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中医、科学、心学都搅在一起说了

科学、中医、心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类之事,都不外乎人事,世间之事,都不外乎人事。只要弄清了人,明白了人的思维,所有的事都以此为基础变化着。国家政府是人构成,金钱由人操控,法律是人制定与执行,社会由人构成,科学由人总结,自然因人而更丰富,历史由人决定。是人就有意识,有主观思维,有能动性,越接近客观存在,就是越接近天理,越有科学性,越离开客观而主观就越是人欲的泛滥。而人人皆人欲,则社会混乱,人人客观则社会和谐。

心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唯心主义”,不是哲学理论意义与“唯物主义”泾渭分明的“唯心主义”,是通过整体思辨而架构成为自然系统,并与意识构筑形成整体的观察思辨体系的方法论,世界观。心学不是绝对的”唯心“,而是将自然与人的主体相构建的整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映射。

心学的事,就是人事,就是人的思维科学。而思维到理论,是实践到理论,是科学思维的形式化的体现,而产生了科学理论,但在科学理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现象,科学主义、科学迷信。这些现象本身不是科学理论自身的原因,而仅仅属于使用理论者。

因此问题不在于理论本身,而是人没有搞清楚理论和客观现实的界限,这是心学哲学的范畴,每个人都要去明白,必须明白,才能不被自己所欺骗。这里的哲学不是理论化的、经院哲学。它不是哲学家的哲学,哲学家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是实践哲学,是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心即理的过程。

当代科学的符号、理论形式化并不是科学的本身,比如说数字,或者说数学,是自然整体的客观存在?还是人类所规范、抽象后的客观存在的,何者是因,何者是果?

显而易见,数学、以及各种理论都是人研究客观存在后,规范、抽象、提取了自然的规律而创造了各种概念,规则,这些不仅包括阴阳、还有逻辑、数学等等,反过来应用这些工具研究自然整体的存在,而为人类所用,并影响自然变化与发展。

那么数字为先还是自然为先,是数学为因,还是自然存在为果。显然不是脑子坏了的话,肯定明白是自然存在是为因,数字等为果。而如果认为数字为因,认识的自然存在为果,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前者为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因为前者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是意识决定物质。

为什么要先说这些,虽然都是明白物质决定意识,但在实际的思维中却是往往反过来了,总以为那些研究的科学理论、学说成为了自然存在,而上升为客观的现实本身,但事实上仅仅只是理论。

既然数据是来源于现实客观,那么不管任何数据本身都有一个现实客观的性质,也就是现实的部分,而不是现实的整体。如抽取的血糖值、血压值、白血球的含量、数量等等,都是属于客观的部分,而不是客观的整体,而不论是上述的值,都仅仅是取样的时间时的片断,同样也不是人的变化的整体。

而一些人往往只看到数据,却没有看到数据来源的部分、静止的取样,却以此认为其科学性,而忽视真实的客观性。所以常看到的化验单中总会有一句话“只对取样的数据负责”。

阴阳也是同样的道理,抽象后的理论形式,高度的抽象化、整体化、动态化。更有中医的阴阳是,抽象融合影响生命的所有因素,而得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性质。

这不能等同于取样的片断、静态的数据、结构,而是需要人的思维领悟后,根据自然变化系统而取的阴阳五行的整体性等等。

看似不精确,却是整合全部因素而保证客观真实存在的判断。

现代医学看似数据精确,但是却是如“奥卡姆剃刀”的去除了众多影响因素的不客观的精确,是人为制造的精确,并不符合现实客观存在。

因此回到题目本身,如果一定要将阴阳成为精确的数值,必然会成为现代医学中类似的结果。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综合所有可能的因素,在未来的健康系统,解剖出所有的因素,虽然很难,那样才有可能达到中医的阴阳系统的模糊的真实性。

这就是中医的科学性质。中医理论科学性质是自然辨证哲学与整体科学的完整融合。然而却又产生许多中医的现实中的矛盾。这就又回到了心学实践的范畴里。

是否正确地使用中医理论,是否正确地理解中医理论,是否客观地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是否因个人私欲,个人利益,而忘记了如何地”存天理、去人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等,都在于对人心、对人的思维和智慧的正确把握下功夫。

