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情逸致】雅俗皆宜的打油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一)

                         雅俗皆宜的打油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一)

   打油诗是一种很特殊的诗,无论是从旧体诗(古典诗)中还是从现代的白话诗中都可见到。本文所要表述的仅仅是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即用旧体诗(古典诗)形式表现出来的打油诗。

   同诗界通常所说的旧体诗不太一样,打油诗在内容和词语上以诙谐、俚俗为主要特征,是以俗趣和谐趣取胜的诗。据说它起源于唐朝,当时有一个人名叫张打油,也算是读书人,却爱写些非常口语化非常俚俗的诗,最有名的是一首《雪诗》,曰:“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可谓俗到了家,不过也具有某种不一般的趣味。又传,有一次亦是雪天,张打油去一个官员家,一时来了诗兴,便提笔在别人家墙上写了又一首雪诗。是为:“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此事引起官员不快,派人把张打油抓来准备给予惩治。张一口承认事情是自己所为,并自夸平生就是爱好写诗。官员对如此之诗感到好笑,却又不相信诗是张写的,表示要当面试试。其时南阳城正被敌军围困,派来信使求援,便以此事为题要张打油赋诗。张打油立刻吟出一句“天兵百万下南阳”,官员暗暗称赞:“好有气魄!”,便认为墙上的诗不是张所写。谁知接下来的几句却是:“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与墙上的诗如出一辙。官员哈哈大笑起来,觉得张打油此人此诗倒也饶有风趣,便把他放了。于是张打油便出了名,人们还将他写的那类诗称之为“打油诗”,从此流传开来。

   但是,坊间关于打油诗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唐朝莆田人胡令能创造出来的。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擅长诗作,但却“大隐”于市,做些制作钉铰之类的小生意。由于生活在市井之中,胡写的诗就有诙谐、俚俗的特征,充满着俗趣和谐趣,人们称之为“胡钉铰体”,也就是“打油诗”的另一个名称。张打油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无可查证;而胡令能却确有实人,其人其事在好几种书上都有记载,《全唐诗》上面还收有他的四首诗。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诗作,便可看到“钉铰体”即打油诗特有的风格与韵味。1、《喜莆田韩少府见访》:“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争入芦花深处藏。”2、《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3、《江际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恐畏鱼惊不应人。”4、《王昭君》:“胡风似剑锼人骨,江月如钩钓胃肠。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语如市井乡间的街谈巷议、茶余饭后闲聊,不作雕饰,自然天成,而且不受格律约束,随意道来,坦率自如。

   张打油和胡令能恰巧都是唐代人,不管上述两种说法孰对孰错,都足以说明打油诗产生于唐代,并且还进一步说明打油诗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还出现了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大转折,即兴起了近体诗。从春秋的《诗经》时代开始,到南北朝的庾信在世期间为止,我国的诗体都属古体诗,即唐以前的诗歌统统称为古体诗,或往体诗(这两个名称包括后面的“近体诗”、“今体诗”都是唐朝人的说法,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又称为古风,还因为它不受固定的格律约束,写作非常自由,所以又叫自由体诗或自由诗。而唐朝人新兴的近体诗,是五言和七言的格律诗,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有极其严格的格律约束,诗者必须严格按照格律做诗,决不能有丝毫违背。这样,在唐代实际上出现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诗体并存的局面,而在当时的大发展变化中及其以后至今近1500年里对这一共存局面的持续维持过程中,又很必然地产生出两者相互结合又与两者相区别的第三种诗体,即变唐以前完全自由的古体诗,形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参见笔者拙文《关于诗体的一点我见》)。应当说,打油诗也是在这样一种发生变革的时代背景中,同半自由诗一起带着某种必然性产生出来的,千百年来,它和古体诗、近体诗、半自由诗等三种诗体共存共荣,共同为中国古典诗坛添加着奇花异葩。需要特别指出来的是,打油诗虽然在性质上与半自由诗可能有点相似,但其具体表现形式却囊括了三种诗体,即:打油诗主要是用半自由诗或古体诗的诗体写出来的,但也有人,特别是某些有名望的文人,却是用规范的近体诗诗体写作打油诗的。

