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核心要点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核心要点总结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神形俱备、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春季应时常春游,舒畅情志,切忌情志沉闷忧郁,夏季心情应平静淡泊,秋季应顺养收气,宜乐观,冬季应顺养藏气,含蓄宁静。

第三篇:生气通天论

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不然阴气就会竭绝。

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

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无形的清阳上升于天,有形的浊阴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化为纲纪,而能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

第六篇:阴阳离合论

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递于全身,气运千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第七篇:阴阳别论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盛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第八篇:灵兰秘典论

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

第九篇:六节藏象论

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

第十篇:五藏生成

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第十一篇:五藏别论

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

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

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环境、习惯有别,因而体质及易患病症各异,进而治疗方法亦各有所宜。

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

诊治疾病极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搞错色脉,能够运用色脉而没有丝毫疑惑,这是临证诊治的最大原则。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

醪:浊酒 醴:甜酒

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水,并叫病人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渐次宜行,穿衣服要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

第十五篇:玉版论要

面色见于上下左右,必须辨别观察其要领。病色向上移的为逆,向下移的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

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凡刺胸腹部位,应先用布巾覆盖其处,然后从单布上进刺。如果刺之不愈,可以再刺,这样就不会把五脏刺伤了。

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

心为阳脏,心与小肠为表里,今与病传于腑,小肠受之,为疝(shan四声)而痛,小肠居于少腹,所以小腹当有病形。

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第十九篇:玉机真藏论

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泄泻脉应小而反大;脱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实坚。 这些都是病脉相反,皆为难治。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人体以上、中、下分为三部,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为三候,三部综合,共得九候。 三部九候诊脉法强调“九候相应、上下若一”的思想,认为把局部信息进行整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

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

第二十三篇:宣明五气

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yue 三声),或有恐惧感,胆气失调则易发怒。

第二十四篇:血气形志

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可以出血,而不宜伤气;刺少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太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 刺厥阴经,只宜出血,不宜伤气。

第二十五篇:藏命全形论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

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

天气寒冷,不要针刺;天气温和,不要迟疑;月亮初生的时候,不可用泻法;月亮正圆的时候, 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不要针刺。

第二十七篇: 离合真邪论

补泻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刺出盛血, 以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刚侵入,流动未有定处,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就立即会好。

第二十八篇:通评虚实论

乳子感受风热而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的,脉象应该实大。 如实大中具有缓和之气的,尚有胃气,可生;要是实大而强急,是胃气已绝,就要死亡。

第二十九篇:太阳阳明论

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 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第三十篇:阳明脉解

阳热亢盛而扰动心神,故使其神志失常, 胡言乱语,斥骂别人,不避亲疏,并且不知道吃饭,不知道吃饭,所以便到处乱跑。

第三十一篇:热论

治疗时,应根据病在何脏何经,分别予以施治,病将日渐衰退而愈。对这类病的治疗原则,一般病未满三日,而邪犹在表的,可发汗而愈,病已满三日,邪已入里的,可以泻下而愈。

第三十二篇:刺热

凡治疗热病,应在喝些清凉的饮料,以解里热之后,再进行针刺,并且要病人衣服穿得单薄些,居住于凉爽的地方,以解除表热,如此使表里热退身凉而愈。

第三十三篇:评热病论

肾脏属阴,风邪属阳。肾阴不足,风阳便乘虚侵入,所以呼吸少气,时时发热而汗出。

第三十四篇:逆调论

水气是循着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动的。肾是水脏,主持津液,如肾病不能主水,水气上逆而犯肺,则人即不能平卧而气喘。

第三十五篇:疟论

疟疾发作,先起于毫毛竖立,继而四体不舒,欲得引伸,呵欠连连,乃至寒冷发抖,下颔(han四声)鼓动,腰脊疼痛,及至寒冷过云,便是全身内外发热,头痛有如破裂,口渴喜欢冷饮。

第三十六篇:刺疟(nue 四声)

