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老子、庄子的道
奉元书院2017-06-23

编 按

本文是林世奇老师针对同学提问“孔子、老子、庄子之道,有何不同?”的心得,所给予的回应。文章清新可喜,把长篇理论简单梳理,方便对孔子、老子和庄子的疏通理解,并与所有奉元的读者分享。

文林世奇

孔子:道德的实践家

孔子的道,用“忠恕”来诠释,我想还算是可以的;但要留意《中庸》里说:“忠恕违道不远”──它只是不远,并不即是道。所以这个诠释是方便的,但不算是究竟的。另外,下面的诠释只有针对“恕”,完全略过了“忠”。这样讲,少掉了一半,就不能算完整。最后,诠释的时候,语言的表现要避免太浮泛,倒不是说不能用白话来写,但语言本身的力量要足。比如说,如果要谈“忠恕”,是不是可以考虑用“成己成物”这样的概念和语言去诠释?这样会比较扼要,也比较精准。

孔子言“性与天道”,不在抽象概念的探讨;《论语·公冶长》里就有一句,是子贡说的:“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所以,孔子所说的“道”,是在平常日用之间,讲“生命力的发用和践履”,讲“物我之间的感通和滋润”,讲“生命的安顿和成全”。我就这几个部分,先简单讲一下。

孔子所说的“道”,是从“法天”而来的自觉,意识到“生命应该是怎么回事”。《论语·泰伯》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他提醒我们,得像尧一样,学那个最高的天。那“学天的什么呢?”首先是学“充实饱满,刚健不息”,如:《周易·乾卦》的文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要能自觉践履,而刚健不息,从而参赞天地之化育“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其次是学它的“无私”,就像《周易·乾卦》里说的“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如日月无私照。尸子曾经赞美孔子,说:“仲尼尚公”,其义就在于此。刚健而无私,这是“法天”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意义。

再其次,是“生命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孔子理想中的圣人,最可贵的是“通天下之志”,要通天下之志,才能谈到“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所以要能感通万物,“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像《周易·系传》里所说的“通德类情”,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智周万物”而“道济天下”,那也就是人一辈子最值得努力的事情。

最后,是“生命要把自己造就到什么地步”。《周易·乾卦》里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在变动不居的世相中,得知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找到最恰当的安顿和成全,才算是先时而行──这是孔子对道的具体实践。所以孟子赞美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也就是儒家的种种修练,最后要到达的程度。

老子:客观规律的观察者

老子的“道”,你(指学生)说它“比较复杂”,其实它不算是“复杂”,而比较算是“抽象”。如果要形容老子所说的“道”的特点,当我们把那些奇妙的形容词放在一起时,要特别留意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比如说“无形而无法捉摸”和“成为永恒的存在”之间,其实是没有因果关系的。老子之道,并非因为“无法捉摸”所以才“永恒存在”,这一点要注意。

从“创生”的意义来讲老子之道,我觉得是可以的,所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文也是适当的。但要谈老子的道,还可以注意另外一个面向,就是道的规律。《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也”,道的运动变化,时常有归返或相反的现象;万物的变化,时常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

老子对于“道”做这样的观察和理解,其意义在于找到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则,并善用以自处,也用以长养万物。正因为掌握了运动变化的规则,所以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从这里找到安身立命或经世之道,就像他说的“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所以老子的“道”,有客观规律义,和孔子的道德实践义不同。他所谈的道,在于发现或洞彻万物变化的内在规则,并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法门。这也是为什么老子之学,在后代的政治、军事等社会实务的操作面,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原因。

庄子:齐一物我的超越者

庄子的道,你从“无所不在”的角度去谈,我觉得是可以的。一般哲学界有个说法来形容老庄之道,就是“超越性”和“遍在性”,它既超越于万物之上,又遍在于万物之中,这个说法也许可以做参考。

但庄子之“道”,恐怕不太适合用“清虚浑沌”这样的形容词去称说。如果它被局限在清虚的形容里,那么,混浊的地方还能有道吗?这就和道的“遍在性”会有冲突。所以这里要留意。

就道的“超越”与“遍在”来说,老子也说过“独立而不殆,周行而不改”这样的话,所以庄子在这个部分,可以算是继承老子的思想。但是要留意,庄子对道的认识,并不在对规律精确掌握之后,找到对治和解决的精密方法,而是在洞悉这些规律之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任它,其精神超越于世相之上,贵在“安时而处顺”,好让“哀乐不能入”,以游于大化之中,这里面有一种审美的心理境界。

老子还在万物相反相成的面向中,找到掌握和处理的准则,所以才有那些“知”和“守”,而庄子则连这些面向的对立,也要一并超越而解消,从而齐一物我,契入精神的绝对自由之境。所以庄子对于后世,在政经和社会实务的操作上,比较少有影响,而在艺术创作和精神修养的工夫上,影响特别深远。

作者简介

林世奇,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目前任职于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担任国文科教师。

自大学时代起,即入“奉元书院”,师从大儒爱新觉罗毓鋆,研习四书、易经、春秋、老子、孙子、人物志、韩非子、潜夫论等课程近三十年。

多年关注传统思想、生命哲学等相关课题,研究领域为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哲学与美学,硕士论文主题为《庄子美学思想研究》,博士论文主题为《道教“以术证道”思想研究──以内丹与内家为例》。

雅好武术,师从内家武学名师张永良,长年投入中国武术之实践与推广,于台湾大学、中山女高等校指导武术社团多年,同时结合武术体验与中国哲学之探索,于高中选修课程中首创“武侠世界新探索”领域,形成该校课程特色,深受欢迎。

因关注传统思想之现代实践,追远念祖,归根复本,长年进行家谱之研究与撰写,曾以实地走访、田野调查方式,完成《同安林氏家乘洲尾支谱》一部,出版后凝聚宗族向心力与归属感,促成宗族团结,完成“林氏宗祠”之修建。

常以课余时间发表单篇论文,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解读。其中与传统哲学思想相关者包括:中国神话寓言中“浑沌”观念初探、《庄子·秋水》濠梁之辩的语理分析、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方以智思想探析、平章汉宋,会归礼学——曾国藩学术思想初探、台湾传统民居的内在意涵——以“林安泰古厝”为例等。

与武术文化相关论文则有:《卧虎藏龙》的解读脉络、武学“内外之辨”初探、内家武学“援丹入武”现象初探、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炼丹术发展初探等。

近年颇投入于高中艺术人文课程之研发,曾发表相关论文如:“艺术与人文”课程实作记略、“文艺想想”课程纪实与反思——从故宫书法展“笔有千秋业”出发、一场山水画的巡礼——故宫绘画展“造型与美感”观画后记等。

(本文选录自中华奉元学会电子报第四十二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子百家里排名前10位的书,第一本太神了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4》
道德经圣解(十二)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千年老二”的来历
孔子说中庸,讲的是人道;老子说阴阳,讲的是天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