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红楼”第三十二回(下):世情向左,爱情向右




作者

水溶

这世上有多少种花,就有多少种女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黛玉有《问菊》诗,诗中写道:一样开花为底迟?其实黛玉应该自问:在大观园这么多女孩子里,她为什么是特立独行的那一个呢?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作者让袭人和湘云背地里议论黛玉,其实便是想借此写黛玉的与众不同。别的女儿家都以针黹女红为本等,独她只爱读书写诗,她的绣房其实更像书房。她半年不见动针线也罢了,还剪过扇套,剪过香囊,剪过玉上的穗子。别人都知道劝宝玉读书上进,独她从来不曾向宝玉说过这些所谓的“混账话”。

这世上的异类本就极少,偏偏黛玉和宝玉这两个遇在了一起。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当所有人都看你不顺眼,都反对你的时候,全世界还有一个人站在你这边。

这便叫做知己。

作者安排得极巧妙,如果不是贾雨村要见宝玉,湘云就不会提到仕途经济,宝玉就不会说,林妹妹若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当初是贾雨村和林妹妹一道,从扬州到了贾府,如今又是雨村做引子,让林妹妹听到了宝玉的心里话。

于是,一切尘埃落定。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都知道黛玉是爱哭的,是小性儿的,是动不动就要和宝玉吵架的,是吵了架还要强词夺理的:“你只怪人行动嗔怪了你,再不说你自己怄人难受,比如今儿天分明这么冷,你怎么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明明就是自己浮躁剪了玉上的穗子,还要和紫鹃嘴硬不肯承认。

那是因为过去,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是黛玉心上的刺。今天她终于迈过了心上的这道坎。

下一世,我们还会有美丽的地方相遇吗?我将在红尘等你。——于是这一刻,他们在众生中找到了彼此。

于是黛玉第一次向宝玉道歉:“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要紧,看急的一脸的汗”。

刚才宝玉情不自禁给她拭泪的时候,她忙后退几步说,“你又要死了,又这么动手动脚的!”。才过了片刻,她自己就动手给宝玉拭汗。

这是这一回中,最精彩,最唯美的一个画面。

从这一刻开始,她再也没和宝玉吵过架。以后的章节里,他们之间再也没发生过误会。

三十二回,是一个分界点。

因为宝玉说了三个字:你放心。黛玉就把她的心放在了宝玉心里。

从初见时的似曾相识,到共读西厢时的两心相许,再到此刻的“你放心”——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漫天飞舞的落红,落红深处有葬花的香塚,有他们一起长大的朝朝暮暮。

红楼里写了琐琐碎碎的流年,和流年里琐琐碎碎的爱情。每一次娇嗔,每一次拌嘴,每一天腮边流下的泪,每一次竹梢落下的雨,一点一滴都是她对他的在意,他对她的怜惜。

我们算算看,三十二回之前,他们闹过多少别扭?

自从宝钗来了贾府,合府上下谁都知道了“金玉良缘”。

贵妃娘娘赐出的端阳节礼,偏偏宝钗同宝玉的一样。

而宝玉看见宝钗的雪白一段酥臂,就成了呆雁。

湘云有金麒麟,偏偏宝玉也得了一个金麒麟,这可分出阴阳来了。

而清虚观那个讨厌的张道士,偏偏又要给宝玉说亲……

所以宝玉那句话“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的病”,才会让黛玉听了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

其实,她的心都在他身上,他的心都在她身上。黛玉的心是为宝玉哭碎的,宝玉的心是为黛玉操碎的。此刻,咔的一声脆响,这两个各自支离的心完美的扣在一处,严丝合缝。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他们实在让读者不放心。

所谓的还泪,其实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这样的两个人,太纯粹;这样的一段爱情,太完美,是不属于这个“仕途经济”的世界的,所以只能以悲剧结尾。

大凡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作者只让黛玉听到“你放心”三个字,至于宝玉后面的表白,一则仙女一般的林妹妹,就不必要听了,她所立之处,要“碾冰为土玉为盆”,至洁至净。二则让袭人听去,也为后面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的进言埋下伏笔。三则若黛玉听到了后面的话,以后如何自处?这部书和那些私定终身的才子佳人故事还有何区别?

这是作者的匠心。两人之间的爱情,只定格在“你放心”三字,这个度刚刚好。

画风一转,金钏儿投井自尽。爱情与死亡,美好与沉重,冷暖色调交相叠织,触目惊心。金钏儿只是开始,上一回中撕了扇子的晴雯,到头来也会是同样的厄运。而比起金钏儿那几句玩笑话,宝玉黛玉悄悄共读西厢要严重多了。

在下一章回,宝玉挨打后会对黛玉说:“我就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其实,少年错了。他喜欢的这些人,最后都为他死了。

