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会同县坪村镇粟裕故居

                会同县坪村镇粟裕将军故居


  早年读过毛泽东诗词,有几首印象深刻的至今尚能背诵,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但是,读着这阕朗朗上口的词,却不知这一仗是谁指挥打的。最近读军旅作家王树增编著的《解放战争·上册》有这样的记载:1931年,那时粟裕24岁,担任中央红军64师师长,俘虏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的战斗,是粟裕率领64师打的。文章中,还介绍了粟裕在后来几次反“围剿”战斗中的生死经历:之后,粟裕先后担任红13师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1军团教导师政委、红11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在残酷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一颗子弹从左臂穿过,粟裕的骨头、血管和神经都受到严重损伤,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胳膊已经肿得粗过大腿。医生要锯他的胳膊,粟裕不同意,只同意做手术。没有麻药,医生用麻绳把他捆在长凳上,一刀一刀地切开,将子弹取出。治疗只能靠盐水,每天把满是脓血的布团从伤口抽出来,然后再把另一个浸着盐水的布团塞进去。在巨大的痛苦中养伤的时候,医院受到国民党军袭击,粟裕一口气跑出20里得以逃脱。

    4月3日下午,我们在广西三江冠小寨参观过侗族“百家宴”,立即驶往湖南,到了通道县境内便有高速公路了,驶上高速公路直奔会同县。通道到会同120公里,下午3点50分在会同下了高速,又十多公里,就到了粟裕故居坪乡镇枫木树脚村。地貌与村名吻合,村中长有一排高大的枫树,看上去有数百年树龄了。枫树下面是停车场。走下车,见旁边一道砖墙上镶有两块石碑,一块碑上刻着“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粟裕故居”;另一块碑上刻的是粟裕故居简介及保护范围。

粟裕故居在会朗公路﹙县道,会同至朗江镇的公路﹚下面,房屋地基比公路低三四米,有一座石阶通到故居门前。石阶下面是一条巷子,大约住着十几户人家。


粟裕故居紧靠石阶,单门独院,建在一块三角形的地块上。故居门前有条泄洪沟,进门要通过一座石板小桥。入口为一座小门楼,门头挂着一块“江陵第”匾额。猜


想粟裕祖上是从湖北江陵迁来的,但未见相关资料。

走进门楼是个三角形小院,院中坐落一幢三间木结构二层楼。楼下挂着一块“旋听鹿鸣”匾额。导游说,这块匾额隐含粟家一个故事:粟裕的父亲粟嘉会自幼


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秀才,他的舅父特地为他写了一块“旋听鹿鸣”的匾额祝贺。意思说很快就会听到粟嘉会高中金榜的消息。“旋”是很快的意思,“鹿鸣”语出《诗·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后人将“鹿鸣”比喻科举成名。《平山冷燕》十八回有“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之句。后来,粟嘉会果然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多久,清王朝就被推翻了。

楼下三间的前半间是客厅,正中一间屏风前设有神龛,供奉一块写着“天地君


亲师”的牌位。两边木板墙上挂着粟裕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其中一张是粟裕28岁时的照片。下面有一段文字:为了牵制国民党兵力,配合主力红军北上转移,1935年2月,由粟裕任参谋长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主力部队遭到敌人围歼,粟裕率先头部队500余人突围,并遵照中央指示,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成由粟裕任师长的挺进师,前往浙南开展游击战,创建苏维埃根据地。2月底,挺

进师仅有一台电台在通过封锁线时被打坏,此后,粟裕在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在国民党腹心地区进行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另有二张照片,一张是粟裕31岁时的戎装照;一张是粟裕与陈毅的合影。有文字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粟裕领导的挺进师﹙1937年9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并根据中央指示于1938年3月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序列,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


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之后,率部挺进苏南,首战韦岗﹙今南京东郊﹚告捷,接着率领第二支队在南京、芜湖、溧水等地抗击日军。为了扩大战果,新四军军部决定,将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溧阳水西村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执行中央东进北上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10月协助陈毅指挥黄桥战役,粉碎四倍于已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北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中区委书记,期间制定游击战与要点争夺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

