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节 不寐

第三节 不寐  

2010-04-01 14:27:10|  分类: 中医内科学七版教 |字号 订阅

定义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睡眠时间       ↓↓      -           ↓↓    

          睡眠深度        +-       ++           ++

          消除疲劳        +        ++           ++

     释义

    《内经》:“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难经》:“不寐

     历代医家:不夜瞑、不眠”、“少睡”、“少寐”。

     自明清以来,多称为“不寐”。    

     历史沿革

     1.关于病因病机

    1)《内经》认为—①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得《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气虚,故目不瞑矣。”②又认为是阴虚所致:《灵枢·邪客篇》:“阴虚故目不瞑……”③“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④气血衰少。

     2张仲景首次将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

     3)明·张京岳《京岳全书·不寐》中将失眠分为有邪、无邪两大类,认为“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

     4)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阳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

    5)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将不寐原因概括为“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2.关于辨证论治

     1)张仲景提出邪入少阴、热化伤阴所致阴虚火旺证——黄连阿胶汤;虚劳病所致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

     2)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中提出用丹砂、琥珀等重镇安神和温胆汤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

     3)《京岳全书》:“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4)明·李中梓:气虚——六君子汤加枣仁、黄芪;阴虚血少——酸枣仁1两,生地黄5钱,米2合,煮粥食之;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查之类。

    范围

    西医——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甲亢、肝

            病、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脑动脉)、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

            期患者出现的失眠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痰热中阻→痰热上扰→胃气失和→阳气浮越

                                      于外→不得安寐

     饮酒、浓茶、咖啡——是造成不寐的直接原因

     长期嗜食肥甘厚味可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调

    喜怒忧思悲恐惊→脏腑功能失调→不寐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不寐

五志过极→心火炽盛→扰动心神而不寐

喜笑无度,过于激动→心神涣散,神魂不安→不寐

暴受惊恐→心虚胆怯,神魂不安→不寐

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神不守舍

                    脾伤→无以化生精微→营血亏虚→心神失养→不寐

    《京岳全书·不寐》:“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宋邵康节〈能寐吟〉:“大惊不寐,大扰不寐……大喜不寐。”

    现代医学认为易病因素的个体因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工作忙乱、内心冲突、过度紧张易得神经衰弱,易患因素是指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据临床观察,多数神经衰弱者的性格,或为胆怯、自卑、多疑、敏感、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或为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等。

     3.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伤脾

过逸少动→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气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不寐

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虚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心神不安

                    脾伤→运化失健→生化乏源,营血亏虚→心神失养

    4.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产后失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不寐

     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

素体阴虚,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

                                            心神→心神不安→不寐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老化,睡眠结构也随之改变,一般表现为深睡眠期明显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多,入睡时间延长,常感睡眠不够,白天有疲乏感,伴有短暂小寐。由于睡眠时间减少,常很早上床,因而更加早醒,这种失眠称为相对性失眠。

    现代意义: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可有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吐泻等。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声音嘈杂和光线刺激等。生物药剂因素:咖啡、浓茶、中枢兴奋药物如利他林、戒断反应等。也可由其它神经精神疾病所引起。但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等所致。有称为原发性失眠症。此外,如白天生活的影响,个性人格特征,自幼不良睡眠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成为引起持续失眠的原因。

    二、病机

    1.基本病机——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阴虚不能纳阳,或阳虚不得入于阴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解寤寐的基础。故各种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皆可导致不寐。

     2.病位——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

病位在心——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水谷之精微充,气血充足,神

        得所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不足,神失所养,心神不安;

        暴饮暴食,食积胃脘,胃气不和,也致失眠

肝胆——肝郁化火,心神被扰,或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均可致不寐

——肾阴亏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君相火旺,心神不安则不寐

    3.病理性质

实证——火(肝火、心火)、痰(痰热)、食(饮食积滞,胃气不和)

虚证——血虚→心失所养          临床虚多实少

本虚标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君相火旺)→虚火扰心

            暴受惊恐→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主症: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或睡而不实,或时睡时醒,症状持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症: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

    3.病史: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

    4.经各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二、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1.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延长(长于30分钟);

    2.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5小时);

    3.测定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眼快动睡眠期相对增加。

    三、病证鉴别

    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生理性少寐——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或老年人少寐早醒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证——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体质虚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多与肝、脾、肾失调有关

