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15

           



    后唐(923年—936年)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二个朝代,历四帝,享国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国家。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都太原。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仍奉大唐天祐正朔。天祐五年(909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祐二十年(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大唐国号,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本姓朱邪氏,为区别于陇西李氏建立的大唐,故史称后唐。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今河南省洛阳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河东集团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脉相传。

 

 

    后唐一度被视为中兴唐朝,且实力雄厚,领土为五代各国之最,唐庄宗李存勖也为唐哀帝上谥号,虽然血脉不同,但有所继承。
 
 
    
    后唐要追溯到唐朝末年李克用的时代,沙陀族出身的李克用受封河东节度使,驻守太原,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定都太原。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而李克用突围而逃才得以脱身,所以与朱全忠誓不两立。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后,李克用仍用唐天祐年号,故晋国成为后
梁北方最大的威胁。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祐七年(910年),朱温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成德军,派大军进攻赵地。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无法抵御后梁的进攻,向晋国求救。同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也遣使表示愿意归附晋国。李存勖把握时机,派大军救赵,与梁军大战于柏乡,大败后梁。柏乡之战后,义武军成德军都归附于晋国,使得国的势力逐渐强大。
 
 
    
     天祐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称帝,改元应天,国号“大燕”,史称“桀燕”。刘守光的自立行径使得天下不满,加上刘守光又统治残暴,不得民心。李存勖于是又以讨叛为名,大军进攻燕国。天祐十年(913年),晋国灭亡燕国,杀刘守光。
 
 
    天祐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梁末帝企图分魏博为两镇,魏博军乱,相继以州县归降晋国。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后,魏博诸州为晋国所有。自此,河朔三镇全部都归入晋国的统治之下,这使得梁晋形势逆转,晋国由弱势一方变为强势一方。
 
 
    
     天祐十八年(921年),赵国内乱,赵王王镕为其养子张文礼所杀,李存勖派大军讨伐,张文礼病死。天祐十九年(922年),晋军攻下赵国首府镇州城,杀张文礼之子张处瑾,自此赵地彻底为晋所有。
 

     本来唐朝的宦官在朱温当政时被诛杀干净,宦官干政已经成为历史,而且整个五代中的梁、晋、汉、周都没有宦官惹乱,唯独在后唐李存勖在位的这几年,宦官势力开始有所恢复。这些人和刘皇后勾结在一起,渐渐形成一个反动的政治集团,对朝政施加影响,虽然影响没有唐朝的那样恶劣,但至少对李存勖来说,这是他走向灭顶之灾的开始。
 
 
    
        河南令罗贯正直敢言,郭崇韬很欣赏他,支持他清除豪门积弊的工作,效果很不错。但罗贯却得罪了后宫集团、大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这些人非常痛恨罗贯,在李存勖面前抵毁诽谤。李存勖的母亲曹太后死后安葬坤陵,但通往坤陵的路桥因为各种原因坍塌,太监们便乘机陷害罗贯。
 
 
    果然李存勖大怒,把罗贯抓来,打的死去活来。郭崇韬非常心疼,上来劝阻,说“陛下和一个县令斗气,传出来对皇上名声不利。”李存勖哪里肯听,干脆把郭崇韬关在宫外,让宦官把罗贯活活打死,暴尸街头,以示炯戒。罗贯一死,天下呼冤,并开始对李存勖是否有能力中兴唐朝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不仅如此,李存勖还干了一件失尽军心的蠢事。李存勖宠信的戏子周匝曾经被梁军俘虏,周匝为了报答在梁期间受到“同行”陈俊和储德源的照顾,借自己的三分薄面请求李存勖封他们做刺史,以示报恩。李存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旁边的郭崇韬一听就急了,忙上前劝阻:“不可!河东将士们从皇上百战灭梁复兴我大唐,现在将士们还没有得到封赏,如果封了这几个戏子,会让将士们寒心,会生出乱子来的。”李存勖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也知道其中利害,但他拒绝郭崇韬的理由居然是“我已经答应周匝了,我不能失信于人。”任凭郭崇韬苦劝,李存勖依然封陈俊和储德源为刺史。
 
 
    消息一出,举军哗然,将士们都愤怒异常,准备找“李天下”讨个“说法”,被郭崇韬好言相劝方才无事。但李存勖在军中的威望已经降至冰点,虽然他还能耍耍皇帝的威风,但这主要是因为能威胁到李存勖地位的那个人暂时还没有站在前台上。这个人是谁?成德军节度使李嗣源!
 
