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搜集有珍贵墓碑的禹州夫妇,他们的心愿能实现吗?
原创2024-03-28 22:52·老家许昌

【李梦阳葬在禹州(4)】

搜集有珍贵墓碑的禹州夫妇,他们的心愿能实现吗?‖老家许昌

文‖张延伟

【欲欣赏“李梦阳葬在禹州(3)”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

5.墓冢风云录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李梦阳卒后与左氏合葬后,由其和左氏所生长子李枝及其后人一直为其守墓。原墓地总面积有一二百亩,即东至河,西至河,南面大龙山,北靠莲花岭,两山夹坳,两河环抱。地面牌坊碑廊林立,历代文人名士题记无数,甚是壮观。乾隆《邵志》卷十四《金石志》载《明李崆峒先生墓碑》云:

御史大中丞周抚雨河之二年,民阜时和,加意于前绩,乃允郡太守张君议,重加葺治,财取于庾美,役动于农隙。墓前树门为楼者二,中列享堂为间者三,左右翼以厢房,如享堂之数而倍,围以周垣,严严翼翼,材良甓坚,可垂永久……

可惜李梦阳墓在明末就已被盗,后来又屡次遭到盗挖,墓碑更是遭到破坏。仍据乾隆《邵志》卷十四《金石志》载《明李崆峒先生墓碑》云:

……明季遭土寇发毁。清初,寓禹诸名流韩鼎业、汪价等,共为修复表识,极好事之勤。据禹人刘湛《襄陽遇李崆峒女孫,訪其先墓,赋五言示之》之诗,是崆峒墓无祭扫矣。然要以清初遭寇后一时为然耳,今禹城居民,尚有崆峒遗族矣。

笔者在乾隆《邵志》卷十《艺文卷》找到了《襄陽遇李崆峒女孫,訪其先墓,赋五言示之》这首诗。诗云:

有明三百年,崆峒擅词场。

岂但诗人秀,直节声烺烺。

今日海内士,谁不诵诗章。

公之乘大名,如日星辉煌。

当年籍北地,家实居大梁。

后来瘗玉处,乃更出吾乡。

郡北三十里,有山名大阳。

公墓在其前,郁郁带群岗。

至今具茨麓,公仍有遗庄。

子孙三四世,梁土未曾忘。

曩时河水没,梁民尽散亡。

公之诸裔孙,不闻过坟墙。

更苦遭寇悿,坟土竟毁伤。

黄肠犹在圹,遗骸弃山荒。

我友有韩子,酌金为殓藏。

前年学使者,檄建公祠堂。

千秋列俎豆,颍岸表遗芳。

余也曾再拜,题句揭前廊……

笔者几经周折,与截至目前最后一任守墓人李振昌、范改存夫妇取得联系。他们的家在禹州市浅井镇张垌村沟底,与李梦阳墓隔河相望,是该村唯一的一户李姓人家。

李振昌今年66岁,是村里的老电工。笔者向他询问李氏家谱的事,他摇摇头说,家谱早就失传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李梦阳至今到底传了多少代。他只是听已经辞世的父亲李永福讲过,他们李家原来住在县城光明街,李氏祠堂就在原立体声电影院附近。他说的这些又与上文《邵志》中讲的“今禹城居民,尚有崆峒遗族矣”相符。至于李枝后人从何时起又为何迁居钧州县城,以至于连祖先的坟茔也无暇祭扫,则又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迷。

下图:就李梦阳墓,作者在浅井镇张垌村采访。

1950年七八月份,禹县(今禹州)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李永福兄弟三四个,看看城内也无生意可做,按家中老人提议回乡下耕种李氏墓园遗留的田地。

结果到最后只有年龄最小的李永福偕妻儿回到浅井镇张垌村落户,将李氏墓园中原租种于他人的一二十亩田地收回自己耕种,当时李永福及其家庭也由此被划为“中农”。

据李振昌介绍,他曾听父母和村里的老人们讲过,原来的墓园总面积有一二百亩,在今龙头水库中部北岸驻村工作队新立碑的地方建有“门楼”,因此那块地至今还叫“门楼地”,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运来千顶砖,建起大门楼。”原来用黏土烧砖200块为“一顶”,一千顶即200000块,更何况原来的墙砖体积是现在普通砖块的数倍,由此可见墓地规模之大(此又与上述《邵志》所载照应)。

只是门楼到底啥样,人们也都没见过,那些砖最后都去了哪里更没人清楚。但李振昌爱人范改存说,十多年前她在门楼地的地堰豁口上还见到过一块一米多长的条石,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当时也不知道那块石头的珍贵,结果后来不知被哪位有心人挖走了。

后来李梦阳墓的碑坊、石碑等俱被砸烂,由集体用来垒地堰、砌拦河坝等。范改存曾听其婆婆说,李梦阳墓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盗挖过几次,2004年清明节她去扫墓时,发现墓冢的东北和西南方向各用专用工具挖出了一个深约丈余、直径五六十厘米的垂直窟窿,但不像盗出什么东西的样子。于是她喊来丈夫和孩子,又从别处取土,费了好大工夫才把两个窟窿填平。

最近几年,不断有陕西退休教授、甘肃庆城县政协工作人员以及民间收藏爱好者等来到李梦阳墓地考察,并与李振昌夫妇访谈多次,这才使李振昌夫妇逐渐认识到原来被砸碎的墓碑、坊柱等的重要性。他们抱着对老祖宗的敬仰与尊重,平时开始留心搜集这些散落各处残缺不全的东西。

据笔者现场观察,目前李振昌夫妇搜集到的相对完整,主要显示“空同先生墓,万历六年岁次戊寅秋月吉日重修”“大清光绪二十年,禹州知州张之屏重立”以及“明诗人李空同墓”等字样的残碑有八九块。

只是这些东西笨拙厚重,难以挪动和拼对在一起拍照,但这些碎块断裂的纹路有序且上面的字迹可连读成句,因此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

曾有人多次向李振昌夫妇提出购买这些墓碑残块,出价高至数万乃至十数万元,可二人毫不为此动心。为了防备有人动这些碑块的心思,他们在家里养了两条狗,还让儿子在院里院外装了监控摄像头。

目前,李振昌夫妇虽有修葺李梦阳墓的念想,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最后一任守墓人,夫妻俩除了在清明、农历十月初一及春节期间定时到墓上祭扫之外,还有一个朴素的心愿,就是希望李梦阳的墓冢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适当予以修葺保护,好让他们搜集到的这些物件发挥应有的作用。

若此,崆峒(空同)先生泉下有知,也该感到欣慰了吧。

(全文完)

【作者简介】张延伟,党共中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系《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消逝的风物》一书编委。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许昌-山水风光
河南许昌禹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许昌禹州周定王墓
河南许昌赋
【乡土兰溪】走进兰江街道上黄村:安徽潭渡迁来的黄氏后裔
卷一百七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