实证——火盛扰心——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赤。多与心火亢盛,肝郁

                              化火所致

    2.辨脏腑

主要病位————心神被扰,火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

急躁易怒而不寐——肝火内扰

不寐伴脘闷苔腻——胃腑宿食,痰热内盛

心烦失眠,心悸气短,头晕健忘——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不寐而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心胆气虚

    二、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

      疏肝泻火

实证  清化痰热      泄其有余                  养血安神

      消导和中                    安神定志    镇惊安神   精神治疗

      益气养血                                清心安神

虚证  健脾养心      补其不足

      补益肝肾

    注意事项    治疗不寐应掌握三个要领:

    1.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2.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安神镇静   包括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惊安神、安神定志等。

      3.注意精神治疗  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

     三、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                                                 

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恼怒郁闷,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

        性情急躁易怒—肝郁化火,肝火偏盛

        晕头胀,目赤耳鸣—肝火上扰清窍

        口干口苦,便秘尿赤—肝火偏盛,伤阴耗液

        不思饮食—肝郁乘脾

        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肝火炽盛之证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本方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适用于肝

                                 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多梦,头晕头胀,

                                  目赤耳鸣,口干便秘之症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

          柴胡—舒肝解郁,条达肝气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

          甘草—和中

          加生龙牡、磁石、朱茯神—镇心安神

加减——①胸闷胁胀,善太息—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梅(舒肝解郁)

        ②头晕目眩,头痛如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当归龙荟丸

临证备要——不寐本于肝不舍魂(王成德)夫不寐之证,人多责之于心,实则非也。《内经》谓夜卧血归于肝,肝藏血,血舍魂,夜则入寐。若肝血虚,血不舍魂,则难入寐。古方珍珠丸,正是养血镇肝安魂、治疗不寐的好方子。仿珍珠丸自制镇肝安魂汤:太子参15  丹参30  麦冬24  炒枣仁30生龙齿30  珍珠母15  桑葚子30  白芍12  茯苓15  炙甘草3。水煎服,日1剂。

      2.痰热内扰证

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痰浊宿食壅遏于中,积而生热,痰热扰心

        泛恶嗳气,厌食吞酸—痰食中阻,气机不畅,胃失和降

        头重目眩—痰浊上扰,蒙蔽清阳

        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中阻之象

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

                                 心,见虚烦不宁,不寐多梦等证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栀子、栝楼、胆南星、贝母

          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琥珀粉、朱砂

加减——①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

                            夏、陈皮、茯苓、神曲、麦芽、胆星、小米

      ②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加神曲、山楂、莱菔子

临证备要——本证痰热内扰,应以清心化痰为主,治标之药以重镇安神为宜,一般不选用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之类养心安神药物,因其酸收敛邪,不利于化痰清热。

    3.心脾两虚证

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脾亏虚,生血无源,运血无力,血不养心

        心悸健忘—血虚神失所养

        头晕目眩—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脑失所养

        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脾虚运化失职,形神失养

         面色少华,舌质淡—血虚不能上荣

         脉细无力—气虚血少之象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

                          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等证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黄芪—补气生血

          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养心安神 

          木香—补而不滞

加减——①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白芍、阿胶

        ②失眠较著—加五味子、合欢花、夜交藤、柏子仁、生龙牡、磁石

        ③脘闷、纳呆、苔腻—半夏、陈皮、茯苓、厚朴

临证备要——①本证重点在补益气血以养心神,若气血亏虚较甚者,可合八珍

                                          汤、人参养营汤

             ②脾虚健运能力差,运用补益药时不要碍脾,应在处方中佐以少

                     量醒脾运脾药

            煎煮方药时宜文火久煎

  ④脑力劳动过多者多为神经官能症,先师姚兴华老大夫用甘麦大枣汤、四逆散合《千金要方》之孔圣枕中丹加味投之,疗效颇佳:甘草、淮小麦、大枣、柴胡、白芍、枳实、龟板、龙骨、远志、菖蒲、茯神、枣仁、当归、夜交藤、菟丝子。诸药合用,心肝肾兼及,气血阴阳均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使虚得补而郁得疏,心得养而神自安。

   4.心肾不交证

症状——心烦不眠,入睡困难,心悸多梦—肝肾阴虚,心阴不足,心肝火旺,

                                      虚火扰神,心神不安

        头晕、耳鸣、健忘—肾精亏耗,髓海空虚,精明失养

        腰膝酸软—肾虚腰膝失养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肾阴亏虚,冲任失养,或虚火扰动精室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火旺之征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交泰丸                                不足证

