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题训练】高考文言文新题专题复习:明史纪事本末主题练

明史纪事本末主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冶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胥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栓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我!”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超 然 客 公 众 号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鳌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疽疡,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俞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我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冶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伙,不可不审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枪/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枪/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捻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秘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

B.礼部,掌管礼乐、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侍郎。

C.经筵,封建帝王为自学经史而特设的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

D.叩首,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俗称叩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

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敢千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

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2)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

5.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大学士万安”结交的对象是“万贵妃兄弟”,因此“万贵妃兄弟”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上在东宫”中,“上”是主语,“在东宫”是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项。故选D。句意: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2)B.“长官为礼部侍郎”错误,长官为礼部尚书。故选B。3)C.“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错误,由第一段“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可知,应该是刘大夏两次请求辞去两江总督,没有被批准。故选C。4)①稼穑:耕种收获;渎乱:亵渎迷惑。宸聪:皇帝的心灵。句意: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②纳贿:受贿,收受贿赂。簿籍:账本,簿册。籍没:登记并没收家产。句意: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5)首先翻译这句话: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然后分析这句话的道理,前文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由此可知,世上确实有小人和贤臣,只是看君主怎么任用,任用贤臣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会出现危机,可见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由此可知,谷应泰意在告诫后世君主做到亲近贤臣,远离小人。答案:1)D  2)B  3)C4)①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②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5)第一问: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参考译文: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礼部右侍郎丘浚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尚书。还下令礼部刊印发行。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弘治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带着内内库的银两,赈济杭州、嘉州、湖州三地严重的水灾。弘治十年二月,上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鏊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太监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五月,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让他做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  谷应泰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御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待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现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者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薄渝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薄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

文本二: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选自《明史·本纪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

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指后者。

C.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也用来指平民居住的地区,文中代指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鉴戒。

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诚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厌恶,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2)今岁丰稳,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14.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3分)

答案:10.C  11.B  12.A

13. (1)百姓饥饿无粮,应当像拯教水火之中的人一样(救助他们),立即下令。要根据具体情况供给百姓粮食。,

(2)今年丰收,没有别的优患,要好好教诲勉励子孙,务求有礼仪廉耻之心,不要安于温饱而不知进取。

14. (1) 仁政爱民,休养生息(2) 治理贪腐,任用清官(3) 居安思危,从谏如流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张瑛
明朝最不务正业的“炼丹”道士皇帝——朱厚熜
历代职官表(三)
明实录--明世宗实录(标点版)卷395-嘉靖32年(1553年)三月
明朝政治状况 明朝的权力部门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里?——之六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