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87版红楼梦看传统礼仪(上)
87版红楼梦可谓传统礼仪,大家风范,端庄优雅的直观教材。

看老版林妹妹这个坐在凳子上的姿势,那么柔软,那么娇美,身段如流水般缠绵婉转,一个字,绝!这是要功底的,是要古典文化底蕴的,3年严格的琴棋书画诗书礼仪的培训,文化民俗大师手把手的教引指导,在这样的浓郁的古典文化、传统风俗的熏染下,才能于不经意间把一个简单的姿势做得这样好,这样令人叫绝! 类似的令人叫绝的动作姿势数不胜数,足以说明经典所在~

注:中间掩面做害羞状的就是林妹妹~

林妹妹姿势之美不输给这张仕女画~

什么是美女,中国古典美女:

回眸一笑百媚生,身如巧燕娇生嫣。清风轻摇拂玉袖,湘裙斜曳显金莲。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姿。春笋纤纤娇媚态。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

此文配此人正好~

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嫱,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国色清清,兰味馨馨。一髻弯,真是锦江滑腻蛾眉秀,赛过文君与薛涛。

佼佼乌丝,玉带珠花。

兰性喜如春,娇面红霞衬,朱唇绛脂匀。

巧眉杏眼,袅娜如花轻体,窈窕嫣姌美仙家!

古人不仅重视女性的容貌外,也特别注重内在美即所谓妇容妇徳的统一,秀外惠中,芳容才德,才貌端妍。

莺儿的笑也很端庄,体现女子的才德。

有人说现在欣赏老版的人审美落伍了,可我不这样认为,现在大家理智地说,看到上面这几张图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想绝对不会是性感、惹火之类的词,一个中国人,骨子里欣赏的还是这样符合古典美的美人,她不会勾起邪念,只会让你赞叹,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钟灵毓秀,竟生出这等俊俏模样的美人坯子。

关于笑,关于笑的最基本规范是笑不露齿,对,一颗都不要露,可现在的古装剧统一实行现代国际商务礼仪,任何时候笑都是华丽丽的6颗小白牙,话说某版第一集,大家欢迎林妹妹,那一屋子的莺莺燕燕,一齐露出6颗牙。。。去做迎宾绝对够格~

看看老版的笑吧:

笑不露齿,嘴角微翘,已经堆砌了美美的笑意,笑,不光是肌肉运动,眼睛也要会笑,看宝姐姐眼里的笑~

这样的笑挺好看,标准、职业化,可古时候大家闺秀的笑不是这样的。某版的民俗顾问估计太年轻,把现代化的礼仪规范用到古代了。

关于露足的问题,在古时候,女子,尤其是未婚的闺秀,是轻易不能在外人面前,更不能在陌生男子面前露足,穿鞋的时候不能露,光着脚被看到了,那更是很耻辱的事,我就听老人家说过,在解放后50年代的时候,女孩子在河边洗脚被男子看到了,最后事情闹得很大,可见这个问题不是小事,老版红楼很重视这一点,女孩子裙子都特别长。

这一张,看看三春裙子的长度,保证不会露脚,更不会露出光腿(在某版,你懂的~)

这张,林妹妹下台阶,伸出腿,脚还是不会露出来。这是文化。

清虚观打醮,左手抱右手,吉拜。

关于作揖,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PS:“男子右手成掌,左手握拳”或“女子左手成掌,右手成拳”,一般用于吊丧。)

中国古代讲究以左为尊(中国说左右是用“左右”这个词),直至今天,中国官方依然是继承这一传统的。比如领导人的排序,二号领导人一定在一号领导人的左侧。国际通行的惯例则是以右为尊(比如英语说左右是“right left right”),所以在接见外宾时,外宾都是坐在右侧的。

