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唐诗是怎样写出来的
 
唐诗是怎样写出来的.mp3 来自柠露文化 00:00 16:02


作者:深山樵夫

朗诵:芝兰于室

        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唐诗,一直以其形神兼备的意境,铿锵顿挫的韵律,真实可信的生活,韵味无穷的情感而深入人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学课堂里,聆听语文老师讲唐诗。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迷恋上了唐诗,以致《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我都背的滚瓜烂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唐诗始终有些疑问萦绕在我的心头。为什么我国有过千年的诗歌史,唯独唐诗倍受尊崇呢?为什么后代诗歌一直未能逾越唐诗呢?

        关于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去认真探导,思索,有的只是依照唐诗的格律去照葫芦画瓢,诗学家搞出许多条条框框,把一个个诗人变成了“乖孩子”,“苦行僧”。俨如”老猫坑头睡,一辈传一辈”的去提心吊胆的,规规矩矩的,依照古人的格律去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果写来写去,依然与唐诗有天壤之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自然景与盆景的差别”。前者扎根于大地沃土,根深叶茂,后者买椟还珠,取舍不当。

        悠悠岁月,谦谦诗心。由于唐诗在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辉煌成就,以致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难以逾越。

        我们在仰望唐诗这座气势恢宏的艺术殿堂时,不妨探索一番唐诗的成就根源:

        一、科举制度的推行

        唐朝皇帝不仅能治国,而且能诗文,如唐玄宗就是把文艺好手。既精戏曲,又通诗文音律,不愧是个风流天子。在以读书求仕途的封建社会,无数莘莘学子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苦修功课,尤其是碰上个内行文化国主,自然更是不敢丝毫怠慢,唯有博学多才方能入朝伴阁,所以造就了大批的能诗会文的饱学之士。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二、严谨的治学态度

        唐人治学是非常严谨的。如卢延让在其《苦吟》诗中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中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解闷十二首》中云:“陶冶性灵沉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再如贾岛和韩愈著名的“推敲”典故,都足以说明“文化苦旅”的艰辛!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

        唐诗之所以好,好就好在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情,情景交融而动心魄,颇能令人产生共鸣。总之唐诗能想人心中之所想,能言人心中之所言。所有这些“好”,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很难作到的。

        四、海纳百川的胸襟

        唐人写诗是没有门户之见的,因此诗风各异,精彩纷呈。许多成就斐然的大家更是爱才惜才,谦恭虚心的赞美,博取众家之长。如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云:“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又在《不见》诗中云:“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李白)。这种友人之间的友谊,诗人之间的尊崇,骚人之间的洒脱,词客之间的情怀。相互唱酬,寄情赠别这类生活情趣诗占全唐诗相当一部份。

        诗是一种文化生活,百家之言,历史见证,时代之声。晚唐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唐诗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唐诗真正具有“务实创新”的可贵精神!

       博采众长,不断进取,是唐人在诗坛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根本。唐人善于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汉魏乐府、到建安风骨、到初唐四杰、到唐乐府、到晚唐白居易、元稹等诗人兴起的“新乐府”运动,都能不断博取众长,吸收典范诗歌养份,脚踏实地的,一浪接一浪的,把唐诗艺术推向了最高顶峰。

       五、务实的创作态度

       唐人对诗的创作态是非常务实的。众所周知,唐朝时期,由于“初唐四杰”的引领和诸多诗家的不断努力,到盛唐时期“近体诗”已完全成熟定型。“近体诗”讲究篇幅句式,章法,对仗,平仄,押韵等独特格律,这样就与由来已久的“古体诗”,从形式上有了明确的体裁区分。

        尽管“近体诗”要求严格,唐人不是一味的教条,而是一切皆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的“务实,进取,创新”。鉴于格律诗受篇幅限制,难以施展场景,受对仗限制,难以自由发挥,受平仄限制,词难达意等局限性影响,所以说,要想写好一首格律诗决非易事。

