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前不久央视播放的历史讲谈片《楚国八百年》,引起许多历史爱好的兴趣。故事一开关头就说“对于三千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它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然而这一切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烧毁了各国的历史文献而沉埋于地下。”庆幸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安徽寿县出土的青铜器,让人们第一次目睹了楚国文化的丰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虎座凤架悬鼓和越王勾践剑令人惊艳。十几年后,曾侯乙编钟和重达十吨的青铜礼器又现身于湖北随州的一座古墓之中。”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楚人创造了长江文明,与中原人创造的黄河文明可谓中华文明的双峰并峙。接着,故事又追溯到楚人的源头:“刚刚崛起的商王朝在中原向四周扩张自己的势力,楚人的祖先因不属于商王朝的血脉而备受冷落,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向着人烟稀少的南方迁徙。”然而,后来的楚人凭什么称霸一方呢?故事又讲到了在今天大冶市的地方发现了铜矿,并掌握了开采、冶炼技术。楚人以锋利无比的青铜武器对抗手持棍棒、石块的对手,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最终成为华夏霸主。

1123日上午,在金口镇参观过中山舰博物馆,带着对楚国青铜器的神秘感,驶上了沪渝高速朝着大冶市铜绿山前进。中午12点钟到达铜绿山古铜矿景点。景点上没有看到别的游客,景区的几家商店也都关着门,只得拿出车上带的糕点作中饭。

景区位于一座小山上,有一道石阶直通山顶。石阶起步点立有一块竖牌,上刻一行篆书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两侧墙上挂着景区介绍。一边是古铜矿导游


;一边是《古铜矿遗址简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自1974年起,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发掘。铜绿山古铜矿采掘始于商代晚期,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1世纪﹚,时间长达千余年,年代之久远,采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科学研究之完整是迄今为止所罕见的。在采矿方面,最大开采深度达60余米,采用了竖井、平巷、斜井联合开采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地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护等一系列复杂技术。在冶炼方面,创先使用鼓风竖炉炼铜,并掌握了配渣和高温技术,冶炼的粗铜纯度达94%,炉渣含铜量仅为0.7%,成为人类一处非常有价值的遗存。铜绿山古铜矿是建国以来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国务院批复了遗址原地保护方案,将83亩保护区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铜矿遗址永久保留。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认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开创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新领域,也是中国考古新开辟的一个领域。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我国矿冶史上铜矿开采冶炼的历史空白,解开了华夏青铜文化史上铜原料的产地和铜矿如何开采以及冶炼成铜金属的千古之谜

踏着150级石阶登上山顶,上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中央有一座马鞍形的石头山。路边木牌上写着“尾矿库”三字。有介绍说,尾矿指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开采出


来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选石后,排出的暂时无用的“废渣”。铜绿山尾矿库建于1969年,占地0.6平方公里,坝高33米,已达1000万立方米。看了介绍,才知这片草坪是用矿山的尾矿堆积起来的。仔细看,草坪上种满一种开紫花的小草,草叶狭长,花朵像牙刷。虽然说不上艳丽,但一大片面积,看上去还是富有生机。工作人员跟我说:这叫‘铜绿花’,只生长在富有铜元素的土壤中,是古人

寻找铜矿的地貌植物。”

大草坪周围建有环形水泥路,顺差道路向南走,见小山上顶上建有一座亭子,山脚立有“采矿遗址”的木牌,从外表一点看不出是采矿遗址。有介绍说:此为


“大岩阴山”,位于铜绿山中段,山顶海拔91.9米。经地质钻探和地表雷达勘测,古代采矿井巷在地表以下15米。为了永久保护,1982年大岩阴山Ⅶ号矿体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并在大岩阴山高处筑观景台,以作纪念。走到大岩阴山北侧,又看到一块“商周采矿遗址Ⅱ号点”的木牌。

顺着水泥路朝西走,一片树林背后有一堆赭黑色的矿石,从锈迹斑斑的外表看,根本猜想不到那就是铜矿。旁边一则简介写道:此为矿石林。铜绿山矿区的


矿体多,储量大,品位高,大部分露出或接近地表。经过长期风化浸蚀形成大量次生氧化富集矿带,如自然铜、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铜绿山为中国六大铜矿基地之一,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富铜矿,它的储量居全国第二,品位居全国之首

矿石林北面是一片低下的平地。走下石阶,平地上建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建筑,铜绿色门脸上镶着一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金字,是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题


词。踏着石阶走进大厅,里面是个方形大坑,四周围有护栏。走近护栏向下看,土黄色的坑中布满不规则的孔洞和巷道,密如蜂巢,垒如蚁穴,方形洞口,支有木架,大小仅能容身。有些巷道上的土石已被揭去,弯弯曲曲,犹如蛇洞。这就是三



千多年前采掘铜矿的场面,看了让人触目惊心!