 
    民心不可侮,军心同样不可侮,对于一个阶级社会的统治者来说,军心远比民心重要,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民心里出政权”的概率,何况古代也没有民主选举。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没有军队,政治一天也运转不起来。李存勖如果不是丧失军心,他也不会失败的如此迅速,李存勖不仅是个政治白痴,也变成了军事白痴,虽然不久后他还能耀武扬威一把,出兵消灭前蜀。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灭后梁之战后,后唐实力大增,军队士气高涨,后唐庄宗李存勖欲乘胜兴师兼并前蜀,因蜀境山川地势险固,未轻举。遂取先疲后击之策,佯与其约好。同光三年六月,前蜀主王衍果撤除边地守备,庄宗即乘机部署发兵。
 
 
                      
                    九月初十,命魏王李继岌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使,统领风翔(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同州(治今陕西大荔)、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华州(治今陕西华县)、邡州(治今陕西彬县)兵6万,自凤翔趋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兵攻取夔(治今四川奉节)、忠(治今四川忠县)、万(治今四川万县)诸州,以策应。
 
 
     
     十月十八日,大军至散关,排阵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率步骑1.3万人前出攻克威武城(今陕西凤县东北),获粮20万斛,继纵驱降兵万余人奔逃,以造蜀人恐慌之势;同时倍道尾随,直趋凤州(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郭崇韬亦率大军兼程跟进。
 
 
     
     十九日,前蜀守将王承捷迫于后唐军攻势,以凤、兴(治今陕西略阳)、文(治今甘肃文县)、扶(治今四川南坪东北)4州降。时蜀主仍领妃嫔臣僚,在数万兵的护卫下巡游作乐。二十日,巡游至利州(治今四川广元),闻后唐军破凤州,大惊,急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王宗昱为三招讨,率兵3万迎战。后唐军长驱直入,兵锋甚锐,蜀兴州刺史王承鉴、成州刺史王承朴相继弃城而逃。二十六日,李绍深等大败王宗勋等于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阳平关),击杀5000人,获粮15万斛。
 
 
 
     二十九日,蜀主闻王宗勋等溃败,留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率重兵守利州,自返成都,并截断桔柏渡(今四川广元西南嘉陵江、白龙江合流处)浮桥,以阻遏后唐军。三十日,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领属梓(治县,今四川三台)、绵(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剑(治普安,今四川剑阁)、龙(治江油,今四川平武东南)、普(治安岳,今属四川)5州降;
 
 
     接着,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以其领地降;惟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欲出秦州掩击后唐军。及抵茂州(治今四川茂县),随行兵马仅剩2000,且士卒饥疲,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亦以秦(治上邦,今甘肃天水)、陇(治湃源,今陕西陇县)二州降。高季兴乘势率水军溯江入蜀,攻施州(治今湖北恩施)。
 
 
 
     蜀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高季兴遣勇士乘舟斫铁锁,适值大风,舟挂铁锁,进退不得,遭前蜀兵以矢石齐攻,战败,高季兴乘轻舟逃走。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于后唐。十一月,后唐军昼夜兼行,径趋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李继岌率大军向剑、绵、汉州(治今四川广汉)推进。十五日,蜀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治今四川遂宁)、合(治今四川合川)、渝(治今四川重庆)、泸(治今四川泸州)、昌(治今四川大足)五州降。
 
 
     李绍琛抵绵州时,民房已被毁,绵江浮桥亦被拆断。为速取前蜀,李绍琛乘蜀兵溃败破胆之机,率乘马浮江而渡,入鹿头关(今四川德阳东北鹿头山上),攻克汉州,直逼成都。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翌日,蜀主出降,前蜀亡。
 

    后唐庄宗李存勖之死
    同光四年(926年),魏博镇驻守瓦桥关的军队期满返乡,到达贝州时却突然接到敕令,不许他们返回。于是流言四起,兵士皇甫晖趁机发动兵变,推赵在礼为首,攻入邺都。李存勖闻讯,急命元行钦率兵讨伐,结果战败而退。

