医务室验血型、献血。没有退缩,没有犹豫,大家排好队,等待着抽血验血型。我看到受伤的工人都光着上身,坐在气矿小学的教室里,烧伤的脸部和上身惨不忍睹,有一位的喉管都被烧断了,十年前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的情景再次重演。轮到我验血时,已经天亮了。我也是通过这次经历才知道自己是B型血。

上午8点,我准时到机关办公室联系开门办学的事,工作人员都已上班,没有因为夜里发生的紧急情况而影响正常工作。我按照墙上挂着的岗位职责,找教育科副科长洽谈,很快就落实了我们来这里参加生产实践的各项具体安排。

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石油队伍组织严明,讲求效率,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也为自己即将成为这支队伍里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锻炼人的井队生活

八月份我们如期来到泸州气矿,全班同学被分组安排在几个钻井队实习。我和另外九位同学分配在牟家坪10号井。我们到达井队时,钻井深度已达两千多米,即将钻达预计的天然气层。为防止钻遇气层时发生井喷火灾事故,有一辆消防车日夜驻守在钻井现场。

钻井是发现和开采地下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手段,  对于我们学石油天然气勘探专业的学生来说,要通过井队实习了解钻井工程工艺,掌握发现地下石油天然气的方法技术。于是我们以两三个人为一组分到井队各个班组,24小时跟班劳动,熟悉各道工序和工作要求。

井队生活体力劳动强度大,非常辛苦。不管酷暑严寒,刮风下雨,只要开钻,24小时不停歇,钻台上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工人们经常是满手油污一身泥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天灾人祸,富庶的天府之国居然需要从外省调进玉米补充粮食不足。我们在井队实习了一个多月,只吃到过一次肉,每天都是空心菜和萝卜条,偶尔吃到豆腐就是改善伙食了。由于没有油水,饭量大增,我个子虽小,但每顿饭都要吃八两,上夜班时还要再加四两备着,下了夜班吃。听说工地所在的县已经三个月没宰猪了,全县人民都没肉吃!我们实习的牟10井没有打到预期的气层,井喷火灾事故的风险解除了,于是井队长让值守的消防车到附近几个邻县城镇采购猪肉,三天后终于拉回半匹猪,全队欢呼。就在此时,附近的宋家场9号井打到了天然气层,准备进行放喷测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学习见识机会,但如果去宋9井,两三天后才能回来,可能就错过了盼望已久的猪肉。同学们非常矛盾,迟迟不肯出发。最后我只好厚着脸皮跟队长商量,给我们留点肉,队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两天后我们从宋9井回来,一人一小碗咸烧白(糟扣肉),大家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眨眼功夫就干掉了。结果,井场茅房里一晚上没消停。

井队的生活也是充满风险的,在那个革命加拼命,忽视安全生产的年代,伤人死人的事经常发生。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这一天我在钻台上跟班干钻工的活,那天的活是下钻,就是把钻头通过钻杆送到几千米的井底。三根钻杆组合成一根立柱,高30多米,重量约六七百公斤,当吊卡锁住后,立柱被吊起,这时需要有人扶着立柱下部,确保立柱平稳向井口移动,并对准井口内钻杆的螺口。我就是那天在下面扶立柱的人。正常的作业要求是吊卡必须在二层平台处停止,确保锁扣后才能起吊立柱,但那时为了赶速度,二层平台的工人经常“扣飞车”,凭着熟练的技术将吊卡在运行中上扣。结果那天就是没扣上,吊卡继续上行将立柱拉起,我扶着立柱向井口晃去时,吊卡突然脱扣,几百公斤重的立柱砸向钻台,我本能地松手躲开,立柱砸断了钻台底板后窜到钻台下面,又砸断了井口处的放喷管线,非常幸运我没被砸到。这时钻台上部还有20来米立柱毫无控制地在井架内来回摆动,发出巨大的金属撞击声。钻台上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逃离钻台,所幸没有人受伤。听到声响,宿舍里的人都跑了出来,队长吓得脸色都变了,对我说:“今天你要是出了事,我没法交代啊!”这件事以后,队里规定,来井队实习的学生一律不得上钻台。