古铜矿遗址侧后一幢建筑里陈列有“古铜矿开采与冶炼展览”。展览《前言》写道:据《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山顶平高,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缀土石之上,故名。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遗存古代炼铜炉渣50万吨,产铜约8至12万吨,其开采冶炼技术处于同期世界领先水平。……”接着参观“古代找铜矿的方法”。有介绍说:一是按矿物的共生关系找矿。我国先秦时期矿产资源著作《管子·地数》,记录了金属矿产的共生关系:“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磁﹚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二是自然植物找矿。在长江中下游的铜矿带,生长着一种名为“海州香薷”的植物,俗称“铜草”。它只生长在含有铜元素的土壤中,花形如牙刷,粉红略带紫色。将其根部烧成灰,含铜量高达3%。当铜草花盛开时,遍布整个矿区,极易辩认。三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找矿。铜绿山盛产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种氧化铜矿,有时会露出地表,其颜色亮丽,尤其是经雨水冲


刷后,点缀在土石之上,十分醒目。

接下来参观“古代铜矿的采掘技术”。古代开采铜矿采用竖井、平巷、斜井联合开拓法。因地下开采需要解决井巷支护、矿石提升、排水、通风、照明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所以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矿业技术的精湛。大冶早期的开采始于商代,经西周、春秋到汉代延续近千年,其技术发展一脉相承,并日臻成熟。大冶地区的铜矿属于矽卡岩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其特点是矿体多,储量大,品位高,易于采掘。但矿体围岩比较松软破碎。为了保证开掘的井巷不致坍塌,一般需要支护。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井巷虽然历经千余年,仍保存完好。商代井巷的支护采用木质榫卯结构;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井巷支护采用的是木质榫卯结构及鸭嘴、碗口结构。有介绍说,大冶铜矿矿床的顶板、底板均为列隙、溶洞极为发育的三叠纪石灰岩,因而地下水量较大。春秋时期的矿井中已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首先用木制水槽将井巷中的地下水引入排水巷道,再引入“井底水仓”。“水仓”上面是直通地面的竖井,然后用木桶将“水仓”中的水提升到地面,倒入水槽,引向沟壑。当矿井开采到一定深度时,井下空气就会减少,使人呼吸困难。为了保证井下生产的安全,古人利用井口高低差形成的负压,进行自然通风。并用封闭巷道和填塞废巷道的办法,控制风的流向,把新鲜空气送到作业面。在气压差不足的矿井中,则在出风口的井底点燃一堆火,空气受热后产生对流,从而达到通风的目的。古铜矿考古发掘中还发现,矿井中有不少被火烧过的竹签,有单根的,也有七八根捆扎在一起的,烧过的竹签残留仅十几公分。有专家分析,这是古代矿工在井下照明用的火


把。

为了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人采矿时的情况,展厅旁边有一间多媒体室,专门制作了一套古人采矿的动画片,循环播放。站在屏幕前看,只见在低矮的井巷中,采矿工人坐在地上,有的手持铜铲,有人挥舞铜斧,一点点地将矿石掘出来;还有人蹲着将矿石装进竹箩,有人弯着腰、拉着绳索将竹箩一点点移出去;另有人站在井口提绳子,将竹箩慢慢提升到地面。尽管看起来一切操作井然有序,但工人



在狭窄、潮湿、逼窒的巷道内劳动,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参观过多媒体馆,顺着草坪周围的环路向东北方向步行,不多远,看到两座用黄土堆筑起来的冶炼炉。有介绍说,这是在古代冶炼遗址上复建起来的炼铜炉。旁


边有一幢窑炉式样的建筑,墙上镶着冶炼馆”三个篆体字。走进室内,里面用文字、图片和模型介绍古代铜绿山的冶炼技术。展览《前言》写道:从197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铜绿山东北坡冶炼遗址进行了发掘,先后发现8座残存的春秋

早期﹙距今2800余年﹚冶铜炉竖炉及一批冶炼遗物。随后,按竖炉结构1﹕1复原,并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科技术人员合作,进行了模拟试验,证实古代运用了鼓风竖炉的炼铜技术。春秋时期炼铜竖炉的发现,表明我国数千年来的冶金史,从立式竖窑烧制陶器到炼铜,又从炼铜竖炉的运用和完善到高炉炼铁出现,都是一脉相承的。我国自商代到明代,三千年来冶金技术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有许多前所未有的创造发明,炼铜竖炉的发现就是一个有力的见证

对于冶炼技术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参观过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心中不由得升起对长江流域先民的无限敬意,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竟创造出世界领先的铜矿开采和冶炼技术,铜产量竟达十数万吨,实在是一项令今天的中国人仍然仰慕的业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矿冶奇观——铜录山古矿遗址
环球文苑|探访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叶教授的另类导游:铜绿山探秘故事(叶平)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图文)
[今日头条]曹茂海的散文《铜绿山古矿寻踪》
大冶发现春秋古墓群 铜绿山或为楚国青铜冶炼基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