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说,你还在用“大学生”的方式找工作?

看准君按:“大学生”曾经是一个很美好的词,不得不说,大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到了职场,“大学生”“学生气”多少都沾上了一些劣势的味道。“学生”年代是美好的,一旦进入职场,职业化是一种专业素质——专业,尽量少给人添麻烦,是成年人的美德。

不论是已经工作的人,还是大学生,看清楚自己的工资、目标和行业,有助于走得更远;而学习、简历、面试、人脉,都是未来职场的必修课。

请描述一下你的职场。

99%的人用了这样的字眼:迷茫、焦虑、痛苦。

出口竟汇拢一处:我想换一份工作。

想换不能换,才最痛苦。

坐观那些在职场中成功跳槽转型的人,实现升职加薪,靠近人生理想。

你羡慕不已,恨不被命运眷顾,怪自己能力不足。

可不知,之所以找不到心仪工作,是因为你毕业这么久了,还在用大学生的方法找工作。

试问自己,能否挣脱年轻思维下的牢笼?

关于工资

大学生可以对工资没有概念,职场待了这么久的你,怎么还是没有概念呢。

大学毕业找工作,我们说过最幼稚的一句话就是:工资低于多少老子不干!

后来,这句话就被现实狠狠碾压,啪啪打脸。终于换了个身份——职场人,可在工资面前,我们依旧纯真。

“真正过起生活来,才发现没钱不能活。”

“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同学现在工资都高我一倍了,我再拿这个工资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我读完在职研究生了,再拿这个工资就对不起我花的学费了。”

所以,你情不自禁的又说了一遍:

“我要换工作!工资低于多少老子不干!”

在职场待了那么久,还没有发现吗?公司愿意支付多少工资,和你生活过成什么样,多大年龄,有多想来这家公司,为了来这家公司花了多少学费,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只取决于你能给这家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你能贡献的价值决定工资。而有时行业和岗位本身,又决定了你所能创造价值的天花板,也就是工资的天花板。

行业、公司、岗位、职级,四个维度共同决定工资区间。将求职目标落地于具体的行业、公司、岗位、职级之中,才是职场人应该交出的关于职业规划的答卷。就给一个数字,大学生也会。

关于目标

职场不像大学,讲究的不是一锤定音。

高考、应届生就业,大学的这一前一后两大事件,给我们养成了“做事情要一步到位”的习惯,而疏忽了职场中的我们是有30条命的魂斗罗,有很多条命可以再来过。

从二三流大学零实习,到顶尖咨询公司,很多人问我如何做到的?

我画了一张图:

二三流大学零实习——猎头——4A广告——HR咨询——互联网——创业——管理咨询——自媒体——更多可能。

很多人看完后问我,有没有捷径?也有很多人看完后,就放弃了。

改变视角,当职场不再是一锤定音的买卖,而是循序渐进的游戏,过程将变的不着急,而且很有趣,结局随之变美好。

在IP价更高的年代,一锤定音的结局扼杀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能一步到位,反而提供了打造稀缺性的机会。

你走过的不一样的路,才是你最好的代名词。

关于行业

对于做职业规划的人来说,行业的概念太大了啦!

我的前半生加热了整个咨询行业,很多人表示要加入这个行业,那就聊聊这个行业的故事吧。

你知道吗?咨询行业有一整个世界那么大。里面分为战略咨询,HR咨询,IT咨询三条主线,每一条主线下有着不同梯队的公司,每一家公司有核心的咨询部门以及辅助类部门,核心的咨询部门又横向纵向,按行业和咨询类型切割成小块,每一个小块里,不同level的顾问有着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

总的来说,在咨询行业里,只有切细了,你才能了解你想去哪个岗位,你能去哪个岗位,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什么。其实在每一个行业里,都是这样。

经历了高中的学科分类,大学的专业分类之后,我们理所当然的以为行业就是职场最小单位。而99%处于职场迷茫中的人,都将眼镜死死盯着几个行业使劲寻找答案。

在这张茫茫地图中,根本看不到答案,因为像素不够高。只有不断的点击放大按钮,目标才能被拉近到眼前,你最终才能用红色铅笔,圈出未来的职业方向。

关于学习

我最心疼的就是在职场中埋头苦学的人了。

学习,是迷茫症患者的鸦片。

只要你开始学习了,就会看起来忙碌又充实,感到离梦想越来越近。学成归来的那一天,你的病情反而加重了,因为学习无法带来职场的进阶,觉得自己对不起之前投入的时间和金钱。

先学习,再就业,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而我们的学习和大学生的学习不一样。大学生的学习直接链接期末考试,方向明确,没有风险。而我们的学习又链接什么呢?链接前方白茫茫的一片。

如果你希望链接的是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不妨一开始就从结果出发。问自己:你希望收获什么样的工作?你与这份工作的差距是几步之遥?差距是什么?哪些差距可以通过学习补上?要花多长时间?要花多少钱?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投入产出?

