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漫聊徽州楹联

傍晚和一位朋友聊起阳春三月旅行,皖南金色油菜花掩映下的徽派建筑总是无法绕开。话音刚落,就迫不及待打开几年来积累的有关徽州的图片记录,选取一幅徽州民居的堂屋正庭作为本文的引子。

安徽省黟(yī )县西递村旷古斋

孝弟传家根本

诗书经世文章

(“孝悌”写为“孝弟”,扩展至兄弟和睦之情;章字下面的早字出头,表达出唯有读书方能早日出人头地)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徽派建筑的风格大概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这里不做详述,如朋友们有兴趣,可另开新篇。这里主要想聊聊徽派建筑的楹联文化。

安徽黟县宏村南湖书院志道堂

漫研竹露裁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

立修齐志存忠孝心

迎门饮湖绿一线涟漪文境活

倚窗眺山峦万松深处讲堂开

徽州文化见证了徽商形成、发展到逐步衰落的全过程。明清徽商凭借“锐意进取、勤勉刻苦、诚信不欺、义以天下、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和“货真”“价实”“量足”“守信”的经营方略,活跃于四方,创下“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佳话。而徽州的楹联文化,凭借楹联的文化凭证作用,则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徽州历史的发展和徽商的传承与风貌,以特殊的形式承载着徽州的文化和历史。

安徽黟县宏村南湖书院文昌阁

先圣格言为至宝

祖宗遗训抵万金

修身践言深究圣指

案经考典率由旧章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坐权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西递、宏村、呈坎这几个著名景点,是徽派建筑的精品代表,其起建筑附设(亦或本就一体)楹联也是繁多,多以儒家文化的修身(读书、诚信等)、齐家、为官、经商为主要类别。徽州楹联众多,无法一一展现,这里选取“瑞玉庭”作为重点介绍,也许“瑞玉庭”并不是徽州楹联的典型代表,至少朋友可以从这里对徽州楹联有个简单的印象。

安徽黟县宏村南湖书院会文阁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奇异处

敏学问者终身无所满足时

文以知希为贵

学能时习有专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位于西递村横路街口的“瑞玉庭”,是一座极有代表性的徽州住宅,由商人胡时虎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瑞玉庭古宅为前后背向三间二楼建筑。正厅前有小庭院,置有石几、石凳、石鱼盆及假山、花木盆景等,小巧玲珑,雅致得趣,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庭院有一门洞,洞额为“履道含和”四字。进入前厅正堂,只见雀替上描金透雕有“丹凤朝阳”、“凤打牡丹”、“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四季图,藻井彩绘艳丽,两厢隔扇镂空嵌有书画小品及家训格言等,堂前有古联(见下)。在前厅太师壁两边堂顶部,其楼枋与梁托雕成倒挂历元宝形状。而从上下穿堂整体看,又像个“商”字图案。从两边穿堂现入的人们,便都成了商字的组成部分“口”字,西递众多古民居中都有类似装饰,表明房屋的主人是徽商或是官商,其用意是商人欲借此方式抬高自己的地位。

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瑞玉庭

下面就“瑞玉庭”的楹联由内而外为您一一呈现。

守身如执玉

积德胜遗金

保持自己的节操要像手里拿着宝玉那样小心谨慎,积德行善胜过给子孙留下大笔钱财。这种修身齐家的楹联,在徽州几乎每家都可见到。

※※※※※※※※※※※※※※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这是一幅健康养生联。上联是说长寿原本出于仁人,爱好欢乐多出于智者。上联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下联讲勤俭能补拙养廉的道理。“勤能补拙”,意谓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所谓廉就是不苟取、不贪财货,立身清白有节操。养廉就是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而要养廉则要“以俭素为美。”

※※※※※※※※※※※※※※

事业从五伦做起

文章本六经得来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可惜的是,《乐经》已失传,故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幅对联大家很熟悉,大意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此联和《燃藜图》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燃藜图》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表现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当烛尽灯灭之后,仍不肯就寝,就是暗室中背诵经书。忽有一位黄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门进来,接着将手中青藜杖顶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烧起来,发出光芒,照亮了暗室。刘向见状,对老人肃然起敬,因施礼相迎,并询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答道:'我乃太乙之精,闻知卯金氏之子好学,特来视察。现赠你《洪范五行》之文。

吾非能“世事洞明”,也无法做到“人情练达”,此联真意请各位自行理解吧。

亏的繁体书写(摘自互联网)

快乐每从辛苦得

便宜多自吃亏来

这副楹联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的人生体味,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而多吃一些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收获。严格来讲,这是一幅“错”字楹联。“辛”字多了一横,而那“亏”(繁体)字又多了一点,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而且吃亏要吃在“点”子上,房屋主人的人生哲学,通过这副对联中的错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ps:也是太巧合,就在本文即将结束之际,“十点读书 ”传来清代学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中的几句话,“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其中前两句正是会文阁的一副楹联,在此与君共勉。

照片记录于2015年9月安徽黟县,谢谢观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广迎 ‖ “五伦”与“六经”
黟县楹联二
徽州楹联(明礼诚信篇)
黟县“楹联文化街”精彩亮相
梦里徽州(六)——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7)
古黟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