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祖国医学的理论精髓“瘀血者,顽疾之根也”
] 解读祖国医学的理论精髓“瘀血者,顽疾之根也”
转载自 东仔BATMAN林    转载于2009年11月14日 23:10 阅读(9) 评论(0) 分类: 知识百科 权限: 公开

        解读祖国医学的理论精髓“瘀血者,顽疾之根也”

   

 

      瘀血,是指已经失去其本身生理功能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亦包括某些由于血液运行循环障碍,血行速度减慢的病理状态。中医学把瘀血又称为“蓄血”,认为凡属血液运行阻滞不畅,滞留于经脉之内,或血液溢出于经脉之外,或蓄积于组织间隙,或瘀积于器官之内,而不能自行消散者,都可形成瘀血。而瘀血一旦形成之后,则又能成为致病因素,进一步阻滞气机,障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的进一步失调,如此构成恶性循环不已。因此瘀血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

 

    瘀血,其色紫黑,并有较强的凝固性和聚集性,致病则部位固定不移,能阻滞气血的循环运行。瘀血停积于体内,对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故瘀血病症,易于产生疼痛症状。临床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久病致瘀,久病必瘀”。就是这个道理。

 

    瘀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塞及饮食生化失宜等原因,致使血行不畅,凝滞预计于内;或因血热、外伤、出血及其它原因导致内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而形成。

 

临床上常见的致瘀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气虚致瘀:载气者血,运血者气。气血充盛则循行正常。如阳气虚损,鼓动推行无力,则血液运行迟滞而成瘀血。或气虚统摄失权,则血溢脉外,凝结不散而成瘀血,此即为因虚而致瘀。

  

   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气机失畅,血液运行亦可因阻塞而瘀。“气运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血亦凝在何处。”

 

    血寒致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若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寒邪入于经脉,则使经脉蜷缩而拘急,血行凝涩不得畅通,进而形成瘀血。

 

    血热致瘀:热入营血,煎灼营阴,血与热互结,或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迫血妄行,从而使血液溢于脏腑组织之间,或蓄结于某一脏器组织,则可形成瘀血。

 

由此可见,或寒或热,伤及血脉皆可致瘀。故《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外伤致瘀:是指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或过度负重努伤等,则外可伤皮肤,或内伤脏腑,从而使血液离经,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或使血脉运行淤滞不畅,形成瘀血。

 

    出血致瘀:除上述因外伤出血,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形成瘀血外,亦可因出血之后(主要指内伤出血),专用收涩止血之品,或过用寒凉药物,则使离经之血凝聚而不散,使未离经之血淤滞而不畅,因而形成瘀血。

 

   情志内伤或饮食生活失宜致瘀:情志内伤,则使气机淤滞,气郁血滞,久而成瘀血。此外,古代医家认为,饮食起居失宜,亦可导致血瘀而变生它病。

 故《证治准绳》说:“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血液瘀滞之后,其本身则失去其原有的营养,濡润功能,对机体起一种有害的作用,它能障碍正常气血的新生和营运,从而发展成为血瘀兼气血亏虚之证,或使经脉不通,血瘀而气滞,日久则可进一步形成“症积”等顽疾痼疾的病变。因此说:“瘀血者,顽疾之根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瘀血的形成及病机
血瘀体质:养生重在活血散瘀
瘀血的形成因素
色斑,老年斑,嘴唇黑,胸口刺痛疼?血府逐瘀,活血化瘀,气血旺
中医舌诊-一文读懂血瘀体质常见舌象及调养
久病不愈----要从源头抓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