而后,再开始投入学习。

学习是深度思考后的行动。

关于简历

大学时的100分简历是文科生写的,

职场中的100分简历是理科生写的。

大学生与职场人相比天然的弱势是:距离职场更远。在写简历时,只能从离得更近的自己出发,写出来的简历多少带着一些校园的青葱味道。

作为真正浸淫在职场中的人,我们应该比大学生更加懂得职场的需求和规则才对,不然岂不白白混了好些年:

简历要从企业端的需求倒推往回写;

对岗位需求把握不清时要做分析和调研;

经历不是写的越多越好;

无效语句只会分散对关键信息的注意力;

在有限的篇幅里不同经历的字数要做权重上的分配;

简历上的每一个字都需要有其存在的价值。

写简历的整个过程充满了用户思维,而面试官就是你的用户,简历就是你的产品,让用户买账,方能获得面试。

简历是分析计算后的产品。

关于面试

拜托,请不要再把面试官当老师了。

当你把面试官当老师了,你就会具有双重情感,但是这两种情感都不利于你面试通过。

第一重情感是畏惧。

你将面试官称作考官,将面试看作是一场考试,你每回答一个问题,都在心中揣摩自己是否接近了正确答案。

整场面试下来,完全就是一个标准的学生模样。而职场人的面试应该有着职场人的成熟度,控制双方平等的气场,将整场面试变成舒服的谈话。

第二重情感是依赖。

觉得对方应该理解你,替你想办法。职场人在每一场面试之前,都应该比面试官更清楚他为什么要雇佣你。而很多职场人会像个孩子一样,将一堆未经加工处理的信息抛给面试官,期待他可以抽丝拨茧,替你思考,指明出路。

收到拒信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除了自己,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尽心尽责。

面试是一场智慧的聊天。

关于行动

行动可能让你离成功更近,也可能更远。

职场人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可以用来任性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24小时,被各种事情塞满。

为了节省时间,职场人总想着快点行动。当决定要找工作了,我们当晚就把简历发出去了,一个星期后被无情拒绝,失落和郁闷将你包围,还未真正行动,找工作的热情就已消散了一半。

你说你快要迷茫死了,可不知,没有规划的行动,只会加速死亡。一份好的规划,可以控制整体战线拉多长,过程中节奏的紧凑程度,以及每一步的行动内容和获得结果概率,所有的拒绝都在你的计算过后的概率范围之内,成功也在你的掌控之中。

关键是这个过程不会那么累,因为你总是看的到路和远方。

行动前先做规划,是职场人的素养。

关于人脉

成熟的标志是开始大大方方谈钱,谈人脉。

之前有个大学生告诉我,他是极讨厌人脉的。我问他第一份实习是怎么找到的?他告诉我说:家人帮找的。那第二份呢?学姐帮内推的。

大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动用起了人脉找工作,而职场人找工作,居然还仅仅是将简历挂在招聘网站上?

我转型路上的所有工作机会都是通过人脉内推得到的,以至于我每一次入职新公司,都有人拿着推荐奖金要请我吃饭。用人脉找工作,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

人脉是自我检验的标尺,它让你了解自己的圈子,以及所处的职场段位。

人脉也是你的人际交往课堂,当别人不愿意帮我们,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沟通不到位,思维有差错。

记住:功利的从来是人心,不是资源。

关于可能

现在,我越来越少说:一定能。

还记得大学时,很多同学都会做考研+就业,出国+就业…两手准备,即使知道有一半的时间投入,到头来都是要白白浪费的,但是依旧会去做。职场人好像比大学生更加输不起了,没有结果的事不做,低于50%概率的事不做,于是,很多人到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做。

找工作时有一条定律,野心越大,概率越小。

我们每个人在野心和能承受的概率之间权衡自己的舒适地带,左右摇晃前行,慢慢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毕业6年了,你呢?

一晃眼,都毕业这么久了。

才一个6年,回首看已经写下了这么多的故事。

下一个6年,又会发生什么样新的故事?

成长的路上,有些东西是变了的好,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好。

我们都在努力改变些什么,又在试图坚持些什么?

让思维跟上自己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业生突破千万,期望薪资不断被下调,大学生该怎样培养就业心态
人到中年嫌弃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可以选择这三类工作岗位
大龄频繁跳槽基层求职者,能不能用?
参加招聘会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职场现象篇2
都说找工作难 今天就说说应届毕业大学生怎么找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