 

      这时后唐的宿将或被李存勖杀害,或老病而死,不得已李存勖只好令自己并不信任的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往讨伐。李嗣源本无异志,但是此时军心已乱,难于驾御,当其行至邺都城下时,当晚就发生了兵变。乱兵劫持李嗣源入城,与邺都的魏博军联合,共同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设法逃出,向李存勖上表,表明心迹,然其表章却被元行钦扣下,不能上达李存勖。
 
 
    
        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趁机劝其起兵,先入汴梁,再下洛阳,利用李存勖人心丧尽之机,夺取帝位。当李嗣源决计南下之际,河北藩镇纷纷拥戴,因此得以顺利渡过黄河,并且迅速进入汴梁。李存勖闻变,急率军向汴梁进军,途中得知李嗣源已入汴梁,仓皇退回洛阳,行至半途,兵士已逃亡过半。
 
 
 
     他再三好言抚慰士卒,并许愿给与厚赏,兵士们回答说:“陛下赏赐太晚了,大家也不会感谢圣恩!”回到洛阳后,伶人郭从谦率亲军从马直叛乱,李存勖与其激战,中流矢而死,左右逃散,只有五坊伶人善友聚乐器于其尸之上,焚而烧之。李嗣源入洛阳后,获得李存勖骨灰,葬于新安,名曰雍陵。随后李嗣源即皇帝位,史称唐明宗。
 
 
     李嗣源,也是沙陀人,无姓氏,小名邈佶烈。其父曾任雁门都将,因此他年轻时从军,在李克用帐下当兵。由于他厚重寡言,办事谨慎,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取名嗣源。李嗣源跟随李克用东征西讨,建立了许多功劳,逐渐升任天平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副都总管。
 
 
 
     李存勖攻汴梁时,李嗣源率前锋军队率先进入汴梁,李存勖后至,见到李嗣源后,抓住其衣襟,以头撞之,说:“所得天下我与你共同分享之。”因此功拜中书令,赐以铁券,后又兼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移镇成德。
 
 
 
     由于李嗣源功高望重,宦官伶人经常中伤,引起了李存勖的猜忌,李存勖巡幸邺都时,李嗣源请求朝见,没有被允许;太后患病,又请求入洛探问,依然拒绝。当魏博军叛乱时,群臣皆请求派李嗣源平叛,李存勖仍然不同意,后来元行钦兵败,群臣再三恳请,这才让李嗣源统军前往。可见李嗣源在李存勖统治时期的日子也不好过。
 
 
 
    唐明宗即位时,已经年届六旬,虽然不识文字,但却饱经风霜,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在位期间采取了一些有益措施,在他统治时期一度出现了新局面。
 
 
 
     首先,他革除了同光时期弊政,斩杀了民愤极大的孔谦,废除了苛敛之法;对于盗掘唐朝诸帝陵墓的温韬,李存勖本要严惩,因为他贿赂皇后、内官,得以逃脱惩罚,唐明宗即位后遂将其诛杀;罢去了诸道监军使,驱逐宦官、伶人;下诏禁止各地进献鹰犬珍玩,大量遣散宫女,撤消诸司有名无实者;分遣诸军就食近畿州县,以减少军需运送之劳;惩治贪官污吏,或贬或杀,使贪官有所惧,对改变吏风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唐明宗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加上其统治期间基本没有大的战争,使得同光时期残破的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流离失所的状况得了较大的改善。
 
 
 
     唐明宗直到晚年仍不立太子,大臣们请求立太子,他就以为迫使自己让位下台而声泪俱下,使得大家再也不敢提起此事。而其嫡子秦王李从荣却是轻狂昏庸,信任谄佞之人,排挤老臣旧将,收揽一些无耻的文人,经常附庸风雅,吟诗弄文。唐明宗病重,他也不入宫探望。当唐明宗病危时,数日不见臣下,他误以为其父已经病死,自感素无人望,担心难以继位,遂采取主动,引兵入宫。枢密使朱弘昭、冯赟闻变,以讨逆为名,派兵攻杀了李从荣。此时唐明宗正在弥留之际,得知这一消息,悲痛过度,很快死去。
 

