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展飞:从“医不叩门”“经不轻传”看当下的教育

早晨发了一个朋友圈,其中有一句戏言叫:“你有没有病,我给你治治”,其实这是一个梗,这个梗就是“医不叩门”。

所谓的“医不叩门”的意思是,即使你医术非常高超,但没有接到病人家的邀请,那就不能主动上门去给人看病,哪怕是亲人、朋友、邻居,你也不能轻易过问。

这句话咋听起来,好像觉得医生比较冷漠、清高,好像不近人情,不够慈悲。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人家病人既然没有邀请你去看病,就说明人家对你的信任度不高,不太相信你的医术水平,或者不太相信你这个人。这样的话,即使你主动去给人看病,人家也未必会好好地配合,人家可能会怀疑你别有动机,为了利益强拉病人,是奔着赚人家钱去的。病人不和医生配合,你医术再高,也看不好他的病,所以还是不去为好。

所以说“医不叩门”,医生和病人之间,也需要个缘分,需要真诚、信任,大家一起使劲,这个病才能治好,否则剃头推子一头热,那病就治不好了。

医不叩门后面,还有“道不轻传、师不顺路、法不空出”三样。

由此我想到了《西游记》中如来老爷子的“经不轻传”,师徒四人最后到了西天取真经的时候,遭到了阿难迦叶索要“人事”,师徒几人气冲冲地去找佛祖理论,孙悟空发难,陈述原委,结果佛祖说了一句话,让人着实感到疑惑。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以前有人来求经,比丘众下山诵经,保他全家生者平安,死者超度,只收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嫌收的少,你们如今空手来取,传了白本。”

总而言之一句话:白手传世,后人当饿死。

连如来老爷子都亲自索要,师徒四人不得已把唐王赐的紫金钵盂献上才算完。

很多人觉得唐三藏师徒几人历经艰险,终于来到了西天灵山,此时佛祖是应该把这些经书全部传授给唐三藏等人的。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佛祖的弟子却向他们几个人索要“人事”,所以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但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事情,唐三藏试图几个人为了西天取经,这一路上确实是吃了很多的苦,但是这和西天如来佛祖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路上风餐露宿,那是你们自己心甘情愿,是你们自己想要来取经,到了地点以后想要拿到经书,那你自然要体现出你的诚意才行。

实际上释迦牟尼也是想要借此告诉世上的一些人,这世上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获得,那就必须要进行等价交换。

其实不只是佛教,道教也有类似的说法。

比如:千金不传无义子,万财不渡忘恩人。宁可街前饥饿死,不将道法作人情。

大汉朝立国时,有一位很著名的谋臣——张良。他从黄石公那里得兵书时,曾遭到三番五次的责难,帮黄石公捡鞋不说,还卑躬屈膝地帮他穿上。

要知道,当时的张良过得并不如意,能做到这种程度很不容易。足以说明其秉性和品格。

如此,黄石公才传他兵法,铸就青史留名。还比如,慧可大师断臂求法的故事。

这虽然都是传说,但也印证了法不可轻传的道理。

还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诸葛亮就熟谙此道,这样才能显得才能的珍贵。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教育上。

我们当下的教育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

我觉得韩愈的《师说》实际上就解答了这个问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尊敬老师的风尚,已经很久没有了。

古时候,因为对老师的敬重,学生在拜师的时候,会有给老师送礼的习惯,比如在论语中有记载:“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其中的“束脩”一词,一般认为是“腊肉”,所以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拜师送礼的观点:“只要是来拜师送来了礼物,就没有我不教育的人。”

腊肉在古代也并不是很珍贵的东西,一般家庭就能拿得出来,只需要给老师送去很普通的礼物,就能被老师接纳。孔子的弟子中有颜回、子路等很多人,都是寒门出生,同样接受了孔子的教诲。

唐朝时期就有了对拜师礼的规定,送给老师的礼物为束脩之礼,当然,礼物不管是轻是重都没有关系,重要的不是礼物的价值,而是学生对老师的心意。

学生给老师送礼,是对老师的尊重,同样的,老师在接受学生的礼物时,也要以一个师长的身份,对学生表示礼节,回报学生的敬意。

我们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老师就好比医生,然而却做了“医不叩门”的事,学生就好比病人,人家无意接受我们的治疗(教育),我们却非要去治疗(教育)人家,这就属于强扭的瓜不甜了。这在易学上,属于典型的“攀缘”,本来无缘,你非要去攀一下缘分。

换句话说,当学生不能“亲其师”的时候,也就是不相信他的“医生”的时候,自然也就很难“信其道”,配合其“治疗”(教育)了,治疗(教育)的效果也就自然好不到哪去。

再从“经不轻传”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把自己的学问卖的太贱了!

学生得来的太容易,有些人还不想要,我们非要硬送,甚至是清仓大甩卖,赔本赚吆喝,然而学生愈发不领情。

为什么呢?

因为“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太容易,所以就不珍惜。

正所谓“容易得来容易舍”。

过去拜师学艺,师父往往都要留一手,免得“教会徒弟饿死师父”,逼得徒弟不得不想方设法“偷艺”,偷着学,费尽心思才能学到真东西。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才倍加珍惜。

由此观之,当下的学生们,也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有人可能要说,那我们实行高额学费的教育,是不是教育就好了?

那显然违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可能实行。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像古代那样尊敬老师,却是一个可以继续讨论的话题。当然,因为时代的发展,古时的老师与现代的老师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改日另文论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告诉我你读懂了《西游记》
西游记的最后一难
孙悟空成佛后才知道,被压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
《西游记》里只有西天才有真经吗?
销售就做"唐三藏"!
你只知道《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劫难,却不知道这第一劫难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