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四)
userphoto

2016.03.27

关注

2015年广东省

2015·广东省广州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词词句的赏析。(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的向往。回答第(2)题时,可先描述题所选诗句的意境,并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的向往。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15·广东省佛山卷】

(一)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6分)

                              【 双调·拔不断 】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 燕”的理解(3分)

答: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附加题(共10分)

1.(3分)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

2.(3分)“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

2015·广东省梅州卷】

(一)诉衷情(4分)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情感 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 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

豪情壮志。[来源:学.科.网]

10.“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D(“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10.“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2015年甘肃省

2015·甘肃省兰州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5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8.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    ”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2分)

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3分)

  答:                             

(一)(5分)8.(2分)月寒9.(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

2015·甘肃省武威、白银、酒泉、平凉、定西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5分)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来源:学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5分)

22.(3分)C   23.(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2015年贵州省

2015·贵州省贵阳卷】

文段(四)

怀念花溪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 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的流回他们的巢定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蜒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选芙丽的水进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北会涨满它的,心房

涨满它多情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群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澳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踌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癯也依然碧绿

运载若采朵雪花

流向远方……

 

23.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答:              

23.示例:   

(l)全诗紧扣“怀念”一词,以一个问句起笔“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用一位游子的口吻,在回忆中向读者娓娓道出故乡花溪那独特的美。花溪的水美丽而清澈,这份记忆在作者心中就像宝石一样珍贵。作者怀念如同宝石和矢车菊花瓣的花溪水,怀念鸟儿的歌声、金黄的花海、溪底的水草、五月的绵绵细雨、风和阳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花溪水边成长过程留下的片片美好记忆。如今,即便身在他乡,但故乡在他心中依旧保持着美丽的模样,天空的湛蓝会让作者随时想起故乡那条名为“花溪”的河流,浓浓的故乡情在诗句中流淌,在花溪水中流淌.在作者心中流淌。   

(2)诗歌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花溪的四季。第一节总写花溪水的色彩,然后用三节篇幅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春天花溪的明媚动人,鸟儿歌声的悦耳动听,金黄花海的灿烂美丽,清澈溪水下水草的“疯狂舞蹈”。五月初夏,花溪在绵绵细雨中变得朦胧缥缈,溪水涨势就像作者的浓情溢满整个花溪河畔。金秋十月,远在他乡的作者看见蓝色的天空,就像蓝色的花溪水一样流淌,此时的花溪清澈宁静,就像一首诗歌在作者心中吟唱。冬天的花溪依然生机勃勃,朵朵雪花满载情思,随着潺潺流动的溪水,流向下一个春天,流向读者的心里。

(3)这首诗歌三处写到“花”,表现了“花溪”之美,这是一条流淌着鲜花和芬芳的溪流。作者笔下,“就像矢车菊的花瓣”这个奇特的比喻让读者体会到的不仅是溪水的流动,同时似乎看到阳光下、微风中,这条美丽的溪水流光溢彩。蓝色的溪水与天空相辉映,溪畔还有金黄的花海,同时伴着鸟儿的呜叫,“爱梦的女孩”和读者一起陶醉在这美好的意境里。在诗歌最后一节,作者寥寥数笔,描绘出严冬酷寒之下“依然碧绿”的花溪,更为绝妙的是,溪水。上“朵朵雪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冬季的花溪仍然是花的海洋。从春到冬,花满四季,情满溪流,读者的情思随着花朵、溪水流向美丽远方……

(4)这首诗歌动词的运用精练而传神,展现出极具灵性的动态之美。一个“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辉映下花溪水的婀娜多姿;一个“飘”字,准确地描绘出轻柔悦耳的鸟鸣与潺潺流动的溪水声演奏出曲曲天籁之音。还有那“直长到”天际的金黄油菜花、“疯狂舞蹈”的溪底水草、“涨满”心房的五月细雨,这一连串动词勾画出一条洋溢着激情的河流,点燃了作者对花溪无限的爱意。在诗歌结尾,即便是冰天雪地中,花溪绝不会是一片死寂,朵朵雪花随着溪水“流”向远方,这流淌的动感,彰显了无穷的生命力和无尽的诗情。(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做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即可)

2015·贵州省遵义卷】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分)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2.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                             

2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分)22.(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诗句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瀚海”“冰”“愁云”进行描述,并加以适当的描写。山谷的阴面纵横散步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运用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 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意近即可)

2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抒情的方式以及作品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有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两种。这两句诗中“山回路转”“雪”属于景物描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这个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因友人归京产生的惆怅之情,所以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2分)直接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分)(意近即可)

2015·贵州省安顺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2题。(7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11.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

答:                        

1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一)10、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1分)

11、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意思对即可)(3分)12、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表达主题思想2分)

2015·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3—15题(5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首句中的         字统领了上阕景物。(1分)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此人怎样的心理。(2分)

答:                

13.异14.C  15.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2015·贵州省毕节卷】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第⑴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C项不正确。第⑵题是开放性题目,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此情此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1)C。(2)示例: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2015·贵州省铜仁卷】

阅读范仲淹的《秋思》,按要求答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词中围绕一个“______”字,描绘了塞下独特的景象。

2.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答:               

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就本首词来说,“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一个“异”字统领,接下来从“衡阳雁去”“四面边声”“落日孤城”三个方面写塞外景色与别处不同,以此来突出“异”。

【答案】秋思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本题没有明确的鉴赏要求,只提示自选一个角度,所以,鉴赏时我们可从修辞运用、写作技巧、词语运用、抒发情感以及互文见义等方面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4分)示例:本句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2分),用将军与士兵们的白发与泪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2分)。

(本句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浓霜的静,来描绘边关的冷寂与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本句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句采用相互映衬的写法,用霜满地映衬白发,用羌管悠悠映衬征夫泪,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015年江西省

2015·江西卷】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B(2分)【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答案】C(2分)【解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分析】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①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释】①雨脚:即雨线之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

【译文】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赏析】此诗写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其妙处有二:一是写天气由雾雨霏微而转晴的过程极其生动,颔联用两处拟人法,句法灵活多姿。二是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从总体上说,此诗的轻快、活泼已近于曾几、杨万里诸人,这也说明了南宋初期诗风的演变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延伸练习]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②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

(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叽叽喳喳地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怡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哀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

3.请赏析颔 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答案 此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写了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诗人把“山”和“云”用人的动作和形态来写,形象生动,这样把山、云和石都写活了。写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

4.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

答案 (1)早春时节,一场及时雨,雨过天晴,景色美好。

(2)村子周围黄鹂鸣叫,麦垄上紫燕飞舞,生机勃勃。

(3)吹笛骑牛,田家早耕归来,无比快乐。

2015·江西省南昌卷】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7.D(2分)  )(2分)

 A.诗的开篇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点明了都城景物的特点。

 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动惊心。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诗人“白头搔更短”只源于亲人离散之伤痛。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D(2分))(2分)

 A.首联实写了景物,虚写情感,融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诗中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C.“望”字统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望岳》《石壕吏》等作品是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常考题型及练习
草堂诗魂
(原创) 成都:漫步”浣花溪“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
与课文诗歌比较诗歌鉴赏练习
草堂行记/中国文化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