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哉,唐诗!》系列之四

《壮哉,唐诗》系列之四

 

——《春江花月夜》与初唐诗人的人生感悟

 

 



一般研究者都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里先谈谈初唐的诗。

 

一、华美的初唐诗歌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玄宗开元初(713年)

初唐诗歌是摆脱六朝绮靡文风,将诗歌创作引向健康发展的阶段。其百年之间,又可分为前五十年后五十年

前五十年沿袭六朝浮华风气,宫体诗充斥诗坛,代表流派有“上官体”(虞世南、上官仪)和“沈宋体”(期、宋之问)。

后五十年,先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后有陈子昂高倡建安风骨,将诗歌创作引导到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方向,开创出了唐诗健康的思想境界。

 

在前五十年与后五十年之间,有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最值得一读。

 

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这首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在当时几乎无人不晓。

第一,它揭示了一条宇宙规律——人生有限,宇宙无穷。“年年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是说花儿年年开放,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而人生短暂,年年看花的人却是“不同”的?这个说法,乍听起来有点消极,其实不然,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主题。你看——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

这些都是对宇宙规律的大彻大悟。看到这一点是要有识见的;说出这一点是要有勇气的。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看到这一点之后,你采取的态度是什么?有人说“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体现一种消极人生观;有人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生命虽有限,壮心永不息;有人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这就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它描述了一个人生现象——“红颜”终会“白头”;“白头”也曾“红颜”。从古到今,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保持“红颜”,人总会衰老,人生总有生老病死,这都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就是自欺欺人,就会对人生作出许多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它指出了一种生活态度——珍惜“红颜”,尊重“白头”。既然明白了“红颜”终会“白头”,“白头”也曾“红颜”这一道理,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珍惜“红颜”——趁青春年少之时,努力学习,发奋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还要尊重“白头”——“白头”的经验,“白头”的成功,甚至包括“白头”的教训,都是“红颜”的宝贵财富。尊重“白头”,是优良的传统;尊重“白头”,是感恩的观念;尊重“白头”,实际上是尊重自己!

 

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宇宙”与“人生”之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的诀窍,可以将它分为五个部分:

首八句,次八句,再四句,接下来八句,最后八句。

五个部分之间是起、承、转、合的关系。即:

第一个八句“”:用一组特写镜头,描写了“春江”、“潮水”、“明月”、“花林”、“月夜”等美好的景物,是为破题。

第二个八句“”:即承接第一层的内容,由眼前的美好景物引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第三层四句为“”:由“人生短暂”的感慨转而写人生中最令人不堪忍受的离情别绪。

接下来八句“转承”:将第二层“转”过来的内容再展开,从思妇的角度写离愁。

最后八句亦为“转承”:从游子的角度写离愁。

全诗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是“”:照应诗的开头“春”、“江”、“花”、“月”、“夜”,全诗以写景起,以写景收。

读此诗当然要理解它是怎样写景、怎样说理、怎样抒情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它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畔何人初见月?”答案是人生有限(最早见到月亮的那个人早已不在);

江月何年初照人?”答案是宇宙永恒(最早照到人间那个月亮却还存在,仍然年年照到人间来)。这也是刘希夷诗中所阐述的主题。

但是,这首诗最深刻的却在接下来的两句:

人生代代无穷已”——作为个体的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人类的传承却一代接一代、永不断绝(而且不断呈现新面貌),这就是“有限”中的“无限”。

江月年年只相似”——那从亘古以来一直存续的月亮虽然永恒,但它却没有变化,“年年只相似”,永远是那副老面孔,这就是“无限”中的“有限”啊!

看起来,最伟大的还是人类——人类也有与宇宙一样永恒的东西,这就是血脉传承,这就是情感永固,这就是精神永存!

