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丘|七月十五捏面人(实拍)


灵丘有好多好的文化技艺传承,捏面人就是其中之一。晋北一直是有捏面人的传统的,这项技艺在八十年代还有流传,后来好像晋南的面塑风起,晋北的捏面人就逐渐销声匿迹了。捏面人的基础是灵丘有农历七月十五送面人的习俗,一般是那些家有小孩的人家,或者是小孩的姥姥家、奶奶家,要在七月十五以前预先蒸好面人,送给外甥、孙儿女,或送给亲戚的小孩。

这其中有一个传说——灵丘的传统风俗七月十五称为“鬼节”,此节应该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中国各地都要过“鬼节”,这一天要上坟祭祖):佛祖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之母生前不做善事,死后灵魂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其苦难忍,目连求于佛,佛祖告他于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置五味百果,靠众佛僧之善德以超度亡魂,拯救其母。此说又与我国道教中“地官赦罪”之说相融合,深深地影响到民众生活,于是形成了七月十五蒸做面塑贡祭祖上坟的风俗。灵丘送面人的风俗应该源于此,后来可能演化为送给亲戚之间的小孩,寓意为祝福保佑平安之意。

我小时候,奶奶会做面人,她做好面人后送给亲戚的小孩,也给我们这些孙男娣女,我更多地是打打下手,负责跑腿。一般送给亲戚后还有收到一些回礼,一般是自家产的水果为主——例如李子、苹果、葡萄等,我则可以优先大快朵颐一番。送出的面人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两个大的,附带一些小的,大的面人需要有一个托架,用高粱秆串成,类似竹排,五六根并成排约有手掌宽,长约八九寸,在上面捏面人。做面人时要先发白面,面不能发的太厉害,发得太厉害捏出的面人一蒸就开花,不好看,算失败了,发好面一般先蒸一个馒头做试验。捏面人时准备好多工具,家里的剪子、刀、梳子、锥子齐上阵,还要加上各色大小不同的豆子,把面捏成人的形状,按上黑豆当眼睛,按上红豆当肚脐眼,肚子上再盘出“蛇盘兔”的形状,蛇用剪刀剪出蛇的鳞甲形状,兔子也要把豆子劈开几瓣,按上小眼睛,面人的胳膊上,腿上用梳子轧上花点,总之,一切都是按照人的形状布置,惟妙惟肖。奶奶还会根据我的属相,专门捏出一个小动物来,这个专门归我,哄我开心。一切就绪后,放入大锅蒸,小孩负责加火添材。奶奶最担心的就是揭开锅的一刹那,怕捏的面人走形或蒸开花,我则担心的属于我的小动物。面人凉了以后,奶奶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篮,生怕碰掉面人的某一个部件,我负责送出去。当时那个年代,白面还很稀缺,能收到面人的礼物,对于小孩也算一件比较金贵的礼物了。面人不易保存,必须晒干或用大锅余温炕干后才能保存,对于大部分小孩来说,把玩不了几天,面人就缺胳膊少腿统统下肚了。但是也有制作非常精美的,类似于飞天形状的小人常年用红绳吊在柜子上或相框上当做吊件了。

捏面人的技艺后来好像不多见了,我想应该是人人都吃上白面蒸的馍了,再送用人家小孩白面蒸的面人就多此一举了,再说现在的人也受不了剪子、梳子、锥子齐上阵加工的卫生状况。我再到后来,到了云冈,见到石头的大佛,洞壁上的飞天,回想起奶奶当年捏的面人,立起来不就是佛的造型么?捏出的小人,不就是飞天的形状么?她没见过石头的大佛,佛、飞天的形状却在她心中,雕塑和面人在艺术上有好多相似之处,可惜一个好的手艺没有太多传承下来……

文/李开业

注:图片面塑制作/灵丘祥和嘉园国学班李敏老师

作者简介:

李开业,籍贯山西省灵丘县武灵镇沙坡村人,生于1975年,早年就读于沙坡小学,灵丘二中,灵丘一中。现就职于中国蓝星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爱好写作、摄影,作品发表于《大同晚报》等报刊。多次参加大同古城灯会摄影比赛,曾获首届灯会摄影比赛三等奖。曾任“人民网·图说中国”大同版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南无碱馍
她每月500生活费,却豪捐百万,原因竟是……
【河北】 许清清| 馍馍
倾国倾城的面塑美人,惊叹你!
他揉过的面,竟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罕见面雕,看过的人都收藏了!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