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不易痊愈,刺委中穴出血可治。

第三十七篇:气厥论

胆移热于脑,则鼻梁内感觉辛辣而成鼻渊,鼻渊症状,是常鼻流浊涕不止,日欠可致鼻中流血,两目不明。

第三十八篇:咳论

人和自然是相应的五脏在其所主的时令受了寒邪,便能得病。若轻微的,则发生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

第三十九篇:举痛论

大怒则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至呕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气上。

第四十篇:腹中论

疾病将要痊愈时,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鼓胀就会发生。

第四十一篇:刺腰痛

腰痛挟(jia 平声)脊背而痛,上连头部拘强不舒,眼睛昏花,好像要跌倒,治疗时应刺足太阳经的委中穴出血。

第四十二篇:风论

肾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颜面痝(mang 二声)然而肿,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如煤烟灰,小便不利,诊察时要注意颐部,往往颐部可出现黑色。

第四十三篇:痹论

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作胀,骨萎而足不能行,行步时臀部着地,脊术屈曲畸形,高耸过头。

第四十四篇:痿论

如果长途跋涉,劳累太甚,又逢炎热天气而口渴,于是阳气化热内扰,内扰的邪热侵入肾脏,肾为水脏,如水不胜火,灼耗阴精,就会骨枯髓空,致使两足不能支持身体,形成骨痿。

第四十五篇:厥论

手太阴经的经气厥逆,胸中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吐涎沫,当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

第四十六篇:病能论

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

第四十七篇:奇病论

胎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第四十八篇:大奇论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

第四十九篇:脉解

九月万物衰败,草木尽落而坠地,人身的阳气也由表入里,阴气旺盛在上部,阳气向下而生长,活动于两足,所以容易发生跳跃的状态。

第五十篇:刺要论

该刺骨的,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而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第五十一篇:刺齐论

针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是说病在皮肤之中,针就刺至皮肤,不要深刺伤及肌肉。

第五十二篇:刺禁论

不要针刺饮酒大醉的人,否则会使气血紊乱。不要针刺勃然大怒的人,否则会使气机上逆。此外,对过度疲劳,刚刚饮食,过分饥饿,极度口渴,方受极大惊吓的人,皆不可以针刺。

第五十三篇:刺志论

气盛而身体反觉寒冷,气虚而身体反感发热的,是反常现象;饮食虽多而气不足,饮食不进而反盛的,都是反常现象。

第五十四篇:针解

人体之气运行与天气运行相应,人的发齿耳目五声与五音六律相应,人体阴阳经脉运行气血与大地江河百川相应,肝脏精气通于两目,目又属于九窍,所以肝目与九数相应。

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

病因大风侵袭,出现骨节沉重,胡须眉毛脱落,病名为大风。应针刺肌肉,使之出汗,百日后再针刺骨髓,使之出汗,也连续治疗百日。直至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方可停止针刺。

第五十六篇:皮部论

病邪开始侵犯皮毛时,使人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病邪留连于筋骨间,若寒邪盛时则筋挛急,骨节疼痛。热邪盛时则筋弛缓,骨软无力,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第五十七篇:经络论

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阳络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阳络多出现黄赤的颜色。

第五十八篇:气穴论

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脉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与后背相引而痹涩。

第五十九篇:气府论

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所发的有七十八个俞穴;在眉头的陷中左右各有一穴,自眉头直上入发际,当发际正中至前顶穴,有神庭、上星、囟会三穴,计长三寸五分……

第六十篇:骨空论

辅骨之上,腰横骨之下叫“楗”。髋骨两侧环跳穴处叫“机”。膝部的骨缝叫“骸关”。侠膝两旁的高骨叫“连骸”(hai 二声)。连骸下面叫“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叫“腘”。腘之上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叫“枕骨”。

第六十一篇:水热穴论

肾属于至阴之脏,至阴属水,所以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太阴。肾肺属于少阴,是旺于冬令的经脉。

