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周刊“宋元海南人物志”

琼山学宫大成殿。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通讯员龙泉摄

朱子文集

朱熹画像

文本刊特约撰稿曾庆江

南宋淳熙年间担任琼州知州的韩璧,经常亲力亲为下地劳作,感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很多人开始愿意向朝廷缴纳田税,极大推动了当地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此外,韩璧还重修琼州府学,并请理学大师朱熹撰写《琼州学明伦堂记》,推动了当地文教发展。韩璧因为政绩突出,得到朝廷擢升,同时也为海南人感念,被祀为名宦。

宜州任上建山谷祠

韩璧,字廷玉,长乐(今福建长乐)人。刚开始,韩璧只是一名广西经略司主管机宜文字的小官吏。淳熙四年(1177年),担任左司员外郎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安抚使的著名理学大师张栻特地向朝廷推荐,认为韩璧“清介岂弟,愿假守符,俾牧远民”(意为韩壁清正耿直、和乐平易,希望朝廷能够委派他担任地方官造福更多的百姓)。韩璧因此被任命为宜州(今属广西河池)知州。

宜州地方偏远,且位于边境,因此历任知州“日夜究切备御,缮治财赋之不暇,莫遑他议”。边境的军事防备和土地财赋的征缴工作,是最能够显示政绩的,因此历任官员就顾不上做其他的事情了。韩璧刚一到任,就察觉到当地文教落后、官学破败,主张尽快修缮庆远府学,但是这一倡议却遭到地方同僚的嘲笑。他们认为:“宜故寡士,亦何必汲汲为?”(意为宜州这个穷乡僻壤,读书人很少,何必急于发展学校这等小事情呢?)但是,韩璧坚持要修缮官学,为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庆远府学修缮完毕,韩璧还恭请硕儒张栻撰写《宜州学记》。张栻对韩璧的行为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且以唐朝的张九龄、姜公辅等人为例,说明他们正是因为接受了教育才有机会走出偏远的曲江、日南,进而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经过教化,说不定宜州也会出现像张九龄、姜公辅这样的人才。

因为地方偏远,宜州一直较少为人们所关注。但是黄庭坚的到来,使它吸引了朝廷和众多名士的目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歌创作自成一派,被时人称为“江西诗派”,可以比肩苏轼,因此人们将他们合称为“苏黄”。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因“幸灾谤国”之罪被除名羁管宜州,两年后病死于城外的小南楼。

黄庭坚虽然在宜州仅呆了两年,但是却创作了不少诗词,极大提升了宜州的知名度。文教事业相对落后的宜州,在几十年里并没有意识到黄庭坚的价值。韩璧到任后,前往小南楼对黄庭坚进行祭拜。他发现该地破败、地方狭小,就在城外择地建立山谷祠(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祠内供奉山谷先生的木刻肖像一尊,另外建造亭阁一座,名叫“清风阁”,阁内收藏山谷先生的书法手迹。此后,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黄庭坚,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有口皆碑,为人们津津乐道,这显现了当年作为地方官的韩璧的远见。

亲力亲为,感化黎族同胞

由于政绩突出,在任满后的淳熙八年(1181年),韩璧被擢升为琼州知州。琼州地处海外,且统领四州,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落后,显然责任更加重大,而这更大程度上激发了韩璧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感,因此作出了更大的成绩。

朱熹曾说:“琼管在中州西南万里鲸波浩荡之外,其长吏常以领护岛中四郡、镇抚民夷为职,委寄甚重。然以其险且远也,朝廷往往不暇择人,请而往者,意或私有所利,固不复知所谓承流宣化为何等事。”有着担当精神的韩璧以“承流宣化”为己任,急于改变海南落后的状况。

韩璧到任后不久,就带领官员丈量土地、清点户籍,努力减轻百姓的赋税,很快就得到百姓的认可。同时,韩璧还将中原地区的耕耨之法传授给当地百姓,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的生产水平。对于一些鱼肉百姓的官吏,韩璧也毫不留情地予以罢免。