          前方以滋补肾阴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

          后方清心泻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茯苓、泽泻、丹皮—健脾渗湿,清泻相火

          黄连—清心降火

          肉桂—引火归原

          加朱砂、磁石、龙齿以重镇安神

加减——①阴虚火旺,遗精频作者—加黄柏、金樱子、石莲子

        盗汗——麻黄根、浮小麦、煅龙牡

备选方—黄连阿胶汤—为一滋阴和阳的良方,用于病在少阴而心肾不交,心

          烦不寐者,尤宜于温热病后,邪热未净,阴虚液少而致的虚烦不寐

        天王补心丹—养阴安神,协调心肾,适用于思虑过度,心肾不交,阴

                    虚阳亢,以致虚火易动,不寐而兼梦遗、心悸、健忘者

        朱砂安神丸—适用于心火亢盛者

临证备要——①三子养阴汤治不寐(黄寿人)  根据我数十年临床体会,不寐症以热证为多见。盖心属火,肾属水,水升火降则阴阳平衡,神安而寐。若肾水不足,心神浮动而失眠,此乃虚热失眠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治疗上应清心滋肾并举,自拟三子养阴汤:枸杞子12  女贞子12  沙苑子12  生地24  黄连6  菊花9  朱枣仁12  朱柏子仁12  。功用:养肝益肾,清热安神。主治怔忡、不寐等。②老年人相对性失眠可选用“眠纳多宁片”(即褪黑素),是以褪黑素为原料,配磷酸氢钙及纤维素精制成。褪黑素是大脑松果腺体分泌的,参与睡眠活动,其分泌量呈昼夜节律性变化,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该品可补充人体需要的褪黑素,能促进人体快速入眠,纠正失眠,,增加睡眠的深度,提高睡眠质量。每次1片(3mg),每日1次,睡前服用。

    5.心胆气虚证

症状——虚烦不寐,多梦易醒,触事易惊—心胆虚怯,心神失养则不安,胆气

                                      不足则志不宁

        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心胆气虚,神魂不安

        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心胆气虚之征

证机概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用于心烦不宁,气短自汗,倦怠乏力之证

          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用于虚烦不寐,终日惕惕,触事易惊之症

常用药——       人参—益心胆之气——甘草

           安神  茯神、远志—化痰宁心——茯苓    

           定志  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     

               养肝、安神、宁心——酸枣仁          

                 泻热除烦——知母                

                 调血安神——川芎

现代药理——小鼠抖笼法实验证明,酸枣仁汤水煎剂灌胃给药,具有显著的镇

            静催眠作用。其对人有镇静催眠作用,能抑制过度亢进和兴奋的

            神经细胞,使长期处在紧张或紊乱状态下的皮质细胞获得充分的

            休息和调节,从而使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平衡。

加减——①心肝血虚,惊悸汗出—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

        ②肝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柴胡、陈皮、山药、白术

        ③心悸甚,惊悸不安—生龙牡、朱砂、珍珠母

备用方——高枕无忧散(《辨证录》):用于心虚胆怯而兼虚火躁扰:心烦不眠,

          心悸气短,梦多纷纭,口苦苔黄者。

          温胆汤—复少阳胆经温和生发之气

          人参、麦冬—益心经耗伤之阴

          龙眼肉、炒枣仁—养心安神

          石膏—清肺以制虚火

临证参考——本症为心胆气虚,益气常须健脾,故非气阴两虚者,滋阴之药应

            慎用,以免腻脾。知母镇静作用琐谈(胡建华):知母不仅清热,

           还有非常好的镇静作用,这是我从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得

          出的体会。试举张仲景的方剂为例:酸枣仁汤用酸枣仁合知母治疗

          虚烦不眠,取其滋阴养心安神;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如有神灵”,

          用以养阴清热镇静。我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毁物伤人,头痛不寐,常用甘麦大枣汤加生铁落、石菖蒲、远志、生南星等,并重用知母、大黄以养心开窍,泻火宁神,可获一定的疗效。此外,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三叉神经痛等并病时,见失眠、恐惧、头痛,烦躁之症,均可结合辨证施治,采用知母治之。

