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亦师亦友-孔子与子路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从《论语》、《孟子》、《史记·孔子世家》等经典的记述中,我们得知,孔子与其门生似乎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些门生,对于孔子的态度,都是毕恭毕敬、唯命是听的,说确切些,只能算是弟子们,但子路与他的关系却很具生活化,所以真正要算得亦师亦友的,唯子路一人而已。
  
  在了解孔子与子路的亦师亦友关系前,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两位的生平,也许对我们正确理解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有所帮助。
  
  孔子(前551-前479),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早年丧父,家道衰落。然而,孔子的家世和他出生的环境为他以后学术思想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颜回、子路、曾晳等即成为其门生。
  
  仲由(子路)(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子路少孔子九岁,他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也许因为年龄相差无几,也许因为子路直爽的性格,在奉行“内敛”“中庸”之道的孔子眼中,子路是无法与他最器重的颜回相比。然而,在子路身上,正体现了孔子所谓“益者三友”的特点,不管孔子对子路的态度如何,子路总以孔子为师长、朋友。因此,孔子对子路的态度,大多情况下也是以友相看的。在《论语》记述里,孔子与子路的为师、为友,读来也颇有趣。
  
  子路真率莽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三思而后行”,却总是“率而对曰”,在人面前,不分高低贵贱,难免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所以,孔子以老师的口吻无奈地对子路说:“你呀,给你说了多少次了,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呀!”{《论语-为政》}还有一次,孔子与人闲聊,说起君主的用人和治国的策略,他感叹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乘着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估计只有子路了。”子路听到这话后很高兴,要知道,孔子可是很少当面表扬子路的。孔子知道后,很不客气地批评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的嘛,没什么可取的才能。”知生莫如师,子路还真让他的先生说中了――在为别人的家族争斗而慷慨就义。{《论语-公冶长》}子路不死心,反问孔子说:“那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没好气地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一次,孔子竟然拿出了他的杀手锏――“君子与小人论”来,子路只好不再作声。孔子还不算完,继续以子路的勇而责难他。他又拉住子路,强行来一次彻底的教诲。他说:“子路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与六种智慧吗?”子路怏怏地说:“没有。”孔子直视着子路说:“来,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近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论语-阳货》}这一席话,正揭到了子路的短处。子路很恭敬地聆听完先生的教诲,没有作声。因他如婴孩般率真,估计只做到了“闻过则喜”,而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更因“秉性难易”,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没有较大的改观,因而常常得到老师的不倦教诲。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孔子虽然在人面前谈到自己的弟子时,对他们十分苛刻,但是临了,也会实事求是地讲一下各人的优点,这都是为师者的风范。孟武伯很器重子路,想从他的老师那儿了解一点有关子路的信息,便旁敲侧击地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看出了孔子为难的神情,又再次追问。孔子才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论语-公冶长》}孔子真不知道子路做到了仁吗?我看并不见得。子路曾协助孔子“堕三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但当别人问及他时,他还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尽可能地隐去了子路的不足,对他做了客观的评价。
  
  有一年的春天,阳光明媚,和风习习,桃花夭夭,杨柳依依,小溪淙淙,芳草萋萋。子路与曾晳、冉有、公西华坐在树底下陪老师聊天,孔子的心情很好,他一边品着茶一边说:“谈谈你们的理想吧。”话音未落,子路就迫不急待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散的时候,曾晳故意走在后面。他边走边问:“老师您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论语-先进》}另有一次,孔子在备课,颜渊、季路在旁边陪侍着,干些倒倒水、扫扫地、整理整理老师的教案等等杂事。孔子看着他们俩很是无聊,就停下笔,随便说了一句:“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马上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见颜回说完垂手立着,便打破沉默,反问孔子:“想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你看,只有子路敢这样反问老师,估计又是他的性格,使他忘了此时师生的关系,而只看作是朋友了。
  
  有一次听吃完晚饭,孔子与子路纳凉,颜回在收拾碗筷。孔子看着颜回忙碌的身影,大声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没听清老师的话外音,只听到老师对颜回如此敬重,忍不住也想夸夸自己的本事,便带着质问语气、有点洋洋得意地问孔子:“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一看,好家伙,不来点真格的是不行了。不客气地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这里,孔子说的“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显然是子路无疑了,因为,“遇事小心谨慎”,子路恐怕与之无缘。(《论语-述而》)对于这事子路是记在心上的,老师对他总是以“抑”为主,他心底里总有点不服。后来,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就没有回答。孔子知道了,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论语-述而》)子路想,我就是不说,做不到的事非要去做,我怎么说呀。这时,子路对老师是有点怨气了。
  