 
     唐明宗死后,众臣立其第五子李从厚为帝,史称唐闵帝。唐闵帝身形肥大,做事优柔寡断,宠信朱弘昭、冯赟二人,由其专断朝政,排斥异己。唐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勇猛善战,时任凤翔节度使,被朱、冯二人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李从珂之子李重吉掌典禁军,任控鹤指挥使,唐闵帝即位后,遂罢去其军职,外任亳州团练使。又调李从珂任北京留守,以洋王李从璋代他任凤翔节度使。
 
 
 
     当年枢密使安重诲被贬为河中帅,就是以李从璋代他为帅的,随后安重诲就被诛杀。因此李从珂非常疑虑,不愿受代,聚将商议,决定举兵反抗。得知李从珂起兵的消息,唐闵帝遂以王思同为帅,率禁军及六镇大军讨伐凤翔,并包围了凤翔城。李从珂登城哭诉,言其无罪,被奸人所害。
 
 
 
     禁军将领杨思权为了升官发财,遂煽动禁军兵变,率诸军投降了李从珂。李从珂尽出凤翔所有用来赏军,并许诺攻下洛阳后,再给予重赏。潞王大军很快攻下长安、华州、陕州,侍卫亲军纷纷归顺潞王。唐闵帝无奈,只好仓皇向魏州逃去,途经卫州,遇到姐丈石敬瑭,石敬瑭尽杀唐闵帝亲随,置唐闵帝于不顾,被潞王追获而缢杀。唐闵帝即位不过数月,便被推翻,随后潞王即皇帝位,史称唐末帝。
 

     后唐末帝亡国
     唐末帝,本姓王,镇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家世微贱。其母魏氏,年轻守寡,李嗣源为骑将时,途经平山,将魏氏掳掠而去,魏氏有子名阿三,年已十几岁,被李嗣源收为养子,取名李从珂。后唐皇室从李存勖始,至李嗣源,再到(王)李从珂,国号未变,但却已经换了三姓。李从珂形貌雄伟,谨信寡言,但却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为唐明宗所爱。唐明宗即位后,历任河中、凤翔节度使,封潞王。
 
 
 
     唐末帝是依靠兵变而获得帝位的,因此在其统治期间,兵骄将悍,百姓罹祸,生活悲惨。这种节帅通过兵变而夺取帝位的事例,对一些野心家来说等于是一个鼓励,使得后唐的统治更加不稳。在这一时期最大的野心家就是唐明宗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对此唐末帝也有所觉察,于是下诏调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石敬瑭不从,遂勾结契丹举兵反叛。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后唐大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困城中。
 
 
 
     但是后唐君臣对契丹的来援却毫无戒备,没有及早截断雁门诸通道,致使契丹主耶律德光所率的军队顺利度过险要,进抵太原,大败后唐军队,将后唐五万大军包围于晋安寨。唐末帝派大将范延光、赵德钧分道进援,赵德钧心怀异志,向后唐朝廷讨价还价,要求任命其子赵延寿为镇定节度使,并要求将范延光部划归他统属。他还派人厚贿契丹主,要求立自己为帝。面对这样的将帅,末帝无奈,在群臣的劝说下,决定率军亲征,但又畏敌如虎,精神颓废,形神惨沮,不敢前进。
 
 
 
     在这一时期内,不少后唐将领纷纷归降石敬瑭,如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被围于晋安寨的后唐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已乱,副使杨光远、大将安审琦劝主帅张敬达投降,遭到拒绝,索性将他杀害,举全军投降了石敬瑭。末帝闻讯,急忙逃回洛阳,在石敬瑭军逼近洛阳时,自焚而死。至此后唐彻底灭亡,历时十三年,有四帝三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知祥传
占据中原的五个小朝廷(二)(109)
后蜀高祖皇帝孟知祥简介资料 孟知祥生平主要事迹有哪些
五代十国 唐国(后唐) 武夫当国 都是马上皇帝 共历四帝 建都洛阳 仅14年
李从厚
??魅力应县(名人篇)▏在位时间最短的应县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