此外,韩璧还“为民陈礼义廉耻之意以开晓之,又表从化者,以厉不率”,以礼义廉耻来教化民众,对于很快接受教化的人及时表彰,从而对那些不太尊崇礼仪的人起到相应的勉励督促作用。为了将教化效果发挥得更好,韩璧还努力对官学进行修缮完备,使得“先王教化之泽所以为盛”,从而为明清时期海南获得“海滨邹鲁”之美誉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南岛黎族同胞众多,且聚集于山峒之中,经济文化较为落后。韩璧到任之后,经常和百姓一起下地劳作,不知疲倦。时间长了,韩璧的亲力亲为终于感化了当地黎族同胞,最终黎族同胞愿意接受朝廷的管理,并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田税。韩璧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黎族同胞,极大推动了民族融合,维护了地方稳定。

既推动了当地文教的发展,又极好地维护了地方稳定,韩璧对此感到非常开心。他特地建造了一个凉亭,命名为“知乐亭”,以彰显自己知足常乐之心,并请求朱熹为之作记。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年)冬十月庚申撰写了《琼州知乐亭记》,对韩璧的政绩予以高度评价:“使凡居侯之位而游于是者,必以侯之心为心,又观于其政而取法焉,则庶乎民生日厚、民德日新,而王化之纯无远迩矣,世岂有终不可教之民哉?”朱熹在这句话的末尾感慨道,如果每个地方官都能够像韩璧一样的话,世间哪里会有不可教化的老百姓呢?

淳熙十年(1183年),韩璧从琼州任上被擢升为广东提举常平茶盐、同措置广西盐事等。他秉承一颗为民之心,多次向朝廷上疏,减轻当地百姓负担,受到好评。

请朱熹为学宫作记

韩璧在琼州任上仅两年多时间,宦绩突出,得到朝廷认可,其中让海南人民特别感念的是他对当地教育的推动。

自北宋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倡导兴学,海南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官办学校,甚至还有了专任学官——教授。韩璧到任后,筹集经费修缮州学,设明伦堂,为官学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为了激励学子,促进良好学风,韩璧特地致书理学名儒朱熹,请求题写“明伦堂”匾额,并附上学宫图纸请为之作记。

在给朱熹的书信中,韩璧如此说:“吾州在中国西南万里炎天涨海之外,其民之能为士者既少,幸而有之,其记诵文词之习,又不能以先于北方之学者,固其功名事业,遂无以自白于当世。仆窃悲之。今其公堂序室则修矣,然尚惧其未能知所兴起也。是以愿有谒焉,吾子其有以振之。”这封信的大意是,海南实在太过偏远,读书人很少。即便有几个,由于文化传播相对落后,因此在科举功名上很难得到世人认可。作为地方官,心里实在难受,修缮官学后不知能否有所推动,特求助您予以勉励。

对于韩璧的举动,朱熹非常欣赏。他随即给韩璧回信,并撰写了《琼州学明伦堂记》。在这篇文章中,他认同《诗经》中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意思是老天生下这些人,有形体有法则。人的本性是追求善美的德行),因此勉励道:“使琼之士知夫所以为学者,不外于身心之所固有,而用其一日之力焉,则其德成行修,而无所疑。于天下之理,将无难者。而凡所谓功名事业云者,其本已在是矣。若彼记诵文词之末,则本非吾事之所急,而何足为轻重乎?琼士勉旃!”朱熹诫勉海南士子潜心苦读,是在于“德成行修”这一“天下之理”,而平常所说的功名事业也包含于其中。

《琼州学明伦堂记》连同《琼州知乐亭记》两篇文字,一方面让人们了解南宋时期海南文教事业有了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这也是朱子教育和学术思想在海南最早的直接输入,对海南文化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理趣播琼州
苏轼以琼州别驾,廉州安置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书院制度的起源
1914年海南那大寄某国实寄封1件
江西的书院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