祭祖时,左手抱右手,吉拜。

忠顺府来要人,宝玉对长史官作揖,左手抱右手,吉拜。

关于上厕所的避讳古人对这事向来忌讳直说,说出恭都觉得不好意思,这个出恭是有来历的,据说在古代科举考试时,考生要出去上厕所,就要领一块“出恭”的牌子,再进考场就要领一张“入敬”的牌子,防止考生擅离。中国毕竟是文明古国,厕所的地位虽然低之又低,但如厕的说法却是不少,如便旋、行清、更衣、出恭等,饱含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在说的去一下洗手间,补一下妆是一个道理。

老版里面就是很注意这点的,从来没有把这个事说得太直白,特别是对一个姑娘家,更是要含蓄婉转,体现修养。

这张,袭人说“出去走走就来”其实就是说去上厕所。

这张,麝月也是这个意思。据说某版说过“尿急”。。。

关于尊卑有序这个在87版太明显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卑长幼有序那是必须的,是天经地义的,但某版就很有呡主思维,君不君臣不臣,主子没主子样,下人没下人像,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仅列一二。

这张,小丫头看到周瑞家的就得停住脚步,低头致意。

这张,丫头们毕恭毕敬垂手而立,恭候主子。其实这一张前3秒,这一群小丫头还是伏在栏杆上看风景的,不过看到主子来了,就得恭恭敬敬,这才是大户人家的规矩。

这张,平儿接待刘姥姥,因为对方是客,所以为了表示敬意,不能坐满了,看得出平儿是半坐的,还用脚在支撑身体,而刘姥姥自知身份低微,所以坐的更浅,只坐了一小半,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体现的是中华礼仪,体现的是人的修养,某版就不说了,据说主子下人一起在地上打滚。。。

端午节熏蓬蒿

这张很有感觉,端午节熏蓬蒿是端午的节俗之一,古人认为端午是毒气开始弥散的日子,此时五毒(蝎子、蜈蚣之类)俱出,因此端午风俗各地都有驱邪避毒的做法,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蓬蒿、艾叶等,还要满屋子熏,每逢端午节到来之时,家家户户会收集一束束艾叶、蓬蒿一类的枝条点燃以后从房前屋后去熏上一遍。这种艾叶熏烟之时并未像点燃柴火产生的烟味那样呛人,而是有着一股清香味,给人以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而蚊蝇一类飞虫闻之艾烟即逃之夭夭。我小时候在老家就是这样的场景,现在却很少见到了,传统都丢了。。。

关于切脉诊病

还是那个道理,深闺大院的姑娘小姐,夫人太太,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特别是不能再陌生男子面前。

87版这点做的很好,请看:

给晴雯切脉时,不光帐子关紧只露出手,而且还要用手帕盖上,因为这是国公府里,即使是个丫头,也不是一个大夫想看就能看的,这个大夫也有意思,切脉也是正经危坐,眼不斜视,看来是个有经验的~

这是给尤二姐看病,也是关着帐子的,只是大夫要求“请将金面略微露一露,以观其色,方可断方开药”,贾琏犹豫了好一会才同意。大户人家的夫人“金面”可不是随便看的~

某版夫人小姐就大方多了,细嫩白净的手叫大夫摸啊摸的不算,还要露出雪白的臂膀诱惑你。。。

关于孝服的问题,在中国,生老病死都是大事,丧事尤其大。

在我国有“五服”的说法,这是最先起源于周朝的说法。周王把天下分封,王城周围500里内叫甸服,再往外500里叫侯服,再往外500里叫绥服,依次还有要服、荒服,共“五服”,是个区域概念,不同的服交纳不同的税负,享受不同的待遇,比如里王城最近的甸服,人们交税要用上好的粮食,离王城稍远的侯服,人们交税就交粗糙一点的粮食,在享受王城的好处比如赏赐、保护等方面,离王城越近,好处越多,最远的荒服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了。

