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地坛》教学案设计

  

淄川中学  马慧

 

学习目标:

1. 赏析语言,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2.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体悟作者对于生死的理解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

 

【主问题】

通过预习,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怎样的“地坛”?

 

一、地坛:微观世界

史铁生眼中的地坛,如同一个“微观世界”,请大家阅读前两处景物描写,回答问题。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1)阅读完此语段,请用一两个词形容,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地坛?

 

2)这样一个地坛,作者通过哪些方式呈现的?

 

 

3)划线部分与“四百多年里,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相比,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地坛哪些特点?(方法:手法+作用+情感)

二、“物”与“我”:对文本的中观观照

阅读第三处景物描写: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阅读文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的落日里(      )的坎坷         

     )的天地间(      )的雨燕          

     )之中          )的脚印          

     )面前          )的古柏              

     )园子里        )的味道            

     )的古园        )的落叶            

——————我

赏析四意法:词意+句意+文义+心意

 

三、“生”与“死”:文本的宏观观照

1.如何理解“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如何理解“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补充材料】

“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通常并不抱怨,知道感恩。”

——陈村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史铁生《我与地坛》

希米,希米

你这顺水漂来的孩子

你这随风传来的欣喜。

——史铁生《赠妻子诗》

 

【主问题】

此时,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怎样的“地坛”?

 

 

 

 

 

 

答案

一、1、(1)荒芜、沧桑、沉静

2)选景。所绘之象,需要选取适合之景来呈现。作者为塑造“荒芜、沧桑、沉静”的地坛,选取了“浮夸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苍幽的老柏树、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等景象,象与景合一。修饰词。写“琉璃”“门壁”用了描写人的“浮夸”“炫耀”等形容词来修饰,用拟人手法表达出景物之中蕴含的作者的主观感受。

3)把“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几个词放在宾语之前,着重强调古园荒芜、破败的特点。与前一句“让我残废了双腿”的句式相呼应,一方面变被动句为主动句,使得句式富于变化;另一方面赋予了地坛以生命力,说明地坛之于“我”,不仅仅是一所园子。

 

2、写露水,用“轰然”修饰露珠“坠地”,大词小用,是夸张,又是以动衬静;写蜂儿、蚂蚁、瓢虫等小昆虫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描写生动传神。地坛里的万物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展现了地坛的另一面:宁静、充满活力和生气,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方法:手法+作用+情感

二、        寂静      灿烂         

苍凉      高歌

冬雪      孩童

悲喜      镇静

暴雨骤临  清纯

秋风忽至  坦然

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与“我”的感悟密切相关,交融着作者的情感,景与情交织在一起。“灿烂”的夕阳、“高歌”的雨燕、“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无不按照自己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是在表达作者的坦然与勇气。

 

赏析四意法:词意+句意+文义+心意

1、这是我在地坛思考生死问题后得出的结论:安然于生命的挫折和命运的安排,不再恐惧,坦然面对生死,顽强活下去。

2、表现出“我”对“地坛”的深情,她等待我理解,等待我不再逃避,等待我碰撞出一条道路,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地坛是“大地母亲”的原型,地坛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其中的生命自在坦荡地生存着,如母亲一样,为下文写“我与母亲”张本。

 

【主问题】

此时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怎样的“地坛”?

病痛、落寞、失魂落魄、深陷绝望的“我”

为生命而歌、感恩而顽强,终获生活的欣喜的“我”

荒芜破败、沉静冷清、厚重博大的“地坛”

有如母亲般包容着无数生命的悲喜、成为“我”精神家园的“地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铁生《我与地坛》赏析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5课《我与地坛》实录
冬天的怀念——缅怀史铁生先生(一)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获奖教学实录(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与地坛(节选)》创新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