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80后手艺人不简单,他把面塑玩出了新花样

​只见他长着一双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右手托着三尺长髯,左手拿着兵书,正在聚精会神的阅读,这件泥塑作品将“美髯公”关云长器宇不凡的英雄气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艺术作品。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中华文化发展千年的传承与沉淀 ,到了现代,面塑艺术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时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不断进取的热情和才思,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它在民间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民间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完整的形象立于民间艺术之林。

而这位80后青年面塑艺术家,用他的精美面塑作品,演绎着他多姿多彩的绚丽艺术人生,他就是赵锐。

“学习面塑最难就是人物神态,颜色搭配,因为面的特性,往往是起手无回,所以要准确的下塑刀,一刀就是一刀,做错了就得重来,对于初学面塑的我来说,要准确的下刀很不好把握......”赵锐这样说道。

赵锐,1989年出生于一个面塑世家,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与面塑结缘,2012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大学美术设计专业。当时为了真正地传承这门技艺,他先后买了很多国内大师的书籍资料潜心研究刻苦练习,几经辗转我分别在北京,天津,西安,太原等城市拜名师学技艺,一学就是三年,先后解决了面塑面的配方,面塑千年不退色的方法,面塑不开裂、不发霉、不缩水等面的缺陷。

现在赵锐熟练的掌握了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众多面塑技法。通过两年的光阴他集大家之所长,再加入自己对面塑的理解,面塑风格自成一派。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在2013年初赵锐开起了自己的面塑淘宝店“捏塑世家”。现在成品百余件,销往到了广东、上海、台湾等地。其中作品《老北京兔儿爷》,在网上被日本一位收藏家订购,其作品首次走出国门,远销海内外。

为了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赵锐常年招收学徒学习面塑,传承万荣民间面塑艺术,还办起了“万荣面塑研究所”,组织培训年轻人进行学习面塑,培养传统面塑手艺人。

风雨之后方能见彩虹,在2014年七月赵锐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荣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他携面塑作品走进《艺术中国》并在中国教育频道播出;2016年10月荣获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赛银奖;2017年6月,作品《猛虎上山》荣获黄河金三角花馍邀请赛三等奖;2018年10月,应邀远赴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关公文化节”,为海外华人展演了中华面塑技艺......

在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每一分的付出不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只要手艺人们永葆初心,为了面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就一定会在非遗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现朱氏人之美:文化传承看朱氏面人,匠心巧手捏精品
【面塑】妙手生花,面塑手艺人李书丽的多彩人生!
丝绸工匠(66)南京绒花传承人终让非遗技艺走向世界
非遗进校园:面塑大师何晓铮 讲解传授面塑技艺(图)
北京第四代泥人张捏面艺术传人王翊竹面塑艺术作品欣赏
赵永修:面塑非遗传承人-唐河县大河屯镇的武永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