到了唐宋明清,“五服”就延伸到家庭伦常中来了,是指家中若是有人去世,就把这个人的亲属按和此人的亲疏关系分为“五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在不同的服里面服丧长短不一样。其中斩衰一般是指逝者的子女,服丧时间最长,一般是3年,在这3年里,不能穿好的,不能吃好的,总之要哀痛逝者。在齐衰这个服里面的人服丧时间就短一点,大概一年,大功的人更短,半年,依次类推。

在87版里面,我认为关于五服是不会出问题的,因为顾问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固然,我看了下秦可卿那段,老版剧组人员认真细致的精神打动了我,那个送葬的场面宏大,细节也足够细致,现只举一例。

“五服”里面最重的服斩衰,未嫁女为母要服斩衰三年,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丧服要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秦可卿死后,她的丫头宝珠因为知道“扒灰”的事,怕贾珍加害于她,就认死去的秦可卿为母,甘做义女,担任摔丧驾临之事。

我们看她的丧服,的确是粗麻布,没有缉边,有线头露出来,的确是用麻布挽成丧髻,可见老版的认真细致。

宝珠,一个比较次要的角色,演员能如此用心,赞~!

女儿孝,一身俏,这一个出场不过三五回的宝珠竟也是一美人胚子!可见当年红楼之功力。看那尤二姐那一身孝装,是个男人都心动啊!!

书画

林妹妹的诗文采之精美自不必说,看看这一手好字,出自陈晓旭本人之手。拍了三年戏,她练了三年字,最后到了书法镜头不用替身的程度。老版的认真细致的态度无处不在,这就是一个体现。

看了某版的护官符,哥笑了,哥的字虽说很烂,但看到那张护官符,终于有比哥的字更烂的了。。。字烂就不说了,那护官符上还有什么“王夫人”,“周瑞家的”这样的写法。。。

看看老版林妹妹的:

这张元妃的就更不必说了,放到现在肯定是墨宝,被人裱起来挂到墙上的艺术品,要知道,元春是凤藻宫尚书,是贤德妃!有端庄的仪容,有出众的文采,有雍容的气质,才能称得上“贤德”!某版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我的口味比较传统,我不重口味。。。

这张的四美作画,也没有用替身,桌上的画是演员们亲手画的。

关于“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中国传统,好坏这里不提,但是一个姑娘家的,成了夫家的人,那夫家就要负责了,看看这里,因为袭人升级成姨娘了,所以她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时,凤姐忙找来精致华丽的衣服叫袭人穿上,因为袭人现在是贾家的人,行动体现的是贾家的形象,可不能穿的寒碜了。

放到现在来说这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意识。凤姐是个精明人啊,到现在肯定是个合格的董事长!

看这里,凤姐叫袭人不能用别人(自己家)的铺盖,这句话估计有的小孩子已经不懂了,可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你拍古代的故事,就得这样,某版的不只是不知还是忘了,总之是没有这些话~但少了这些,韵味就减了不少。。。

水田衣和妙常髻

关于妙玉的衣服,很多人不知道妙玉(老版)为什么穿那样的衣服,其实这也体现了老版的忠于原著,认真细致。

第一〇九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只见妙玉头戴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这是全书仅有的一段对妙玉衣着的描写。

我们的老版有那么多泰斗级的红学家,自然不会放过,于是,找到了服饰专家邓云乡(老版服装顾问,也是很有名的学者),自然,还有出版过中国服饰史的沈从文,他们一合计,绝对不会有错!

对,妙玉穿的就是水田衣,挽的也的确是妙常髻!

什么叫一丝不苟,这就是!

水田衣

流行于明清的一种时装,就是故意把各种布料包括名贵的锦缎剪碎,成一块一块,再拼接成一件衣裳,明朝末期,奢靡颓废之风盛行,许多富贵人家女眷为了做一件中意别致的水田衣常不惜裁破一匹完整的锦缎,只为了一小块衣料而已。

这种时装在唐朝就有,王维诗中就有 “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的句子。

所以,老版这样的衣服是绝对标准的,那么多红学家是有真本事的~!

