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科学、工程与技术的关系

2022-07-08 22:11·

以下文章来源于说东道西 ,作者宋华振

导读

“科学家研究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工程学则创造不曾有的世界”

——西奥多.冯.卡门

文章来源

本文作者宋华振,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传播经理,公号「说东道西」。

01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

前几天,戴老师转发了一篇《中国科学创新四十年,可能还没搞明白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谈及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其中谈到了几个误区,误区1是科学技术是独立于经济活动的系统,误区2在于认为技术来源于科学,作者引用了复杂经济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中持有的观点“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建构于技术”,认为“技术不是科学的副产品,而或许恰好相反,科学是技术的副产品”——这个观点来自于经济学视角。

人们总是谈论科学与技术,其实,这两者本身就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吴国盛教授《科学的历程》中,我也注意到,吴国盛先生也是将科学技术混在一起来讲述“科学史”,并未涉及工程。

想谈及这个话题的原因在于,工程似乎是被忽略的一个领域,而另一方面,西奥多.冯.卡门说“科学家研究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工程学则创造不曾有的世界”,关于西奥多.冯.卡门,知道的人应该了解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钱伟长和郭怀永的导师。这段话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关键信息,工程创造了不曾有的世界,这本身就意味着创新与创造。

图1-西奥多.冯.卡门

02

科学,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关于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在著名的网站Quora上关于这个话题有数十个讨论,但归结起来,如图2所示,“科学在于探索,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并形成系统的知识。而工程(Engineering)则是采用科学知识来构建/设计/创造,而技术则是所有工程工具、设备和过程的可用总和”

图2-科学,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Quora网址:
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

在Mark N Horenstein的《工程思维》中,作者认为设计是工程的核心,科学家通过观察具体现象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工程师则恰恰相反,在于由通用规律到解决特殊问题,另外,作者也谈到“自然科学帮助工程师理解物质世界,而数学提供的通用语言则帮助架起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这也如同在《工程师史——一种延续六千年的职业》中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对于工程师的定义“解决复杂问题,并组织和使用工具”,这与“工匠”进行区别,工匠可能掌握某种技术,但,并非是一种刻意的设计过程。

工程与科学不同在于科学是发散的,寻找可能性,也正如吴国盛先生谈及科学的两个来源,一是好奇心,二是解决实际问题。记得有一次与一位企业家聊天,他谈到搞科研的提供了上千种解决他们工程问题的办法,但是,没有什么实用的,我就说“正是如此,科学就是寻找可能性,而工程才是要去收敛到一个最经济的道路上”。工程,在英文里就是“Engineering”,众所周知,英文里以“ing”结尾的词代表是一个过程,而工程即是如此。

工程是一个不断的设计过程,借助于先验知识和数学工具、方法,来解决一个实际中的复杂问题,而复杂问题则遵循严格的工程设计过程,并且,问题的解决不是只有一个唯一解,但是,工程要把很多种可能性都给压缩到其自身的评价标准上去:

产品满足技术需求吗?客户定义的性能能否得到满足?

产品能顺利运行吗?就像一个手机,它能正常打电话吗?会不会经常断线或信号不好啊?

产品成本满足要求吗?

产品安全吗?会不会有潜在的安全健康风险?

产品需要大量维护吗?如果有大量维护,对于消费电子来说就是灾难,返修将吃掉苹果的利润。

设计的产品是否存在道德与伦理问题?使小孩子沉迷于游戏是好的设计吗?

03

科学就是高级?

而工程为何不被重视?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大概科学就是“劳心”而工程技术则是“劳力”,因此,我们的文化中,就似乎天生的把“治人”者作为上品。

还有就是“三教九流”,还分为上九流、下九流,凡是从事工匠技术这活计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就算医生也不过中九流罢了。当然了,这个科学家在古代的三教九流里是没有排序的,毕竟这个词它出来太晚了。

传统上来说,我们的文化里可能就缺乏对工程技术的重视。

从小到大,你看你听到的都是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国外有部《工程师史》,才有了国内的吴启迪开始编写《中国工程师史》,为工程师而编写历史基本上不存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编写传记的也的确不多,基本上都是王侯将相才有这个机会,因此,在历史渊源上,其实,我们对于工程技术也就没有当回事。

但是,这必须改变,因为,今天的世界,工程师创造的世界可能丰富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建筑是最典型的,水利工程、防卫工事、攻城工具,这些都是来自于工程。

为什么这个话题很重要?