    名老中医经验

    1.活血祛瘀治疗不寐(巫百康)不寐,可分虚实两端论治。虚,多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实,常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但血瘀不寐者临床亦非鲜见,尤其是长年不寐,久治未效者,常为血瘀所致。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可从瘀论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枳实、生地、牛膝、柴胡、龙牡、玄参、合欢皮、甘草。或加地龙、路路通。

    2.加味半夏汤治疗不寐(曾绍裘)  法半夏12  高粱米30  夏枯草10  百合30  酸枣仁(炒)10  紫苏叶10。组方义理,系以《内经》半夏汤为准绳。不寐之主要病机为阴阳盛衰,升降出入失调。半夏固有和胃化痰之功,但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交通阴阳,使阳入于阴而寐,半夏汤之秫米,即今日之高粱,其汁浆稠润甘缓,不仅能调半夏之辛烈,且据《本草纲目》记载,犹能治阳盛阴虚、夜不得寐,取其利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则阳不甚矣。加夏枯草、枣仁,自命为“二合汤”。盖夏枯草配半夏名“不睡方”。考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能以阴治阳。肝藏血、藏魂,肝血既足,肝阳不亢,则肝魂自守,自然能寐。再加百合、苏叶,自命为三合汤。张志聪《侣山堂类辨》曰:“见百合花朝开夜合,紫苏叶朝挺暮垂,因牾草木之性,感天地之气而为合开者也。”

    3.清镇汤治疗失眠(魏善初)  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淡竹叶、川贝母、龙眼肉、茯神、石菖蒲、远志肉、生龙齿、煅牡蛎、生黄芪、北沙参、甘草。根据失眠得发病机理,其治则可概括为清、镇、潜、补四法。清法——清热凉血、清热泻火、清热化痰,针对痰热内扰而设;常用药物:黄连、黄柏、旱莲草、淡竹叶、灯心草等。——镇静,神不安则不寐,镇惊安神与清法配伍也是常用之治法。常用龙眼肉、茯神、枣仁、石菖蒲、远志。潜——潜阳:阳热上亢;降逆:虚热上扰。龙骨、牡蛎。——滋阴补血。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

    4.失眠便方(赵金铎)

    1)酸枣仁15-30  麦冬9  五味子5  主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五心烦热,夜难成眠,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2)酸枣仁15-30  生地12   五味子9  。主治:气阴不足,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3)酸枣仁15-30  半夏9  五味子5  主治: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失眠惊悸,口干粘腻,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专病专方

    1.参味合剂  太子参12  酸枣仁12  五味子6。服用15天为一疗程。第一疗程常用本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味,作汤剂。每日30 (含生药太子参、酸枣仁4,北五味子2),分2-3次服。功用:益气养血安神。现代药理:太子参、五味子均有强壮作用,能振奋衰弱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促进基础代谢及组织呼吸,消除疲乏。酸枣仁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能加强中枢神经的内抑制能力。三者配伍,能改善大脑皮层功能,平衡兴奋与抑制功能。

    2.镇心安神汤  生龙牡、炒枣仁、夜交藤各30  朱茯苓12  合欢皮12 。每日1剂,下午或傍晚先服二煎药,头煎药留在睡前服;若早醒者,入睡前服头煎药,二煎药等醒来后续服。以3天为一疗程。功用:镇心安神。现代药理:本方选用炒枣仁,其水溶性成分有镇静作用。丹参,动物实验证明也有镇静作用。茯苓煎剂动物实验证实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朱砂药理实验证明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而有镇静作用。

    3.安神补心汤  丹参、石菖蒲、五味子、合欢皮、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10,夜交藤15  珍珠母30。功用:养心安神。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抑制中枢、镇静、催眠,改善智力活动等作用。抑制中枢: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适当剂量的五味子口服,可使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并能促进其神经活动正常化。镇静、催眠:安神补心丸组成药多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作用。主要丹参能增强氯丙嗪、水合氯醛、阿米妥钠、环己烯巴比妥钠等的催眠作用;石菖蒲水煎剂对小鼠也有镇静作用,能减少自发活动,增加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口服地黄水煎膏剂,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调作用。改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调节注意力,协调精细动作,灵活性和耐力的活动。

     预防与调摄

    1.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失眠。

     2.注意睡眠卫生:①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③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并减少噪声,祛除各种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六十一讲  安神药
第十七节中医辩证治失眠探讨
不寐
中医内科学——不寐
名家医案 | 唐启盛:追根溯源,走出失眠
论失眠的证治(一)(2020-02-12 15:42:01)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