至于某版,我不知道姑娘们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原谅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某版里哪个是妙玉,某版里面没有水田衣,某版说尊重原著。。。吐。。。

再看芳官的。

衣服是“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何为'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这可需要做个分析题了,”玉色“,即素白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直接描写白色衣饰的先例并不多,算来只有凤姐的”素白'银器,及宝玉祭金钏时穿的素净衣裳等,余者多用玉色二字来代替,如宝姐姐扑的蝴蝶,即是正宗的玉色。好,三色定了第一种,第二种-----红;第三种---------青;质料--------酡绒;纹理-------水田,即方格纹;样式------小夹袄。

关于避嫌

古时候妇女,尤其是未婚的女孩,是不能随便叫陌生男子看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就更是这样的了。因为大户小姐经常不出门,见的男子少,而且小姐一般养尊处优,长的白嫩好看,这样,小姐看到一个除了自己父亲外的一个年轻男子,很容易生出情意,而男子看到了如此美貌的小姐,肯定会倾心。。。然后。。。就是一出西厢记一样的富家小姐和贫穷小子的故事了,这样的事在古时候很常见,所以呢,古时候小姐避讳见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也是出于现实考虑的,不光是传统文化的原因。

看这张,袭人的表妹们在袭人家玩,恰好宝玉来了,袭人家小,没地方藏,只好往角落里钻,这才对嘛,未婚的闺女就得这样。即便这样藏了,我们的二爷还是看上了那个红衣裳的mm了,要不是袭人说她已定亲,也得进怡红院,所以,古时候女子避男子的嫌是有道理的。

再来说丫环的发型

礼书记述说古代女子十五岁时有了婆家,行及笄礼(俗称上头),挽发髻。而未上头的女孩子,一般是梳丫头,丫环,(后来丫头丫环成了小侍女的代称,丫头丫环也成了丫头们的专属发型)。

那么什么是丫头,丫环呢,其实,这个环是个通假字,通“鬟”,百度百科的解释:鬟,妇女的梳成环形的发卷。这个鬟,在《历代帝王图》里有,看这张,就是最左边那个女孩的头发形状,就是在头两边的圆圈状发型。

雪雁是个丫头,她的头发自然是标准的丫环(鬟),两边各一个圈圈~在古代的发型头饰上,老版的精细大家都能感受到,每个人,不同的身份,都是不能乱来的。

某版的铜钱。。。不知是不了解古代妇女的发式头饰还是咋的。。

这张最明显,可爱的丫鬟,像个耳罩了,哈哈哈。

再说说荷包

在第7集里面,宝玉在园子里被他父亲带着吟诗作对,表现很好,他的小厮们就上来要赏,我开始不明白,小厮们为啥要宝玉身上的荷包呢?干吗不要钱?

原来这荷包可是个好东西,man人入关前,习惯骑马,他们身上就有布袋子,可以装干粮,水壶,烟 qiang等东西,等入了关,他们还是保留了这个身上佩戴口袋的传统,只是这口袋越做越小,越做越精致,用途也越来越多,可以装香料。

比如宝玉去祭拜金钏就是用的荷包里的“两星速沉”(速沉是一种香料)

还可以装香津润津丹,宝玉tiao戏金钏就是从荷包里拿出丸塞进金钏口中

还可以装槟榔,贾蓉qing薄尤二姐,被尤二姐吐了一身的槟榔渣子,这槟榔就是装在荷包里的,等等,荷包用处很多。

而且,宝玉身上的荷包那就更了不得了,那都是他的丫头们做的,有时还有小jie(比如林妹妹做的),这些丫头小jie们手艺可是了不得的,针线女红是一流的,做出来的荷包可是市面上买不到的!精致的荷包,可以作为艺术品了,所以小厮们都要qiang了~!