        唐人通过长期的诗作践行,清楚的认识到格律诗“短小精悍,声律优扬的长处”和“束缚太多,不易驾驭”的短处,毅然,理智的让“格律服从于诗,而不让诗服从于格律”。譬如被世人推为七律之冠的《黄鹤楼》,是崔灏的一首成名作。严格的讲:崔诗既出律,且篇中三次重复“黄鹤”,全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怀古抚今,触景生情。一座神话传说的古名楼,一个飘泊异乡的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最自然流露的,当然就是“乡愁”了。此诗之所以被世推崇,是因其“格调高雅,诗风飘逸,述愁而不丧志,怀古而不悲切”的名士情怀。又李白的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此诗为古风体,同样被后世奉为五绝名作。诗中巧妙的把异乡游子因“月”疑霜,因“月”思乡的孤客愁绪,真实而自然的表露出来,引人感动而共鸣。由此可见,唐人做诗以“意境”为最,格律次之,落笔于生活,扎根于沃土。这就是唐诗为什么能登上诗歌艺术顶峰的缘故。

        令人遗憾的是,宋代刘渊《平水韵》的问世,本是一件韵律普及参考的好事,却不曾想竟被人为的弄成了格律诗中的“画地为牢”。历代诗学者为此层层加码,把格律诗包裹的严严实实,禁忌重重,水泼不进,诸如“三仄尾”,“四平头”,“孤平”等等锁上加锁。以致后人概叹:“格律诗就象是沉重的枷锁,诗人就是戴着沉重枷锁跳舞的人”。

        继承、创新、发展,是古为今用的科学理念。就《平水韵》而言,由于现代汉语的飞速发展,普通话的全民普及,《平水韵》庞大而复杂的韵律体系显然不及《词林正韵》和《中华通韵》贴近时代脉博。可就是有顽固派偏偏死抱《平水韵》不放手,并且以丈量面积的方式,去丈量一首诗是否合律,往往为一平一仄争的死去活来。机械性的认为只要合律了,就是好诗。至于“意境”方面,则睁只眼,闭只眼了。因此导致许多平台,甚至国家级诗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多不胜数。但不可否认,单就韵律方面而言,现代人的用韵水平和精确度,毫不夸张的说:已经超过了历代大诗家。至于精神内涵,就另当别论了。我这样说,也许有出入,但事实是当今脍炙人口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近体诗”真的不多,“古体诗”就更少了。教科书上刊登的依旧是古人名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诗词界深思吗?

2019年6月2日初稿

2020年3月20日修订稿

诗人简介

深山樵夫:原名 刘会奇,字俊岳,笔名映山红,湖北黄石阳新人,现为惠川文学社湖北分社长。因酷爱古典诗词、散文、现代诗而笔耕不辍。对民间文学、历史、戏剧、杂谈等也很喜爱。十年赋诗1100余首,分别发表于全国多家平台,故浪得“扫地僧”虚名,一个与诗书结缘的农村人。

金牌主播简介

芝兰于室:河北沧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文海雅音传播中心金牌主播。热爱朗诵,对朗诵孜孜以求,致力追求自然真挚的朗诵风格喜欢用最自然的声音,最朴实的情感诠释优美的文字。

柠露文化简介

设计│陈柏宁

主编│陈柏宁

组稿│海之媚 云卷云舒 小鱼儿

宣传│梦之兰团队

主播│幽湖 彩虹 闵剑 晓月清风 清风 心无落尘 

           芝兰于室 岁岁平安 王垭凝 游目骋怀 Mila 

           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丨蔡宗齐编《如何阅读中国诗歌 · 作品导读》
唐诗很讲究押韵和对仗,有的却不工整,唐诗三百首里有赝品吗
唐代诗歌王朝
我的唐诗观:近体诗——诗的八股
论述唐诗的文学地位及影响(杨永硕)
经典诗文诵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