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在关注什么

  课堂、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是学校的核心关注点。真真切切地落实这些“关注”,是对育人理念的正本清源。

  有人说,三流的校长看账房,二流的校长管课堂,一流的校长重思想。作为一名业务副校长,我只能管管课堂。

  有一个学期,我在校内开设了126节各类研讨课,几乎以每天一节的频率呈现给老师。涉及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引领课、个性教师展示课、常态课、复习课、习题课、作文课、早读课,等等。临近期末,我们举行了学期课堂教学研究总结大会,这个总结也是以一堂八年级学生的化学起始课的形式出现的。

  通过这126节研讨课,我们着重引导教师落实课堂教学的几个核心“关注”,努力改变我们的课堂,改进我们的教学。

  关注课堂,变“讲堂”为“学堂”

  “学堂”是旧时对学校的一种称呼,我很怀念这个说法,在这里借用一下。

  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但根本的区分是着眼于教师的“教”,还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体学生的知识的获得、能力的训练、品德的熏陶,任何课堂都称不上是好课。无论教师如何博学、技艺如何精湛,忽视学生存在的课堂都仅仅是教师个人才艺的展示。

  只有把学生、把更多的乃至全体学生当作教学的核心,当作第一关注点、第一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变着眼教师“教”的“讲堂”为着眼学生“学”的“学堂”,才可能是好课。这应该成为教学的底线。

  关注学生,不让“学生”过早地成为“考生”

  “学生”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一种角色。无论处在何种阶段,“学生”总能让人联想到活力、向上与成长,让人听到生命主动拔节的声音,戴着红领巾的娃娃和老年大学的奶奶,莫不如此。

  “考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暂时处于的一种被动状态,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功利性目的。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备考”成了日子的主宰,考试的外源性压力代替了成长的内动力。

  应试教育的课堂,培养的是“考生”,是把有问题的“考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素质教育的课堂,培养的是“学生”,是把没有问题、少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会找到新的问题。

  关注成长,不以“成绩”、“成功”来代替“成长”

  成绩、成功与成长之间是不可以画等号的。

  成绩主要是用数字或符号来体现的。数字只是对智力或者说知识的一个衡量指标,但是这个用数字表示的“成绩”竟然在人生的各种关口成了是否被遴选的唯一标准。素质和能力难以像知识那样被量化,正如GDP可以量化,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难以做到一样。

  我们学校在1999年创办时确定的校训“为成功人生做准备”,因避免了四词八字的俗套,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但是,最近几年,我越来越觉得用这一句话作为校训不大对劲。成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大大小小的成功只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个跳动的一闪而过的符号,人生的成长才是最大的成功。

  课堂、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是学校的核心关注点。真真切切地落实这些“关注”,是对育人理念的正本清源,也是让学校教育向着爱与智慧的本源回归的一个极好的切入口。   (孙叶青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1日第6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学而教,实现学生的优质发展
课堂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解读蔡林森
如何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校长走课,助推教学管理
完美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