因为如果纯粹为了谈个概念去讨论问题没有意义,那跟孔乙己说“回”有多少种写法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因为,这里要解决几个被忽略的问题:

对“科学、工程与技术”的认知厘清必要性在哪里?

现状分析:工程科学化,而科学工程化都无助于其各自的有效发展

现在大量的科研被赋予了各种大学、研究所,而很多工科却脱离产业实际,在进行科研,或为其工作寻找科学元素,这个现象很普遍。但是,实际上工程它一定是要去解决实际产业中的问题的,而不是寻找世界的规律。而另一方面,做科学研究的,却没有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而又去创业,发展产业,因为科学与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的思维,这导致了这些科研的其实做不好创业或者产业的事情,但是,又拿着体制的资金在消耗。

其实,工程问题一定是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而且,是培养工程师的,那么,工科大学主要还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知识,跨学科的知识,以及工程思维的训练,而工程思维的训练比知识更为重要。前几天看到了李泽湘教授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工程意识比上最好的大学都重要》,其实,很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觉得像自动化这样的“万金油”专业似乎已经没有那么流行了,也过时了。其实,具备良好的工程思维,就可以成为伟大的工程师,像马斯克、爱迪生这样的人,就是能够改变世界。而卓越的工程师,他们能够创造一个市场,为企业赢得长久利润,即使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他也能独当一面的设计产品或机器来实现企业的业务快速发展。

存在的问题分析

认知科学工程和技术问题如果不准确,那么,就不能有效的制定科学、工程与技术发展的政策。这是分工问题,科学研究应该由国家出资,因为这属于长期投资,且直接回报短期看不到。而企业则要重视工程体系的建设,以赢得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技术则在于经济性,经由工程不断去迭代,变得更为经济性,才能有竞争力。

不要为所谓的“填补空白”、“打破垄断”所误导,其实,那仅仅是开始,要形成真正的产业链,以及全球竞争力,仍然需要产业的工程迭代,并最终形成可复用的知识,这条路还很遥远。很多所谓填补空白,打破垄断,就本质意义来说都是仿制,而非自主原创,而要原创,就得回到科学的原理,回到问题的根源,第一性,才能打破原有竞争格局,才能真正有颠覆式的创新力,真正形成我们的突破。

只有经历市场的严苛考验的产品与技术才是真正有用的技术,才有发展前途。

如何去认知技术发展

科学,它经常是为世界寻找方向,寻找规律,基础知识,指导工程与技术应用,但是,科学的见效是非常久远的,因此,它必须是一种沉淀性的,就是说知识里的有用来自于大量无用,科学不能采用KPI考核,也不能像应试教育一样打分来考核,科学在于培养人的兴趣,培养对探索世界真理的热爱,而不是像办公室里或生产线的工人一样的考核方式。

科学并不解决具体问题,但科学要为解决问题寻找规律,就像光刻机,不应该是科学家来解决,但科学家必须寻找光刻胶的成分各种组合极其特点,并寻找不同材料的特性,金属离子激发态下的物理特性,这些都是通过大量的测试,形成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可能大部分都没有用,但是,必须研究,因为,这些知识不用于光刻这个环节,还能用于PECVD、离子注入环节。

工程就必须用工程师的方法来看问题,即,设计出光刻机,要考虑使用已有的知识或技术,在各种组合方案中寻找在品质上更好、材料更节省、效率更高的方法,并把它经过测试验证,稳定下来。

技术人员,则在于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就算你有了光刻机,你也得在现场把它用好,这些都来自于技师,比如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他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借助于工具方法,但也有可能借助于“经验”。

04

为什么要重视

工程思维与工程师?