另有一张照片是粟裕与朱德、陈毅等人在西柏坡的合影。有文字介绍:19485月粟裕接到中央军委要他率领3个纵队南渡长江、迫使敌人回防江南的电示后,赴


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提出暂不过江,集中优势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调查陈毅到中原局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王树增先生编著的《解放战争·上册》详细记述了粟裕建议提出的经过:1948年初,粟裕改变了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计划。尽管所有关于解放战争的记述都涉及此事,但仍有评价不足之嫌。因为后来的历史证明,粟裕的判断和建议,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对中国人民赢得解放战的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军队的高级将领中,极少有人敢于对毛泽东的决断提反对意见。……1947年夏,毛泽东在考虑扭转战略局面的时候,提出派一支得力部队南下,去长江以南开辟新的战场。关于这支得力的部队,毛泽东选定的是粟裕的纵队。……粟裕对毛泽东的计划持谨慎态度,鉴于当时华东野战军经过几次大战急需休整,短时间内不可能执行如此重大的任务。于是他请示并得到军委同意将南下的计划推迟半年执行:“迅速插入敌后作大发展,是能逼敌迅速回头,减轻正面压力及解放区人民的痛苦,但完全没有根据地作依托,在目前大规模作战困难太大。”……7月,刘伯承、邓小平开始执行挺进大别山的计划;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同时进军豫皖苏,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大举进入国民党统治区,这让国民党军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1948年初,国民党军在对陕北和山东发动的重点进攻中损失重大,于是蒋介石改变了战略部署,在中原集结了6个机动兵团,在加强长江防线的同时,对进入大别山区的刘、邓部进行大规模“清剿”。刘、邓部在处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不断要求其他战场和部队策应和支援。毛泽东认为,扭转战局的最好办法,还是派一支部队向江南实施战略跃进,迫使国民党军向南回援。﹙1月27日军委来电与粟裕商讨三种渡江方案﹚31日,粟裕回电,表示执行中央指示,着手准备渡江事宜,并提出了3月和5月两个出动时间,供中央决定。但是,粟裕同时提出,渡江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转战到闽浙赣地区,“如是恐将有半数之减员”,且伤员“沿途无游击区安插,只能任其置于民家”。这样,部队损失“甚为可惜”。粟裕认为,我军在战略反攻中已经取得优势,“但在数量上和技术上并非优势”。如果三个野战军能合力在中原打几场歼灭战,“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那么“我军机动兵力的数量则将逐渐走向优势”。……但是,毛泽东坚持进入长江以南开辟战场的计划。……4月18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了他此生篇幅最长的电报。电报长达两千多字。主要内容是:建议第一、第四、第六纵队暂不要过江,集中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主力,在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歼灭战;向敌人的近后方,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派出几个旅或团作为游击部队,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向长江以南敌人深远后方,派出多路游击部队,消灭敌人地方武装,破坏敌人的兵源、粮源和其他战争资源,策应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行动。电报最后说:“如中央认为上述意见可行,则建议集中华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济南,吸引五军﹙国民党整编第五军﹚来援而歼灭之。而除以一部相机攻占济南外,主力则可紧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连毛泽东都没有想到,随着中原战场上的战役越打越大,粟裕的建议竟然成为包括淮海战役在内的一系列巨大战役的最初蓝图。毛泽东也没有想到,令他朝思暮想的打到长江以南去的渴望得以实现的时候,解放军已经不是去开辟根据地,更不是去打游击战,而是摧枯拉朽地占领整个南中国了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担任南京市的第一任市长,这时他把母亲梁完英老人及亲属接到南京生活。在粟裕故居的木板墙上,我们看到了粟裕母亲在南京的照片、全家在南京的合影、粟裕与二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合影,以及晚年时他学习的照片、与家








人的合影等照片。

粟裕故居陈列一份粟裕将军指挥或参与指挥过的重大战役列表,除了前面写到的外还有:①1944年春,策划指挥了苏北车桥战役,使敌人闻风丧胆;②1945年12


至1946年1月指挥高邮、陇海东段战役,歼灭拒降之敌,使山东、华中解放区连成一片;③1946年7月中旬至8月,出色地指挥了苏中“七战七捷”对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其作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范例通报全军;④1946年12月至1947年2月协助陈毅指挥了宿北、鲁南和莱芜战役,保护和发展了我军战场的主动权,把运动战、歼灭战推向了更大的规模;⑤1947年5月提出歼灭整编74师的作战方案,协助陈毅成功指挥了孟良崮战役,挫败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⑥1947年9月部署指挥了沙土集战役,率部挺进中原;1948年6月至7月,出色地指挥了豫东战役,为我军进一步开发中原、华东战局求歼敌军主力于长江以北创造了条件;⑦1948年9月与谭震林一起指挥了济南战役,揭开了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⑧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发动淮海战役的重大建议,并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⑨1949年4月参与指挥了渡江作战,解放南京、杭州;⑩1949年5月组织指挥了淞沪战役,解放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另有介绍说,粟裕戎马一生,曾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中弹。在平武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头部被炮弹炸伤,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战斗中,左臂负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转移中,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臀部受伤;1936年游击战中脚踝受伤。1984年2月5日粟裕逝世后火化,家人在其骨灰里发现三块弹片,现被收藏在中国军事科学院院史陈列馆。

在粟裕故居,还看到一个挂在墙上相框,里面镶着一张粟裕授勋后的标准像,相框前放着两只花篮,这时才想起再过一天是清明节了。其中一只花篮的绸带上写着“无冕元帅粟裕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军团


﹙华野六纵﹚湘籍战友敬献。看到这只花篮,不免心潮起伏。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中央军委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的军衔时,传说当时许多人认为粟裕将被评为元帅,后因粟裕的再三推辞,才被授予大将

军衔,列第一位。看到这只花篮,方知原来的传说是有根据的。

1979年,粟裕刚刚平反恢复名誉,回顾往事,心潮起伏,写下一首七律《抒怀》,但一直没有公开发表,直到粟裕逝世十周年时才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首诗是粟裕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总结,也反映他坦荡的博大胸怀。不妨抄录如下: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问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粟裕逝世后,他的夫人楚青在清明节写过一首悼念诗《遣怀》:

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

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

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

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我在参观苏北“黄桥战役纪念馆”及鲁南“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时都看到埋有粟裕骨灰的碑记,碑前四季鲜花不断。《遣怀》诗最后两句当指苏、鲁两地人民对粟裕将军的深切怀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粟裕建议由陈、邓统一指挥,为何唯独没提刘伯承?
解放战争中,关乎存亡的淮海和渡江战役,真正的前敌指挥是谁
转:豫东战役先斩后奏,两变战术歼敌9万,刘伯承:只有粟裕敢这么打
早在孟良崮战役后,毛泽东就有了渡江南下的计划,粟裕斗胆直陈,三谏毛泽东
毛泽东为何看重粟裕?如果抗美援朝他挂帅,会比彭德怀打得好吗?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也不知咋办,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