 



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古人”与“来者”之恨

 

陈子昂,生于公元661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他年轻时四处行侠仗义,十八岁才开始刻苦攻读。他性格豪放、浪漫,胸怀大志,行为举止不同于常人。

传说陈子昂到长安考进士的时候,先在闹市之中用重金买得一把非常珍贵的胡琴,一时引来许多人围观。人们纷纷猜测,舍得花钱买这样贵重乐器的人,必是操琴高手,于是提出请他当众演奏一曲。陈子昂微微一笑,说道:“各位如果要听琴,明天请到我住的客舍来。”

第二天,人们果然都涌向陈子昂的住处。只见陈子昂拿出那把胡琴,“啪”的一声当众摔在地上,胡琴被摔得粉碎。众人都惊呆了,这时,只见陈子昂从屋里抱出一摞稿纸,高声说:“诸位与其听我操琴,不如读我的诗文!”于是,把平日所作诗文分发给大家,众人读了连连称赞。一时间,陈子昂名噪京华,这就是古代的“炒作”行为。

后来,他果然中了进士,并在武则天执政时,做过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官职。他多次给武则天上书,力陈时弊,主张革新,因而得罪权贵,38岁时不得不辞官归乡,过起了隐居生活。隐居后,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指令当地县官借机将他关押起来,并且害死于狱中,死时42岁(公元702年)。

 

陈子昂最著名的一首诗是《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遗址在今天的北京市西南。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北方契丹族攻陷营州,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兵征讨,陈子昂以右拾遗身份在军中任参谋。武攸宜在军事上是一个无能之辈,出征的第二年,由于他指挥不当,手下先锋王孝杰等人竟全军覆没。在局势危急之时,陈子昂要求分兵破敌,为国前驱,结果武攸宜不但不答应,反而将他降职为军曹。陈子昂忠而见弃,悲愤填膺,他登上幽州台,举目四望,天地苍茫,高声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是一首小诗,四句共二十二字,居然激起古今无数读者的感慨和共鸣,其魅力究意在哪里呢?

诗的第一句说,“前不见古人”,意思是,登上幽州台,回溯前朝事,那与幽州台有关的“古人”都已经见不到了。这里的“古人”,实际上是指战国时代,以幽州为都城的燕国的燕昭王和他的臣下。燕照王曾经问谋士郭隗,该怎样求得贤才,郭隗说:“就请大王从尊重我开始吧!”于是燕昭王果然为郭隗专门修了一座宫室,并且将他当作老师来事奉。

又传说,燕昭王曾在易水边上筑了一座高台,用黄金千斤作为招募人才的奖赏,结果得到了象乐毅、邹衍、剧辛那样的良将和谋臣。从那以后,黄金台成了君王知遇、信用贤臣的代名词。(后世被认为是黄金台遗址的有好几处,幽州台相传就是燕昭王求贤的“黄金台”。)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的明君贤臣,他们风云际会,相得益彰,是何等和谐?可是,这些“古人”今天已经见不到了,所以陈子昂悲叹:“前不见古人!”

既然“前不见古人”,那么后代会不会有来者呢?也就是说,将来会不会有象燕昭王君臣那样的明主贤臣呢?也许有,但人生有限,在陈子昂眼前是见不到了。所以他又一声悲叹:“后不见来者!”想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诗人感到孤独和寂寞,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他仰天长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的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的感受。“念天地之悠悠”,是说登楼远眺,深感天地、时空之悠长、旷远;“独怆然而涕下”,是说在茫茫宇宙之内,自己是那样渺小和无能为力;在纷攘的尘世之中,自己又是那样地孤独和落寞。所以,当伤感而不能自抑的时候,不禁英雄气短,涕泪横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壮哉唐诗》第三讲《春江花月夜》与初唐诗人的人生感悟--邱员太教育博客
唐诗名篇赏析(21—60卷)选:张若虚 杨炯 宋之问 陈子昂 张九龄
读唐诗,不了解这几首初唐名作,便无法感知大唐气象
一首很孤独的唐诗,意境不输柳宗元的《江雪》,很是值得我们一读
蒋勋:唐朝的诗意与美
【名家解读唐诗】王运熙 杨 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