4.1 / 大部分问题依赖于工程设计与测试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工程缺乏认知,对于动态过程的迭代缺乏认知。能生产某种产品,我们就觉得自己牛了,世界第一了,但是,要知道,生产这些产品的设备、技术都来自于国外。而这些设备所对应的工艺、运营都来自于别人,这很关键,因为,真正的技术是技术背后的“工程过程”,而我们对工程认知不足,使得大部分人都以为“设计出某个产品”,“完成某个设备”,打破了国际垄断,其实,设计出一个跟别人一样的产品,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它需要经历长周期的工程与技术迭代,工程改进,以及现场技术人员的现场应用,也要找到Know-How,即窍门。因为,即使是工程设计出来的机器与设备,它也无法应对所有现场的问题,这就需要“师傅”,现场那些技术经验丰富的老法师,来运行这些机器与设备,不断的改善,迭代,才能把产品做好。

4.2 / 好的产品经由工程设计

好的产品是设计出来的,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工业工程”的重要性,其实,这里的确如此,因为,产品不仅要设计出来,其实,这个设计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材料、工艺,也包括制程管理的“可制造性”,而这个问题,就会牵扯到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也包括了现场运营的问题,即,产品设计出来,但是,你得到机器上去加工,也牵扯到人的参与,也牵扯到流程,这些都会影响效率,最终影响成本,而任何产品,其实,它的成本都来自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效率。

人们常说“人机料法环”,就是说任何一个产品,出现问题,都会去追溯是材料的问题吗?人的操作问题?加工方法与流程问题?环境影响问题?

那么解决问题就是:

人的问题,是操作工序容易出现误操作,比如防呆设计的参与,还是说需要对人员的熟练度进行培训,好的设计,当然降低人的干扰因素。

机器的问题:那就牵扯机械、电气还是软件问题?

材料问题:是否需要更换材料,而材料更换会牵扯到工艺和流程的调整吗?

环境影响:那是否可以被调节?

4.3 / 技术经由工程获得

不要忘记,技术需要科学,但需经由“工程”来获得,工程完成的是大量的收敛性工作,其实,消耗的成本也很高,而技术,只是最终看得到的,显性的,它最大的特征具有可重复性,依靠可复制性,才能降低成本,最终获得市场的经济性,即,物美价廉的效果。

05

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

如何分配资源?

科学,极少数人即可完成,这个世界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科学研究者,或者称为“科学家”的人,因为,科学家的首要驱动力是“好奇心”,缺乏好奇心的人不适合去做科学研究,其次,科学是非常烧钱的,而且,并不见得能够很快见效。因此,这决定了,科学必须在整个人员配比中极少。

◉ 仅少数人从事科学研究,且其考评方式不能依靠于“应试教育”的评分制度来进行;

◉ 撒胡椒面的科研资金分配没有意义,而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即,让今天的大部分从事所谓科研的人员从科研中撤出,而将这些资金分配给极少数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有100亿的资金,分配给10000个人,其实每个人也就分配到100万,这个干不了啥事。而是应该分配给100个,每个人分配1亿的资金。

◉ 工程和技术,来自于市场的驱动力,自身就可以赚钱,工程研发本身就是具有自我盈利能力的,大学里工程专业的老师应该以市场的横向课题为评价,或者以资本市场的投资为驱动力,这样,他们获得的资金不需要占用国家的资金,而又不会让他们知识无用武之地。

工程师可以具备良好的工程思维,解决复杂问题,构建标准化产品,从而开创一个市场,或者一个领域,这同样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 技术,就是大量的技术人员,服务于企业的生产与日常改善,这样的人,占比应该占大多数,但是,他们完全凭借自己的技术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活。

而现在的世界,就是搞科研就在那么点资金里搞不出什么成绩,还得去依附于资源分配者,进而产生了争名夺利的风气。大学与企业之间是割裂的,一方面,大学自成一体,闭门造车,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技术而又无法获得资源。

06

要重视工程师和技师

谈这个话题,主要还是想说,我们必须重视工程,重视工程师,他们是我们制造业的发展主力军,在现实意义还是长期意义。重视工程,那些工业软件就是服务于工程过程,降低成本的,如CAD/CAE,工艺仿真类。重视工程师,培养他们工程思维、给予他们发展空间,科学是极少数人的事情,而工程则与我们紧密相关。重视技术人员,那些身怀绝技的技师,他们能够解决大问题,就像前段时间看采访载人火箭工程的专家谈到的话题,焊接技师决定了喷射管的高品质,其实,关于载人火箭的科学问题早已解决,今天都是在工程技术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工程技术方面,早期创业公司最容易遇到的 4 个陷阱
过早扩张、未经检验的技术,创业公司最易跳入哪些致命陷阱?
​中国科协发布2020年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不过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袁岚峰
能造两弹一星为什么造不出芯片?让曾在ASML做算法的我来告诉你真相
冯·卡门:用数学武装工程科学
八一八:今年看似凉凉的无人机产业需要什么“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