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能想到今年最佳悬疑片是印度片?强荐《调音师》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的第105天的第105篇原创文章


刚看到《调音师》的名字,还是印度电影,本以为是盲人励志音乐喜剧,谁知道竟然是犯罪惊悚剧。谁能想到今年最佳悬疑片是印度片?

脱胎于法国的14分钟的惊悚短片《调音师》,将这个离奇的故事续写改编成一部将近140分钟的全程高能的悬疑片,印度片再一次带给人惊喜。

1

多达50多处反转

全片拥有多达50多处反转,简直是塞了1.5部的“反转量”。观感就像坐过山车,节奏紧凑,情节紧张刺激,反转应接不暇。

2

悬疑爆笑歌舞一起上


和大部分的宝莱坞电影或传统的反转式悬疑电影区分度很大,《调音师》是悬疑爆笑歌舞一起上。

在每一场快要压不住气的时候,又很神奇地穿插着诸多笑点和歌舞,这种神经脱线式的一张一弛也算是特色了。

比如警察局里男主在听自己证词的片段,穿插进来了一段男主臆想的全盘揭露狗男女的段落,再下一个镜头又马上切回现实中,让人笑cry。

并且,这么悬疑的印度片如何融入歌舞片段?没想到,导演还是自然地做到了。

PS:印度片为什么必须加歌舞?

 许多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明之一,印度教认为舞蹈是由湿婆创造的,于是印度人把对湿婆的崇拜表现为对舞蹈的热爱,歌舞也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备受推崇。

所以,虽然印度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但不论讲着何种语言,歌舞作为印度人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共同的语言。

② 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亚洲电影·印度》上有讲过,在上个世纪,印度的很多人,还是比较穷的,所以看一场电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于是花了钱进去影院看电影,都会希望电影要长,这样才能“够本”。  

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的印度电影时长都在3小时左右,如此,中间插入歌舞,算作是一种取巧的方式。

总之,歌舞对于印度观众好比功夫对于我们一样,都是一个引以为豪的文化传统,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3

人性之恶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因果循环,全员皆恶。

奸夫淫妇的恶显而易见,卖肾换钱的医生、卖彩票胖女人、莫里的丑陋展露无疑。

最着重要说的就是男主、孩子和女主苏菲。

男主的恶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恶,却可恶至极——他一直都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中,并且很享受谎言所带来的好处。

虽然他对苏菲说,他装成盲人是为了在音乐上更专注,获得更多的灵感。实际上他借此搏得人们的同情和照顾,得到很多好处,路人和听众给他更多的小费、残疾人协会分配的廉租房、苏菲老爸餐厅钢琴师的工作,还抱得美人归。这一切他享用得心安理得。

直到影片最后,他举起杯子,又开始信口开河的编造故事,一切好像理所应当一样。虽然他已经复明(不管是女恶魔的,还是医生的),他的一生将永远掩埋真相,假装视而不见,像个盲人一样继续生活。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而邻居家的这个小孩,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出现了,他拿绳子去绊倒阿卡什,帮男主叫车还要小费,本不该是这个年纪小孩该有的样貌。当他无意间察觉男主并不是真的盲人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是找机会获得可以卖钱的证据,爬窗偷录视频来揭穿这个与他并无利害关系的谎言。


他简直就是贪婪、冷漠、势利的人群的缩影。


看到一段影评说的特别好:

他像极了我们现在社会中某些整天唯恐天下不乱,甚至靠小道消息发家致富,却完全没有探究真相的胆识与魄力的人们,仅仅也停留在八卦而已。这虽然也无伤大雅,但是他们对于弱者的冷漠与无情,却像针扎一样刺痛人心。当小孩上楼发现了男主角真正被毒瞎了之后,他原本可以报警或是呼救,但他却无感的离去。这样的冷漠,难道还只是小孩子调皮,欺负残疾人这么简单吗?一个住在政府廉租房里,得到社会帮助过的孩子却对于别人的困境毫无怜悯之心,这还不够痛心吗?