第六十二篇:调经论

五种有余不足,都是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五脏所藏之神、气、血、肉、志,组成了人的形体。

第六十三篇:缪刺论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环跳部疼痛,腿股不能举动,以毫针针刺其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

春天刺络脉,会使血气向外散溢,使人发生少气无力;春天刺肌肉,会使血气循环逆乱,使人发生上气咳喘;春天刺筋骨,会使血气留著在内,使人发生腹胀。

第六十五篇:标本病传论

疾病发作表现为邪气有余,就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后调理气血。

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在大论

司天之气,以六为节,司地之气,以五为制。司天之气,六年循环一周,谓之一备;司地之气,五年循环一周,谓之一周。 主运之气的火运,君火是有名而不主令,相火代君宣化火令。

第六十七篇:五运行大论

来气与主时之方位相合,则病情轻微,来气与主时之方位不相合,则病情严重。

第六十八篇:六微旨大论

物体的内部存有生生不息之机,名曰“神机”,物体的外形依赖于气化的作用而存在,名曰“气立”。若出入的功能废止了,则“神机”毁灭,升降的作用停息了,则“气立”危亡。

第六十九篇:气交变大论

土气来复则大雨下降,尘土飞扬如露一样地迷朦郁结,在天上应土星光明。如遇太阳寒水司天,则雨水霜雪不时下降,湿气大盛,物变其形。

第七十篇:五常政大论

西北方天气寒冷,其病多外寒而里热,应散其外寒,而凉其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因阳气外泄,故生内寒,所以应收敛其外泄的阳气,而温其内寒。

第七十一篇:六元正纪大论

五气之郁,必有先兆,而后乃发生报复之气,都是在郁极的时候,开始发作,木郁的发作,没有因定的时间,水郁的发作,在君、相二火主时的前后。

第七十二篇:刺法论

五疫发病而不受感染的,是由于正气充实于内,邪气不能触犯,还必须避其毒气,邪气自鼻孔而入,又从鼻孔而出,正气出自于肺,则邪气便不能干犯。

第七十三篇:本病论

神志内守的就可以生,神志失守的就要死亡,得神者就会安康,失神就要死亡。

第七十四篇:至真要大论

厥阴司天,气从风化;少阴司天,气从热化;太阳司天,气从湿化;少阳司天, 气从火化;阳明司天,气从燥化;太阳司天,气从寒化。

第七十五篇:著至教论

三阳是极盛之时,若三阳之气积并而至,则发而为惊,病起迅如疾风,病至猛如霹雳,九窍皆因之闭塞,因阳气滂渍盈溢,而咽干喉塞。

第七十六篇:示从容论

脉 浮面弦的,是肾气不足。 脉沉而坚硬如石的,是肾气内著而不行。 畏怯少气的, 是因为水道不行,而形气消散。 咳嗽烦闷的, 是肾气上逆所致。

第七十七篇:梳五过论

治病的道理,应重视病人元气的强弱,从其元气的强弱变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阴阳表里之间。

第七十八篇:徵四失论

医大,可以拟于天地,配于四海,若不能通晓之教谕,则所接受之道理,虽很明白,必反成晦暗不明。

第七十九篇:阴阳类论

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为阴气之最终,是阳气的开始,有如逆晦的交界,都符合于天地阴阳终始的道理。

第八十篇:方盛衰论

气虚的厥,使人梦乡荒诞,厥逆盛极,则梦多离奇迷乱。三阳之脉悬绝,三明阴脉细微,就是所谓少气之侯。

第八十一篇:解精微论

大凡志悲就会有凄惨之意,凄惨之意冲动于脑,则肾志去目凄;肾志去目,则神不守精;精和神都离开了眼睛,眼泪和鼻涕才能出来。

同道相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
大千老师续讲《内经》:阴阳别论 灵兰秘典论 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摘要
邪气臟腑病形篇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八黄帝素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