   其实,“打油诗”与“钉铰体”的称谓都包含着一定的贬意。因为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与自认为代表正统的骚人墨客是瞧不起甚至非常鄙夷这一类所谓“下里巴人”的玩意儿的。但是,正如现代的一句名言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切实看到,打油诗或许的确有点不够大雅,可写作起来也的确比较自由随意,令人感到更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又具有幽默诙谐、含蓄戏谑的特殊趣味;更重要的是,它特别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传播速度最快,流传范围最广。所以慢慢地文人们也都写起打油诗来了,而且历代的知名诗人几乎都写过打油诗。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居易的《绣观音菩萨像赞》:“集万缕兮积千针,动十指兮虔一心。呜呼!鉴悲诚而介冥福,实有望于观世音。”苏东坡的《环饼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巾。”陆游的《寒夜读书》:“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解缙的《咏两美女打秋千》:“二八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两手玉臂挽复挽,四脚金莲尖又尖。红粉面朝红粉面,玉酥肩并玉酥肩。游春公子停鞭打,一对飞仙下九天。”纪晓诗岚的《独钓江秋》:“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等等,都是打油诗。笔者曾引用过的唐伯虎的《言志》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见拙文《唐伯虎真的点过秋香吗?》),当过塾师的郑板桥写的自嘲诗“教书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寒清闲客,无枷无锁自在囚。课繁子弟偏懒惰,功少东家结冤仇。从今改过神龛子,天地君亲大牯牛。”(见拙文《〈师说〉新篇》),郑板桥的励志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也都是打油诗。乾隆皇帝见某翰林将墓碑上“翁仲”二字误写为“仲翁”,作诗以贬:“翁仲何须说仲翁,欺君之罪已非轻。如今不必为林翰,发往南山作判通。”更是地地道道的打油诗。历代名人、文人写的打油诗可谓多如牛毛,信手拈来这么些首,只不过是挂一漏万罢了。同一般老百姓诗家不一样,名人、文人们的打油诗绝大多数都是按格律诗的要求写就,而且诗的底蕴、意境及其质量、水平均不亚于作者所写的其他正统的近体诗,还不乏精品,仅仅是多了一些野趣而已,反而为读者提供了更高的欣赏价值。

   至于在民间,在下层民众当中,作打油诗的人更多,更普遍,产生出来的作品数量之多,实在无法估量,也从来没有谁进行过收集或搞过任何形式的统计。由于缺少流传的条件与机会,一般来说,这样的平民诗作顶多只能够在亲戚朋友及邻里熟人圈子中得到传播而被知晓,或通过个人收藏与个人刻印集子兴许可能得以传世,所以,下层民众的打油诗作品尽管数量巨大,但真正能够问世的少之又少。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利用民间传说、故事、笑话,或其它的民间文学、戏剧、曲艺的形式将一些民众的打油诗精品传了下来,让历代的人们通过欣赏这些打油诗作品,能够充分感受到前人的聪明才智、幽默诙谐。这里略举数例,便可举一反三,推知全貌。1、旧时一个财主,刻薄成家。雇了一长工,非常能干,但饭量特别大,一餐三大碗,吃得财主很心痛。便将一日三餐改为两餐,寻思每天就可省下三碗。谁知一天两顿饭,长工却一顿吃了五碗,这下财主更着了慌。左思右想,每日仍开三餐,但改饭为粥。可是改后长工每顿竟吃到七碗,财主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正在继续想主意时,看到厨房墙上有一首用木炭写的一首打油诗:“三三得九你不依,二五一十分高低。划不来时煮粥吃,三七吃了二十一。”财主无法,只好恢复每天的三顿干饭。这首打油诗显然是长工的杰作,幽默诙谐,又充满了戏谑和辛辣的嘲讽,饶有趣味。2、某年榜下取士,中榜者中竟有一名老人。皇帝戏问老者年岁几何,答曰“七十三”;又问他有几个儿女孙辈,答曰“未娶”,原来是个老童生。好事者作打油诗曰:“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也很诙谐、戏谑,可这里的幽默却有着浓重的苍凉悲苦意味,可谓“黑色幽默”是也。3、贫寒出身的朱元璋登基那一天,由于高兴,平时从来没有吟过半句诗的人,也吟起诗来:“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撅——翘尾巴)左右的臣僚傻眼了,这么歪,哪是诗呀!但又不敢笑话皇帝。朱元璋看在眼里,明在心头,不慌不忙吟出下两句:“三声唤出扶桑(即太阳)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大臣们大吃一惊,皇上出口不凡,竟吟出上佳之诗来了。看来这位贫寒出身的皇帝还没有失去平民老百姓的幽默与诙谐,不过这幽默充满了睿智,更是散发出满怀的豪情与大气。4、读小学时的刘少奇跟着老师看到宁乡县城江边的铁牛后,写了一首题为《铁牛》的打油诗。云:“南门桥上双铁牛,瞪眼竖角望河洲。狂风吹来毛不动,暴雨淋时汗直流。”此诗明白如话,富有谐趣。5、民初《小说月报》上刊过一首题为《三驼相会图》的打油诗:“郭驼提篮去探亲,赵驼前来问原因;李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如今少直人。”此诗相当俚俗,可并无取笑驼子之意,而是喻指世上少有性直,说直话之人,余味无穷,妙不可言                

   总之,吟咏打油诗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古体诗、近体诗、半自由诗等三种诗体不拘,对诗的质量要求可高可低,比较容易学会和掌握,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的人应用;而且,利用打油诗这种形式,可以创作出既充满谐趣又不失大雅的作品来,也可以创作出精品和妙品。因此,人们完全可以将吟咏和写作打油诗作为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而初学旧体诗的朋友也完全可以把创作打油诗作为基础训练。

   最后,还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喜爱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创作的诗称为打油诗,可未必一定是打油诗,一般情况下,这仅仅是一种习惯性的自谦表现。只有当其诗作确实具备诙谐、俚俗的特征,有着一定的谐趣或俗趣,才是真正的打油诗。请记住,这是打油诗的本质特点,万万不可与别的诗作形式混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文体知识大全
诗歌的形式和写作方法
旧体诗、古体诗、近体诗及其他,作品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诗话|诗歌的分类
怎样学习诗歌  (一)诗歌及分类   欧阳思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