苏菲作为男主角的爱人,其实早在两人看电影男主角能够准确地伸手吃爆米花时,或者在男主角面对墙上自己的素描画像发呆时,她就应该有所察觉。她一贯的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并且深信不疑,乃至当男主角有危险时,西米略施小计就把她骗离了男主角的身边。直到电影结尾,男主角与她在欧洲重逢时,也是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她就完全相信了眼前这个以前骗过他的男人,甚至她还认为自己有权力去建议男主角取掉西米的眼睛,哪怕真相并未可知。难道当时她没有察觉到男主角在说谎时的喉结来回吞咽?难道没有对男主角摸都不摸就知道服务生拿出来的是自己的兔子拐杖这样的细节而疑惑吗?

苏菲看似是里面唯一的好人,然而,在故事结局,编剧偏偏要给苏菲设计这样一句台词:“她害死了这么多条人名,你应该听医生的,取掉她的眼珠”。这句台词看似无关紧要,但是细想却关键至极,它赋予了苏菲立体的人物画像。

对于听到的或是看到的东西深信不疑,他们只触及表面,却未涉及深层,真相是什么?他们以为自己知道,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只是一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和评判。这难道不也是恶的一种表现么?

4

运镜和剪辑的典范

作为影视从业者,这部电影的运镜和剪辑绝对可以拿来做典范反复学习。

比如运镜方面:

在影片的几个关键深刻,导演用它醇熟的镜头语言,结合声音的配合给了观众独特视听冲击。


比如当西米在阿卡什泡咖啡的时候带鬼脸试探男主这样的时刻。导演擅长在轻松的时刻给观众意想不到的刺激,一个较松的景别,仿佛若无其事的在描述一个客观事实,却在微摇的镜头运动中,随着音乐重音,带出让你意想不到的紧迫感和压迫感。

影片中这样的处理有很多。

再比如剪辑方面:

① 中间杀死邻居老太的戏。上一场还是女主装头晕,老太蹲下查看,下一场直接电梯门开,男主出现,接的是女主直接将老太扔了下去。


② 如厕所出现警长的戏。上一个镜头男主进了洗手间,女主看了一眼洗手间另一边,关了门,直接切反打镜头男主在小解,身后警长拿着枪赫然出现,吓人一跳。


③ 再比如最后的结尾,全景医生下车要杀了女主,切镜头在后窗对准后背箱,本来是个空镜头,这时医生抬起头脖子上飙血踉踉跄跄,车开动了;这个时候再一切,男主身边开车的已经换成了女主,十分吓人。这又省略了过程,我们也知道是女主又在后备箱偷袭了医生,并且夺得了驾驶位置,而看不见的男主此时不知道身边换了人

5

印度电影里面少有的女权意识

男反派居然能被老婆拿着枪乱打,这女权意识在印度电影里还是少有的。也是印度电影的又一大进步和突破。


之前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话不投机就开挂”,风格单一且程式化。还有个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印度电影又唱又跳”。然而,这些年来宝莱坞靠着一部部质量上乘的影片稳扎稳打,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浓浓的印度风。

从反思教育体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到反对种族歧视的《我的名字叫可汗》,再到反思信仰的《我滴个神啊》,再到今天反思人性的《调音师》。印度电影真的让你体会到一种奋起直追的可怕冲劲,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印度的一个个“朴实的好故事的力量”。

我们不得不说,仅凭重金加特效的大制作产生不了认同,跨越千山、直通人心的永远是最简单的东西,我们要向印度电影致敬的是本土化的叙事能力。它脱胎于宝莱坞近百年成熟的电影工业,却根植于南亚次大陆由神话、宗教和民族历史积叠成的富饶深厚的文化土壤。

强荐《调音师》。


作者:申鹤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转再翻转!豆瓣9.2《调音师》豪华升级版挑战年度悬疑之最 | 电影推荐
Movie| 调音师
人性复杂,悬念重生——观印度电影《调音师》
当印度电影也玩悬疑:反转越多就是神片吗?但《调音师》确实火了
剧情的反转,就是人性的善变,印度电影再一次让人折服
《调音师》:看不见的旋律告诉你,什么决定了人的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