这就是中医、科学、心学都搅在一起了,互为因果,如环无端,它考验的是人的智慧,人的思维,是实践“事上炼”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附两篇国医大师论中医的文章:

下文选自朱进忠《中医脉诊大全》

任何科学理论的提出和新发现都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的影 响:其一是当时的正确的哲学思想,特別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思 维方式的影响;其二是当时的科学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被解 决,而某些问题尚待解决的影响。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中医学及 其治疗学中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新探索当然也离不开当时的哲学 思想和科学新发现的影响。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先秦至汉的较长时期中逐步形成和确 立的。在这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一些科学工作者创 造出了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辉煌的科学成就。例如:在先秦至 两汉时期,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取得了巨大成 就。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在数学方面 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名著;在农业、 冶金、炼钢、纺织、造纸等生产技术上有了提高。在社会科学 上,《易经》提出了阴阳交感以生万物、变化发展、物极必反、 系统论的观点;《尚书》《左传》提出了五行生克、不同元素在运 动中相互结合并构成新的不同特性物质和差异促进发展的观点; 《墨子》提出了否认天命,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老子》提出了 辩证法的观点;《易传》提岀了宇宙整体图景、阴阳对立统一和 预测的观点;《荀子》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观点;《庄子》提出了相对观和形气转化观点;《韩非子》提出了调查研究、实践是检验 正确与否、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矛盾相互转化的观点;《吕 氏春秋》提出了系统整体、系统控制、功能动态、天人相应的观 点;《淮南子》提出了形气统一、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观点等3 先秦时期的医学家们在为人类生存的实践斗争中,为了揭开生命 内在联系的奥秘,在这些观点的启发下,并借用了它们的合理的 内核,逐步总结和发展了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创立了一整套 的中医完整体系。

下文为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的文章,观点与本人所作的文章观点相似。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的文章,观点与本人所作的文章观点相近。

任继学先生说:“不到六十不懂中医”,此话颇有道理。初饮酒者只道辣,初品茶者唯知苦,反复品尝,弥久方知其甘醇沁芳。中医大半也是如此,浅尝辄止者,焉能体味其奥妙无穷、博大精深。恰有一些未能深入了解中医的人士,纷纷对中医进行评价,曰不科学,曰经验医学、前科学、古代医学、替补医学、循证医学、状态医学等,描来描去,使世人竟不知中医为何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乃至理名言。中医能治病、养生,大概没人能否认这一基本事实。中医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至今仍保其旺盛生命力,证明中医确是真理。若说经得起实践检验、符合真理的中医不科学,岂不荒谬绝伦。

曰中医为经验医学,是否认中医理论。事实上,我们临床中有好多病是初次接触,尤其非典、甲流流行,乃世人初见,何谈经验之有,但依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照样取得肯定效果。能指导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岂容否定。

曰前科学。所谓前科学,大概是现代科学以前的东西,不言而喻,尚未成为科学,或曰潜科学,亦难掩其贬低中医是科学的用意。

曰古代医学。若言其历史悠久,倒也无可厚非。若言其不是近代科学,更不是现代医学,只能进博物馆了,则非也。中医蕴涵着许多超前的科学内涵,至今仍保其青春,日益受世界人民青睐。

曰循证医学。新兴的循证医学,是以临床流行病学为基础,寻找疾病主要证据,用以指导临床。中医之证,是疾病的本质,是辨证的结果,二者虽有相似之处,却难以等同。

曰状态医学。中医不限于状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辨证,是通过病人的整体状态求其本。相同状态可有不同病机,此即同病异治。

曰替补医学。若云替,中医替不了西医,西医也替代不了中医,两个医学体系谁也替不了谁。若云补,是中医补充西医,还是西医补充中医?中西医各有短长,我看是互补、并存、并重,由强调中西医结合,到中西医并重,是理论上的一大进步。