醒酒石

所谓醒酒石,即喝醉酒后,衔在嘴里可以醒酒解渴的石头。据《清一统志》介绍,醒酒石就是云南大理所产的点苍石,也就是大理石。大理石有白、杂二种,白色大理石又叫寒水石、方解石,呈块状结晶,白色或黄白色,略略透明,质地坚硬,性寒。寒水石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主治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等功效,故而也能够醒酒。

第24集,湘云醉卧之后,一个丫头(好像是彩云)给她端来一杯酸汤醒酒,之后递给她“醒酒石”!

我震惊了~原著一句极其不显眼的话,老版也要表现出来,话说不拍这些大家绝对也不会发觉嘛!只能叹服老版的认真细致!

老仆人的体面

贾府里服侍过长辈的老仆人是有脸面的,比如林之孝家的,比如贾琏的奶母赵嫲嫲,比如宝玉的乳母李奶奶,主子见了也要礼让三分,这是大户人家应有的规矩,就好比皇上身边的老臣,即使是太子见了也要尊敬礼貌,这不仅是中华礼仪尊老爱幼的体现,更是一个家族知恩图报,体恤功臣的表现,还有,你对待老仆人好,给他们体面,才能激发年轻仆人的干劲,他们就会好好干,争取到老了也能有体面,因此,主子给老仆人脸面是一箭多雕的好事。

当然了,老仆人也不能倚老卖老,要知分寸,见好就收,能从主子那里得点好处就够了,别蹬鼻子上脸忘了自己是个奴才。

老版的主子和老仆之间就变现和拿捏得极准,看这张,贾琏和凤姐吃酒前先请贾琏的乳母赵嫲嫲,这是惜老怜贫,尊敬和礼貌,而赵嫲嫲也很有分寸的还礼。这才对嘛~,这才是国公府里主仆的关系嘛!

某版就乱了,一个宝玉的乳母在怡红院不得了,训林妹妹,训袭人。。。这还有规矩吗。。。

贾府里服侍过长辈的老仆人是有脸面的,比如林之孝家的,比如贾琏的奶母赵嫲嫲,比如宝玉的乳母李奶奶,主子见了也要礼让三分,这是大户人家应有的规矩,就好比皇上身边的老臣,即使是太子见了也要尊敬礼貌,这不仅是中华礼仪尊老爱幼的体现,更是一个家族知恩图报,体恤功臣的表现,还有,你对待老仆人好,给他们体面,才能激发年轻仆人的干劲,他们就会好好干,争取到老了也能有体面,因此,主子给老仆人脸面是一箭多雕的好事。

当然了,老仆人也不能倚老卖老,要知分寸,见好就收,能从主子那里得点好处就够了,别蹬鼻子上脸忘了自己是个奴才。

老版的主子和老仆之间就变现和拿捏得极准,看这张,贾琏和凤姐吃酒前先请贾琏的乳母赵嫲嫲,这是惜老怜贫,尊敬和礼貌,而赵嫲嫲也很有分寸的还礼。这才对嘛~,这才是国公府里主仆的关系嘛!

某版就乱了,一个宝玉的乳母在怡红院不得了,训林妹妹,训袭人。。。这还有规矩吗。。。

这林之孝家的是管家老婆,在王夫人面前都可以坐下来和主子说话,可见是比较有脸面的,所以宝玉才这么礼貌。规矩啊规矩,礼仪啊礼仪,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称呼名字

说个民俗吧,这里,晴雯要撵坠儿,说是宝玉的意思,并提到了“宝玉”的名字,坠儿的干娘说下人不能直接叫主子的名字,说晴雯是拿主子的威风压人,然后,麝月帮晴雯说话,这里麝月说我们丫头直呼宝玉的名字是老太太的意思,为的是“好养活”。之前看这里,特别是这句话,不懂,估计现在还是有些人不太明白。