悼念伟人逝世

九月九日下午,我和一些师傅正在井场干活,只见一位工人师傅从宿舍跑出来,边跑边喊:“快回去听广播,毛主席去世了!”。大家立即停下手中的活,跑回宿舍。收音机里正在播放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好多人边听边流泪,不愿相信毛主席真的离开我们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的消息震动了井队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井队领导决定为毛主席设灵堂,为毛主席守灵。灵堂设在用芦席搭建的井队会议室。我们学生主动承担起了扎花圈和布置灵堂的任务。我们用柳条、稻草、松柏枝和自制的纸花扎了两个花圈,分别以井队全体职工和实习学生的名义敬献。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镶上黑框的毛主席的画像安放在灵堂中央,画像四周放满了从周围山林野地里采拮的鲜花,大家觉得毛主席更喜欢野花。每天到灵堂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很多老乡爬山涉水几十里来这里悼念,以表达对敬爱领袖的哀思。我们和井队职工一起轮流值班,24小时为主席守灵,直到追悼大会。

918日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井队全体职工和实习学生聚集在灵堂里听取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哀乐响起时,灵堂里一片抽泣声,大家肃立默哀,三鞠躬向毛主席致敬告别。

追悼大会结束后,按照四川当地的风俗,大家列队,抬着花圈向事先选定的一片空地走去,一路上敲锣打鼓放鞭炮。十分热闹,在空地上将花圈点火焚烧。据说这样能让主席得到超度,我们国家兴旺人民幸福。

亲历百万方气井放喷测试

尽管我实习的牟10井没有打到天然气,但距离我们井队不远的宋家场9井钻遇了高压天然气层,正准备进行产量测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太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到现场观摩学习。

我们是当天上午到达宋9井的。测试现场的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像决战时刻即将来临,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既紧张又兴奋。为了防止喷出的天然气污染环境和造成火灾隐患,测试喷出的天然气都要点火烧掉。放喷时发出的巨大响会震破耳膜,致人耳聋,所以在测试现场都必须在耳朵里塞上棉花,并戴上隔音耳机。点火测试是在天完全黑了以后进行的。当年的点火方法还很原始落后,就是在长竹竿上捆绑一个蘸满柴油的稻草球,点燃后伸到放喷管线口,点燃井里喷出的天然气。我的一个同学承担了点火的任务,他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趴在地上匍匐前进,但当火把靠近放喷管线口时,巨大的气流就把火吹熄灭了,一连几次点火失败。最后一次,当火把靠近管线口时,也已经看不见火了,但一定是稻草球内部还有残存的火星,一声巨响,终于点火成功!现场一片欢腾。气井放喷的场面非常壮观,震耳欲聋,大地颤抖,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周围的山山水水,映红了半壁夜空,十几里外都能看这壮丽的场景。这口井的测试天然气日产量为120万立方米,按能源当量折算,相当于每天喷出1200吨原油。真是一口令人兴奋的高产气井。我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四十多年,这是唯一的一次天然气放喷测试的现场经历。

时光荏苒,转眼46年过去了,但这次开门办学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一年后,我走上工作岗位,在石油行业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从苏北到松辽,从江汉到四川,从鄂尔多斯到塔里木,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海外,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遭受过失败的痛苦。我的青春融入了祖国的山河大地,我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地质事业,我无悔于酸甜苦辣的石油地质人生。

无锡一中 67届初二丁班 周玉琦

202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攀向钻井技术高峰—记钻探集团钻井一公司总工程师张书瑞|资讯中心|中国石油物资网|中国设备联...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塔里木乐章
重磅 | 塔里木盆地又获重大勘探突破!
天然气的万里山路
开门办学展新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