曰西医是实验医学,仿佛中医无实验。诚然,中医少有动物、尸体、离体的实验。但中医是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抗争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是以人为实验对象,而且是以整体的、有生命的、运动着的人体为对象,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升华,又不断经实践的检验、修正而产生的。这种实验,从古到今从未间断。当然,这种实验,是从治病救人的目的出发,疾病信息远较动物实验、尸体解剖来得真实、准确、可靠。这种实验是整体样本的实验,是最终实验,最权威的实验。这些实验,虽无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严格科研设计,缘于科学体系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所决定的。中医是以整体样本、纳入全部影响因素、综合观察人体生命运动的变化规律,不仅观察人体的即刻具体指标,更着重观察生命运动的重大事件及终极指标。由此而形成的这一科学体系,更客观,更符合真理。

其他还有很多描述中医的说法,如黑箱白箱论、老三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模糊数学论、复杂科学论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吾曰中医是实践医学。自有人类以来,为了生存就必须劳动,劳动中就开始了医疗实践。神农尝百草,就是这种实践的生动写照。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中医亦然。经历千万年、亿万人的不断实践,积累了大量医疗经验、知识,从中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吸纳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相互融合、升华,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复经两三千年的不断实践、完善、发展,就形成了现代的中医学。中医理论形成的漫长过程,并不是什么“顿悟”、“内证”,而是与当时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二者一旦结合,就赋予了哲学丰富的医学内涵,它就不再是单纯的哲学、人文科学,而是中医理论的灵魂、脊梁。

为什么会产生对中医难于定位的困惑呢?关键在于不承认科学的多元性。宇宙是无限的,大千世界是极端复杂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层次、视角是多元的,形成的科学体系也是多元的。真理无终极,不同的科学体系,只能从某一侧面、某一层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真理。以还原分析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是科学;以综合演绎的方法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同样是科学。中国古代哲学以求同一性为其指导原则,就是对自己感官所接受的各种信息条理化,对各种现象给出统一的解释,并进而从逻辑上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此即“道”。它超越有限的经验,凌驾万物之上。这种建立在古代哲学基础上的中医理论体系起点非常高,是建立在富有辩证唯物主义内涵的哲学高度的理论体系,所以它相当稳定,难以取代,至今已两三千年,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还原分析的科学体系取得巨大成就,以至于形成了唯西方科学为科学的思想,惯于以西方科学为尺度来衡量诠释一切学术,于是,对中医这一独特的科学体系感到不理解、难于定位。你说它不科学吧,可是又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确实能治病;你说它科学吧,但又与当前流行的西方科学标准不一样,不像科学。于是都想来给它起个名,下个定义,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名字,甚至有人说中医是人文科学、哲学,“中医不叫科学又如何”等。皆缘于对中医认识的模糊、混乱,根子在于科学一元化的思想作怪。

科学一元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近百年的中华屈辱史,激发爱国的仁人志士奋起拯救中华之危亡,在学夷之长的浪潮下,出现了洋务运动、革新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与旧文化决裂,中医也在劫难逃。学习崇尚西方科学形成了时代潮流,西方科学是唯一科学,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言艺术史,也必西方中心主义;甚至对中国古代有无哲学也产生了怀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淡漠和荒疏,是民族自信心的衰落。

有人提出中医科学性论断,不要总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搪塞。须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思想认识领域的一场大争论,首先明确了真理标准,才排除了形形色色的干扰,统一了思想,取得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这一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医亦然。当然,如若我们能拿出一个针对中医严格的科学定义固然好,可惜尚未产生,但绝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医科学性,甚至否认真理标准的论断。就是西方科学其定义也并未统一,尤其近代科学的发展,对原有的科学定义不断提出挑战,何必总以人家的尺子来衡量自己?相信有朝一日,总会产生针对中医的严格而公认的科学定义,拿出我们自己的标准来。

由于这一思想认识的片面,不可避免地出现工作导向的偏差,以致在高度重视下,出现了很大负面效应,这是颇值得深思警惕的一个问题。政策的保护、支持固然重要,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承、发展,最终要取决于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有传承发扬的千万人才。恰恰在这一点上,成为中医的软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阴阳观点,去看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黄帝内经
心友原创 | 阳明心学是指导科学思维的哲理工具
谁能用科学的方法证明“阴阳五行”是科学的?
中医发展--与时皆行(十六)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