听说金钏儿的死讯,袭人的第一反应,是想到“素日同气之情”,流下泪来。宝钗的第一反应,则是赶去安慰王夫人。

从关系上论,王夫人是宝钗的姨娘,是宝钗的长辈和至亲。从情感上论,自从薛家来了贾府,王夫人对自己妹妹一家颇多照顾,对宝钗也非常疼爱。

所以,听说姨娘的贴身丫鬟忽然死了,赶去道安慰道烦恼,是应有的礼貌,也是亲戚的情分。

宝钗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姑娘。

她体谅母亲,所以依贴母怀,自父亲去世后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和家务。她善解人意,老太太为她过生日,她便依老人家所喜,点了热闹戏文,甜烂吃食。

如今看到自己的姨娘流泪自责,她自然真心劝慰。其实宝钗刚过去时,并不知道金钏儿的死因,她是后来送东西过去时察言观色才猜到一点儿。对于金钏儿的死,王夫人是有心病的,宝钗的话恰好说在她的心坎上,简直像心理医生。

身份不同处事便不同,主子就是主子,奴才还是奴才。亲总是亲,疏还是疏。

虽然金钏儿活着的时候也穿过宝钗的衣裳——自然是宝钗平时赏她的,就像她赏袭人的绛纹石戒指。那么,金钏儿是不是也曾像袭人一样感念过她的好处,经常提起来便夸奖呢。

宝钗为人真的很好。帮袭人做活计,帮湘云安排螃蟹宴,给黛玉讲不要看杂书的道理,帮探春管家出主意,给黛玉送燕窝……总之,姐妹们都真心记着她的好处。

她处处周到,从不得罪人。不像黛玉,一时帮着宝玉和奶妈做对,一时又说周瑞家的“人家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宝钗劝慰王夫人,说话句句贴心。拿出自己的新衣服来给金钏儿装裹,行事大方得体。整件事挑不出毛病来。当然我们不要说“同情”或“爱心”,那是现代的说法,用这个道德标准要求两百多年前的人,这不公平。那个时候尊卑有别,宝钗的态度无可厚非。

但是还是有哪里不对。

就像雨夜的公主,哪怕隔了那么多层羽毛垫子,还是能感受到最下面那颗硌人的豌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换个角色。如果劝王夫人的人不是宝钗,换作李纨或尤氏,那就对了。

如果这番话是李纨或尤氏说的,我们从情感上就会容易接受多了,这段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议。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面对关系着人命的事情,应付不来才是正常的。她们更应该表现的态度,是手足无措、不知该说什么好。

什么年龄的人做什么年龄的事。宝钗的懂事和周到,早已超出了她自己的年龄范围,她好像从没拥有过天真的少女时光。

湘云变得懂事了,但并没有改变她的真性情。后来湘云依然捋起袖子划拳,醉眠在芍药花丛里。大雪中烤着鹿肉联着诗,还想学人家打抱不平,要去骂丫头老婆一顿给岫烟出气。

和湘云相比,宝钗就缺了这份真性情。她好像一直就那么懂事,又或者,懂事本身,就是她的真性情。

世上最完美的那朵花,是画上画出来的,不是春风中开出来的,因此美则美矣,有色无香,总让人觉得不真实。

宝钗的近乎完美的懂事,或许便是她的缺失。

其实,宝钗的劝慰再入情入理,王夫人自己心底还是清楚,金钏儿究竟是不是赌气投井。但是,这番劝慰带给王夫人的亲情和温暖,王夫人感受到的体贴和关心,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王夫人会更喜欢宝钗,超过贾府任何一个女孩儿,当然也超过“素日有心”、“三灾八难”的黛玉。这一回写到的,对宝钗众口一词的夸赞,是伏笔,宝钗对王夫人的安慰,是点睛。

宝玉对黛玉说的那一句“你放心”,在他们二人意识里重于泰山,但在现实面前,却轻于鸿毛。

经历过金钏儿事件,王夫人更加不放心。她最心爱的儿子,她需要交在一个她放心的人的手上。

她想尽量给儿子安排一个美好的未来,却不知这个安排会打碎宝玉最珍贵的东西:第三十二回中他和黛玉放在一处的心。

作者安排了那么多伏笔,那么多对比,写到三十二回,命运初现轮廓,结局初露端倪。

作者写道,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心中想道:既然你我互为知己,为什么要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为何又来一宝钗呢。

那么,我们也可以替宝钗心中想到:既有金玉之论,既然你我有之,为什么你今生又要遇到黛玉呢?既然命运让你们互为知己,何必再让我出现在这里呢?

经历过那么多的缠绵纠结,黛玉终于对宝玉放了心。以黛玉的聪慧,她自然知道宝玉能够做主给她的,也只有这一句“你放心”。

但这就足够了,她从来就知道未来由不得他们决定。

而宝钗孤单的走着,一直走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她始终未曾得到什么。长辈们能给她的那看似圆满的未来,终究如烟般吹散在风中。这个懂事的、待人好的女孩儿,才最令人心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名著名篇训练之《红楼梦》选择题、简答题练习
红楼梦章节概述(全120回)
《红楼梦》前四十回选择判断题
红楼梦,前50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脂批本第三十二回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4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