解释之,我国历来有给小孩起小名的习惯,比如“狗剩”、“二蛋”,然后,这个名字就让大家都来叫,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名字不像人名,就上不了阎王的记名簿,到时就死不了,二是大家都来叫这个名字,显得这个名字普通无常,这样这个孩子就不容易死。这里老太太吩咐大家都直呼宝玉的名字,取的就是第二个意思。

还有这里也有称呼的问题,林之孝家的说宝玉不该直呼袭人晴雯的名字,因为这两人是老太太屋里的人,为了体现对老太太的尊重,宝玉应该称呼“姐姐”,即使是老太太屋里的一只狗一只猫,也不能直呼其名。

这和大家称呼宝玉只叫名字就可以了不同,那是为了“好养活”,这里是体现对老太太的尊重,不矛盾。

主子和下人之间说话,下人是不能直呼主子“你”的,但主子是可以直呼下人“你”的,看这里,平儿直呼凤姐“你”,结果挨训了。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还说着给我听,气我。”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是谁,谁是他?” 晴雯听了,赶着笑打,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得真。”

这里,晴雯为何要赶着笑打平儿,实是人称代词“他”在作怪。

就是十分精明的晴雯,也本应该称“宝二爷”或“宝玉”,但却不经意随口冒出个“他”。万不可小看了这个“他”,表面上是晴雯的随意,这个“他”是指称某个不在场的人物,属第三人称代词,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我们中国人生活中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在对话时称呼自己或他人的“爱人”或“恋人”,往往不道出名字,以“我的‘她’”“你的那个‘他’”等来代替,尤其是在年轻的群体中。这里,晴雯先前说的“他”,还没有此意,经平儿的追问后,其“情”顿生,因此才出现了两个女孩儿“赶”着、“笑”着、“打”着的嬉闹场面。这一“打”一“闹”,一个“情笃初开、娇羞欲滴”的纯情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漱口

这张要说的是端痰盂的晴雯,宝玉漱口时轻轻的把头转向了一边,没有看。这还是规矩,主子漱口多少是不大雅观,下人目光回避一下也是应该,这就是细节之处的滴水不漏了。

某版的黛玉吐水,薛姨妈喷饭。。。

开面

亦称开脸、绞面、绞脸、择脸、升眉等。现在南方街上还有这样的店,像理发店一样,叫“挽面”。婚姻礼仪。是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原著里贾琏说过香菱:“可惜叫那薛大傻子买了去,开了脸,做了房里人。”(大概这样说的)

看老版,为了表现一个已婚女子的眉毛,据说凤姐的眉毛是全剃了(因为邓婕眉毛过粗),再画上的,这样才能体现是原著里“两弯柳叶吊梢眉”,一个演员为了角色能做如此牺牲,老版的剧组如此苛刻认真,叹服~

而这张的尤二姐,眉毛就浓密得多,鬓角汗毛也有,这是没有开过脸的的样子,这才对嘛。其实老版的红楼是很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教材,可惜我对民俗文化懂的不多,要不然,请一个大师来讲讲个7天7夜也说不完~

而且,老版表现的民俗礼仪文化等等都是经过各个领域的泰斗级的大师过问的,是正确的,大家可放心,但某版大家只可抱着玩笑的态度就可以了,不能较真的,不知道某版的民俗顾问干什么去了,或者是故意为了迎合现代人口味,而把人物打扮得性感妖娆,把礼仪规范都按现代规范来搞,的确,这样大家看起来不太费劲,易懂,但你误导了大众,糟蹋了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梦言(其二十八) 晴雯之死
[优秀习作]​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
赏析《红楼梦》中人物关系——主仆关系
为什么贾府的下人,最怕的不是挨板子和扣工钱,而是被赶出贾府呢
小小的怡红院,藏了一部甄嬛传,宝玉不认识林红玉就是明证
《红楼梦》中大丫鬟为什么严防死守不让小丫头接近宝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