  子路对老师的怨怼,也不仅仅是因上面几件事,后来,同样是问“仁”、问“政”等,孔子对冉有、颜渊等的态度总是不一样,对他们都是侮而不倦,对自己却总是加以诘问,多问几句,甚至有点儿不耐烦,使自己如硬在喉,倍感委屈。比如,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论语-子路》}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论语-先进》}这里一次干脆利落,一次以反诘结束,都使子路意犹未尽。有一次,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论语-宪问》}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论语-子路》}你看同样是“问仁”,对于子路,孔子用很重的语气说:“如其仁,如其仁。”而对于颜回,却娓娓道来。然而此时,子路也只是怨而已,没有过多地去与老师争辩。又有一次,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论语-先进》}这次子路虽然用反问的语气作辩解,却遭到老师更为直接的批评。后来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论语-子罕》}这次子路的好心也被老师当成了驴肝肺。而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成了子路正面“对抗”老师的导火索。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很骄傲地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子路没言语,但看门人说的话却似乎正合了自己的心思。于是在后来陪着老师出游遇到的两件事,使得他终于不得不发了: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论语-微子》}另一次,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论语-微子》}第一次,当子路听到别人对自己老师的所作所为不理解时,他就把别人不恭的话一五一十地对老师作了反馈,其实,就是对老师的质疑;而第二次,子路对孔子“道的行不通”,开始产生质疑,终于嘟嘟囔囔地发了一通牢骚。
  
  孔子在卫国住的时候,卫灵公对他不错,他也似乎看到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曙光。子路还记得“道之不通”的话,就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论语-子路》}这次,孔子可能觉察到子路的怨气,所以才心平气和地对子路说了这样的“长篇大论”。为了正名,为了能见到卫灵公,也为了能给子路一个满意的交待,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知道后,不高兴了,很是生气,没给老师好脸色看。孔老夫子急的对天发誓,说他和南子只是一般性的会晤,要是有了什么不干净的事,天打五雷轰!{《论语-雍也》}让老师对天发毒誓的,也只有子路能做得到了。那么,子路为何不悦呢?有多名士都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何晏《论语集解》中为孔作过辩解,他称:“孔安国等以为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而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警也。子路不悦,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悦,与之祝誓,义可疑焉。”朱子的《四书集注》称:“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毛奇龄《四书改错》力驳朱子之说,其词甚辩。他说:“古并无仕于其国见其小君之礼,遍考诸《礼》文及汉晋唐诸儒言礼者,亦并无此说,惊怪甚久。及观《大全》载朱氏《或问》,竟自言是于礼无所见,则明白杜撰矣。”毛氏在结语中称:“正以无典礼可以引据也,有则据礼以要之,子路夫子俱无辞矣。”这一驳诘确是一针见血。倘合于礼,试问:子路还有什么不悦?孔子又何必作矢词?
  
  孔子真的被冤枉了,因为,那南子是三番五次相邀,孔子才肯与之相见的。之所以要见南子,是因为孔老夫想和卫灵公套近乎必先过南子这关,但是这个南子夫人却是个了得的人物。
  
  所谓了得,就是指这个女人的思想观念太开放啦,人生的漂亮,家庭背景靓丽,因此情人就多,风流韵事的传说就多。所谓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她是宋国人,在宋国当姑娘时就有一个情人公子朝,嫁到卫国后,有时思念老情人,就常常借故回宋国和公子朝幽会。卫灵公知道了这事,反倒不怪罪,而且是后来看南子总往宋国跑得不方便,干脆在卫国给他们修了宫殿,定期邀请公子朝作为政府代表访问卫国,成全两人的好事!卫灵公因为自己老了,就对妻子的外遇行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甚至给妻子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也许孔子老先生想到这个方面,事前是犹豫再三的,不过后来,子路当面指责他出尔反尔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孔子与子路,就是这样,既是朋友,又是师生。他们两位,就在这种关系中,演绎了一段真实而有趣的故事。
 
 
当孔子遇到子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论语#14.29【2017-7-11】
《论语》选读之子贡简介
子路作为孔子最宠爱的学生,为何会被剁成肉酱?
师者之爱
论语连载(99)《公冶长篇》第7章,“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杨朝明:子贡在孔门弟子中的特殊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